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劉曜威風凜凜地站在劉聰的身邊,今日,他便要出發攻打洛陽了,這一戰,他勢在必得,他要拿下洛陽城,他要牽起羊獻容的手,向全天下宣告,這是她的妻子。他迴頭看了看跟在他身後數萬人馬,對這一仗更是成竹在胸。
劉聰看了一眼劉曜,笑著問道:“怎麽,等不及了?”
“是有點。”劉曜看了看日頭,埋怨道:“吉時還沒到嗎?什麽時候我們匈奴人也將就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了?”
“有些東西謹慎些好,再說也不差在這一時半會兒。”劉聰看著劉曜的模樣,輕聲笑了笑,一胳膊肘捅在他的腰上,問道:“怎麽?想媳婦想得這點時間都等不了?哎呦,倒沒見你對我這個做哥哥的這般上過心。”
劉曜瞪了劉聰一眼,不吭聲了。兄弟們中,就屬他倆感情最好,劉曜要出兵,劉聰二話不說便支持他,雖也是自己的意願,可到底耐不住性子問他為什麽,劉曜不好意思說出口,劉淩大剌剌地將自己哥哥揭了個底掉,換來的自然是劉聰的大笑不止,實在難為這位被稱為少年英雄的弟弟竟為了個女人這般兒女情長起來。
不多時,劉淵緩步出來,他滿意地看了看自己的兩個兒子,命人將酒斟好,端起酒碗,對著將士們喊道:“出師大捷,揚我大漢國威。”
眾人瞬間熱血沸騰起來,紛紛舉起酒杯,高喊:“吾皇萬歲萬萬歲。”
話音落,眾人飲盡碗中的出征酒後,將碗盡數摔碎在地上。劉淵目光灼灼地看著劉聰和劉曜,重重地拍了拍他們的肩膀,道:“我兒長大了,要為為父去爭奪那天下的寶座,為父甚感欣慰。朕便在這平陽城等著你們大捷的消息。”
“是。”劉聰和劉曜抱拳,鄭重地應道。
眼看離出征的吉時還有一點時間,劉淵也不廢話了,讓人將兩人的家眷都請了過來,劉聰已經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了,最大的女兒已經十四歲了,她落落大方地站在兩人麵前,將手中的兩個護身符交給父親和叔叔,用清脆的聲音說道:“祝爹爹和叔叔平安凱旋。”
“好,”劉聰欣慰拍了拍女兒的頭,交待道:“你最年長,最懂事,爹爹不在的時候,你要照顧好弟弟們,你母親身體不太好,不要讓他們惹你母親生氣。”
少女點點頭,撲進劉聰的懷中,帶著濃濃的不舍,說道:“爹爹,你一定要好好地迴來,我會帶著弟弟們在家等你的。”
少女說完後,她的三個弟弟便走上前,大的那個十歲,小的那兩個,一個八歲,一個六歲,都是頑皮的時候,再加上劉聰對女兒嬌寵,對兒子卻是嚴厲,導致幾個兒子見到父親要離開,並沒有什麽不舍之情,甚至有幾分隱隱的期待,到了分別之時也並沒有什麽小禮物贈送,隻是站在那裏,抬眼看著依舊一臉嚴肅的父親,心裏怨念著日頭太毒,什麽時候方能迴府才是。
至於劉儉,他被劉曜抱在懷中,伸出手一根一根地揪著父親的胡須,笑得異常開心。劉曜無奈地叮囑道:“父親不在,你在祖父身邊要聽話些,勤練功夫,知道嗎?”
