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請提頭來見
鳳謀天下:小姐不經商 作者:江湖十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當然了,毛遂自薦也是要有資本的,鍾沁熬了一個晚上,寫了密密麻麻幾大張的想法,有撕有改,有刪有減,這才頂著一雙黑眼圈上了朝。她還給自己敷了點粉,算是遮一遮。
好在古人眼神也就那樣,齊皇隔了那麽遠,看不清她麵上神色。水患的折子上呈以後,眾臣一時沉默。齊諺抄了許久的定性書,心裏悶極了,便主動出列,自請前往南下,治理水患,以彰朝廷恩德。
不過眾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語,又把他堵迴去了,齊諺這才低頭,眼底露出一絲淡漠。他哪裏會真心願意做這苦差事,隻是要在齊皇麵前,表現表現罷了。
不料鍾沁上前一步,呈上一本厚厚的奏疏,又跪在堂前,竟然就開始侃侃而談。
“皇上,古人治水,已謂堵不如疏,以往的水利,雖有修水造渠,仍是程度有限。臣有本奏,行南水北調之略,再修建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可解全國水利之調配,另有圖紙一張,附新型水渠樣式若幹,再解雨季水澇之苦。若是功成,我朝千秋萬代,未來可期。”
鍾沁說到這裏,又深深一拜,眾臣鴉雀無聲,久久不語。
鍾沁再拜,斬釘截鐵道:“若是不成,臣自請提頭來見,決不食言。”
齊皇看了她一眼,又看了一眼齊諺,齊熹,竟是良久不語,隨即揮袖,宣令退朝。
齊諺還在忐忑齊皇心思,卻聽說齊皇一紙飛令宣人入宮,已經允了鍾沁了。他心裏生惱,迅速派了手下,務必要跟上鍾沁的腳步。
鍾沁得了聖旨,不敢耽擱,輕車從簡,一路飛馬而去,直奔南地災情最重的淼縣。路上跑死的馬匹都顧不得了,一到地方,竟也不休息,直接召集地方官員,進行會議。
南下富足,自古以來貪官汙吏不在少數,鍾沁自然也明白,可是看到朝廷撥款巨額銀兩,竟然到了這裏,連個零頭都沒有,也不由沉下麵色,頭大如鬥。幸好她早有準備,齊熹也派人緊隨其後,帶了不少補給,糧食人馬,一一俱全。
趙開吉便是當地知府,隻是他兩袖清風,府邸也住了不少災民,如今看到鍾沁有辦法,真是兩行老淚。
鍾沁親自上陣,開設若幹賑濟災民的粥棚,同時朗聲道:“諸位,你們的困難,朝廷都已經看到。請不要擁擠,排隊取食,老人婦女兒童在前,男人在後麵。”
她邊說,邊往案前拍了一劍,氣勢如虹道:“我們不僅提供糧食和住處,青壯年領了吃食以後,還可以加入我們做工,一起修建堤壩,一天五錢,決不食言。就是不能勞累的老人和兒童,也可以做一些煮飯洗衣的雜活。朝廷沒有放棄任何一個人,請諸位不要傷心,也不要鬧事。”
她好生說了,又真的分發糧食,不少人也就平靜下來了,希望她能給一條活路。鍾沁仿佛一個鐵人,在修建堤壩,安撫難民,召開會議之間團團轉。屬下幾次勸她休息,她都微笑著婉拒,隨即跟沒事人一樣,繼續奔走勞動。
有一日風雨大作,她甚至親身跑到前線去,幫人扛糯米和石灰袋子,忙得頭暈眼花,衣袍也全濕透了。好不容易天色清明,太陽高升,眾人卻不見了鍾沁身影,頓時一陣慌亂。
而此時的鍾沁正昏倒在莫行南的身邊。幸好他動作快,下水把人撈了迴來。
莫行南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覺得真是奇怪,可也……怪可敬的。
治水非是一日之功,恐怕還要許多煩人後續。然而淼縣堅守的成功,還是飛快傳入了京城。齊皇大悅,正要開口封賞,那傳信小吏又扣頭道:“還有一事,那柳……柳大人,在治水那晚,出了急禍,至今仍不見蹤影。”
朝堂眾臣一時嘩然,齊諺亦是緩緩低下頭去,眼底卻有一抹得色。鍾沁這迴撈得名利雙收,哪有這麽好事,他自然是派了人去,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是淹死在水裏了。
