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趙佶長籲短歎,腦中全是李師師的身影,可偏偏他又不敢去醉杏樓,得躲過大臣們的眼睛。都怪那個該死的曹輔,在朝堂上揭朕的短,害的朕連心儀的姑娘都不能去相見,真羨慕那些一身輕鬆的平民百姓。


    此時此刻趙佶覺得他連個凡夫俗子都不如。凡夫俗子被欺辱還可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酣暢淋漓的對罵還以顏色,宣泄心中的氣悶。可他不能,他是皇帝,是萬民的榜樣,各種規則製約著他的言行。


    可憐!


    堂堂大宋皇帝被大臣指著鼻子辱罵,最後連殺人的勇氣都沒有,還算是皇帝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太平盛世中,朕稍微住的好點,多修點風景區也成大罪了?


    其實曹輔大鬧朝堂的事情對徽宗的打擊很大,尤其那句艮嶽都是百姓的白骨和血肉壘成,對他震撼特別大,想想艮嶽的修建至今還沒有完成,那兒有從江南運來的各種各樣的嶙峋石頭,以及奇花異草,怪鳥魚蟲。可這些東西不至於把百姓逼迫的無家可歸吧?再說不都有國庫出錢購買嗎?怎麽可能百姓會怨聲載道?


    從來沒有出過京城的徽宗哪裏能想到,艮嶽上的那些石頭已成為江南百姓最大的負擔,朱勔趁機敲詐掠奪百姓,江南已經成為朱勔的小朝廷,暴風雨馬上就要來臨。


    趙佶的鬱悶便是臣下的良機,深得其中奧秘的權臣們,絞盡腦汁為徽宗尋找快樂起來的源泉,把皇帝逗開心了,什麽都有了。


    果然,徽宗對高俅提議的汴京蹴鞠大賽來了興趣,想想將近一個月的蹴鞠比賽,場麵該是十分熱鬧的。萬民齊聚汴京,普天同慶,與民同樂,百姓齊唿萬歲,一代明君的形象倏然民間。


    徽宗大樂,下旨讓高俅親自組織。高俅更興奮,終於和陛下靠近了。


    高俅的建議讓趙佶心情舒暢,蔡攸的主意卻讓他欣喜若狂,體己的大臣果然不一樣,無微不至的關心,層出不窮的妙招。這個工程一結束,誰還會說朕去醉杏樓會師師,你哪個眼睛看到的?百密難免一疏,他倆也不敢大意,仔細敲定細節,爭取做到天衣無縫。


    第二天早朝,蔡攸出班啟奏,大宋如今是太平盛世,繁花似錦,外夷就是眼紅強盜,隨時準備前來搶劫。因此居安要思危,趁著國庫充盈,要為汴京儲備糧食,以防城池被圍無米下鍋。他建議修建一大型地下倉庫來儲存糧食,為節約開支且不擾民,他建議動用禁軍修建。


    糧庫!?


    大臣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不過見到是如今如日中天,敢跟父親蔡京叫板的小蔡相公提出的,大臣們倒是讚同的多。趙佶也興致勃勃,不斷誇獎蔡攸長謀遠略,高瞻遠矚,是大宋的忠良。


    皇帝如此說,大臣們也不好窩了他的興頭,都大唱讚歌後全票通過。蔡攸領到親自監造的聖旨去勘探地方,然後國庫內搬銀子,禁軍中調兵,忙他的不亦樂乎去了。吧


    於是在蔡攸實地考察後,在皇宮到醉杏樓的一段荒地上施工,工程在軍方全封閉式的狀態下進行,閑人免進,謝絕參觀。禁軍出人出力保證工程進度,樞密院金庫出部分銀子,全力支持倉庫修建。


    一個多月後,一條從皇宮通往醉杏樓的豪華地下通道竣工,一段愛戀被緊緊連接在一起。


    驚喜連連不斷,徽宗高興的如同剛剛登基,曹輔走後朝廷似乎一片祥和。這次童貫帶給徽宗的驚喜卻差點讓徽宗背過氣去,這……這……這如果是真的話,朕將超越太祖、太宗,成為大宋獨一無二的拓疆皇帝,燕雲十六州又重迴到漢人的懷抱。


