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狗聽聞王玨之言,心中那成婚的念頭雖如春日野草般瘋長,可一想到眼前諸事繁雜,仿若亂麻般糾結纏繞,頓時愁雲密布,臉上的笑容也僵住了。


    “玨哥,這眼瞅著工程緊鑼密鼓地進行,房子卻還沒個影兒,如今又要籌備婚禮,我這心裏就像那打翻了的五味瓶,亂成了一鍋粥,真不知該從哪兒下手才好。”


    二狗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無助與迷茫。


    王玨見狀,上前一步,重重地拍了拍二狗的肩膀,眼神堅定而沉穩,仿佛能給予人無盡的力量。


    “莫慌,工程固然不可有失,可你的婚事也絕不能草率行事。我且先去與劉叔嬸子、陳叔細細商討,把肥皂工坊那邊的房子重新修葺一番,權作新房。再將這婚期給定下來,以陳妍的性子,想來也不會在這些繁文縟節上挑禮。而後,咱們再一步一步精心謀劃各項環節。你且先一門心思專注於工坊之事,莫要分心,旁的瑣事自有我與大夥齊心協力一同分擔。”


    二狗聽聞此言,心中的陰霾頓時消散了大半。他抬起頭,滿含感激地望著王玨,那眼神中似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末了,隻是重重地點了點頭。


    “玨哥,有你在,我這心裏就像吃了定心丸,踏實多了。那我先去忙了。”


    言罷,二狗轉身,帶著新的幹勁重新投入到道路鋪設那熱火朝天的忙碌之中。


    王玨雖在二狗麵前說得頭頭是道,可實則他對這時候的婚禮流程也是一知半解,頂多也就是個跑腿傳信的角色,真正的操持大權,還得落在雙方父母的肩頭。


    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與耽擱,趕忙找到劉得水夫婦,又差人請來陳宇。眾人圍坐於屋內,氣氛和睦又帶著幾分對喜事的期待。


    王玨清了清嗓子,將心中那反複思量的計劃娓娓道來:


    “劉叔、嬸子、陳叔,本想著入冬之前把二狗與陳妍的婚事風風光光地辦了,我倒是沒料想房屋建造的進度如此之慢。且年後我極有可能奉朝廷旨意奔赴京師任職,到時候肯定要帶著二狗和陳妍前去,二人成了婚有了名分,行事也方便許多,你們雙方老人也能安心。


    隻是如此一來,北京這邊的事務還得勞煩你們幫忙照管。若是等到明年再辦婚事,其間諸事繁雜,變數頗多,我怕會一拖再拖。


    我左思右想,不如就定在今年挑個吉日,先把他們倆的婚事給辦了,也好了卻這樁心頭大事,叔嬸意下如何?”


    雙方父母其實早就在心底為二人的婚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高祖時期頒布法令,男子年滿十六,女子年滿十四便可成婚,可如今王玨、二狗與陳妍,都算得上是晚婚之人了。劉德水與陳宇對視一眼,眸中皆閃過一絲喜悅。


    “那敢情好,二狗和陳妍本就情投意合,好似那比翼鳥與連理枝,早該把婚事辦了。如今正值秋冬交替之際,這倆孩子辦婚禮,倒也應景,正是時候。”


    陳宇微微點頭,臉上笑意盈盈。自家閨女能覓得良婿,有個好歸宿,他這做父親的,心裏自然是歡喜不已。


    王玨見此,心裏也跟著高興,但是也知道這個時代籌備婚禮並非如他所想那般簡單易行。王玨微微有些窘迫,撓了撓頭道:


    “隻是眼下新房尚未建成,我尋思著,先把肥皂工坊那邊的房子翻修一番當作新房。咱們兩家知根知底,情誼深厚,陳叔和陳妍想來也不會嫌棄。如若實在不行,也可在迎賓樓那邊操辦婚禮。”


    陳宇略一沉吟,開口說道:“婚禮嘛,還是在男方家裏辦為好。如今新房在建,既如此,就在肥皂工坊那邊辦吧。劉兄一家靠著肥皂工坊發家致富,在那兒辦婚事,也算得是個好兆頭,沾沾喜氣。”


    王玨眼睛一亮,興奮地一拍手,


    “那就這麽說定了。隻是這婚事的流程,我一個毛頭小子實在是兩眼一抹黑,不懂其中門道,還得仰仗你們雙方老人多多操心。若有什麽需要我跑腿效力之處,盡管吩咐便是。”


    劉德水哈哈大笑起來,那笑聲爽朗而洪亮,


    “這個不打緊,劉叔來給你講講便是。你也老大不小了,等二狗和陳妍的婚事辦完,可就差你了。提前了解了解,也是樁好事。”


