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陽光灑在古老的街巷,思鄉心切的王玨與陳壽依依惜別。陳壽眼中滿是不舍,而王玨雖歸心似箭,卻也銘記著與陳壽的約定——日後定要通過書信往來交流心得。隨後,王玨帶著他的兩名學生楊蒙和付恩卿,踏上了返迴北京的漫漫旅途。


    此次山東之行,不知不覺間已過了兩月有餘,加之沿途諸多事務耽擱,等王玨終於望見北京的城牆時,已然是八月份了。


    得知王玨歸來,二狗、陳妍以及雙方的父母欣喜萬分,第一時間趕來探望。


    呂氏見王玨的模樣,心疼不已,趕忙說道:


    “這才短短兩個月,黑了,也瘦了許多,嬸子這就給你包餃子去!”


    王玨心中滿是感動,攔住呂氏道:


    “嬸子,莫要忙碌了。我此次前往山東賑災,既是出於本心,亦是奉世子之命行事。如今功成歸來,理應先向世子複命。咱們去迎賓樓吃一頓便好,待吃過飯,我還得去拜見師父他老人家和世子。”


    劉德水也在一旁附和:“王玨所言極是,他為世子效力,不可失了禮數。日後相聚的時光還長,不必急於這一時。”


    王玨又轉向二狗和陳妍,關切地問道:


    “我不在的這段日子,家中一切可好?”


    二狗笑著迴應:“家中諸事順遂,咱們先去用餐,等你忙完,我和陳妍再慢慢與你細講。”


    眾人來到迎賓樓,恰好天字號包間尚未被預訂,於是便在這包間裏聚餐。


    王玨與他的兩名學生在蒲台縣賑災的數月間,一心撲在救災之事上,大多時候隻能果腹而已,哪有機會品嚐美食。此刻,終於能大快朵頤,盡情享受這豐盛的菜肴。


    隻見他們三人狼吞虎咽,那副模樣讓劉德水夫婦和陳宇看在眼裏,疼在心中。他們以想象,這幾個孩子在山東究竟經曆了怎樣的艱難困苦,才會如此饑餓。而一想到那些災區的災民,他們的日子必定更加淒慘。


    二狗對王玨的賑災經曆充滿好奇,好不容易耐著性子等到王玨用餐完畢,便急忙拉住他問道:


    “玨哥,快給我們講講你們在那邊賑災的經過吧!”


    眾人也都一臉期待地望向王玨。王玨微微一笑,目光轉向他的兩名學生,說道:


    “這兩個小家夥在山東的表現甚是出色,進步斐然,我那些賑災救災的法子,他們也都學得有模有樣,也都親身經曆。就讓他倆來給你們講講吧,我得前去向世子複命了。”


    王玨來到世子府拜見朱高熾。再次踏入世子府,望著那雕梁畫棟的建築,王玨竟有種恍若隔世之感。


    朱高熾得知王玨歸來,心中亦是歡喜不已。王玨此去近三月,期間除了寫信索要些農具和種子外,便再無音信。朱高熾一方麵牽掛著山東的災情,另一方麵也擔憂著王玨的安危。


    此刻見王玨因長期日曬而皮膚黝黑,身形也消瘦不少,他便能深切體會到王玨這數月的艱辛,動容地說道


    “此行山東救災,王玨你辛苦了!如今山東災情如何?”


    王玨向朱高熾恭敬行禮,迴道:


    “迴世子,屬下幸不辱命。抵達山東後,我便率先與山東參政陳壽商議驅蝗滅蝗之法。為確保對策有效,屬下帶著兩名學生親赴蒲台縣治理蝗災。經過一番試驗與調整,蒲台縣在蝗災過境時成功大量滅蝗,同時還通過噴灑藥物等一係列手段保護農田,總算保住了大部分莊稼。陳參政也將我之法推廣至山東受災各地。此次雖損失不小,但好在亡羊補牢,大部分百姓不至於流離失所、無糧度日。”


    朱高熾眼中一亮,麵露興奮之色:


    “如此甚好。山東曆經靖難戰火,民生已然凋敝,如今正值百廢待興之際,若再遭天災摧殘,恐短期內極難恢複。王玨你此次可謂是勞苦功高,孤稍後便會上書父皇,為你請功!”


