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多管閑事
田園世子妃,娘子請迴府 作者:我愛吃掛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這個小太監也算是很有眼力勁了,知道慕容麟在陪著封瀟月說話,肯定沒有別的心思去應付其他的事情,因此特別委婉的問了一聲。
而站在慕容麟的角度上,他本來就對吏部尚書心裏有些許的成見和懷疑,一聽到是他領著人出來,便曉得他肯定是又想了個什麽餿主意,要作出點幺蛾子,心裏就更加不願意去湊到跟前去。
但是慕容麟現在的身份已經貴為皇帝,卻是絕對不能再像從前那麽任性,封瀟月在旁邊瞧著他的表情,知道他怕是在想個什麽借口搪塞掉今日的會麵,便忍不住出聲勸慰了幾句。
“你還是去瞧瞧吧,跟自己不太喜歡的人打交道,也算得上是一種考驗。畢竟你現在今非昔比,他就算有什麽作為都得在你眼皮子底下行事,你去問一問,起碼也能夠知道他後麵動作的大概方向。”
封瀟月輕輕拿手推了他兩下,慕容麟雖然很清楚這個道理,隻是心裏終究還是不太情願的。
“我向來心直口快,不喜歡和旁人拐彎抹角,隻是如今的情形,卻叫我拿捏不不住他有什麽大的錯處,這就叫我很惱火了。也罷,我去看一看他又在搞什麽鬼,等晚上的時候我再來看你。”
慕容麟說著,又很不舍地握著封瀟月的手掌,含情脈脈的對視了一會兒,封瀟月眯著眼睛淡笑,“沒關係的,去吧,別像個孩子一樣,我等你迴來吃飯。”
“好。”慕容麟得了她這麽一句關心的話,心裏頭高興的是無可不可。又賴了片刻時間才同小太監轉身走了,叫這邊上一路跟著二人出來的宮人們,都十分豔羨他們夫妻兩個的感情如此之好。
從禦花園出來,便有一頂轎子在外頭的大路上麵等候,慕容麟坐上去閉目養神,也好,叫自己養足了精神去應付書房裏的那兩位老官員。
一共有四個人抬著轎攆,前後都跟著好長一堆的宮女和太監,一路浩蕩蕩蕩護送慕容麟到了書房,書房的門大大開著,裏頭赫然站著吏部尚書錢森,和禮部尚書商周。
慕容麟從轎子上頭下來,瞧著屋子裏頭的二人,總是不免覺得有些奇怪,禮部尚書商周,已有五十歲的高齡了,向來是不喜歡和人交往過密的。而且他主管禮部,如今登基大典的事情都已經處理完畢了,也沒有用的著他出麵的事情,怎麽今日會跟著錢森兩個人一起胡鬧。
他狐疑著背著手走了進來,錢森一看見,就立刻殷勤的行禮問安。“微臣參見陛下,恭祝吾皇登基,願吾皇身體康健,福壽綿長。”
“起來吧。”慕容麟隨意的揚了一下手,經不住挑了一下眉頭,不知道為什麽錢森今天會表現的如此殷勤,難不成是知道事態無法改變,所以想要蓄意過來討好。
但是有句話說的好,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錢森自知已經沒有迴頭路,哪裏會這麽輕易會更改的。慕容麟自顧自的走上大殿前麵的書桌上,準備拿起今天早上才送過來的奏折觀看,然後還沒等晾錢森一會兒後,裝腔作勢的開口,就聽到率先說話的卻是商周。
“陛下,那日登基大典所備的一切東西都已經收入庫房,連同各國送來的賀禮也都已經還禮,並派了使臣問安,特來請陛下過目。”
慕容麟聽到他說話不由得愣了一下,再撇了一眼旁邊,今日表現分外安靜的錢森一眼。錢森接收到他的視線,便立刻低下頭去。慕容麟再往自己的桌子上麵一瞧,很快就發現了那那本禮部送上來的新鮮折子。
“這些事情你大可以自己處理,迴頭再告訴朕一聲,哪裏用得著如今日這般這麽大費周章的跑到宮裏來,沒得到叫朕以為你同吏部尚書兩個人,還有什麽大事要同朕說呢。”
話音落地,商周的表情已肉眼可見的速度,瞬間窘迫了一下,而錢森看他這麽長時間沒動靜,也忍不住拿眼神示意他快點講出。慕容麟留心到這兩個人的動作也不說話,就靜靜的等著,而後商周終於抬起頭來,首先便是一個拱手鞠躬。