“知道。”劉儉重重地點點頭,然後一臉好奇地看著父親,把三個哥哥沒問出口的話問了出來:“阿爹你們怎麽還不走?好熱,我想迴去了。”
劉曜語塞,將劉儉放到了地上。歎了口氣,道:“還是有個女兒貼心。”
“那是自然。”劉聰看著三個不爭氣地兒子,皺著眉頭搖搖頭,再欣慰地看了眼女兒,眼光立馬充滿了柔情。
“你倆行了。”劉淩走上前,給兩人一人扔了一個小瓶子,道:“要打仗的人了,專心些,想生女兒,好好迴來了再說。”她說著拍了拍劉曜,笑著道:“不過你們攻不攻得下洛陽,四哥迴來都能生女兒,你可就不一定了。”
劉曜瞪圓了眼睛,不滿地說道:“胡說,此戰必勝。”
劉聰看了看懷中的小瓶子,納悶地問道:“妹子,這什麽啊?”
“藥,能救命的。”劉淩不在意地說道:“吃不到最好,都給我好好迴來啊。”
自司馬遵病故後,劉淩便沉迷於醫學,在洛陽時,她便潛心鑽研醫書,仍舊覺得不夠,便拜了個大夫為師,雖然學得時間不長,可總算有了些參悟。迴到山西後,偶然間,她認識了個醫學名家,便賴著人家教她醫術,人家看她是個女子怎麽都不願教,逼得劉淩拿著刀架在人家的脖子上,人家才勉為其難地收下了這個徒弟。好在劉淩聰慧又勤奮,慢慢的也讓師父喜歡上了這個弟子,用心教了一年,劉淩倒真在醫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這藥便是他師父研製的,雖沒有起死迴生的功效,可在關鍵時刻也能救人一命的。請網
“知道。”劉聰揚揚手中的藥,將它小心翼翼的揣在懷中,然後看看劉淩,問道:“林兒怎麽沒來,舅舅要打仗去了,他也不來送送,枉我這麽疼他。”
劉曜看了劉聰一眼,那一眼裏滿是埋怨。劉聰突然間迴過神來,劉林到底是司馬家的孩子,自己的母族要去打父族,他的確是迴避比較好。劉聰憨憨地笑了笑,看了看日頭,時辰到了,他一揮手,高聲喊了句:“出發”。
東海王司馬越收到劉聰和劉曜發兵洛陽的消息後,趕忙派平北將軍曹武、將軍宋抽、彭默等人迎戰。兩軍迎來了第一場正麵交鋒,結果自不必說,劉聰的軍隊剛剛帶著無數殷切的目標出征,士氣高漲,麵對萎靡不振的晉軍,提刀便殺,沒用多久,就獲得了首戰的大捷。
劉聰樂了,擦了擦滿臉的血跡,指著遍地的屍體,對劉曜說:“看到沒?這就是晉軍,不堪一擊。以前我們小範圍地攻城便不甚困難,我以為這次打洛陽會有些難度,怎料得這般順利?”說罷,他立馬叫人上前,先寫奏疏上表平陽,告訴劉淵,首戰大捷。
劉曜長出一口氣,雖也為這第一場仗打了個開門紅而感到高興,可他還是忍不住提醒哥哥小心:“晉人狡猾,正麵交鋒他們不是對手,可就怕他們耍陰招。”
“安心。”劉聰毫不在意地說道:“哥哥心裏有數。”
這第一場勝利讓漢國軍士氣更為大增,當晚,眾將士便吃起了慶功宴,喝得萬分開心的他們一個個高喊著直搗洛陽,這些人早就聽說洛陽的繁華是別的地方不能比的,心裏都是無比向往,巴不得親眼見見,親身體會一番。
“打入洛陽,你們都是有功之臣。”劉聰大著舌頭,高喊道:“誰第一個攻進去,我就奏請陛下封他個王爺,再賞黃金千兩。其餘的也都是有功之臣,統統加官進爵,我劉聰絕無二話。”
“四王千歲。”下麵的人聽了這話熱血沸騰,舉著酒碗高喊起來。
