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東西要花錢,這是李慎作為一個商人的基本準則。
既然已經答應了給二十萬,那就必須要兌現。
雖然自己這二十萬花的有些冤大頭,被敲詐勒索,外加威逼利誘。
但李慎還是覺得既然同意了,那必須要給,不然可能損失的會更多。
石頭帶著進來的兩個賬房走了出去,武媚娘被李慎拉上床榻,摟在懷中為其取暖。
這可是自己的愛妾,當然要疼愛。
“說說吧,你在西北的事情,詳細一點。”
李慎對著王洪福說了一句,
“是,王爺,小人剛到西州府......”
王洪福說的很詳細,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包括他跟侍衛班長說過的話也都詳細的闡述了一遍。
不是他記性有多好,而是每天他都要把當天的事情記錄下來,
好準備迴去上報紀王。
因為他知道,就算自己不記,跟著自己的侍衛也會把詳細的事情稟報一遍。
自己到時若是有遺漏,紀王更會失望和生氣。
他從剛到西州府遇到張生開始講,怎麽處理的張生,怎麽解救的馬文昌,怎麽被逼入絕境,
最後反敗為勝抓住王文成,還有在西州跟郭孝恪的談話等等,一句不差的說了一遍。
聽的李慎都有些後悔,為什麽自己沒有去,這麽精彩的經曆,自己居然錯過了。
“王爺,這是張生的證詞,這是馬文昌的證詞,這是當時小人審問王文成時候的對話,一字不差全都記了下來。”
王洪福說完,拿出了幾張供詞遞給李慎,李慎接過來先是看的張生的供詞。
裏麵把他做的所有惡事全都說了一遍,包括他是如何與王文成來往的。
“哼,可惡至極,這等人本來可以是個人才,結果心智不堅,被王文成腐化成了這樣。
強搶民女,謀財害命,死不足惜。
把人交給萬年縣吧,讓狄知遜按律判罰。
念在他將功折罪,你又答應他的份上,留下他的家人,不過下一代不得成為食邑。
還有把他家抄一遍,他拿迴來的錢全都收繳沒收。”
李慎放下張生的供詞後做了第一份判罰。
“是,王爺,小人替張生多謝王爺開恩。”王洪福行禮。
不過王玄策這時站了起來,進言道:
“王爺,這件事不能交由萬年縣,若是傳出去,對王府的名聲不利,
依臣之見還是王府自行處置了那張生便是。”
“不經過官府會不會不太好?”
李慎聽後,有些猶豫的問道。
“是啊,私設公堂可是大忌,若是被人知道,彈劾王爺,恐怕王爺又要受到責罰。”
王洪福也跟著附和。
畢竟紀王沒有實權,若是在自己的封地,他還可以找一個借口。
但這裏是長安城,有衙門,有刑部,有大理寺。
“王爺,此事非同小可,張生在西州作惡多端,若是被外人知道,定然以此來針對王爺你。
到時候哪怕是不在朝堂上針鋒相對,可傳揚出去對王爺你的名望,紀王府的聲望都有很大的影響。
若是被世家他們在外麵添油加醋,顛倒黑白的再渲染一番,對紀王府的聲望影響更大。
因為我們不單單有張生一件事,還有王文成和他那些手下在西州做下的種種。”
王玄策鄭重的說道。
他的意思是一件事無所謂,可是那麽多事都被傳揚出去,紀王府很有可能被天下人聲討。
尤其是那些所謂的文人墨客。
李慎猶豫了,他明白王玄策的意思。
看到李慎猶豫,王玄策又繼續說道:
“王爺,張生等人都是紀王府的食邑,也算作是家奴,處置他們王爺也是理所當然。
以後就算是被人知道了,也不過是教點錢財罷了。”
“王爺,妾覺得王長史生活的有道理,此事不能被外界知道,有損王府的名聲。
若是王爺不安心,那就處置完後上報陛下一聲,
將來若是有人問起,陛下也會幫襯王爺。”
武媚娘躺在李慎的懷中也跟著勸道。
李慎閉著眼睛思索了片刻後,睜開眼睛:
“好,那就這麽辦,張生立刻處死,他的家人就按照本王說的辦。”
說完又拿起了馬文昌的供詞,這裏麵就是紡織廠裏麵的一些事情,罪魁禍首是王文成的兒子。
隻不過王文成的兒子在路上就被殺了,已經不需要李慎處置了。
放下供詞,李慎想了想說道:
“本王不想多造殺戮,本王是一個好人,你們覺得剩下的那些人應該如何懲罰?”