“微臣確有一件事想來請問陛下,何時可以準備選秀大典,還是同尋常的日子一樣。若果是按照祖宗留下來的規矩,陛下剛剛登基,禮部需要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恐怕會忙不過來。要是陛下打算挑個吉日再行選秀也無不可,隻是這抓緊時間選些新人充盈後宮,卻是刻不容緩的事了。”
這禮部尚書今日說話,不知為何,竟然自相矛盾,恐怕是他被錢森攛掇著過來,自己心裏也沒有打定主意。又因為一開口就提及到皇帝自家的私事,會有些方才的不好意思,這也是情有可原。
“陛下登基後,朝政清明,江山穩固,可要是後宮中冷冷清清,豈不是惹人笑話,多選些秀女進宮,也能起到安撫朝中大臣之心的作用。”
“既然我朝天下太平了,這和朕要選秀有何關係?選幾個女人進宮就能穩定朝中大臣之心,那還要這兵馬將士有何用。豈不是朕想要哪裏安定,取了那個地方的女子放在宮中就可以了。”
慕容麟聽著這話覺得好沒道理,當即就出聲把禮部尚書給反駁迴去,還得禮部尚書商周那麽大一把年紀了,竟然給他這個年輕的帝王給羞得滿臉通紅。
“可是,陛下,這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既然生為帝王,就應當負擔起為皇室開枝散葉的責任,否則帶百年之後後繼無人,豈不是辜負了老祖宗留下來的基業。”
“朕還年輕,距離朕百年之後還有好幾十個年頭呢,況且朕的皇後還在宮中養胎,朕也從未說過不肯讓皇室開枝散葉,尚書大人如此說,豈不是有心咒朕無後而終?”
這比較像是老一輩人的傳統,一說出來的話叫人聽了心裏十分的憋屈,慕容麟也是這麽覺得,不過他還是能感覺的出,此事並非是尚書一個人想出來的主意,其中必定少不了吏部在一旁煽風點火。所以慕容麟雖然嘴上斥罵,瞪的卻是旁邊的錢森。
“皇上如此說,實在是令老臣無地自容了,老臣有怎樣大膽子敢有這樣惡毒的心思,”商周大驚,一頭半花白頭發的腦袋也越來越低。
“老臣隻是覺得後宮中唯有東宮娘娘一人,未免失於冷清,為了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以及朝廷尚的穩定,因此特意提醒陛下一聲,莫要忘了選秀之事。”
話裏頭所提到的事情,便是選舉大臣之女入宮,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麵起到挾製朝廷的作用,這樣的法子,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有用過,隻不過慕容麟讀了過去的史書,一直對此法不敢苟同。
且不說有用沒用,就是真的可行,為了自家的江山,竟然白白犧牲這麽多女子的幸福,這怎樣看都不是個道德的舉措。與封瀟月在一起久了,慕容麟的思想也受到潛移默化的改變,此番類似於以一人之命救萬人,可那一人的性命也是命,豈能如此罔顧。
更何況也不是沒有別的辦法,何苦走以前那些好色君主為自己所找借口的老路。
“朕心裏知道尚書大人的好意,朕迴去之後會好好考慮的。”所幸聽商周的話頭,追問此事並不是十分要緊,慕容麟為了封瀟月想要叫朝中的大臣改變這樣老舊的思想,著實還需要費一番功夫,能夠拖延一陣也是好的。
不過錢森看著慕容麟的意思是有意敷衍,而商周似乎也真的接受了這樣的說法,要是兩人一拍即合,那自己今日特意進宮一趟,豈不是白費功夫,為此他終於在此刻出聲開口了。
“陛下此言未免有些太籠統了,此乃關係著江山社稷的大大事,還請陛下莫要如此簡單敷衍,好歹給微臣們一個大致的時間,也好叫禮部商大人迴去之後能得空準備,總好過臨時折騰。”
錢森說的好像有多關心商周似的,叫商周心裏聽了一陣感動。不過於商周私心裏想著,他對此事確實並不怎麽著急,但要真的應著錢森的話,問慕容麟討了一個固定的時間,有了個大概,起碼自己確實不用再為此事懸心了。
慕容麟就料到了錢森過來肯定是沒安好心,還好奇他今天怎麽這麽安靜,誰想一開口就是明裏暗裏的脅迫,令他對錢森的厭惡又上升了幾分。
“朕政務繁忙,實在無心其他,你們暫且退下,叫朕想好了之後,自然會召你們過來說話的,你家中又沒有待嫁等著入宮的人選,你又何必在這裏如此心急?”