    王玨再次躬身行禮:“多謝世子。災情過後,恢複重建至關重要。屬下迴北京之前,在濟南府曾與陳參政有過一番長談,討論了蝗災的防治與災後重建事宜。想必陳參政也會酌情上書陛下。隻要陛下和朝廷能夠扶持山東,相信那裏的民生很快便能恢複。世子,屬下觀陳參政一心為民,實乃不可多得的好官,世子若是有心獎賞,不妨上書陛下獎賞山東參政陳壽。”


    朱高熾點頭稱是:“陳壽此人勤政愛民,頗具治世之才,日後必會得到重用。隻是如今山東剛遭蝗災,此時調陳壽離開確有不妥。”


    王玨亦表讚同,陳壽對山東災情最為熟悉,此刻調任他職,不僅不利於山東的災後恢複,且以陳壽的脾性,恐也不會應允。


    朱高熾又拉著王玨詳細詢問山東蝗災的情況、具體賑災辦法、災後重建的措施以及蝗災的防治之法。王玨皆一一詳細解答,並適時發表自己的見解。


    許久之後,王玨才起身告退:


    “世子,屬下外出多時,尚未拜見恩師,請容屬下先行告退,前去拜見恩師。”


    朱高熾笑道:“正該如此。你們師徒二人數月未見,想必道衍大師心中亦是記掛萬分,你速去便是。”


    王玨繼而來到慶壽寺拜見師父道衍。道衍見王玨歸來,心中大喜。看著弟子那黑瘦的模樣,不由笑道:


    “看你如今這模樣,想必在山東吃了不少苦頭,倒真不似個尋常讀書人了。既已歸來,想必山東災情已然穩定。”


    王玨微笑著點頭:“弟子在那些讀書人眼中本就屬異類,早已算不得純粹的讀書人了。師父所料不錯,山東災情已過,剩下的便是災後補種與恢複生產之事,這些自有山東地方官員操持。弟子無官職在身,隻是提供了些許建議,不便過多參與。”


    道衍目光深邃地看著王玨,緩緩開口:


    “如此便好。你奉世子之命前去賑災,那些地方官員自是不會多說什麽。但若是以一介平民身份對山東建設指手畫腳,恐會引致地方官員不滿。畢竟你一有了這救災之功,其餘的功勞可不能全被你一人占盡。為師也知曉你並非貪功之人,但若是好心辦了壞事,可就不妙了。”


    王玨虛心受教:“師傅教訓的是,弟子日後行事定會留意。”


    道衍見弟子如此態度,心中頗為滿意,繼續說道:


    “以世子的為人,想必不久便會上書陛下為你請功,山東參政陳壽為人清廉,想必亦會如此。不久前陛下已再論靖難之功,卻未提及你的事情,為師料想此次山東賑災,陛下恐也不會對你有所封賞,你可知為何?”


    王玨其實並不在意封賞之事,但師父既然發問,便也認真作答:


    “弟子的功勞微薄,或許還輪不到弟子。再者,弟子手下有諸多產業,朝中規矩官員不得經商,想必亦是因此才致使弟子的封賞一直未有結果。”


    道衍輕抿一口茶水,笑道:“與這些並無太大關聯。你那些產業,多是參股其中,並未過多參與經營,隻需略加運作,旁人未必知曉你經商之事。你之所以一直未被封賞,實則與世子有關。”


    “世子?”王玨一臉詫異,他深知朱高熾的為人,絕無可能在這件事上故意為難自己。


    道衍見弟子神色,便知他有所誤解,於是解釋道:


    “自靖難以來,你一直以世子幕僚身份存在,雖立下一些功勞,但除了世子和為師,你在朝中並無根基。說到底,你是世子的人。如今世子身份未定,陛下對你自然不便封賞。”


    王玨這才恍然大悟,按照師父的意思,自己的封賞恐怕要等到朱高熾的太子之位確定之後了。


    說來也怪,朱棣登基已然一年,以他的年紀,加之大明如今內部局勢尚未完全穩定,理應早早冊立太子才是。


    王玨暗自思忖,朱高熾仁孝愛民,無論德行還是能力皆無可挑剔,且如今身體也較以往康健許多,理應早早被立為太子。


    朱棣以武力篡位,自己又算是馬上皇帝,其繼任者正該是一位仁愛之君,以便讓天下萬民得以休養生息。


    王玨雖心中焦急,但也明白君心難測。或許是朱棣剛剛登基不久,尚未有暇顧及此事;又或許是朱棣心中猶豫不決。但無論如何,朱高熾被立為太子乃是大勢所趨,自己再心急亦是無用。


    王玨為道衍續上茶水,恭敬地說道:


    “弟子明白了。弟子本就對官場興致缺缺,亦不急求封官。且以弟子的身份,更無法參與到立儲之事當中。不過弟子此次前往山東曆時數月,師父能否給弟子講講朝堂之上發生了哪些大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