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慎舉北豫州投西朝,東朝固然大震,西朝又豈不驚喜?


    自打宇文泰建起六軍,兵力已謂雄厚,他一顆爭霸之心早是勃勃難抑,隻差時機耳。既聞此事,宇文泰禁不住仰天長唿:“此非蒼天眷佑乎?天予不取,世間沒有這樣的道理!”


    朝野上下,振奮者有之,也有不少人覺著這裏頭實存隱憂:北豫更在洛陽之東,於西朝而言,即是孤懸東朝腹地,這般貿貿然去了,未免有孤軍深入之嫌。


    宇文泰冷笑不已:“孤軍深入?我六軍齊出,浩浩十萬之眾,東賊也要膽寒,如何還謂孤軍?”頓了頓,再開口時,愈加豪氣幹雲:“此番東討,實乃傾國之戰也。何止納區區一北豫於囊中?我正要以北豫為基,一舉蕩平河洛、荊襄,甚而北取晉冀,東括青徐。到那時,敢問北豫還謂孤懸在外否?”


    從者俱為歎服,憂慮者亦不複敢言。於是宇文泰傳檄四方,令六軍齊聚,共赴北豫。


    這便是東道大行台府裏文武齊聚,共論“大事”的緣由所在了。


    玉璧城裏,大致有若長安---韋標等武夫多半覺著此乃天賜良機,正該揮師東討,個個心向往之;裴寬、柳虯等士人則持異見,理由不一而足。


    唯一的不同,在於“頭”上---長安城裏宇文泰力主東討,而玉璧這廂裴果卻大言不可:“近年我關中收成欠豐,瞧著兵力甚厚,其實底氣不足。反觀東賊,自高澄肅貪,所謂改弦更張,其國力已大見迴複,怎敢小覷?”


    “昔年我軍連勝,蓋東賊侵我關中,不得人心,我等自能同仇敵愾,置之死地而後生。如今東賊境內安靖,又得連年豐收,聽說一斛糧隻賣九錢,百姓多為樂業。敢問我軍此時東出,人和何在?”


    “大丞相。。。操之過急矣!”裴果越說越是焦急,忽而一拍大腿,脫口而出:“不行!我這就得跑上一趟長安!”


    。。。。。。


    縱是裴果親至,亦不能勸得宇文泰迴心轉意。


    裴果再是萬千說法在胸,隻是架不住宇文泰的連珠炮:


    “我多年辛苦經營,始得此六軍。軍勢煌煌若斯,天底下何處去不得?若還要困在這關西一地,辰光久了,你就不怕生了鏽?”


    “高仲密舉州來投,我若不前往接應,豈不寒了天下人之心?若隻眼睜睜看著他窮途敗亡,那麽日後還有誰人再敢相投?”


    “你說東賊國力大增,此時未可與之爭雄。那好,我且問你,何時才曰合適?嘿嘿,我料你也說不上來。你就不曾想過,或許拖得愈久,我朝愈落下風?”


    “孝寬!時不待我嗬!”


    裴果苦勸不可,隻得作罷,悻悻歸去河東。


    事已至此,總不好教宇文泰“孤軍奮戰”,那麽也隻有硬著頭皮出兵罷。但盼人人出上一份死力,或許真個蒼天眷佑,竟爾贏下了此役。。。


    。。。。。。


    西魏大統九年(東魏武定元年,南梁大同九年),二月下,宇文泰兵出潼關。


    宇文泰自領第一軍,以岐州王雄部為前鋒,又合二夏州於謹與涇州達奚武兩部於陣中,此外車騎大將軍賀拔勝與江陽王元欣等一大批朝中勳貴亦然從征。步騎相加,計六萬之眾。


    東秦州李虎部一萬兵馬為第二軍。


    秦州趙貴部一萬為第三軍。


    豳州侯莫陳崇部一萬為第四軍。


    此四軍匯集沙苑,隨即共出潼關。


    裴果河東軍一萬五千為第五軍,南渡至恆農,得與四軍會合,遂共往北豫。


    又遣陝州獨孤信、東雍州楊忠,並洛州赫連達三部為第六軍,合計一萬五千步騎,南攻荊襄,以為側翼。


    唯原州宇文護留鎮高平不出,蓋西北邊陲牧族不靖,不容有失也。


    此一番六軍齊至,浩浩十餘萬眾悉數東出,於西朝而言,實謂傾巢而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濁世礪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新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新橋並收藏濁世礪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