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兩家動氣
出嫁就守寡,大奶奶的日子挺舒心 作者:冰封的蟲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伯爵府中,王氏婆媳兩人離開後,老伯爺便再不關心老妻的狀況,而是帶著江興文父子迴了書房。
走之前,還留下話,叫他們定然要處理好此事。
不可走漏風聲,傷及伯爵府的名聲。
秦太夫人也因著老伯爺的態度,有些生氣。
但卻不敢多言。
到底今日的事,也是自己偏聽偏信,沒有先讓李惜霜將證據擺出來,才會被孟青輕易掙脫。
“怎麽迴事?不是你說此事證據確鑿?”
想到這裏,秦太夫人歪坐在榻上,沉著臉,盯著李惜霜道。
“此事本就是有證據在手,隻祖父、祖母方才聽她提及程家,態度有些轉圜,孫媳便不好開口。”
李惜霜覺得,這就是老伯爺與秦太夫人的過錯。
孟青不過是打著程家的招牌,他們便不再多問一句,這叫她也不好提證據一事。
也怪紫羅,她若不是在門口候著,而是直接進來,當著眾人說開,也不會叫孟青掙脫。
秦太夫人聽出李惜霜言語之中的責怪,氣急之下,反而扯著笑。
“如此,倒是老婆子的不是了?”
“孫媳不敢,是孫媳未能在事前將證據通通告知祖母,是孫媳之錯。”
李惜霜還不至於傻到真的能點頭稱是,雖然她心中卻是覺得,未能坐實,是伯爵府兩老的過失。
“外祖母,既然是有證據,這事兒便不算過去。”
柳婉自從知曉程雲凜患有隱疾,便不願做這個“犧牲品”。
可秦家那邊,卻沒有打消這個念頭。
所以,柳婉盡可能想要讓江家大房倒黴,這樣秦太夫人的成算也會少些。
此刻,自然是幫著李惜霜說話。
秦太夫人聽著柳婉的話,低頭沉思。
“這證據都有些什麽?可能拿出來?”
李惜霜從秦太夫人的語氣中,覺察到還能再算計孟青一次,有些小竊喜。
還要裝作有些為難的樣子。
“這……能倒是能。隻是……”
但衛氏等人哪裏會看不出來呢。
“都是自己人,在這裏吞吞吐吐作甚,今日你祖母還不夠護著你嗎?”
這兒媳婦一直都看不上孟青,衛氏是知道的。
她雖不屑於與一個小輩計較。
但卻也不想讓王氏太過於大房過於順遂,此事也出言催促。
“自孟青嫁入江家後,便頻頻外出做生意,期間與外男來往過密。”
“他們經常在明月樓見麵,這個好些常客與夥計都能作證。”
“除此之外,還有一處雜貨鋪子。”
“那裏的掌櫃和夥計,也沒少瞧見,有男子去尋她。”
“年前,她去所謂的工坊,最後更是有人瞧見從郭家出來,據說衣衫……”
“若是據說之詞,便不用說出來了。”衛氏看著秦太夫人聽到末尾時,神色有異。
趕緊出言打斷了李惜霜的話。
“按照二嫂嫂說來,大嫂嫂與外男來往著實頻繁了些。”
“尋常女子尚且要避嫌。”
“何況大哥哥都不在了……”
柳婉小聲說了一句,在場的幾人雖然沒有說出來,卻也認可這個話。
所以並未有人出言阻止。
“可還有其他的?”
原本李躍光所設計的內容中,還有關於孟青出嫁之前的。
隻是李惜霜想到,這門親事原本就是自己極力促成。
若真的牽扯到她成親之前,最後不免叫江家人不滿於自己,便隱去了這一段。
“迴祖母,沒了。”
“這些若放在景哥兒媳婦的身上,倒也算些錯處了。”
“不僅如此,還是大嫂管教不當。”
衛氏思量片刻,又補充道。
“既然要查,便要查明白些,叫江家大房蒙上一層灰,才不能讓其有臉和伯爵府爭。”
這番話,李惜霜和柳婉沒太聽明白。
可秦太夫人卻一下便知曉了衛氏的心思。
她指得是要將王氏和孟青婆媳二人,定個切實的罪過,叫她們沒法再開口提嫁妝的事。
“你先帶著瑜哥兒媳婦,將她所說的這些人一一搜羅起來,再拿下證詞。”
“然後再說後麵的事。”
李惜霜一聽,秦太夫人讓衛氏幫著去搜羅證據,心情大好。
可她們計劃的這個檔口,青黛那邊早就將事情辦了個七七八八。
原本李躍光準備的人,早就改了口。
哪裏還有什麽人等著他們去問呢。
是以,第二日府中采買的婆子,從外邊迴來後,便急匆匆去了衛氏的院子。
“你說什麽?昨日之事,外邊已然傳得沸沸揚揚?”
