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軍主力急行軍趕至陝州,未逢一戰,才知叛亂已平。


    說來話長。


    原來七月十三那日,隻因西軍為侯景一陣亂箭射退,大霧中各部均作失散,杳不知互相間情狀,各種消息便作了滿天飛。一路傳將出去,到陝州時,儼然已作了“西軍大敗,主帥宇文泰身死陣中”。


    陝州先前就收容了不少東軍降兵,不久前又有莫多婁貸文所部八千降卒解至,正可謂人多勢眾,聞聽此等消息,頓然嘩變。州中守軍不足,無力抵擋,遂作四處潰逃。


    倒是巧了,不過一日夜後,李虎也因信了“宇文泰已死”的謠言,正領著部屬匆匆趕迴陝州,這一下便與叛軍撞個正著,自是大打出手。


    李虎善戰,所部也為精銳,叛兵則群龍無首,更不曾料到西軍這般快“殺來”,倉促間亂作一團,全然不是敵手。李虎歪打正著,一戰即得撲滅叛亂,陝州遂平。


    。。。。。。


    陝城裏頭,宇文泰得李虎具稟陝州情勢後,心下大定,便令稍作休整,不日即要揮師東返,再奪河橋。


    不料才是休整得兩天,西邊又有快馬馳來,報曰:“關中大亂,長安危矣!”


    這一下差點沒把大家夥嚇得跌坐在地上,一問緣由,原來卻是與陝州之亂如出一轍---前番西軍霧戰敗散的消息長了翅膀一般,一路就傳入了關中。隻因宇文泰此番東征帶走了關中泰半人馬,長安一帶尤其空虛,便有東軍降眾趁勢掀起叛亂。


    其間有降將趙青雀者,勇武過人,且頗具威望,遂得四方降眾來投,聲勢大振,更在長安附近連敗西軍。西朝皇帝元寶炬震駭之餘,下令緊鎖長安四門,固守不出。趙青雀便大掠長安周遭,更於長安城下耀武揚威。


    這還得了?


    大家夥聽完,一個個都叫氣炸了胸,紛紛向宇文泰進言,要即刻殺迴關中,誅滅趙青雀此獠。


    宇文泰心裏頭卻還存著奪取河橋、以退高歡、以固河洛之地的執念,當下搖搖頭道:“區區趙青雀,疥癬之疾耳,何足道哉?遣一偏師除之即可,何必勞煩我大軍奔波?”


    眾人再勸,裴果也跳出來苦勸再三,宇文泰隻是不聽。大家夥無奈,遂由李虎率部繼續西進,往長安鎮壓趙青雀,餘人皆隨宇文泰留駐陝城,說好隔日即行東征。


    世間事,焉得這般輕易?


    三日之後,西軍主力已是離開了陝城,將近新安,忽然“噩耗”傳來,說是長安城已為陷落。宇文泰聽到,頓然麵色如土。


    本來麽,長安城雖是守兵不多,總有堅城可倚,那趙青雀再是勇武,又沒長了翅膀,一時間如何能夠破城而入?誰料城中有亂民於伏德起了歹心,竟與趙青雀暗中勾結,裏應外合之下,一舉打開了長安城東麵的霸城門,叛軍遂得蜂擁而入。


    大家夥聽到這裏,個個都急紅了眼。裴果搶上前去,一把揪住那報信人的胸襟,急急問道:“皇帝眼下如何?”


    “陛下見機得早,開章城門逃了出去,幸喜不曾落於賊手。此時。。。當已移駕鹹陽郡了罷。”


    裴果長長出了一口氣,手一鬆,放開了那報信人。


    宇文泰在內,大夥兒也稍作鬆弛。


    這時裴果輕咳一聲,正色道:“大丞相!陛下雖是脫險,可長安城已是落入了賊手,此事非同小可。我意,當馬不停蹄,即刻迴師長安!”


    宇文泰一臉踟躕,嗯嗯啊啊,就是不肯一口答應下來,顯然心中執念,兀自未消。


    眾將一起抱拳:“請大丞相下令!即刻迴師長安!”


    宇文泰不置可否,想了想,又來了一句:“李孟佐已然走了幾日,想必即刻便至長安。。。”


    “孟佐兄難破叛賊也!”裴果厲聲出口,打斷了宇文泰。


    宇文泰一滯,漲紅了臉道:“孝寬何出此言?”


    “陝州也亂,長安亦亂,何故?”裴果冷笑著說道:“皆因謠言四起,風傳大丞相已死也!如今關中之地定然已是人心惶惶,大丞相若再不往關中去露個麵,哼哼,我就怕隴右、北地。。。一連串都要亂起。真到了那時,休說李孟佐一個獨力難支,縱然我等一起迴去,怕也要無力迴天!”


    宇文泰悚然一驚,額頭有冷汗涔涔而下,吃吃道:“是我執障了,竟然分不清輕重緩急。虧得有孝寬當頭棒喝,幸甚,幸甚。。。”


    當下全軍轉向,急奔而西。


    。。。。。。


    西軍主力趕至陝州地界時,又聞河東生了亂子---卻是東魏晉州刺史、左將軍薛修義見裴果不在,乃趁虛而入,馬踏西朝高涼郡(今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


    宇文泰固然被這消息攪得心神不寧,裴果驚聞治下有失,更是焦急萬分,當即向宇文泰請辭,帶著韋標及河東軍匆匆投風陵渡而去。


    臨行之前,裴果諄諄諫言:“我朝雖是連獲小關、沙苑之勝,其實比之東賊,國力尚弱。一味東拓,難免貪多不嚼,力有未逮。我意,當固本守元、積攢國力為上,那河洛之地。。。還是暫且放手為好。”


    宇文泰心中縱有萬般不舍,也知裴果所言在理---高歡大軍不日就要南下,到那時,獨孤信與楊忠孤軍一支,如何能守得住?與其讓他兩個困在金墉城裏坐以待斃,還不如退守陝州,鞏固國土更佳。話說迴來,洛陽已成一片焦土,泰半士民也早已東遷去了鄴城,此時的河洛之地,講白了也確然今非昔比。。。


    於是宇文泰長歎一聲,暫時收起了與東朝爭霸河洛之心,便令快馬送信與獨孤信,令其棄了金墉城,退兵歸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濁世礪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新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新橋並收藏濁世礪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