說來奇怪,閔嘉音聽了這話本該有些生氣的,但除了心上一陣鈍痛,竟然生不出別的情緒。
“你……很在意這個,對嗎?”思忖良久,閔嘉音主動道了歉,“對不起,最初我們有過約定,但我也確實忽略了你的感受。我沒有你的際遇,很難設身處地地共情,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隻是自己,這一點我早該想到的。”
“姐姐,我不是在怪你,我隻是想問問你。”閔妙笙吸了吸鼻子,眼神有些飄忽。
閔嘉音走迴閔妙笙麵前,躬身和她對視:“雖然過去我沒有意識,但如今我細細想來,還是可以迴答你的。其實大多數時間,我都不曾把你當成笙兒。”
閔妙笙雙眼猛地睜大,又聽閔嘉音接著道:“你與她截然不同,最初發現真相時,我根本不可能把你錯認成我妹妹。但後來,我開始漸漸習慣有這麽一個妹妹,她的名字並不重要,但她天真、嬌憨又直率,有點脾氣但並不壞,並且一天天變得懂事。我很高興,也很欣慰,沒有因為當初一念的選擇而毀了她的一生。”
“姐姐……”閔妙笙喉頭哽住,再也說不出話來。
閔嘉音輕輕拍了拍小姑娘的臉頰,微笑道:“好啦,別胡思亂想了,好好睡一覺吧。”
閔妙笙就這樣怔怔看著閔嘉音走出房門,又下意識地轉向窗戶,目送閔嘉音的身影消失在院門口。
大約是同時,在西城門口,自京城啟程前往慶州的魏以杭遇到了巡城至此的趙知簡。
二人談不上有什麽交情,甚至彼此都有幾分看不對眼,但今日趙知簡卻好似特意等在此處。
大理寺派人前往慶州調查一樁舊案,前幾日早朝時曾由大理寺卿請示過皇帝,朝臣都知曉。
見到魏以杭,趙知簡便主動上前道:“魏大人今日啟程,路途遙遠,趙某特來相送。”
魏以杭拱手還禮,心知趙知簡有話要說,便隨趙知簡走到了近旁一棵樹下。
“趙大人尋魏某何事?”魏以杭神色冷淡,內心卻不似表麵毫無波瀾。
他知曉趙知簡與閔嘉音關係匪淺,但閔嘉音關乎複仇大計,哪怕閔嘉音經過考量而信任趙知簡,他也不可能毫不忌憚。
趙知簡笑了笑:“並非為公事,而是有一點私事。趙某知曉閔姑娘記掛遠在慶州的親人,隻恨身不能至,是以托岐州舊時一位友人備了一份薄禮。那位友人今任慶州司法參軍,但閔姑娘的舅母居於慶州東南的霽縣,距離州衙所在地有百裏之遙,不知能否拜托魏大人公幹結束後返程時順便將趙某的禮物從州衙帶至霽縣?”
魏以杭不動聲色地看了看趙知簡,隨即道:“既是舉手之勞,魏某可以應允。”
趙知簡拱手致謝:“多謝魏大人成全。”
隨即他壓低聲音道:“元興十四年,青江慶州段決堤,時任慶州知州的馮度率領官民重修河堤,賑災有功,於元興十五年被調至定州。元興二十五年,青江再次決堤。兩次災害雖相隔十一年之久,但其實元興二十五年的降雨態勢不及十一年前。我那位舊友正是元興二十六年調至慶州的,對此事有過一番調查。”
馮度?馮太後的從兄弟。
魏以杭變了眼神,沉默幾息後道:“趙大人為了閔三姑娘,當真用心。”
先是點明可以信賴的官員,再暗示馮度不清白的把柄,甚至此前他自己都還沒有將嫌疑確定在馮度身上。
要說趙知簡與馮度並無交集,也無利益衝突,那麽隻有一種可能,便是趙知簡在幫閔嘉音調查楊家和林家的冤情,查到了馮度頭上。
趙知簡依舊笑著,鳳眸微揚,很容易給人一種散漫恣意之感。
“身居閑職長日無事,若連討心上人歡心都做不到,也太沒用了些。”
魏以杭臉色板正:“趙大人將這種話說出口,未免輕佻,於閔三姑娘而言也不是什麽好事。”
趙知簡挑了挑眉:“魏大人什麽時候也懂得關懷閔姑娘了?這是想起她是你的遠房表妹了?”