“是……”
那婆子心中有些忐忑,迴話時,都小聲不少。
生怕觸了衛氏的黴頭,挨懲罰。
衛氏心中有些著急,這種事,可是影響伯爵府名聲的大事。
昨日下午,幾人淨顧著打算如何對付王氏和孟青,卻忘記了這一茬。
若是讓老伯爺和秦太夫人知曉……
當即便吩咐身邊的張嬤嬤,將進日進出府中的下人告誡一番,不可在府中嚼舌根子。
尤其是在老伯爺和秦太夫人的院子裏。
除此之外,還讓人去查,到底是何人將消息泄露出去的。
在她心中,昨日的事,對孟青和王氏都算不得體麵,她們不會多此一舉傳出去。
那麽此事隻能是伯爵府這邊的人。
想到自己府中,有這樣不守規矩的人,眼底便浮現些許陰鶩。
除卻衛氏想要遮掩此事傳揚出去,李府那邊安氏更要著急不少。
不知是誰那麽下作,竟然將李躍光的妾室和娶妻之事,聯係起來。
如今外邊的人傳得如火如荼,那又怎麽好去議親?
原本安氏打算,趁著嫣兒尚未生產之前,將李躍光的親事安排妥當。
待他娶妻後,嫣兒生下的孩子,便可記在正室的名下。
如此說出去,也不算庶長子,能全了李躍光的名聲。
可如此謠言出來,她如今去一趟官媒處,都要叫人問了又問。
想到這裏,她氣就不打一處來,抬手便將房中慣用的一套汝窯的茶具,給摔了個粉碎。
後宅婦人尚且不得清淨,行走在官場的老爺們更是被別人指指點點。
連帶著對此事一無所知的李昌安,也未曾幸免。
走之前,還留下話,叫他們定然要處理好此事。
不可走漏風聲,傷及伯爵府的名聲。
秦太夫人也因著老伯爺的態度,有些生氣。
但卻不敢多言。
到底今日的事,也是自己偏聽偏信,沒有先讓李惜霜將證據擺出來,才會被孟青輕易掙脫。
“怎麽迴事?不是你說此事證據確鑿?”
想到這裏,秦太夫人歪坐在榻上,沉著臉,盯著李惜霜道。
“此事本就是有證據在手,隻祖父、祖母方才聽她提及程家,態度有些轉圜,孫媳便不好開口。”
李惜霜覺得,這就是老伯爺與秦太夫人的過錯。
孟青不過是打著程家的招牌,他們便不再多問一句,這叫她也不好提證據一事。
也怪紫羅,她若不是在門口候著,而是直接進來,當著眾人說開,也不會叫孟青掙脫。
秦太夫人聽出李惜霜言語之中的責怪,氣急之下,反而扯著笑。
“如此,倒是老婆子的不是了?”
“孫媳不敢,是孫媳未能在事前將證據通通告知祖母,是孫媳之錯。”
李惜霜還不至於傻到真的能點頭稱是,雖然她心中卻是覺得,未能坐實,是伯爵府兩老的過失。
“外祖母,既然是有證據,這事兒便不算過去。”
柳婉自從知曉程雲凜患有隱疾,便不願做這個“犧牲品”。
可秦家那邊,卻沒有打消這個念頭。
所以,柳婉盡可能想要讓江家大房倒黴,這樣秦太夫人的成算也會少些。
此刻,自然是幫著李惜霜說話。
秦太夫人聽著柳婉的話,低頭沉思。
“這證據都有些什麽?可能拿出來?”
李惜霜從秦太夫人的語氣中,覺察到還能再算計孟青一次,有些小竊喜。
還要裝作有些為難的樣子。
“這……能倒是能。隻是……”
但衛氏等人哪裏會看不出來呢。
“都是自己人,在這裏吞吞吐吐作甚,今日你祖母還不夠護著你嗎?”
