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複工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 作者:庚午199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光荏苒,轉瞬之間已近年末。西山工坊的改建工程在前期合理規劃與工人們似火熱情的雙重助力下,進展頗為迅速。
如今,生產區的主體框架已具雛形,其廠房設計參照後世的樣式,采用框架結構,施工起來相對簡便,無需複雜的裝修工藝,故而建設速度較快。
反觀行政區和生活區,進展則較為遲緩。起初,王玨本打算依後世的公寓樓房風格構建這兩片區域,然而當下既無水泥亦缺鋼筋,無奈隻能沿用傳統建築風格。好在這兩塊區域並不急於投入使用,且占地空間無需擔憂,徐徐建設亦無不可。
考慮到蒽油與瀝青的儲量即將見底,而年後山東方麵於水利建設中對瀝青的需求極有可能大幅攀升,蒽油經試用後,一旦成效彰顯,其需求量亦會水漲船高。王玨遂召集二狗夫婦、楊蒙、付恩卿以及董寧前來商議要事。
待幾人風塵仆仆趕來,王玨也不寒暄,徑直切入主題:
“現今工坊改建的大致模樣已然呈現,生活區與行政區的建設暫且不慌,年後咱們大概率要奔赴京城,董寧與諸位管理人員且先將就些時日,雖說當下條件有限,但工程質量絕不可因趕工而有所疏忽。生活區的建設亦是同理,多數工人本就自有居所,建造生活區,不過是為方便他們上工,同時咱們也能提供更多便利,此事不必急於求成。”
董寧聽聞,當即憨厚一笑:
“東家放心,俺們這些人皆是匠人出身,如今能過上這般日子,往昔連想都不敢想。隻要能早日恢複生產,些許辛苦又算得了什麽。”
王玨投去讚賞的目光,繼而說道:
“那就辛苦你們了。前幾日山東參政陳壽來信,提及在山東日後的水利工程裏考試後時間哦用瀝青,,蒽油經試用後,造船方麵的需求料想也會大增。陳妍之前曾告知我庫存已然所剩無幾,我思量著,不妨先於幾個改建完畢的車間開工生產,以免屆時供不應求。”
二狗聞言,與董寧對視一眼,見其微微頷首,才對王玨迴應道:
“這些皆是官府所需,咱們若不能按時交貨,怕是會惹來大麻煩。早開工,多囤些存貨,方能防患於未然。”
王玨又將視線轉向自己的兩名學生,問道:
“道路修繕得怎樣了?待恢複生產,能否滿足石炭運輸?”
付恩卿即刻答道:“老師,之前地動影響不大,路麵僅有些許裂縫與開口之處,如今已然修複完畢,可供使用。我二人現下主要忙於工坊內道路的鋪設。”
王玨微微點頭,道路無憂,原材料運輸便有了保障。隻是一旦複工,煤炭的需求量將會極為龐大。多虧了有朱高熾的照拂,再加上自身身份特殊,換作尋常百姓采購如此大量煤炭,官府怕是早就上門查探了。故而,煤炭采購環節絕不容有失。
王玨的目光轉而投向陳妍,與二狗成婚之後的陳妍,英氣依舊,更添幾分成熟與知性韻味。王玨又看了一眼二狗,即使在這男尊女卑的大明封建社會,王玨也不免為其家庭地位有些許擔憂。
“咱們手頭的銀子還充裕麽?若不夠,我這兒尚有陛下先前賞賜的金銀。一旦複工,煤炭采購環節務必錢貨兩清,不可拖欠西山工坊的款項。”
陳妍淺笑著點頭:“咱們的銀子足夠了。今年北京人口增多,又逢地動,蜂窩煤銷路極佳,再加上各處肥皂工坊與酒樓的盈利,足以支撐。畢竟是陛下賞銀,還是莫要輕易動用為好。除了購置石炭,我還預留了一部分,待咱們前往京師後備用,隻是尚不知在京師能有何作為……”
王玨察覺陳妍對未知的京師滿懷迷茫,遂笑著寬慰:
“待至京城,我或許會將重心稍向官場偏移,生意之事便交予你們小兩口。可仍以肥皂工坊與酒樓客棧為起始,再做籌謀,主要根基還是置於北京,日後總歸是要迴來的。董寧,你定要將西山工坊妥善打理!”
