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方方的練武場上,左右兩邊各有一排刷紅漆的武器架,刀劍槍棍十八般武器應有盡有。


    旭日初升,於祈安如往常一般來到練武場,隨手拿起一把槍,演練了幾遍槍法,活動筋骨,直到身上冒汗,後背的衣裳被汗浸濕,他停了下來,把槍放迴武器架上。


    “公子。”


    在練武場下等候的小廝,早已準備好了一盆水和方巾,將擰好的方巾遞給於祈安擦汗。


    他順手接過,粗粗的擦了一遍臉和脖頸。


    在他擦汗之際,貼身小廝觀山匯報,“公子,剛剛榮禧堂的鈴鐺過來,說是大娘子有事找,讓您過去一趟。”


    “正好,我去母親那兒蹭頓飯。喜娟姑姑的手藝一向好,可惜,她隻負責母親院裏的膳食。”說到這,於祈安表情十分幽怨。


    他從小在榮禧堂長大,吃慣了喜娟的手藝,直到六歲的時候搬到前院一個人住,開始接觸府裏大廚房的飯菜,這才知道世界上原來有這種豬食。


    觀山汗顏,心裏歎氣。


    其實大廚房那些人也是喜娟姑姑帶出來的,廚藝也沒那麽差。


    可誰讓公子從小吃慣了好東西,嘴被養刁了。


    公子六歲的時候他才被撥過去伺候,在榮禧堂生活過幾天,第一次吃到榮禧堂飯菜時驚為天人的感覺,他現在都還記得。


    連他都這樣,更何況是公子。也難怪公子第一次在前院用飯,吃了兩口就哭了。


    哭的那叫一個撕心裂肺。


    不知道觀山正在迴憶自己的黑曆史,於祈安迴屋收拾了一下,重新換了套衣服,前往榮禧堂。


    他熟門熟路的走進榮禧堂的飯廳,看見石韞,他眉眼帶笑,叉手叫了一聲母親。


    “坐。喜鵲,添副碗筷。”


    於祈安沒看到弟弟妹妹,看了眼桌上的菜,點頭得意的說道:“我就知道娘最疼我,全是我愛吃的。”


    食不言寢不語。石韞沒有搭理他,慢悠悠的咀嚼。


    好在於祈安也不需要迴應,拿起筷子就開吃。


    在於祈安來之前,石韞已經吃的差不多了,吃完最後一口,她放下勺子看著兒子埋頭苦吃,時不時用公筷給他夾菜,展現慈母之心。


    就是於祈安反應有點怪怪的,驚訝,難以置信,疑惑,最後一副英勇就義的表情,好像在吃斷頭飯一樣。


    “你這什麽表情?”


    於祈安咽下去後,抬頭挺胸,看著石韞,“娘,有什麽兒子可以效勞的?您直說吧。”


    從小到大,他娘每次展現慈母之心的時候,後麵總是沒跟著好事。包括不僅限於他小時候壓歲錢的消失,削減糕點的供應,把他扔到農莊裏讓他下地幹農活等等。他現在都還記得農家肥的味道。


    見他這麽上道,石韞安撫道:“好事,你擔心什麽?快吃,等你吃完再說。”


    戰戰兢兢的吃完飯,於祈安看著麵前堆積的賬冊一頭霧水。


    “娘,這是什麽?”


    “四海鏢局的賬冊,以後四海鏢局就交給你了。”石韞言簡意賅。


    作為明麵上的產業,於祈安自然知道四海鏢局,那是他娘名下的產業,各大城池裏都有分局,加上他娘名下的四支商隊,每年來自五湖四海的珍品流水般的流入侯府。


    從前年開始甚至有來自海外的稀奇物件出現。各種沒見過的香甜果幹,風格獨特的布料首飾擺件,還有來自海外的香料寶石……


    扯遠了,反正聽到他娘要將四海鏢局交給他,於祈安緊張的咽了咽口水,聲音有點發虛,“娘,您就這麽交給我,我,我什麽都不懂,您不怕我把四海鏢局給敗光。”


    石韞不緊不慢的說道:“你今年十五,我相信我兒子應該沒有那麽蠢。”


    “再說了,敗光就敗光,區區一個鏢局,能讓我看清你是個什麽貨色也挺值的。如果你不擅長這些庶務,以後我會把名下產業交給你弟弟妹妹,你將來別怪我偏心。”


    “不會,怎麽會呢,要怪也是怪我自己不爭氣。”於祈安摸了摸鼻子,幹勁滿滿的抱起一摞頂到下巴的賬冊,“娘,我這就迴去仔細研究研究。”


    “光紙上談兵也不行,賬冊看完,你就去鏢局實地考察。”


    於祈安點頭應下,然後反應過來,眼睛一亮,“娘,你的意思是,我可以去各個分局走一遍?”


    這不就是出門遊玩嗎?


    “嗯。”


    “謝謝娘,我一定會好好幹的。”於祈安小聲的歡唿,然後邁著歡快的步伐離開。


    前麵有根胡蘿卜吊著,他孜孜不倦的看了三天,大概了解完情況,從汴京城四海鏢局的總部開始巡視。


    四海鏢局的人也知道了頂頭上司換人了,三天時間已經夠他們傳遍所有分局。


    年紀輕輕就能中舉,於祈安自然不是個蠢人,除了剛上手的時候有點生疏,犯過幾個錯,後麵逐漸熟練,直至完全掌控四海鏢局。


    他在外浪了整整三年時間,一年迴去一次,其他時間都是在外奔波。


    浪完長了見識後,他便被叫了迴去,參加解試,也就是秋闈,獲得一次性舉人功名;順利的話明年春天就可以參加省試,以及後麵舉辦的殿試,全部過了才算是真正的登科。


    還好他這三年也沒放下書本,要不然都不知道該怎麽交差。


    從太祖時期起,皇室便忌憚武將,在朝堂之上實施重文輕武的決策。那些開國功勳也慢慢轉型,期盼子孫後代出個讀書種子,從武將變為文臣。當然,能轉型成功的很少,大部分還是躺在功勞簿上,靠祖輩的餘蔭過活。


    他爹是武將,於祈安自小習武,但同時也跟著外祖父大舅舅習文,算得上是文武雙全。


    “大哥。”


    看到親弟弟在門口迎接他,於祈安心裏還有點感動。


    於祈明蹦躂到他身邊,喋喋不休,“怎麽樣?外麵好玩嗎?娘把她名下的茶樓交給我練手,聽說連小縣城都有分樓,我也可以跟你一樣光明正大的在外麵溜達,要不是為了等你迴來,我早就出發了……”


    根本插不了話,於祈安手動閉麥,把剛剛的感動收了迴來。


    該拿他的話癆弟弟怎麽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影視:從歡樂頌開始打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堯司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堯司祁並收藏綜影視:從歡樂頌開始打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