這兒媳婦一直都看不上孟青,衛氏是知道的。
她雖不屑於與一個小輩計較。
但卻也不想讓王氏太過於大房過於順遂,此事也出言催促。
“自孟青嫁入江家後,便頻頻外出做生意,期間與外男來往過密。”
“他們經常在明月樓見麵,這個好些常客與夥計都能作證。”
“除此之外,還有一處雜貨鋪子。”
“那裏的掌櫃和夥計,也沒少瞧見,有男子去尋她。”
“年前,她去所謂的工坊,最後更是有人瞧見從郭家出來,據說衣衫……”
“若是據說之詞,便不用說出來了。”衛氏看著秦太夫人聽到末尾時,神色有異。
趕緊出言打斷了李惜霜的話。
“按照二嫂嫂說來,大嫂嫂與外男來往著實頻繁了些。”
“尋常女子尚且要避嫌。”
“何況大哥哥都不在了……”
柳婉小聲說了一句,在場的幾人雖然沒有說出來,卻也認可這個話。
所以並未有人出言阻止。
“可還有其他的?”
原本李躍光所設計的內容中,還有關於孟青出嫁之前的。
隻是李惜霜想到,這門親事原本就是自己極力促成。
若真的牽扯到她成親之前,最後不免叫江家人不滿於自己,便隱去了這一段。
“迴祖母,沒了。”
“這些若放在景哥兒媳婦的身上,倒也算些錯處了。”
“不僅如此,還是大嫂管教不當。”
衛氏思量片刻,又補充道。
“既然要查,便要查明白些,叫江家大房蒙上一層灰,才不能讓其有臉和伯爵府爭。”
這番話,李惜霜和柳婉沒太聽明白。
可秦太夫人卻一下便知曉了衛氏的心思。
她指得是要將王氏和孟青婆媳二人,定個切實的罪過,叫她們沒法再開口提嫁妝的事。
“你先帶著瑜哥兒媳婦,將她所說的這些人一一搜羅起來,再拿下證詞。”
“然後再說後麵的事。”
李惜霜一聽,秦太夫人讓衛氏幫著去搜羅證據,心情大好。
可她們計劃的這個檔口,青黛那邊早就將事情辦了個七七八八。
原本李躍光準備的人,早就改了口。
哪裏還有什麽人等著他們去問呢。
是以,第二日府中采買的婆子,從外邊迴來後,便急匆匆去了衛氏的院子。
“你說什麽?昨日之事,外邊已然傳得沸沸揚揚?”
“是……”
那婆子心中有些忐忑,迴話時,都小聲不少。
生怕觸了衛氏的黴頭,挨懲罰。
衛氏心中有些著急,這種事,可是影響伯爵府名聲的大事。
昨日下午,幾人淨顧著打算如何對付王氏和孟青,卻忘記了這一茬。
若是讓老伯爺和秦太夫人知曉……
當即便吩咐身邊的張嬤嬤,將進日進出府中的下人告誡一番,不可在府中嚼舌根子。
尤其是在老伯爺和秦太夫人的院子裏。
除此之外,還讓人去查,到底是何人將消息泄露出去的。
在她心中,昨日的事,對孟青和王氏都算不得體麵,她們不會多此一舉傳出去。
那麽此事隻能是伯爵府這邊的人。
想到自己府中,有這樣不守規矩的人,眼底便浮現些許陰鶩。
除卻衛氏想要遮掩此事傳揚出去,李府那邊安氏更要著急不少。
不知是誰那麽下作,竟然將李躍光的妾室和娶妻之事,聯係起來。
如今外邊的人傳得如火如荼,那又怎麽好去議親?
原本安氏打算,趁著嫣兒尚未生產之前,將李躍光的親事安排妥當。
待他娶妻後,嫣兒生下的孩子,便可記在正室的名下。
如此說出去,也不算庶長子,能全了李躍光的名聲。
可如此謠言出來,她如今去一趟官媒處,都要叫人問了又問。
想到這裏,她氣就不打一處來,抬手便將房中慣用的一套汝窯的茶具,給摔了個粉碎。
後宅婦人尚且不得清淨,行走在官場的老爺們更是被別人指指點點。
連帶著對此事一無所知的李昌安,也未曾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