“陛下實在是說笑了,微臣是替商大人問候一聲,又不是為了自己討好處,此事究竟成不成,對微臣也沒有多大的影響。”錢森拱手笑笑。
“隻是陛下如此猶豫不定,唯恐朝廷因此會有變故。”
</p>
這個小太監也算是很有眼力勁了,知道慕容麟在陪著封瀟月說話,肯定沒有別的心思去應付其他的事情,因此特別委婉的問了一聲。
而站在慕容麟的角度上,他本來就對吏部尚書心裏有些許的成見和懷疑,一聽到是他領著人出來,便曉得他肯定是又想了個什麽餿主意,要作出點幺蛾子,心裏就更加不願意去湊到跟前去。
但是慕容麟現在的身份已經貴為皇帝,卻是絕對不能再像從前那麽任性,封瀟月在旁邊瞧著他的表情,知道他怕是在想個什麽借口搪塞掉今日的會麵,便忍不住出聲勸慰了幾句。
“你還是去瞧瞧吧,跟自己不太喜歡的人打交道,也算得上是一種考驗。畢竟你現在今非昔比,他就算有什麽作為都得在你眼皮子底下行事,你去問一問,起碼也能夠知道他後麵動作的大概方向。”
封瀟月輕輕拿手推了他兩下,慕容麟雖然很清楚這個道理,隻是心裏終究還是不太情願的。
“我向來心直口快,不喜歡和旁人拐彎抹角,隻是如今的情形,卻叫我拿捏不不住他有什麽大的錯處,這就叫我很惱火了。也罷,我去看一看他又在搞什麽鬼,等晚上的時候我再來看你。”
慕容麟說著,又很不舍地握著封瀟月的手掌,含情脈脈的對視了一會兒,封瀟月眯著眼睛淡笑,“沒關係的,去吧,別像個孩子一樣,我等你迴來吃飯。”
“好。”慕容麟得了她這麽一句關心的話,心裏頭高興的是無可不可。又賴了片刻時間才同小太監轉身走了,叫這邊上一路跟著二人出來的宮人們,都十分豔羨他們夫妻兩個的感情如此之好。
從禦花園出來,便有一頂轎子在外頭的大路上麵等候,慕容麟坐上去閉目養神,也好,叫自己養足了精神去應付書房裏的那兩位老官員。
一共有四個人抬著轎攆,前後都跟著好長一堆的宮女和太監,一路浩蕩蕩蕩護送慕容麟到了書房,書房的門大大開著,裏頭赫然站著吏部尚書錢森,和禮部尚書商周。
慕容麟從轎子上頭下來,瞧著屋子裏頭的二人,總是不免覺得有些奇怪,禮部尚書商周,已有五十歲的高齡了,向來是不喜歡和人交往過密的。而且他主管禮部,如今登基大典的事情都已經處理完畢了,也沒有用的著他出麵的事情,怎麽今日會跟著錢森兩個人一起胡鬧。
他狐疑著背著手走了進來,錢森一看見,就立刻殷勤的行禮問安。“微臣參見陛下,恭祝吾皇登基,願吾皇身體康健,福壽綿長。”
“起來吧。”慕容麟隨意的揚了一下手,經不住挑了一下眉頭,不知道為什麽錢森今天會表現的如此殷勤,難不成是知道事態無法改變,所以想要蓄意過來討好。
但是有句話說的好,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錢森自知已經沒有迴頭路,哪裏會這麽輕易會更改的。慕容麟自顧自的走上大殿前麵的書桌上,準備拿起今天早上才送過來的奏折觀看,然後還沒等晾錢森一會兒後,裝腔作勢的開口,就聽到率先說話的卻是商周。
“陛下,那日登基大典所備的一切東西都已經收入庫房,連同各國送來的賀禮也都已經還禮,並派了使臣問安,特來請陛下過目。”
慕容麟聽到他說話不由得愣了一下,再撇了一眼旁邊,今日表現分外安靜的錢森一眼。錢森接收到他的視線,便立刻低下頭去。慕容麟再往自己的桌子上麵一瞧,很快就發現了那那本禮部送上來的新鮮折子。
“這些事情你大可以自己處理,迴頭再告訴朕一聲,哪裏用得著如今日這般這麽大費周章的跑到宮裏來,沒得到叫朕以為你同吏部尚書兩個人,還有什麽大事要同朕說呢。”
話音落地,商周的表情已肉眼可見的速度,瞬間窘迫了一下,而錢森看他這麽長時間沒動靜,也忍不住拿眼神示意他快點講出。慕容麟留心到這兩個人的動作也不說話,就靜靜的等著,而後商周終於抬起頭來,首先便是一個拱手鞠躬。
“微臣確有一件事想來請問陛下,何時可以準備選秀大典,還是同尋常的日子一樣。若果是按照祖宗留下來的規矩,陛下剛剛登基,禮部需要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恐怕會忙不過來。要是陛下打算挑個吉日再行選秀也無不可,隻是這抓緊時間選些新人充盈後宮,卻是刻不容緩的事了。”