王玄策第一站起身:
“啟稟王爺,從王掌櫃話語中,臣聽出來這些人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作惡多端,為虎作倀之徒。
另一個是無知之輩,他們一直都以為自己是在為紀王府辦事,不過又沒有做什麽罪大惡極的事情。
第一種的罪無可赦,死罪難逃,不如依法斬之。第二種可以判他們做要邑,
或者發配到嶺南,甚至倭國也可以。”
“嗯,老王,你覺得呢?”
李慎點點頭又看向王洪福。
“啟稟王爺,這些人其實都跟著王洪福做了很多惡事,就算沒有人命在身,也參與其中了。
王洪福強買強賣,殺人越貨的事情沒少幹,跟這些人脫離不了幹係。
小人倒是有個想法。”
“哦?說來聽聽。”
“小人覺得不如把他們發配到遼東道,去我們的那幾個危險高的鐵礦洞挖礦。
如果幹的好就讓他們在那裏安頓,若是死在裏麵,也算他們罪有應得,
紀王殿下仁慈已經給了他們一條生路,奈何他們做的事情人神共憤,
連老天爺都要收了他們,跟紀王殿下沒有關係。”
王洪福深知紀王的想法,為主人分憂。
李慎聽後頗為滿意的點點頭:
“好,說的對,本王有好生之德,不想要殺生,那就給他們一條生路吧。
若是他們真的死了,也跟本王沒有關係,隻能怪他們天怒人怨。”
“王爺仁慈!”
幾人立刻行禮奉承。
“這件事由仁貴你去做吧,派人押送他們從渭水出發,走水路去登州,再從登州坐船去遼東。
這樣不會那麽顯眼。”
“是,臣領命。”
既然已經答應了給二十萬,那就必須要兌現。
雖然自己這二十萬花的有些冤大頭,被敲詐勒索,外加威逼利誘。
但李慎還是覺得既然同意了,那必須要給,不然可能損失的會更多。
石頭帶著進來的兩個賬房走了出去,武媚娘被李慎拉上床榻,摟在懷中為其取暖。
這可是自己的愛妾,當然要疼愛。
“說說吧,你在西北的事情,詳細一點。”
李慎對著王洪福說了一句,
“是,王爺,小人剛到西州府......”
王洪福說的很詳細,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包括他跟侍衛班長說過的話也都詳細的闡述了一遍。
不是他記性有多好,而是每天他都要把當天的事情記錄下來,
好準備迴去上報紀王。
因為他知道,就算自己不記,跟著自己的侍衛也會把詳細的事情稟報一遍。
自己到時若是有遺漏,紀王更會失望和生氣。
他從剛到西州府遇到張生開始講,怎麽處理的張生,怎麽解救的馬文昌,怎麽被逼入絕境,
最後反敗為勝抓住王文成,還有在西州跟郭孝恪的談話等等,一句不差的說了一遍。
聽的李慎都有些後悔,為什麽自己沒有去,這麽精彩的經曆,自己居然錯過了。
“王爺,這是張生的證詞,這是馬文昌的證詞,這是當時小人審問王文成時候的對話,一字不差全都記了下來。”
王洪福說完,拿出了幾張供詞遞給李慎,李慎接過來先是看的張生的供詞。
裏麵把他做的所有惡事全都說了一遍,包括他是如何與王文成來往的。
“哼,可惡至極,這等人本來可以是個人才,結果心智不堅,被王文成腐化成了這樣。
強搶民女,謀財害命,死不足惜。
把人交給萬年縣吧,讓狄知遜按律判罰。
念在他將功折罪,你又答應他的份上,留下他的家人,不過下一代不得成為食邑。
還有把他家抄一遍,他拿迴來的錢全都收繳沒收。”
李慎放下張生的供詞後做了第一份判罰。
“是,王爺,小人替張生多謝王爺開恩。”王洪福行禮。
不過王玄策這時站了起來,進言道:
“王爺,這件事不能交由萬年縣,若是傳出去,對王府的名聲不利,
依臣之見還是王府自行處置了那張生便是。”
“不經過官府會不會不太好?”