魏以杭並無心思理會趙知簡的冷嘲熱諷,但心情也莫名有幾分陰鬱,最終道:“有勞趙大人照顧好她。”
這話完全出乎趙知簡的意料,但他沒有再追問,看著魏以杭上了馬車,輕笑一聲便轉迴了城中。
這個魏以杭,似乎對閔姑娘的感情十分複雜啊。
還好自己想明白得早,無論如何都算得上搶先了一步。
隻是,道路阻且長啊。
不出幾日,朝堂上就有了不少新動向。
有諫官彈劾吳王在城郊買宅蓄養姬妾,甚至強占花樓女子,私德有虧。
證據呈上,皇帝大怒,重罰了韓皙。
韓皙雖然在朝堂上顏麵盡失,但此事終究不會動搖韓皙的根基。畢竟對皇帝而言,韓皙從來不在繼承人之列,那麽一個乖巧聽話的兒子和一個表麵上乖巧背地裏荒淫的兒子也沒有太大區別。
另一件事,是汪相一派編纂了一套經解,意欲舉國推行,作為科舉用書。
汪相剛剛上書時,皇帝便想點頭,但朝中不少通過科舉入仕的大臣立即表示反對,才暫時堵住了皇帝的金口。
很快便是旬休,閔嘉音在楚王府與盧佩文提起此事,前所未有地見識到了盧佩文激烈的反對之態。
盧佩文年紀尚輕,身著便服,本是一介書生的模樣,但在批駁汪相書中之錯漏甚至議及汪相動搖社稷之心時,閔嘉音覺得這文弱青年身上的錚錚傲骨從未如此明顯。
不過這副模樣她是熟悉的,因為前一日傍晚,她才剛剛在父親的映輝堂裏見識過。
閔嘉音心中佩服,但還是委婉道:“盧大人有心扞衛傳續至今的經學是好事,但盧大人升遷不久,此時若慷慨陳詞,隻怕會累及自身。”
不久前的一天,盧佩文離開國子監時,正遇上因公務而路過的劉喬鬆,被劉喬鬆話裏話外奚落一番,恰巧被國子監祭酒聽到。
祭酒惜才,隔日就給皇帝上了折子,意為如若當朝探花都隻能在國子監做個九品小官,實難激勵諸多監生專心於學業,又對盧佩文之才毫不吝嗇地誇讚了一番。
沒過幾天,盧佩文便被提為了國子博士,真正得以給監生授課,講的正是經學。
不過祭酒這一番暗中提攜,盧佩文本人並不知曉,還是因為閔謙是國子監十餘年的舊人的緣故才得知了來龍去脈。
“你……很在意這個,對嗎?”思忖良久,閔嘉音主動道了歉,“對不起,最初我們有過約定,但我也確實忽略了你的感受。我沒有你的際遇,很難設身處地地共情,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隻是自己,這一點我早該想到的。”
“姐姐,我不是在怪你,我隻是想問問你。”閔妙笙吸了吸鼻子,眼神有些飄忽。
閔嘉音走迴閔妙笙麵前,躬身和她對視:“雖然過去我沒有意識,但如今我細細想來,還是可以迴答你的。其實大多數時間,我都不曾把你當成笙兒。”
閔妙笙雙眼猛地睜大,又聽閔嘉音接著道:“你與她截然不同,最初發現真相時,我根本不可能把你錯認成我妹妹。但後來,我開始漸漸習慣有這麽一個妹妹,她的名字並不重要,但她天真、嬌憨又直率,有點脾氣但並不壞,並且一天天變得懂事。我很高興,也很欣慰,沒有因為當初一念的選擇而毀了她的一生。”
“姐姐……”閔妙笙喉頭哽住,再也說不出話來。
閔嘉音輕輕拍了拍小姑娘的臉頰,微笑道:“好啦,別胡思亂想了,好好睡一覺吧。”
閔妙笙就這樣怔怔看著閔嘉音走出房門,又下意識地轉向窗戶,目送閔嘉音的身影消失在院門口。
大約是同時,在西城門口,自京城啟程前往慶州的魏以杭遇到了巡城至此的趙知簡。
二人談不上有什麽交情,甚至彼此都有幾分看不對眼,但今日趙知簡卻好似特意等在此處。
大理寺派人前往慶州調查一樁舊案,前幾日早朝時曾由大理寺卿請示過皇帝,朝臣都知曉。
見到魏以杭,趙知簡便主動上前道:“魏大人今日啟程,路途遙遠,趙某特來相送。”
魏以杭拱手還禮,心知趙知簡有話要說,便隨趙知簡走到了近旁一棵樹下。
“趙大人尋魏某何事?”魏以杭神色冷淡,內心卻不似表麵毫無波瀾。
他知曉趙知簡與閔嘉音關係匪淺,但閔嘉音關乎複仇大計,哪怕閔嘉音經過考量而信任趙知簡,他也不可能毫不忌憚。
趙知簡笑了笑:“並非為公事,而是有一點私事。趙某知曉閔姑娘記掛遠在慶州的親人,隻恨身不能至,是以托岐州舊時一位友人備了一份薄禮。那位友人今任慶州司法參軍,但閔姑娘的舅母居於慶州東南的霽縣,距離州衙所在地有百裏之遙,不知能否拜托魏大人公幹結束後返程時順便將趙某的禮物從州衙帶至霽縣?”
