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最近的心情著實很不錯,如今雖是寒冬,但王玨內心卻仿佛被春日暖陽照拂著一般。一來呢,他剛剛度過了來到大明之後的第二個生日。那一日,可謂是熱鬧非凡,身邊的眾人紛紛圍聚過來,為他慶賀生辰。歡聲笑語迴蕩在屋舍之間,燭火映照下的每張臉龐都洋溢著真摯的喜悅。


    而在這歡快的氛圍中,還有一件令人倍感欣慰的事兒發生了。二狗,這個平日裏看著大大咧咧的家夥,竟趁著眾人給王玨慶祝生日、酒意正濃之時,鼓足了勇氣,向心儀已久的陳妍表明了心意。那一瞬間,周圍仿佛都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倆身上。好在呀,陳妍並未拒絕,她那微微泛紅的臉頰,似是羞澀,又似是欣然接受的模樣,讓在場的眾人都鬆了一口氣,旋即爆發出一陣善意的哄笑與祝福聲。


    雙方的家長見此情形,自然是樂見其成,心裏別提多高興了,趕忙催促著這二人早日成婚,好早日誕下子嗣,延續家族香火呢。不過,王玨深知過早生子對女子身體損傷極大,出於對陳妍的關心,他趕忙站出來勸說眾人,講了諸多其中的道理。而陳妍也點頭表示認同,她心懷一份期許,想著等這天下太平之後,把兩家的嘉業在做大一些再去考慮成婚的事兒,畢竟在這戰火紛飛的年月,很多人的安穩的生活都還是個未知數。


    另一方麵,王玨在耕種技術的優化上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收獲,這可著實讓他興奮不已。那些采用了王玨優化後的農耕方式進行耕種的農戶們,今年迎來了豐收的喜悅,糧食產量較比往年都提高了一到兩成。這可不僅僅意味著農戶們能填飽肚子,更是為這動蕩的大明增添了幾分安穩的底氣。朱高熾知道後也欣喜異常,對王玨大加讚賞,還特地下令派人大力推廣優化後的耕種技術。


    雖說之前平安率軍襲擾北平的耕牧著實讓人心憂。但好在朱高熾應對頗為得當,他有條不紊地調兵遣將,燕王朱棣也派出劉江迴援,並迎戰平安。劉江也是不負所望,憑借著出色的軍事指揮和將士們的英勇作戰,成功抵禦了平安的襲擾,沒讓那些襲擾之舉對北平的耕牧造成太大的影響,這才使得農事能夠繼續順利開展下去。


    說起這農業上的事兒,雜交育種的進度雖然緩慢,就如同蝸牛爬行一般,不過好歹也算是有了一個比較好的開頭。王玨心裏明白,即便短期內很難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隻要堅持不懈地通過不斷地選種、育種,總能培育出優質的糧食作物來,雖說現階段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這對於整個大明的長遠發展來說,意義非凡。


    而最讓王玨感到振奮的,莫過於燕王朱棣的這次南下作戰了。朱棣率領的燕軍接連大勝,在戰場上勢如破竹,打得南軍節節敗退,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朝廷的力量。雖說礙於兵力有限,目前燕軍也隻能掌控北平、保定、永平這三郡之地,但王玨憑借著自己對局勢的觀察與判斷,已然預感到朝廷恐怕已經無力再抵擋燕軍的下一次南下了。


    在他看來,這場靖難之役或許很快就要走向尾聲了,天下也有望早日恢複太平。 其實王玨的心底一直潛藏著一份擔憂,那就是他的穿越會不會相當於開啟了一個新的平行時空?每當想到這個問題,他就覺得自己從穿越到大明的那一刻起,就如同打開了那個裝著薛定諤的貓的盒子,一切未來都變得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場靖難之役的走向很可能就不會與前世曆史上記載的一致了,說不定短短數年就能結束的靖難之役,會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那自己的那些計劃就根本無從實現,百姓們又要遭受多少苦難。所以,王玨總是下意識地想要幫助朱棣盡快結束這場戰爭,讓天下少些動蕩。可另一方麵,他也在盡力幫助朱高熾,做好長期應對戰爭的準備,畢竟未雨綢繆總是沒錯的,誰也說不準局勢到底會如何發展。


    好在就目前來看,王玨能起到的影響還不算特別大,雖然對這個時代稍有改變,但大體上還沒有改變曆史原本的走向,這也讓他稍微鬆了口氣。


    過完生日後,王玨便一直陪在師父身邊。一來確實是許久未見師父了,心中甚是想念,二人雖說當初都是各懷心思,但相處久了,師徒間也產生了深厚的情誼,趁著這閑暇時光,正好可以好好敘敘舊,聆聽師父的教誨。