董寧趕忙起身拜謝:“東家放心,小人必定將西山工坊管理得井井有條,靜候東家歸來!”
王玨心中亦有觸動,起身輕拍董寧肩膀:
“放心,我與二狗、陳妍亦不會全然棄之不顧,日後自有書信往來互通消息,你就安心抓好生產和安全。”
王玨清了清嗓子,神色凝重地開口:
“既已決定複工,那還是要老生常談,安全之事始終為重中之重。一旦生產開啟,工坊內交叉作業增多,二狗、董寧、小楊與小付,你們務必叮囑工匠注意安全防護,做好周全調度安排,切不可出現任何事故。”
見眾人紛紛點頭應允,王玨又補充道:
“此外,我欲在離開之前敲定蒽油裂解之事,如此方能為後續製墨事宜做好鋪墊,我也能安心啟程。”
董寧沉穩地說道:“東家放心,此次改建,新的窯爐與設備皆已完備就緒。待複工之後,小人便即刻著手蒽油裂解之事。”
二狗一聽要弄蒽油裂解,頓時來了精神,卻又有些擔心董寧:
“你手頭事務繁多,可應付得來?要不還是我來操辦吧!”
董寧堅定地搖頭:“有您與東家的兩位高徒在工坊協助,定然能騰出閑暇處理此事。此事非得我來不可,您幾位皆要前往京城,西山若無精通此道之人,恐東家難以安心。”
王玨鼓掌稱讚:“董寧所言甚是,此事確需你來主導。既已商議妥當,那就如此定奪。今日你們便去組織人手,令其做好準備,明日咱們便部分複工!”
次日,停工改建許久的西山工坊終於迎來了逐步複工的時刻。一輛輛滿載煤炭的車輛沿著修複完好的道路緩緩駛入工坊,工坊內幾個車間的煙囪相繼升騰起滾滾濃煙,煤炭的進一步加工工序正式拉開帷幕。
那濃煙似是工坊複蘇的信號,彌漫在天空之中,訴說著工坊新的征程與希望。工人們忙碌的身影穿梭於各個車間,窯爐裏熊熊燃燒的火焰與人們的唿喊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複工的樂章。
如今,生產區的主體框架已具雛形,其廠房設計參照後世的樣式,采用框架結構,施工起來相對簡便,無需複雜的裝修工藝,故而建設速度較快。
反觀行政區和生活區,進展則較為遲緩。起初,王玨本打算依後世的公寓樓房風格構建這兩片區域,然而當下既無水泥亦缺鋼筋,無奈隻能沿用傳統建築風格。好在這兩塊區域並不急於投入使用,且占地空間無需擔憂,徐徐建設亦無不可。
考慮到蒽油與瀝青的儲量即將見底,而年後山東方麵於水利建設中對瀝青的需求極有可能大幅攀升,蒽油經試用後,一旦成效彰顯,其需求量亦會水漲船高。王玨遂召集二狗夫婦、楊蒙、付恩卿以及董寧前來商議要事。
待幾人風塵仆仆趕來,王玨也不寒暄,徑直切入主題:
“現今工坊改建的大致模樣已然呈現,生活區與行政區的建設暫且不慌,年後咱們大概率要奔赴京城,董寧與諸位管理人員且先將就些時日,雖說當下條件有限,但工程質量絕不可因趕工而有所疏忽。生活區的建設亦是同理,多數工人本就自有居所,建造生活區,不過是為方便他們上工,同時咱們也能提供更多便利,此事不必急於求成。”
董寧聽聞,當即憨厚一笑:
“東家放心,俺們這些人皆是匠人出身,如今能過上這般日子,往昔連想都不敢想。隻要能早日恢複生產,些許辛苦又算得了什麽。”
王玨投去讚賞的目光,繼而說道:
“那就辛苦你們了。前幾日山東參政陳壽來信,提及在山東日後的水利工程裏考試後時間哦用瀝青,,蒽油經試用後,造船方麵的需求料想也會大增。陳妍之前曾告知我庫存已然所剩無幾,我思量著,不妨先於幾個改建完畢的車間開工生產,以免屆時供不應求。”
二狗聞言,與董寧對視一眼,見其微微頷首,才對王玨迴應道:
“這些皆是官府所需,咱們若不能按時交貨,怕是會惹來大麻煩。早開工,多囤些存貨,方能防患於未然。”
王玨又將視線轉向自己的兩名學生,問道:
“道路修繕得怎樣了?待恢複生產,能否滿足石炭運輸?”