這禮部尚書今日說話,不知為何,竟然自相矛盾,恐怕是他被錢森攛掇著過來,自己心裏也沒有打定主意。又因為一開口就提及到皇帝自家的私事,會有些方才的不好意思,這也是情有可原。
“陛下登基後,朝政清明,江山穩固,可要是後宮中冷冷清清,豈不是惹人笑話,多選些秀女進宮,也能起到安撫朝中大臣之心的作用。”
“既然我朝天下太平了,這和朕要選秀有何關係?選幾個女人進宮就能穩定朝中大臣之心,那還要這兵馬將士有何用。豈不是朕想要哪裏安定,取了那個地方的女子放在宮中就可以了。”
慕容麟聽著這話覺得好沒道理,當即就出聲把禮部尚書給反駁迴去,還得禮部尚書商周那麽大一把年紀了,竟然給他這個年輕的帝王給羞得滿臉通紅。
“可是,陛下,這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既然生為帝王,就應當負擔起為皇室開枝散葉的責任,否則帶百年之後後繼無人,豈不是辜負了老祖宗留下來的基業。”
“朕還年輕,距離朕百年之後還有好幾十個年頭呢,況且朕的皇後還在宮中養胎,朕也從未說過不肯讓皇室開枝散葉,尚書大人如此說,豈不是有心咒朕無後而終?”
這比較像是老一輩人的傳統,一說出來的話叫人聽了心裏十分的憋屈,慕容麟也是這麽覺得,不過他還是能感覺的出,此事並非是尚書一個人想出來的主意,其中必定少不了吏部在一旁煽風點火。所以慕容麟雖然嘴上斥罵,瞪的卻是旁邊的錢森。
“皇上如此說,實在是令老臣無地自容了,老臣有怎樣大膽子敢有這樣惡毒的心思,”商周大驚,一頭半花白頭發的腦袋也越來越低。
“老臣隻是覺得後宮中唯有東宮娘娘一人,未免失於冷清,為了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以及朝廷尚的穩定,因此特意提醒陛下一聲,莫要忘了選秀之事。”
話裏頭所提到的事情,便是選舉大臣之女入宮,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麵起到挾製朝廷的作用,這樣的法子,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有用過,隻不過慕容麟讀了過去的史書,一直對此法不敢苟同。
且不說有用沒用,就是真的可行,為了自家的江山,竟然白白犧牲這麽多女子的幸福,這怎樣看都不是個道德的舉措。與封瀟月在一起久了,慕容麟的思想也受到潛移默化的改變,此番類似於以一人之命救萬人,可那一人的性命也是命,豈能如此罔顧。
更何況也不是沒有別的辦法,何苦走以前那些好色君主為自己所找借口的老路。
“朕心裏知道尚書大人的好意,朕迴去之後會好好考慮的。”所幸聽商周的話頭,追問此事並不是十分要緊,慕容麟為了封瀟月想要叫朝中的大臣改變這樣老舊的思想,著實還需要費一番功夫,能夠拖延一陣也是好的。
不過錢森看著慕容麟的意思是有意敷衍,而商周似乎也真的接受了這樣的說法,要是兩人一拍即合,那自己今日特意進宮一趟,豈不是白費功夫,為此他終於在此刻出聲開口了。
“陛下此言未免有些太籠統了,此乃關係著江山社稷的大大事,還請陛下莫要如此簡單敷衍,好歹給微臣們一個大致的時間,也好叫禮部商大人迴去之後能得空準備,總好過臨時折騰。”
錢森說的好像有多關心商周似的,叫商周心裏聽了一陣感動。不過於商周私心裏想著,他對此事確實並不怎麽著急,但要真的應著錢森的話,問慕容麟討了一個固定的時間,有了個大概,起碼自己確實不用再為此事懸心了。
慕容麟就料到了錢森過來肯定是沒安好心,還好奇他今天怎麽這麽安靜,誰想一開口就是明裏暗裏的脅迫,令他對錢森的厭惡又上升了幾分。
“朕政務繁忙,實在無心其他,你們暫且退下,叫朕想好了之後,自然會召你們過來說話的,你家中又沒有待嫁等著入宮的人選,你又何必在這裏如此心急?”
“陛下實在是說笑了,微臣是替商大人問候一聲,又不是為了自己討好處,此事究竟成不成,對微臣也沒有多大的影響。”錢森拱手笑笑。
“隻是陛下如此猶豫不定,唯恐朝廷因此會有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