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禮部衙門正堂之前,一身戎裝的李老歪反手按著腰間的繡春刀,清了清嗓子。
然後輕蔑的看了看禮部衙門外,那些站崗放哨的尋常士兵。又板著臉,瞅了瞅禮部大堂之內,那些奔走勞碌,芝麻大的小官兒們。
“咳咳,嗯!”
當他再次清理嗓子的時候,禮部大堂內忙碌的官員這才發現,一名穿著千戶服飾武官,就站在他們禮部衙門的正堂內。
“您是....?”一名校書郎,上前問道。
“光祿寺卿,金吾衛都指揮使,掌皇城禁衛軍事....”
李老歪聲音嘹亮中氣十足,“欽承父業推誠宣力武臣,同知軍國事,世襲罔替.....曹國公....到!”
唰,禮部衙門內,所有人齊齊一愣。
緊接著就聽禮部衙門外,那些站崗放哨的護軍,整齊劃一鏗鏘有力的行禮。
“卑職等,參見公爺!”
~
唰!
一名穿著山字紋盔甲的曹國公府親衛,利索的撩開馬車的車簾。
穿著大紅色繡金蟒蟒袍,腰配玉帶,頭戴紗冠的李景隆,緩緩從馬車中出來,繡雲紋的皂靴輕輕踩在地麵上。
正值晌午,陽光普照。
年輕的李景隆俊朗非凡,眉宇之間滿是天潢貴胄的威儀,其中還略帶著點少年人的矜持!
“下官等參見公爺!”
李景隆邁步進了禮部衙門大堂,所有的官吏全部起身,恭敬的行禮。
與此同時,禮部侍郎李原名也迅速的從公事房中出來,親自到門口前來迎接。
“下官禮部侍郎李原名,見過曹國公!”
“無需多禮!”
李景隆笑容和煦,“趙尚書和幾位老大人可在?”
“都在內堂等著您呢!”
李原名說著,微微側身擺手,既給李景隆指明了方向,又謙恭的落在李景隆身後。
距離皇家珍品拍賣會,已過了半個月。他今日前來,正是奉旨,跟禮部尚書都察院都禦史等,商議辦官學的事宜。
還不等他邁步進禮部的內堂,又聽一陣笑聲傳來。
“曹國公,我等恭候多時了!”
一名五旬年紀的官員,拱手站在內堂正門,笑容滿麵。
此人正是禮部尚書趙瑁。
論爵位,他距離李景隆差著十萬八千裏。但論官職,李景隆不但和他文武殊途,且也差著好大一截。
他若去禮部正門親自迎接李景隆,顯得他這個尚書有點掉價。
隻能折中,站在內堂的正門親迎。既自持身份,又給足了李景隆麵子。
“趙部堂,勞您久等了!”
李景隆麵上依舊笑容和煦,抱拳行禮之後,“都察院的老大人們來了嗎?”
“呃..來了來了!”
趙瑁笑容頓頓,“都在裏間等著您呢!”
說罷,推開內堂的正門。
隨著吱呀一聲之後,兩個半老頭出現在李景隆的視線當中。
左邊的,國子監祭酒,都察院右都禦史淩漢。
右邊的,都察院走副都禦史茹太素。
另有半個老頭,五旬年紀的官員,坐在一角。
都察院僉都禦史袁泰!
兩個半老頭見曹國公李景隆進屋,屁股都沒動,就是坐在那,簡單的拱了拱手。
他們有這個資格,淩漢是開國時候的老臣,茹太素和袁泰分別是洪武三年洪武四年的進士,如今朝中絕對的老資格。
而且這三人都有個特點,清廉剛正。不然老朱也不會讓他們擔任掌管天下官員風紀,還有最高司法機構都察院的禦史。
別說李景隆,就算他老子李文忠在,對這兩個半老頭,也得客客氣氣的。
因為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這兩個半老頭,不屬於朝中任何派係。
既不是開國淮西勳貴一黨,也不是浙東清流中人,更不是李善長領導的淮人文官集團。
跟誰都沒有利益往來!
他們就屬於老朱!隻忠於老朱!
“讓幾位老前輩久等了!”
李景隆姿態放得很低,在內堂之中落座,看著眾人開口說道,“晚輩長話短說,前些日子的皇家珍品拍賣,共籌措白銀六十二萬兩!”
“皇上口諭,這六十二萬白銀,要悉數用到各州府道的官學修築,還有扶持貧寒學子的身上!”
“這叫專款專用!”
”晚輩呢,對於各州府官學這一塊,了解的不多,這錢到底怎麽花,還得各位老前輩,還有趙部堂拿主意!”
“這個主意,本官可拿不了!”
聞言,趙瑁馬上擺手,笑道,“還要諸位一起,集思廣益!”
“售賣皇家珍品,造福貧寒學子!”
忽的,淩寒歎息一聲,“此舉亙古未有,老夫聽聞此事.....感慨良多呀!”
