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會議室裏依然燈火通明。王德明老人的到來,讓整個團隊煥發出新的活力。


    \"看看這個方案,\"何俊展示著剛完成的界麵設計,\"專門為老年師傅定製的操作係統,字體加大,步驟簡化,還加入了語音指令功能。\"


    老人戴上老花鏡,仔細端詳著平板:\"這字大小正合適,按鈕也容易點到。不過...\"他指著一處,\"這裏最好用東北話報數,更親切。\"


    \"好主意!\"季雪立即記錄,\"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地區,設置相應的方言語音包。\"


    就在這時,張明匆忙推門而入:\"林羽,各大媒體都在報道咱們的''數字師徒製''計劃,很多企業想投資讚助!\"


    我搖搖頭:\"暫時不考慮外部資金,先把模式跑通。王爺爺,您覺得從哪裏開始比較好?\"


    老人思考片刻:\"不如先從我這些老夥計開始。他們雖然固執,但都是實在人。隻要看到實惠,一定會支持。\"


    王強補充道:\"我已經聯係了幾個農業院校,很多學生願意當''數字師傅'',教老人們使用設備。\"


    \"對了,\"季雪突然想到,\"咱們還可以拍攝''老字號故事''係列短視頻,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手藝的價值。\"


    正說著,前台又傳來消息:全國各地的老字號代表陸續趕到,會議室很快就座無虛席。


    \"林總啊,\"一位鹵菜老店的師傅開口,\"我們這些老手藝,真能通過數字化活下去嗎?\"


    我正要迴答,王德明搶先說道:\"老李啊,你還記得咱們以前賣貨要蹬三輪車挨家送嗎?現在好了,坐在店裏就能賣到全國!\"


    何俊適時展示了一組數據:\"昨晚直播後,平台上的傳統手藝品訂單增長了500%。消費者不僅買商品,更願意為故事和手藝付費。\"


    會議室裏漸漸熱鬧起來。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各自的經驗和擔憂。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對新事物的忐忑,也有對未來的期待。


    \"各位老師傅,\"我站起身,\"咱們不是要用數字化取代傳統,而是要讓傳統在數字時代活得更好。這樣吧,我們先建立一個''手藝傳承數據庫'',把大家的經驗都記錄下來。\"


    季雪立即行動起來,組織團隊為每位老師傅建立檔案。何俊則負責開發數據采集係統,確保每個製作環節都能被準確記錄。


    突然,王德明拿出一個舊本子:\"這是我爺爺留下的,上麵記著各種天氣對泡菜發酵的影響。現在,該把這些經驗教給年輕人了。\"


    張明接過本子,仔細翻看:\"這些都是寶貴的數據,我們可以用ai技術分析,找出更多規律。\"


    老人們聽到\"ai\",都露出疑惑的表情。我連忙解釋:\"就像是個特別能學習的徒弟,能幫您記住所有細節,但最終還是要靠您來把關。\"


    這個比喻讓老人們笑了。一位做醬油的老師傅說:\"那敢情好,省得我們老記性差,總忘事。\"


    就在這時,王強帶來一個好消息:\"中央廚師學院想和我們合作,派學生來跟老師傅們學藝。\"


    季雪眼前一亮:\"這樣我們就能實現線上線下雙向傳承了!\"


    看著眼前這些滿頭白發卻依然幹勁十足的老人,我突然明白了\"數字師徒製\"的真正意義。它不僅是技術的傳授,更是匠心的傳承。


    \"林總,\"王德明拉著我的手說,\"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不讓祖傳的手藝斷在我這代。現在,我終於看到希望了。\"


    窗外,朝陽升起。新的一天開始了,但對我們來說,這將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刻。因為在這裏,傳統與現代正在完美融合,匠心與科技正在相互成就。


    而這,或許就是\"數字年貨節\"最好的注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校園當最強關係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會寫作的山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會寫作的山山並收藏我在校園當最強關係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