李慎聽後,有些猶豫的問道。
“是啊,私設公堂可是大忌,若是被人知道,彈劾王爺,恐怕王爺又要受到責罰。”
王洪福也跟著附和。
畢竟紀王沒有實權,若是在自己的封地,他還可以找一個借口。
但這裏是長安城,有衙門,有刑部,有大理寺。
“王爺,此事非同小可,張生在西州作惡多端,若是被外人知道,定然以此來針對王爺你。
到時候哪怕是不在朝堂上針鋒相對,可傳揚出去對王爺你的名望,紀王府的聲望都有很大的影響。
若是被世家他們在外麵添油加醋,顛倒黑白的再渲染一番,對紀王府的聲望影響更大。
因為我們不單單有張生一件事,還有王文成和他那些手下在西州做下的種種。”
王玄策鄭重的說道。
他的意思是一件事無所謂,可是那麽多事都被傳揚出去,紀王府很有可能被天下人聲討。
尤其是那些所謂的文人墨客。
李慎猶豫了,他明白王玄策的意思。
看到李慎猶豫,王玄策又繼續說道:
“王爺,張生等人都是紀王府的食邑,也算作是家奴,處置他們王爺也是理所當然。
以後就算是被人知道了,也不過是教點錢財罷了。”
“王爺,妾覺得王長史生活的有道理,此事不能被外界知道,有損王府的名聲。
若是王爺不安心,那就處置完後上報陛下一聲,
將來若是有人問起,陛下也會幫襯王爺。”
武媚娘躺在李慎的懷中也跟著勸道。
李慎閉著眼睛思索了片刻後,睜開眼睛:
“好,那就這麽辦,張生立刻處死,他的家人就按照本王說的辦。”
說完又拿起了馬文昌的供詞,這裏麵就是紡織廠裏麵的一些事情,罪魁禍首是王文成的兒子。
隻不過王文成的兒子在路上就被殺了,已經不需要李慎處置了。
放下供詞,李慎想了想說道:
“本王不想多造殺戮,本王是一個好人,你們覺得剩下的那些人應該如何懲罰?”
王玄策第一站起身:
“啟稟王爺,從王掌櫃話語中,臣聽出來這些人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作惡多端,為虎作倀之徒。
另一個是無知之輩,他們一直都以為自己是在為紀王府辦事,不過又沒有做什麽罪大惡極的事情。
第一種的罪無可赦,死罪難逃,不如依法斬之。第二種可以判他們做要邑,
或者發配到嶺南,甚至倭國也可以。”
“嗯,老王,你覺得呢?”
李慎點點頭又看向王洪福。
“啟稟王爺,這些人其實都跟著王洪福做了很多惡事,就算沒有人命在身,也參與其中了。
王洪福強買強賣,殺人越貨的事情沒少幹,跟這些人脫離不了幹係。
小人倒是有個想法。”
“哦?說來聽聽。”
“小人覺得不如把他們發配到遼東道,去我們的那幾個危險高的鐵礦洞挖礦。
如果幹的好就讓他們在那裏安頓,若是死在裏麵,也算他們罪有應得,
紀王殿下仁慈已經給了他們一條生路,奈何他們做的事情人神共憤,
連老天爺都要收了他們,跟紀王殿下沒有關係。”
王洪福深知紀王的想法,為主人分憂。
李慎聽後頗為滿意的點點頭:
“好,說的對,本王有好生之德,不想要殺生,那就給他們一條生路吧。
若是他們真的死了,也跟本王沒有關係,隻能怪他們天怒人怨。”
“王爺仁慈!”
幾人立刻行禮奉承。
“這件事由仁貴你去做吧,派人押送他們從渭水出發,走水路去登州,再從登州坐船去遼東。
這樣不會那麽顯眼。”
“是,臣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