說著,又頓了頓,“自古以來,賢君良主不知凡幾。戰功赫赫者有之,封禪泰山者有之!”
“重視教化者亦有之!”
“但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可誰見著史書上寫了反哺百姓的?”
“像皇上這樣,真把天下學子放在心裏的,拿皇宮大內的珍品換取真金白銀,來扶持天下學子的,僅此一例!”
“我曹?”
聞言,李景隆心中一樂,“還是有學問的人牛呀,這簡簡單單一番話,就是絕好的馬屁呀?”
“而且這馬屁拍的毫無痕跡!”
“細細品味一下,言下之意,什麽秦皇漢武,什麽唐宗宋祖,都是口號喊得響,行動半點無!”
“哪像本朝朱老板,說到做到絕不含糊,而且也舍得!”
想著,他開口道,“幾位老前輩剛才所說的,晚輩定當轉述於皇上禦前!”
淩漢給了李景隆一個,你小子懂事的眼神。
然後神色不再板著,忽變得和藹可親起來。
“說起來這事,曹國公您也居功不小!”
茹太素也開口道,“以前,本官覺得您年紀小,無非是仗著出身尊貴,皇上和太子的親親之心,才能位居高位!”
“現在看來.....”
說著,他笑歎一聲,“還真是英雄出少年呀!”
“晚輩不敢當您如此誇獎!”
李景隆笑道,“晚輩這也是....湊巧了!嗬嗬!再說也無非就是跑跑腿,張張嘴,哪有功勞呢?”
“要說功勞,還得說您幾位!您幾位都是當朝的狀元魁首進士及第,剛正清廉,學風嚴謹,所以皇上和太子爺才欽點諸位,決定這六十萬多銀子到底如何分配!”
內堂之中,老頭和趙尚書等,見李景隆態度如此謙恭,心中對他的好感又多了幾分。
“依下官看來....”
僉都禦史袁泰沉默許久,皺眉開口道,“六十萬銀子看似不是個小數,但是平均分配到天下各州府,卻又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好鋼用在刀刃上!”
袁泰繼續道,“直隸,浙江等本來就文風興盛,富庶的地方,暫且就不用撥款了!”
“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河北等北方數省,從元季以來,飽受戰亂民不聊生!”
“而且...這些地方近兩百年多年的時間裏,一直淪喪於胡人之手。南人北人,隱有裂痕!”
“如今,若朝廷在這幾處重金推行教化,修築官學幫扶士子,必能收北方各省官紳學子百姓之人心,使我大明,再無南北分歧之憂呀!”
禮部衙門正堂之前,一身戎裝的李老歪反手按著腰間的繡春刀,清了清嗓子。
然後輕蔑的看了看禮部衙門外,那些站崗放哨的尋常士兵。又板著臉,瞅了瞅禮部大堂之內,那些奔走勞碌,芝麻大的小官兒們。
“咳咳,嗯!”
當他再次清理嗓子的時候,禮部大堂內忙碌的官員這才發現,一名穿著千戶服飾武官,就站在他們禮部衙門的正堂內。
“您是....?”一名校書郎,上前問道。
“光祿寺卿,金吾衛都指揮使,掌皇城禁衛軍事....”
李老歪聲音嘹亮中氣十足,“欽承父業推誠宣力武臣,同知軍國事,世襲罔替.....曹國公....到!”
唰,禮部衙門內,所有人齊齊一愣。
緊接著就聽禮部衙門外,那些站崗放哨的護軍,整齊劃一鏗鏘有力的行禮。
“卑職等,參見公爺!”
~
唰!
一名穿著山字紋盔甲的曹國公府親衛,利索的撩開馬車的車簾。
穿著大紅色繡金蟒蟒袍,腰配玉帶,頭戴紗冠的李景隆,緩緩從馬車中出來,繡雲紋的皂靴輕輕踩在地麵上。
正值晌午,陽光普照。
年輕的李景隆俊朗非凡,眉宇之間滿是天潢貴胄的威儀,其中還略帶著點少年人的矜持!
“下官等參見公爺!”
李景隆邁步進了禮部衙門大堂,所有的官吏全部起身,恭敬的行禮。
與此同時,禮部侍郎李原名也迅速的從公事房中出來,親自到門口前來迎接。
“下官禮部侍郎李原名,見過曹國公!”
“無需多禮!”
李景隆笑容和煦,“趙尚書和幾位老大人可在?”
“都在內堂等著您呢!”
李原名說著,微微側身擺手,既給李景隆指明了方向,又謙恭的落在李景隆身後。
距離皇家珍品拍賣會,已過了半個月。他今日前來,正是奉旨,跟禮部尚書都察院都禦史等,商議辦官學的事宜。
還不等他邁步進禮部的內堂,又聽一陣笑聲傳來。
“曹國公,我等恭候多時了!”