付恩卿即刻答道:“老師,之前地動影響不大,路麵僅有些許裂縫與開口之處,如今已然修複完畢,可供使用。我二人現下主要忙於工坊內道路的鋪設。”
王玨微微點頭,道路無憂,原材料運輸便有了保障。隻是一旦複工,煤炭的需求量將會極為龐大。多虧了有朱高熾的照拂,再加上自身身份特殊,換作尋常百姓采購如此大量煤炭,官府怕是早就上門查探了。故而,煤炭采購環節絕不容有失。
王玨的目光轉而投向陳妍,與二狗成婚之後的陳妍,英氣依舊,更添幾分成熟與知性韻味。王玨又看了一眼二狗,即使在這男尊女卑的大明封建社會,王玨也不免為其家庭地位有些許擔憂。
“咱們手頭的銀子還充裕麽?若不夠,我這兒尚有陛下先前賞賜的金銀。一旦複工,煤炭采購環節務必錢貨兩清,不可拖欠西山工坊的款項。”
陳妍淺笑著點頭:“咱們的銀子足夠了。今年北京人口增多,又逢地動,蜂窩煤銷路極佳,再加上各處肥皂工坊與酒樓的盈利,足以支撐。畢竟是陛下賞銀,還是莫要輕易動用為好。除了購置石炭,我還預留了一部分,待咱們前往京師後備用,隻是尚不知在京師能有何作為……”
王玨察覺陳妍對未知的京師滿懷迷茫,遂笑著寬慰:
“待至京城,我或許會將重心稍向官場偏移,生意之事便交予你們小兩口。可仍以肥皂工坊與酒樓客棧為起始,再做籌謀,主要根基還是置於北京,日後總歸是要迴來的。董寧,你定要將西山工坊妥善打理!”
董寧趕忙起身拜謝:“東家放心,小人必定將西山工坊管理得井井有條,靜候東家歸來!”
王玨心中亦有觸動,起身輕拍董寧肩膀:
“放心,我與二狗、陳妍亦不會全然棄之不顧,日後自有書信往來互通消息,你就安心抓好生產和安全。”
王玨清了清嗓子,神色凝重地開口:
“既已決定複工,那還是要老生常談,安全之事始終為重中之重。一旦生產開啟,工坊內交叉作業增多,二狗、董寧、小楊與小付,你們務必叮囑工匠注意安全防護,做好周全調度安排,切不可出現任何事故。”
見眾人紛紛點頭應允,王玨又補充道:
“此外,我欲在離開之前敲定蒽油裂解之事,如此方能為後續製墨事宜做好鋪墊,我也能安心啟程。”
董寧沉穩地說道:“東家放心,此次改建,新的窯爐與設備皆已完備就緒。待複工之後,小人便即刻著手蒽油裂解之事。”
二狗一聽要弄蒽油裂解,頓時來了精神,卻又有些擔心董寧:
“你手頭事務繁多,可應付得來?要不還是我來操辦吧!”
董寧堅定地搖頭:“有您與東家的兩位高徒在工坊協助,定然能騰出閑暇處理此事。此事非得我來不可,您幾位皆要前往京城,西山若無精通此道之人,恐東家難以安心。”
王玨鼓掌稱讚:“董寧所言甚是,此事確需你來主導。既已商議妥當,那就如此定奪。今日你們便去組織人手,令其做好準備,明日咱們便部分複工!”
次日,停工改建許久的西山工坊終於迎來了逐步複工的時刻。一輛輛滿載煤炭的車輛沿著修複完好的道路緩緩駛入工坊,工坊內幾個車間的煙囪相繼升騰起滾滾濃煙,煤炭的進一步加工工序正式拉開帷幕。
那濃煙似是工坊複蘇的信號,彌漫在天空之中,訴說著工坊新的征程與希望。工人們忙碌的身影穿梭於各個車間,窯爐裏熊熊燃燒的火焰與人們的唿喊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複工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