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深,公司的燈火依然明亮。我正在查看各地工藝基地的進展報告,何俊急匆匆地推門而入。


    \"林總,有個不太好的消息。\"他神色凝重,\"綠洲科技雖然在明麵上吃了虧,但他們在暗地裏開始挖我們的牆角了。\"


    我放下手中的文件:\"詳細說說。\"


    何俊打開平板:\"他們開始針對性地收買我們聯盟中的核心技術人員,尤其是那些年輕的匠人。而且......\"


    \"而且什麽?\"


    \"他們給出的條件特別誘人,不隻是高薪,還承諾提供獨立的工作室和技術團隊。已經有幾個年輕人動心了。\"


    我沉思片刻:\"通知各地負責人,明天早上開個視頻會議。\"


    正說著,季雪匆匆走來:\"林總,還有個情況。綠洲科技在網上發起了一場''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活動,矛頭直指我們的聯盟。\"


    打開社交媒體,鋪天蓋地都是相關話題:


    \"傳統工藝是否應該適應市場?\"


    \"堅持手工製作是否過於保守?\"


    \"工匠精神與商業效率如何平衡?\"


    看似是理性討論,實則暗藏機鋒,把我們塑造成了\"守舊派\"的形象。


    \"他們這招夠狠的。\"王強也趕來匯報,\"很多年輕粉絲都開始質疑我們了。\"


    我卻笑了:\"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機會。\"


    眾人不解地看著我。


    \"想想看,\"我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綠洲科技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他們把話題引向了''傳統與現代的對立''。\"


    季雪眼睛一亮:\"我明白了!我們可以借此機會......\"


    \"對,\"我接過她的話,\"我們要讓大家看到,傳統與現代從來就不是對立的。\"


    當晚,我們連夜製定了應對方案:


    第一步:發起\"新匠心運動\"


    邀請知名設計師與傳統匠人合作


    舉辦跨界創新工作坊


    開展線上直播教學活動


    第二步:啟動\"雙向賦能計劃\"


    傳統工藝數字化保護


    現代技術輔助創作


    智能化工具研發應用


    第三步:打造\"文化融合實驗室\"


    建立創新研發中心


    組織跨界交流活動


    孵化創新項目


    第二天一早,視頻會議如期召開。各地負責人紛紛匯報了當地的情況。


    \"其實年輕匠人最擔心的是發展空間。\"蘇州負責人說,\"他們怕傳統工藝會限製他們的創新。\"


    景德鎮的代表也表示:\"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有想法,他們需要一個能夠施展才華的平台。\"


    我點點頭:\"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限製他們,而是給他們更大的舞台。\"


    就在這時,陳工興衝衝跑來:\"林總,您猜怎麽著?m國的一家頂級設計公司聯係我們,說想和我們的匠人合作開發新產品!\"


    這個消息讓會議室一下子沸騰起來。


    我繼續說:\"這就是機會。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傳統工藝不是束縛創新的枷鎖,而是通向未來的橋梁。\"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的行動快速展開:


    首先,聯合國際知名設計師,啟動了\"東方美學新生態\"項目。傳統匠人與現代設計師共同創作,碰撞出令人驚豔的火花。


    其次,開發了一套智能輔助係統,幫助匠人提高效率,但又不失傳統工藝的精髓。係統還能記錄整個製作過程,形成完整的技藝檔案。


    最後,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匠心藝術節\",展示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的成果。


    效果立竿見影。原本動搖的年輕匠人不僅留了下來,還帶來了更多誌同道合的夥伴。


    一位年輕的漆器藝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今天,我終於明白了什麽是真正的創新。它不是拋棄傳統,而是讓傳統煥發新生。\"


    晚上,收到一封特別的郵件。是綠洲科技一位高管的親筆信:


    \"林總,不得不承認,你們的視野和格局,遠超我們的想象。或許我們可以談談合作?\"


    我將郵件轉發給季雪:\"你覺得呢?\"


    她想了想:\"這可能是個陷阱,但也可能是個機會。\"


    \"對,\"我笑道,\"與其鬥個你死我活,不如尋求雙贏。畢竟,文化傳承需要各方力量。\"


    走到窗前,望著夜空中的星星,我突然想到:這場風波看似是危機,實則是轉機。它讓我們找到了一條新路——讓傳統與現代真正地對話,讓工藝與科技深度融合。


    次日清晨,我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郵件:


    \"暗流湧動之時,正是我們揚帆起航的時候。讓我們用創新的眼光看待傳統,用敬畏的心態擁抱未來。我相信,這種融合不僅能讓傳統工藝綻放新的光彩,更能為中華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這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這力量不是來自資本,不是來自技術,而是來自文化的生命力。它如同地下的暗流,雖然看不見,卻能孕育出無限的生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校園當最強關係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會寫作的山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會寫作的山山並收藏我在校園當最強關係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