魏以杭不動聲色地看了看趙知簡,隨即道:“既是舉手之勞,魏某可以應允。”
趙知簡拱手致謝:“多謝魏大人成全。”
隨即他壓低聲音道:“元興十四年,青江慶州段決堤,時任慶州知州的馮度率領官民重修河堤,賑災有功,於元興十五年被調至定州。元興二十五年,青江再次決堤。兩次災害雖相隔十一年之久,但其實元興二十五年的降雨態勢不及十一年前。我那位舊友正是元興二十六年調至慶州的,對此事有過一番調查。”
馮度?馮太後的從兄弟。
魏以杭變了眼神,沉默幾息後道:“趙大人為了閔三姑娘,當真用心。”
先是點明可以信賴的官員,再暗示馮度不清白的把柄,甚至此前他自己都還沒有將嫌疑確定在馮度身上。
要說趙知簡與馮度並無交集,也無利益衝突,那麽隻有一種可能,便是趙知簡在幫閔嘉音調查楊家和林家的冤情,查到了馮度頭上。
趙知簡依舊笑著,鳳眸微揚,很容易給人一種散漫恣意之感。
“身居閑職長日無事,若連討心上人歡心都做不到,也太沒用了些。”
魏以杭臉色板正:“趙大人將這種話說出口,未免輕佻,於閔三姑娘而言也不是什麽好事。”
趙知簡挑了挑眉:“魏大人什麽時候也懂得關懷閔姑娘了?這是想起她是你的遠房表妹了?”
魏以杭並無心思理會趙知簡的冷嘲熱諷,但心情也莫名有幾分陰鬱,最終道:“有勞趙大人照顧好她。”
這話完全出乎趙知簡的意料,但他沒有再追問,看著魏以杭上了馬車,輕笑一聲便轉迴了城中。
這個魏以杭,似乎對閔姑娘的感情十分複雜啊。
還好自己想明白得早,無論如何都算得上搶先了一步。
隻是,道路阻且長啊。
不出幾日,朝堂上就有了不少新動向。
有諫官彈劾吳王在城郊買宅蓄養姬妾,甚至強占花樓女子,私德有虧。
證據呈上,皇帝大怒,重罰了韓皙。
韓皙雖然在朝堂上顏麵盡失,但此事終究不會動搖韓皙的根基。畢竟對皇帝而言,韓皙從來不在繼承人之列,那麽一個乖巧聽話的兒子和一個表麵上乖巧背地裏荒淫的兒子也沒有太大區別。
另一件事,是汪相一派編纂了一套經解,意欲舉國推行,作為科舉用書。
汪相剛剛上書時,皇帝便想點頭,但朝中不少通過科舉入仕的大臣立即表示反對,才暫時堵住了皇帝的金口。
很快便是旬休,閔嘉音在楚王府與盧佩文提起此事,前所未有地見識到了盧佩文激烈的反對之態。
盧佩文年紀尚輕,身著便服,本是一介書生的模樣,但在批駁汪相書中之錯漏甚至議及汪相動搖社稷之心時,閔嘉音覺得這文弱青年身上的錚錚傲骨從未如此明顯。
不過這副模樣她是熟悉的,因為前一日傍晚,她才剛剛在父親的映輝堂裏見識過。
閔嘉音心中佩服,但還是委婉道:“盧大人有心扞衛傳續至今的經學是好事,但盧大人升遷不久,此時若慷慨陳詞,隻怕會累及自身。”
不久前的一天,盧佩文離開國子監時,正遇上因公務而路過的劉喬鬆,被劉喬鬆話裏話外奚落一番,恰巧被國子監祭酒聽到。
祭酒惜才,隔日就給皇帝上了折子,意為如若當朝探花都隻能在國子監做個九品小官,實難激勵諸多監生專心於學業,又對盧佩文之才毫不吝嗇地誇讚了一番。
沒過幾天,盧佩文便被提為了國子博士,真正得以給監生授課,講的正是經學。
不過祭酒這一番暗中提攜,盧佩文本人並不知曉,還是因為閔謙是國子監十餘年的舊人的緣故才得知了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