隻是他剛要抬頭,眼中又浮現出無比愕然的神色。一道清雅身影身著官服,款款而來。不是鍾沁,又能是誰?齊皇一時十分驚喜,鍾沁倒頭下拜,連微笑都從容。
還未等齊皇問她來龍去脈,鍾沁已微微一笑,起身奏道:“這小吏並非胡言亂語,隻是他剛剛趕來京城,消息還有所疏漏。當日臣不慎落水,但很快就被農家救起,迴到知府官邸。臣尚有許多奏疏要寫,因此費心糾結,又趕路數日,來的稍慢,還望聖上恕罪。”
齊皇大笑一聲,拍著龍椅扶手道:“愛卿為我國盡心盡力,何罪之有?死裏逃生,可見是有大福運之人,還有什麽要事,一一說來就是。”
鍾沁躬身一禮,不卑不亢道:“臣來的稍遲,就是為了這些政疏。一來水患雖然暫時平定,但後續諸多事宜,還需六部多有協商,共同奮進。之後如何施為,臣列成詳文一篇。另在路上,思考諸多民生之策,希冀呈為聖上,使我齊子民安樂生業。”
“其中有三大條,一是遠交近攻,此為對外之策。二是鼓勵民生,可設一司,詳細分說。三是醫道之事,臣聞公卿貴族素好純血之談,卻不知人口。交雜,更有好處……”鍾沁還在滔滔不絕,齊皇已十分欣慰她今日所為。因此吩咐道。
“卿為我朝,實自苦良多,前番亦有謀略,不失為大功。今朕論功行賞,便封你為安邦公,取自安邦定國之意。我朝社稷,不可缺柳卿這般忠義良臣啊。”
齊諺一聽就著急了,這麽大的功名和帽子扣下來,這柳磬可是齊熹那邊的人,因此出列道:“父皇萬萬不可!柳大人終究是趙國人,如此殊榮恐怕不妥,以兒臣所見,柳大人也尚且年輕,以後尚有前途,父皇何必急著行賞?”
齊皇生怒,頓時冷冷道:“英雄不問出身,少年更為誌高。你看看柳卿,再看看你自己。朕說過多少次了,一個合格的儲君,要學會用人,識人,賞人,人才能為你所用。你若老是小肚雞腸,鑽與朋黨關係,將來如何能成事?你如果自覺不堪大用,迴去繼續抄你的書!”
齊諺渾身一抖,不敢言語了,深深地叩拜下來,低聲道:“父皇教訓的是,是兒臣愚鈍,自以為是,兒臣立馬迴去再抄一百遍。”
</p>
當然了,毛遂自薦也是要有資本的,鍾沁熬了一個晚上,寫了密密麻麻幾大張的想法,有撕有改,有刪有減,這才頂著一雙黑眼圈上了朝。她還給自己敷了點粉,算是遮一遮。
好在古人眼神也就那樣,齊皇隔了那麽遠,看不清她麵上神色。水患的折子上呈以後,眾臣一時沉默。齊諺抄了許久的定性書,心裏悶極了,便主動出列,自請前往南下,治理水患,以彰朝廷恩德。
不過眾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語,又把他堵迴去了,齊諺這才低頭,眼底露出一絲淡漠。他哪裏會真心願意做這苦差事,隻是要在齊皇麵前,表現表現罷了。
不料鍾沁上前一步,呈上一本厚厚的奏疏,又跪在堂前,竟然就開始侃侃而談。
“皇上,古人治水,已謂堵不如疏,以往的水利,雖有修水造渠,仍是程度有限。臣有本奏,行南水北調之略,再修建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可解全國水利之調配,另有圖紙一張,附新型水渠樣式若幹,再解雨季水澇之苦。若是功成,我朝千秋萬代,未來可期。”
鍾沁說到這裏,又深深一拜,眾臣鴉雀無聲,久久不語。
鍾沁再拜,斬釘截鐵道:“若是不成,臣自請提頭來見,決不食言。”
齊皇看了她一眼,又看了一眼齊諺,齊熹,竟是良久不語,隨即揮袖,宣令退朝。
齊諺還在忐忑齊皇心思,卻聽說齊皇一紙飛令宣人入宮,已經允了鍾沁了。他心裏生惱,迅速派了手下,務必要跟上鍾沁的腳步。
鍾沁得了聖旨,不敢耽擱,輕車從簡,一路飛馬而去,直奔南地災情最重的淼縣。路上跑死的馬匹都顧不得了,一到地方,竟也不休息,直接召集地方官員,進行會議。
南下富足,自古以來貪官汙吏不在少數,鍾沁自然也明白,可是看到朝廷撥款巨額銀兩,竟然到了這裏,連個零頭都沒有,也不由沉下麵色,頭大如鬥。幸好她早有準備,齊熹也派人緊隨其後,帶了不少補給,糧食人馬,一一俱全。