劉曜看著這番景象卻突然擔憂起來,站場上最忌情敵,劉聰這幾年征戰在外,一直過分順利,時至今日,他多了幾分傲氣,可此番攻打洛陽,劉曜從心裏並不覺得會如以前攻打那些小城一樣容易。
次日,劉聰領著士氣大振的將士們繼續往洛陽進發,很快,他們到達了宜陽,等在那裏的,是平昌公司馬模派出的將軍淳於定、呂毅,他們從長安出發,討伐劉聰軍。
大戰的結果,自然是劉聰軍毫無懸念地勝利了。
再次大敗晉軍,劉聰連劉曜的勸告都置之不理了,一心認為自己的軍隊所向披靡,再無可攔住他們去路之人了。他們已經在宜陽了,離洛陽當真是極近的距離了。
當晚,劉聰軍再次大行慶功,連著的勝利讓劉聰放鬆了戒備,喝得正高興,突然有人進來奏報,說是弘農太守派使者前來求和。
“求和?”劉聰等著腥紅的眼睛,大手一揮,讓人將那位使者帶了上來。
使者畏畏縮縮地上前,見到劉聰慌忙地跪了下去,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交給劉聰,道:“卑職奉弘農太守之命,將降書交與殿下。”
劉聰一聽是降書,趕緊打開書信一看,果然是弘農太守怕丟了性命,暗中投降,表示劉聰抵達弘農,他一定大開城門迎接,並請劉聰高抬貴手,饒弘農百姓一條生路。
這等好事劉聰自然不會放過,弘農已是進入洛陽的最後一道防線,過了弘農,他們便可包圍洛陽,勝利指日可待。
劉曜拿過降書,看了看,懷疑地問道:“不會有什麽問題吧?”
“能有什麽問題?”劉聰笑著看了劉曜一眼:“你跟父皇一樣,過於謹慎了些。我們勢如破竹,他們怕了也是可能的。漢人怎麽說來著?識時務者為俊傑。”
劉曜仍有疑惑,可他是弟弟又是副將,出於對哥哥的信任,也出於對上峰的支持,他按下心中的疑惑,待天亮後繼續跟著劉聰往弘農進軍。
</p>
劉曜威風凜凜地站在劉聰的身邊,今日,他便要出發攻打洛陽了,這一戰,他勢在必得,他要拿下洛陽城,他要牽起羊獻容的手,向全天下宣告,這是她的妻子。他迴頭看了看跟在他身後數萬人馬,對這一仗更是成竹在胸。
劉聰看了一眼劉曜,笑著問道:“怎麽,等不及了?”
“是有點。”劉曜看了看日頭,埋怨道:“吉時還沒到嗎?什麽時候我們匈奴人也將就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了?”
“有些東西謹慎些好,再說也不差在這一時半會兒。”劉聰看著劉曜的模樣,輕聲笑了笑,一胳膊肘捅在他的腰上,問道:“怎麽?想媳婦想得這點時間都等不了?哎呦,倒沒見你對我這個做哥哥的這般上過心。”
劉曜瞪了劉聰一眼,不吭聲了。兄弟們中,就屬他倆感情最好,劉曜要出兵,劉聰二話不說便支持他,雖也是自己的意願,可到底耐不住性子問他為什麽,劉曜不好意思說出口,劉淩大剌剌地將自己哥哥揭了個底掉,換來的自然是劉聰的大笑不止,實在難為這位被稱為少年英雄的弟弟竟為了個女人這般兒女情長起來。
不多時,劉淵緩步出來,他滿意地看了看自己的兩個兒子,命人將酒斟好,端起酒碗,對著將士們喊道:“出師大捷,揚我大漢國威。”
眾人瞬間熱血沸騰起來,紛紛舉起酒杯,高喊:“吾皇萬歲萬萬歲。”
話音落,眾人飲盡碗中的出征酒後,將碗盡數摔碎在地上。劉淵目光灼灼地看著劉聰和劉曜,重重地拍了拍他們的肩膀,道:“我兒長大了,要為為父去爭奪那天下的寶座,為父甚感欣慰。朕便在這平陽城等著你們大捷的消息。”