    童貫帶來的是一個遼人,他叫馬植。


    馬植說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整日狩獵,生活荒淫奢侈,把朝政當做遊戲不理不睬,致使宗室貴族之間為了爭權奪利,把暗中的較量變成明目張膽的爭鬥,而且愈演愈烈。同時疏於管理的官吏更加瘋狂的欺壓和盤剝百姓,人民已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起義此伏彼起,各部族首領也紛紛起兵反遼,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已起兵造反,而且聲勢浩大。


    末了馬植說了句讓徽宗熱血沸騰的話:燕幽十六州的漢人受遼人的壓迫和奴役久矣,他們翹首期盼天朝出兵,救他們出水火之中。遼國現在就是一個垂死掙紮的老人,政權趨於崩潰,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興奮歸興奮,但不能衝昏了頭腦,出兵是國家的大事,搞不好會偷雞不成蝕把米。徽宗馬上冷靜下來,現在不是興高采烈的時候,更不是和大臣談論出兵不出兵的時候,而是驗證這些消息真偽的時候。


    冷靜下來的趙佶顯示出他聰明的一麵,他詳細的從馬植跟前打聽遼國的真實情況,從宮廷到民間,由貴族到貧民,各股反遼勢力的大小以及反抗結果,事無巨細,他都聽得仔細。交談結束,趙佶讓太監安排馬植吃飯,他立刻傳來蔡京,三人要細細謀劃。


    蔡京不愧是隻老狐狸,他察言觀色間就看穿趙佶的心理,心中瞬間明朗:好大喜功的皇帝絕對想幹一票,把燕雲十六州搶到大宋的版圖中。反正是童貫去戰場衝鋒陷陣,自己在後方動動嘴皮子即可,因此迎合皇帝的心意是最佳選擇,成功了自己能撈到好處,不成功讓童貫去頂缸。不過先得潑潑冷水,一會兒皇帝說出高深的理由後,自己再做恍然大悟狀,極力讚歎皇帝的高瞻遠矚。如此做既可以討得皇帝歡心,又在無形中推卸責任,失敗了兩手一攤做出無辜狀:是陛下說服自己同意的!


    蔡京躬身獻媚道:“老臣恭喜陛下!這若是真消息,無異於天賜良機於大宋!”而後他看著趙佶喜悅的臉龐道:“不過神宗皇帝定下的國策是:‘欲破契丹,先平夏賊,欲平夏賊,先複河湟。’今河湟已收複,理應對西夏用兵。否則我們和遼人打得歡時,西夏人在後麵搞小動作,我們會不會顧此失彼,被西夏人奪得大量土地去?”


    童貫微笑道:“太師所慮有理,想一想這麽多年來,每次西夏被打得一敗塗地的時候,遼人就跳出來插一杠子,使得平夏戰爭徒勞無功。因此西夏就是遼國豢養在大宋西北的一條狗,仗著主子的勢力時常亂吠,烹這條狗是遲早的事。打狗看主人,我們得堤防遼國,現在我們打主人就不需要看狗了,隻要派人拿些棒子站在狗附近,狗安敢齜牙!現在遼國內亂,羸弱無比,正是奪迴燕雲十六州的大好機會。時易事移,我們隻要把當初神宗陛下定下的國策顛倒個順序,就能要了病入膏肓的契丹人的命!”


    童貫的比喻雖然粗俗,卻很解氣,趙佶忍不住道:“童愛卿所言甚是,契丹是皮,西夏是毛,以往我們拔毛,皮當然會由於疼痛而做出反應。如今我們直接剝皮,毛能做出多大的反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此乃一勞永逸的國策,值得商榷!太師是一直支持變法之人,熟知國策應與實情相符的道理,而今敵弱我強,正是痛打之時,國策順序亦應移位。朕覺得隻要馬植所言屬實,我們就應該趁勢奪迴燕雲十六州,一雪漢人幾百年的恥辱!”


    二賊立刻對徽宗的說道大加讚賞,捧的趙佶暈乎乎的,感覺如同秦皇漢武一樣雄偉。蔡京在同意改變國策走向後,又小潑了一碗冷水:遼國遼闊,地形複雜,一定要有洞悉其地形的向導。童貫聞言,拿出他新繪製的地圖,此圖比原來的地圖更加詳細,不起眼的小村小鎮和橋梁河流都繪在上麵。原來童貫在出使遼國時,一路如同旅遊般的慢行,竟是為了修補地圖。三人大喜,細致的分析和謀劃著,但當務之急卻是確定事情的真偽。


    數日後,兩批人分別出使遼國和女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驕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填海的精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填海的精靈並收藏大宋驕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