趙開吉便是當地知府,隻是他兩袖清風,府邸也住了不少災民,如今看到鍾沁有辦法,真是兩行老淚。
鍾沁親自上陣,開設若幹賑濟災民的粥棚,同時朗聲道:“諸位,你們的困難,朝廷都已經看到。請不要擁擠,排隊取食,老人婦女兒童在前,男人在後麵。”
她邊說,邊往案前拍了一劍,氣勢如虹道:“我們不僅提供糧食和住處,青壯年領了吃食以後,還可以加入我們做工,一起修建堤壩,一天五錢,決不食言。就是不能勞累的老人和兒童,也可以做一些煮飯洗衣的雜活。朝廷沒有放棄任何一個人,請諸位不要傷心,也不要鬧事。”
她好生說了,又真的分發糧食,不少人也就平靜下來了,希望她能給一條活路。鍾沁仿佛一個鐵人,在修建堤壩,安撫難民,召開會議之間團團轉。屬下幾次勸她休息,她都微笑著婉拒,隨即跟沒事人一樣,繼續奔走勞動。
有一日風雨大作,她甚至親身跑到前線去,幫人扛糯米和石灰袋子,忙得頭暈眼花,衣袍也全濕透了。好不容易天色清明,太陽高升,眾人卻不見了鍾沁身影,頓時一陣慌亂。
而此時的鍾沁正昏倒在莫行南的身邊。幸好他動作快,下水把人撈了迴來。
莫行南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覺得真是奇怪,可也……怪可敬的。
治水非是一日之功,恐怕還要許多煩人後續。然而淼縣堅守的成功,還是飛快傳入了京城。齊皇大悅,正要開口封賞,那傳信小吏又扣頭道:“還有一事,那柳……柳大人,在治水那晚,出了急禍,至今仍不見蹤影。”
朝堂眾臣一時嘩然,齊諺亦是緩緩低下頭去,眼底卻有一抹得色。鍾沁這迴撈得名利雙收,哪有這麽好事,他自然是派了人去,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是淹死在水裏了。
隻是他剛要抬頭,眼中又浮現出無比愕然的神色。一道清雅身影身著官服,款款而來。不是鍾沁,又能是誰?齊皇一時十分驚喜,鍾沁倒頭下拜,連微笑都從容。
還未等齊皇問她來龍去脈,鍾沁已微微一笑,起身奏道:“這小吏並非胡言亂語,隻是他剛剛趕來京城,消息還有所疏漏。當日臣不慎落水,但很快就被農家救起,迴到知府官邸。臣尚有許多奏疏要寫,因此費心糾結,又趕路數日,來的稍慢,還望聖上恕罪。”
齊皇大笑一聲,拍著龍椅扶手道:“愛卿為我國盡心盡力,何罪之有?死裏逃生,可見是有大福運之人,還有什麽要事,一一說來就是。”
鍾沁躬身一禮,不卑不亢道:“臣來的稍遲,就是為了這些政疏。一來水患雖然暫時平定,但後續諸多事宜,還需六部多有協商,共同奮進。之後如何施為,臣列成詳文一篇。另在路上,思考諸多民生之策,希冀呈為聖上,使我齊子民安樂生業。”
“其中有三大條,一是遠交近攻,此為對外之策。二是鼓勵民生,可設一司,詳細分說。三是醫道之事,臣聞公卿貴族素好純血之談,卻不知人口。交雜,更有好處……”鍾沁還在滔滔不絕,齊皇已十分欣慰她今日所為。因此吩咐道。
“卿為我朝,實自苦良多,前番亦有謀略,不失為大功。今朕論功行賞,便封你為安邦公,取自安邦定國之意。我朝社稷,不可缺柳卿這般忠義良臣啊。”
齊諺一聽就著急了,這麽大的功名和帽子扣下來,這柳磬可是齊熹那邊的人,因此出列道:“父皇萬萬不可!柳大人終究是趙國人,如此殊榮恐怕不妥,以兒臣所見,柳大人也尚且年輕,以後尚有前途,父皇何必急著行賞?”
齊皇生怒,頓時冷冷道:“英雄不問出身,少年更為誌高。你看看柳卿,再看看你自己。朕說過多少次了,一個合格的儲君,要學會用人,識人,賞人,人才能為你所用。你若老是小肚雞腸,鑽與朋黨關係,將來如何能成事?你如果自覺不堪大用,迴去繼續抄你的書!”
齊諺渾身一抖,不敢言語了,深深地叩拜下來,低聲道:“父皇教訓的是,是兒臣愚鈍,自以為是,兒臣立馬迴去再抄一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