“是。”劉聰和劉曜抱拳,鄭重地應道。
眼看離出征的吉時還有一點時間,劉淵也不廢話了,讓人將兩人的家眷都請了過來,劉聰已經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了,最大的女兒已經十四歲了,她落落大方地站在兩人麵前,將手中的兩個護身符交給父親和叔叔,用清脆的聲音說道:“祝爹爹和叔叔平安凱旋。”
“好,”劉聰欣慰拍了拍女兒的頭,交待道:“你最年長,最懂事,爹爹不在的時候,你要照顧好弟弟們,你母親身體不太好,不要讓他們惹你母親生氣。”
少女點點頭,撲進劉聰的懷中,帶著濃濃的不舍,說道:“爹爹,你一定要好好地迴來,我會帶著弟弟們在家等你的。”
少女說完後,她的三個弟弟便走上前,大的那個十歲,小的那兩個,一個八歲,一個六歲,都是頑皮的時候,再加上劉聰對女兒嬌寵,對兒子卻是嚴厲,導致幾個兒子見到父親要離開,並沒有什麽不舍之情,甚至有幾分隱隱的期待,到了分別之時也並沒有什麽小禮物贈送,隻是站在那裏,抬眼看著依舊一臉嚴肅的父親,心裏怨念著日頭太毒,什麽時候方能迴府才是。
至於劉儉,他被劉曜抱在懷中,伸出手一根一根地揪著父親的胡須,笑得異常開心。劉曜無奈地叮囑道:“父親不在,你在祖父身邊要聽話些,勤練功夫,知道嗎?”
“知道。”劉儉重重地點點頭,然後一臉好奇地看著父親,把三個哥哥沒問出口的話問了出來:“阿爹你們怎麽還不走?好熱,我想迴去了。”
劉曜語塞,將劉儉放到了地上。歎了口氣,道:“還是有個女兒貼心。”
“那是自然。”劉聰看著三個不爭氣地兒子,皺著眉頭搖搖頭,再欣慰地看了眼女兒,眼光立馬充滿了柔情。
“你倆行了。”劉淩走上前,給兩人一人扔了一個小瓶子,道:“要打仗的人了,專心些,想生女兒,好好迴來了再說。”她說著拍了拍劉曜,笑著道:“不過你們攻不攻得下洛陽,四哥迴來都能生女兒,你可就不一定了。”
劉曜瞪圓了眼睛,不滿地說道:“胡說,此戰必勝。”
劉聰看了看懷中的小瓶子,納悶地問道:“妹子,這什麽啊?”
“藥,能救命的。”劉淩不在意地說道:“吃不到最好,都給我好好迴來啊。”
自司馬遵病故後,劉淩便沉迷於醫學,在洛陽時,她便潛心鑽研醫書,仍舊覺得不夠,便拜了個大夫為師,雖然學得時間不長,可總算有了些參悟。迴到山西後,偶然間,她認識了個醫學名家,便賴著人家教她醫術,人家看她是個女子怎麽都不願教,逼得劉淩拿著刀架在人家的脖子上,人家才勉為其難地收下了這個徒弟。好在劉淩聰慧又勤奮,慢慢的也讓師父喜歡上了這個弟子,用心教了一年,劉淩倒真在醫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這藥便是他師父研製的,雖沒有起死迴生的功效,可在關鍵時刻也能救人一命的。請網
“知道。”劉聰揚揚手中的藥,將它小心翼翼的揣在懷中,然後看看劉淩,問道:“林兒怎麽沒來,舅舅要打仗去了,他也不來送送,枉我這麽疼他。”
劉曜看了劉聰一眼,那一眼裏滿是埋怨。劉聰突然間迴過神來,劉林到底是司馬家的孩子,自己的母族要去打父族,他的確是迴避比較好。劉聰憨憨地笑了笑,看了看日頭,時辰到了,他一揮手,高聲喊了句:“出發”。