    隨後,劉德水夫婦和陳宇你一言我一語,給王玨細細講述起了大明男女雙方從說媒到成婚的全部過程。


    在這個時期,民間婚禮流程如同那傳承千年的古老樂章,主要遵循著傳統的“三書六禮”。此時的男女,並非如後世那般自由戀愛,雙方家庭覺得門第相當、性情相投,感情也水到渠成之時,便會領證開啟婚姻的旅程。


    在此時的大明,男方若是看中了哪家姑娘,往往會尋覓一位能說會道、經驗豐富的媒婆,前往女方家說媒。


    若姑娘心中對男方也有幾分好感,便會嬌羞地對父母說:“終生大事全憑父母做主”;若是心中不願,便會委婉地說道:“還想再給父母盡兩年孝”。


    等說媒成功後,男方就會如同即將踏上征程的勇士,精心準備一番,而後上門提親。此去意在深入了解雙方家庭狀況、彼此的個人性格等諸多信息。若各方麵都契合得宜,那這親事便穩穩地定了下來。


    而後便是小定,亦稱作“文定”。男方會送上“過書”,這“過書”俗稱“紅綠書紙”,女方則迴以“迴貼”表示認可。此時,雙方家庭才會像此時的劉德水夫婦和陳宇一樣圍坐一處,細細商討一些初步的婚約細節。


    再之後,便是那大名鼎鼎的三書六禮了。 三書者,聘書、禮書與迎書也。


    聘書是在在六禮之納吉時鄭重交付女方,是訂親的鐵證。禮書則相當於現在的彩禮清單,,詳細列出男方饋贈女方的聘禮種類與數量,每一項都承載著男方的誠意與心意。迎書相當於現在的結婚證,證明姑娘已經嫁給男方,在親迎時由男方交給女方。


    六禮包含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


    納采之際,男方要送上將近三十種禮物給女方。其中,一般會精心準備一隻活雁,象征著忠貞不渝與信義昭昭,以此向女方家表達求親的拳拳之意。


    問名則是女方家同意議婚後,把女兒的芳名與生辰八字告知男方媒人,以便測算男女雙方結合是否如那星象般和諧順遂。


    納吉之日,男方要將兩人的生辰八字虔誠地占卜,若得了吉兆,雙方互通婚書,並送聘書至女方家。


    納征又稱“納幣”,即男方向女方贈送一定的聘禮,如金銀首飾、衣物布匹、酒水糖果等,女方則會迴禮,多為金團、油包及閨女自做的繡品等。


    請期則是男方派媒人到女方家商定結婚日期,確定良辰吉日。


    最後才是親迎,在儐相的陪同下,新郎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這乃是婚禮中最為重要、最為激動人心的環節之一,


    王玨靜靜地聽著三個長輩七嘴八舌地講解婚禮前的各項流程,恍惚間,思緒飄飛,仿佛看到前世父親幫人說媒時的相似場景。


    隻是隨著時光的車輪滾滾向前,那些曾經莊重而繁瑣的禮節,在後世的浪潮中漸漸被模糊了輪廓,隻留下一些淡淡的影子。


    然而,也正是這曆經歲月沉澱、莊重無比的繁瑣禮節,如同一座巍峨的文化豐碑,才深刻地顯示出古代人對婚姻那如對神明般的敬重與珍視。


    王玨忍不住輕聲感歎:“本以為二狗和陳妍情投意合,咱們兩家又是這般親近的關係,給他們操辦婚禮會簡單許多,不曾想竟還要準備如此繁多的事情。”


    劉德水微微正了正神色,一本正經地說道:


    “婚姻大事豈可兒戲?就算咱們兩家親如一家,知根知底,可該走的過場、該遵循的禮儀,那是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這還隻是婚禮前的籌備,婚禮之上的禮儀月有不少,到時候還要通知雙方親朋,籌備喜宴,樁樁件件都是大事,可得用心好好籌備才行。


    王大哥不在了,等你將來看上哪家女子,叔叔嬸子也得為你好好謀劃操辦這些!”


    王玨頓覺一陣頭大,正要開口說話,陳宇卻笑著打趣道:


    “劉兄,咱們先把這兩個孩子的婚禮籌備妥當就好。王玨深受世子恩寵,他將來的婚事,說不定自有貴人相助,咱們其實不必過於操心。”


    劉德水一聽,頓時不樂意了,眼睛一瞪,說道:


    “話雖如此,可就算是皇帝陛下賜婚,咱們作為王玨的親人長輩,那也是責無旁貸,定要為他好好謀劃,方不負咱們幾家情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