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各方人員陸續抵達京城。入京之前,朱高熾的儀仗隊伍在京城郊外的驛站進行休整和最後的準備工作,以確保以最佳狀態進入南京城。


    對著隊伍緩緩進入京城,王玨跳開車簾不停打量著此時的大明皇都,經曆了一年多的穩定,百姓們已經漸漸從當初燕王入京的恐懼中恢複,接受了這位大明的新帝王,京城也在意恢複了以往的繁榮熱鬧。


    王玨前世蹭到全國各地出差,但兩世為人還是第一次到南京這地方。早春時節,京城裏閣樓林立,楊柳依依,盡顯江南風光。王玨看著美好景象,不禁想起這座城市幾百年後將要經曆的苦難,心裏突然湧起一抹殺意。


    “都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那早個幾百年應該也不算早,不如想想辦法把小日子滅了算了!”


    王玨心中如此想著,但心中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想法,小日子這個國家和民族尚武,對於強者他們會保持絕對的敬畏,而一旦發現自己比對方強大,他們就會暴露出自己的貪婪和兇狠殘忍的侵略性。


    就如同此時,麵對強大的大明,日本那就表現得極其恭順,不僅展現出了友好的外交態度,還會對大明朝貢。而大明作為禮儀之邦,不管自己怎麽做,也斷然不會無端去侵略外邦,所以王玨眼下能做的,就隻能是盡可能讓大明保持強大,讓哪個到過永遠新心存畏,不敢來犯。


    入京之後,朱高熾不敢耽擱,率先入宮拜見朱棣。朱棣坐在大殿之上,看著跪在麵前的長子,心中感慨萬千。兩人一番父慈子孝的說了些問候和家常後,朱棣想起了瀝青一事,他說道:


    “高熾,你呈來的信件朕已閱過,那瀝青之事頗為新奇,你且詳細說說你的想法與規劃。”


    朱高熾恭敬地迴答道:“父皇,兒臣以為瀝青若能廣泛應用於道路修建,於大明之軍事、民生、工商皆有莫大益處。軍事上,可使軍隊調動更為迅速;民生方麵,便利百姓出行與貨物運輸;工商則可促進各地貿易往來,互通有無。


    兒臣欲在全國範圍內探尋瀝青資源,設立專門機構管理相關事務,並培養專業人才,逐步實現各城之間皆有瀝青道路相通。”


    朱棣微微點頭:“嗯,此想法雖好,但實施起來定有諸多困難,你可有應對之策?”


    朱高熾將與王玨商議的設立瀝青事務衙門、情報站以及與學府合作等策略一一說出。


    朱棣聽後,沉思片刻說道:“此策有一定可行性,但需謹慎謀劃,不可操之過急。待明日道衍與王玨入宮,再一同商議。”


    次日,道衍與王玨入宮,一進殿門大殿便見朱棣舒服倚在榻上,許久未見朱棣,此時的朱棣看起來比以往更多了幾分王者威嚴。道衍拉著孩子啊四處偷偷打量的弟子直接拜道:


    “微臣道衍攜弟子王玨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玨也反應了過來,口中高唿,“曹明王玨見過陛下,陛下萬歲!”


    朱棣許久沒見道衍,心中對這個老和尚也甚是想念,微笑開口道,“勉勵平身吧,來人,給道衍大師賜座!”


    等道衍入座,朱棣便開口說道,“老和尚,咱們可許久未見了,身體可好?”


    道衍使了個佛理,迴道:“自避險南下以後,至如今相見,已兩年有餘,老僧身體無恙,如今見陛下龍體安康,心中也是高興。”


    朱棣哈哈大笑,由於道衍閑聊了一會兒,這才把目光轉向王玨,又對著道衍說道,“你這個弟子可是個寶貝呀,朕之前欲要給他封官,工部、戶部、兵部都搶著要,朕也一時間無法決斷了,倒是給耽誤了。”


    道衍微微一笑,“我這弟子所學頗雜,在工商、農事、軍士甚至是賑災上倒是都有些微末建樹,能得各部青睞,也是他的福氣。至於他的封賞,全屏陛下做足,以王覺得平行,不管在哪認知,都會小明陛下,造福大明百姓。”


    朱棣笑了笑,再次把目光轉向王玨,輕笑問道,“王玨,你倒是說說,想先入哪部為官?”


    要是在這幾個部門裏挑,王玨更傾向於工部,但是他自己也不清楚朱棣的意思,也隻能跟著自己師傅的說法,“草民全憑陛下做主。”


    朱棣嗬嗬一笑,“你師徒二人都是有功之人,朕自會封賞,日後竊聽封便是!”


    王玨立即拜道,“草民遵旨!”


    “起來吧!”朱棣目光深邃的看了一眼道衍,直接開口問道:“老和尚,你對太子之位有何見解?”


    道衍雙手合十,說道:“陛下此次召世子與高陽王入京,想必心中早有決斷,何必再問老僧?”


    朱棣眼神深邃,又開口問道:“你與朕相識多年,有什麽話直說便是!你覺得高熾與高煦如何?”


    “陛下,世子宅心仁厚,處理政務沉穩有序,且對民生之事頗為關注,有治國之能。高陽王高煦英勇善戰,在軍事方麵亦有過人之處。然太子之位關乎國本,老衲以為應以仁厚賢能者居之,方能使大明長治久安。”


    朱棣微微皺眉,沒有立刻表態,畫風一轉,又聊起了瀝青的問題,“道衍,你這弟子弄出的瀝青可是被高熾身世推崇,若是真如他所說,這東西一旦廣泛應用於我大明道路建設,便可福澤萬代,你對此有何見解?”


    道衍又看了一眼王玨對朱棣迴道,“陛下,世子寬仁愛民,我這弟子也是素有奇思,憂心造福萬民,他二人所言,定不會有半點兒虛假,至於瀝青一事,王玨本人就在這裏,陛下不妨直接問他。”


    朱棣聞言轉而對王玨說道:“王玨,你所創之西山工坊朕已有所耳聞,那瀝青道路當真如此神奇?”


    王玨行禮後說道:“陛下,瀝青道路平坦堅實,可抵禦風雨侵蝕,經久耐用。且修建之後,無論是馬車行駛還是行人往來,皆極為便利。於軍事而言,可大大縮短軍隊集結與行軍時間,增強大明的軍事反應能力。若能在各州府之間鋪設道路,也能方便各城之間的聯係,互通有無。”


    朱棣眼中露出一絲興奮:“若真如此,朕欲在京城先修建一條瀝青道路,以觀其效,你可有把握?”


    王玨迴道:“陛下,若有朝廷支持,人力、物力充足,臣和西山工坊定當全力以赴,隻是京城修建所需瀝青數量不少,臣建議先從周邊煤礦開采瀝青原料,同時派人探尋天然瀝青礦與猛火油礦,為後續大規模建設做準備。”


    朱棣點頭:“好,此事便交由你與工部共同負責。至於太子之位,朕心中已有定奪。朱高熾仁厚賢能,可擔太子之責,待冊封大典之後,朕希望你等能全力輔佐太子,共同為大明的繁榮昌盛努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