東海王司馬越收到劉聰和劉曜發兵洛陽的消息後,趕忙派平北將軍曹武、將軍宋抽、彭默等人迎戰。兩軍迎來了第一場正麵交鋒,結果自不必說,劉聰的軍隊剛剛帶著無數殷切的目標出征,士氣高漲,麵對萎靡不振的晉軍,提刀便殺,沒用多久,就獲得了首戰的大捷。
劉聰樂了,擦了擦滿臉的血跡,指著遍地的屍體,對劉曜說:“看到沒?這就是晉軍,不堪一擊。以前我們小範圍地攻城便不甚困難,我以為這次打洛陽會有些難度,怎料得這般順利?”說罷,他立馬叫人上前,先寫奏疏上表平陽,告訴劉淵,首戰大捷。
劉曜長出一口氣,雖也為這第一場仗打了個開門紅而感到高興,可他還是忍不住提醒哥哥小心:“晉人狡猾,正麵交鋒他們不是對手,可就怕他們耍陰招。”
“安心。”劉聰毫不在意地說道:“哥哥心裏有數。”
這第一場勝利讓漢國軍士氣更為大增,當晚,眾將士便吃起了慶功宴,喝得萬分開心的他們一個個高喊著直搗洛陽,這些人早就聽說洛陽的繁華是別的地方不能比的,心裏都是無比向往,巴不得親眼見見,親身體會一番。
“打入洛陽,你們都是有功之臣。”劉聰大著舌頭,高喊道:“誰第一個攻進去,我就奏請陛下封他個王爺,再賞黃金千兩。其餘的也都是有功之臣,統統加官進爵,我劉聰絕無二話。”
“四王千歲。”下麵的人聽了這話熱血沸騰,舉著酒碗高喊起來。
劉曜看著這番景象卻突然擔憂起來,站場上最忌情敵,劉聰這幾年征戰在外,一直過分順利,時至今日,他多了幾分傲氣,可此番攻打洛陽,劉曜從心裏並不覺得會如以前攻打那些小城一樣容易。
次日,劉聰領著士氣大振的將士們繼續往洛陽進發,很快,他們到達了宜陽,等在那裏的,是平昌公司馬模派出的將軍淳於定、呂毅,他們從長安出發,討伐劉聰軍。
大戰的結果,自然是劉聰軍毫無懸念地勝利了。
再次大敗晉軍,劉聰連劉曜的勸告都置之不理了,一心認為自己的軍隊所向披靡,再無可攔住他們去路之人了。他們已經在宜陽了,離洛陽當真是極近的距離了。
當晚,劉聰軍再次大行慶功,連著的勝利讓劉聰放鬆了戒備,喝得正高興,突然有人進來奏報,說是弘農太守派使者前來求和。
“求和?”劉聰等著腥紅的眼睛,大手一揮,讓人將那位使者帶了上來。
使者畏畏縮縮地上前,見到劉聰慌忙地跪了下去,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交給劉聰,道:“卑職奉弘農太守之命,將降書交與殿下。”
劉聰一聽是降書,趕緊打開書信一看,果然是弘農太守怕丟了性命,暗中投降,表示劉聰抵達弘農,他一定大開城門迎接,並請劉聰高抬貴手,饒弘農百姓一條生路。
這等好事劉聰自然不會放過,弘農已是進入洛陽的最後一道防線,過了弘農,他們便可包圍洛陽,勝利指日可待。
劉曜拿過降書,看了看,懷疑地問道:“不會有什麽問題吧?”
“能有什麽問題?”劉聰笑著看了劉曜一眼:“你跟父皇一樣,過於謹慎了些。我們勢如破竹,他們怕了也是可能的。漢人怎麽說來著?識時務者為俊傑。”
劉曜仍有疑惑,可他是弟弟又是副將,出於對哥哥的信任,也出於對上峰的支持,他按下心中的疑惑,待天亮後繼續跟著劉聰往弘農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