一名五旬年紀的官員,拱手站在內堂正門,笑容滿麵。
此人正是禮部尚書趙瑁。
論爵位,他距離李景隆差著十萬八千裏。但論官職,李景隆不但和他文武殊途,且也差著好大一截。
他若去禮部正門親自迎接李景隆,顯得他這個尚書有點掉價。
隻能折中,站在內堂的正門親迎。既自持身份,又給足了李景隆麵子。
“趙部堂,勞您久等了!”
李景隆麵上依舊笑容和煦,抱拳行禮之後,“都察院的老大人們來了嗎?”
“呃..來了來了!”
趙瑁笑容頓頓,“都在裏間等著您呢!”
說罷,推開內堂的正門。
隨著吱呀一聲之後,兩個半老頭出現在李景隆的視線當中。
左邊的,國子監祭酒,都察院右都禦史淩漢。
右邊的,都察院走副都禦史茹太素。
另有半個老頭,五旬年紀的官員,坐在一角。
都察院僉都禦史袁泰!
兩個半老頭見曹國公李景隆進屋,屁股都沒動,就是坐在那,簡單的拱了拱手。
他們有這個資格,淩漢是開國時候的老臣,茹太素和袁泰分別是洪武三年洪武四年的進士,如今朝中絕對的老資格。
而且這三人都有個特點,清廉剛正。不然老朱也不會讓他們擔任掌管天下官員風紀,還有最高司法機構都察院的禦史。
別說李景隆,就算他老子李文忠在,對這兩個半老頭,也得客客氣氣的。
因為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這兩個半老頭,不屬於朝中任何派係。
既不是開國淮西勳貴一黨,也不是浙東清流中人,更不是李善長領導的淮人文官集團。
跟誰都沒有利益往來!
他們就屬於老朱!隻忠於老朱!
“讓幾位老前輩久等了!”
李景隆姿態放得很低,在內堂之中落座,看著眾人開口說道,“晚輩長話短說,前些日子的皇家珍品拍賣,共籌措白銀六十二萬兩!”
“皇上口諭,這六十二萬白銀,要悉數用到各州府道的官學修築,還有扶持貧寒學子的身上!”
“這叫專款專用!”
”晚輩呢,對於各州府官學這一塊,了解的不多,這錢到底怎麽花,還得各位老前輩,還有趙部堂拿主意!”
“這個主意,本官可拿不了!”
聞言,趙瑁馬上擺手,笑道,“還要諸位一起,集思廣益!”
“售賣皇家珍品,造福貧寒學子!”
忽的,淩寒歎息一聲,“此舉亙古未有,老夫聽聞此事.....感慨良多呀!”
說著,又頓了頓,“自古以來,賢君良主不知凡幾。戰功赫赫者有之,封禪泰山者有之!”
“重視教化者亦有之!”
“但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可誰見著史書上寫了反哺百姓的?”
“像皇上這樣,真把天下學子放在心裏的,拿皇宮大內的珍品換取真金白銀,來扶持天下學子的,僅此一例!”
“我曹?”
聞言,李景隆心中一樂,“還是有學問的人牛呀,這簡簡單單一番話,就是絕好的馬屁呀?”
“而且這馬屁拍的毫無痕跡!”
“細細品味一下,言下之意,什麽秦皇漢武,什麽唐宗宋祖,都是口號喊得響,行動半點無!”
“哪像本朝朱老板,說到做到絕不含糊,而且也舍得!”
想著,他開口道,“幾位老前輩剛才所說的,晚輩定當轉述於皇上禦前!”
淩漢給了李景隆一個,你小子懂事的眼神。
然後神色不再板著,忽變得和藹可親起來。
“說起來這事,曹國公您也居功不小!”
茹太素也開口道,“以前,本官覺得您年紀小,無非是仗著出身尊貴,皇上和太子的親親之心,才能位居高位!”
“現在看來.....”
說著,他笑歎一聲,“還真是英雄出少年呀!”
“晚輩不敢當您如此誇獎!”
李景隆笑道,“晚輩這也是....湊巧了!嗬嗬!再說也無非就是跑跑腿,張張嘴,哪有功勞呢?”
“要說功勞,還得說您幾位!您幾位都是當朝的狀元魁首進士及第,剛正清廉,學風嚴謹,所以皇上和太子爺才欽點諸位,決定這六十萬多銀子到底如何分配!”
內堂之中,老頭和趙尚書等,見李景隆態度如此謙恭,心中對他的好感又多了幾分。
“依下官看來....”
僉都禦史袁泰沉默許久,皺眉開口道,“六十萬銀子看似不是個小數,但是平均分配到天下各州府,卻又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好鋼用在刀刃上!”
袁泰繼續道,“直隸,浙江等本來就文風興盛,富庶的地方,暫且就不用撥款了!”
“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河北等北方數省,從元季以來,飽受戰亂民不聊生!”
“而且...這些地方近兩百年多年的時間裏,一直淪喪於胡人之手。南人北人,隱有裂痕!”
“如今,若朝廷在這幾處重金推行教化,修築官學幫扶士子,必能收北方各省官紳學子百姓之人心,使我大明,再無南北分歧之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