    二來,二狗決定把兩家的房子改建一番,那家裏亂糟糟的,王玨也沒什麽好去處。再說了,跟在師父身邊,還能第一時間了解到朱棣的動向,畢竟師父消息靈通。


    而在燕王府中,朱棣在與妻子一番溫存之後,卻並未沉浸在這短暫的溫馨裏,而是獨自陷入了沉思之中。迴首往昔,自己舉兵已然三年,這三年裏,每一場戰鬥他都親曆戰陣,冒著那如雨點般密集的箭矢,頂著狂風暴雨,始終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麵。雖說常常能夠乘勝追擊,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可這其中的兇險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他多次陷入危險的境地,好幾次都是靠著老天庇佑,再加上皇帝那禁殺的旨意,才能屢次安然無恙地脫身。


    此次南下作戰,戰果確實頗豐,不僅大敗了盛庸、平安所率領的部隊,而且所過之處,各地的城池見到燕軍的氣勢,有不少都是不戰而降,這原本該是值得欣喜的事兒。可讓朱棣苦惱的是,那些好不容易攻克下來的城邑,隻要燕軍一撤離,轉眼就又被朝廷的官軍給占領了。折騰了這麽久,他朱棣費盡心力,到如今也還僅僅據有北平、保定、永平這三府而已。他心裏也明白,以自己手中現有的兵力,實在是沒辦法分兵去控製更大的區域,每每想到這兒,朱棣就深感無可奈何,愁緒如同那縈繞不散的雲霧,籠罩在心頭。


    朱棣苦苦思索著,想要尋找一個破局之策。割地自治,與朝廷分庭抗禮,這種事兒絕對不是他的本意,想著老爹當年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要是在自己這些後世子孫手裏搞得分崩離析,那他可真的是無顏去見列祖列宗了。


    思慮了許久許久,朱棣決定還是先從穩定軍心入手。於是,在十一月二十一日這一天,朱棣親自作文,懷著一份虔誠與莊重,祭祀南下陣亡的將士們。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安撫那些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燕軍士兵,讓他們的士氣能夠更加穩定,繼續為接下來的戰事奮勇向前。


    不久之後,朱棣忽然想到,朝中那些被罷免的官員紛紛前來投奔自己,這些人在朝廷中待過,對朝廷的情況想必是有所了解的。於是,朱棣便想著通過他們好好了解一下朝廷如今的現況。他召集了這些官員,仔細地詢問起朝廷的兵力情況等諸多方麵的事兒。那些投燕的官員們紛紛進言,都說如今京師空虛,是可以攻取的好時機。


    朱棣聽聞此言,心中不禁一動,可轉念一想,又擔心這會不會是朝廷設下的奸計。此前那方孝孺就想使用反間計離間他們父子,誰能保證從這些官員嘴裏說出的話就一定是真的?


    朱棣覺得此事必須得慎重,便趕忙召集眾人前來議事。 議事廳裏,氣氛略顯凝重,朱棣眸光深邃地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然後緩緩開口道:“此次南下,雖說大破南軍,也算是一雪前恥了,可咱們燕軍也沒能占據更多的城池。孤問了過來投奔的朝廷官員,他們皆言京師空虛,孤便想著,要不直接率兵南下,與南軍臨江一決雌雄,若是勝了,咱們便能長驅直入,直抵京師!”


    朱高熾在一旁聞言,立馬讚同道:“孩兒正欲稟報父王,此前孩兒命南方的探子加緊探查朝廷征兵情況,近日已經有消息陸續傳迴了。探子迴報說,齊泰、黃子澄之前雖被罷黜,可實際上是外出為皇帝募兵,隻是收效甚微。孩兒也認為,當下正是與南軍決戰,直抵京師的大好時機。”


    朱棣目光又一次掃過眾人,見眾人都作沉默思索狀,便把目光投向了道衍,開口問道:“老和尚,你看如何?”


    道衍微微一笑,雙手合十,緩緩說道:“老僧亦支持燕王的決斷。燕王您之前南下,大敗盛庸、平安所部,已然讓朝廷元氣大傷,他們如今已無力再阻礙我燕軍南下了。但此次南下,雖說占領了諸多城池,可燕軍實在沒辦法分兵駐守,隻要燕王您一迴師,那些城池必定會重新被南軍占據。故而燕王您實不應再與此二人糾纏,更不必去費心攻城略地了,而是要想辦法畢其功於一役,直趨京師!若是就此休養生息,讓南軍恢複了元氣,以後再南下,還是會受到南軍的鉗製,那燕王您之前的努力可就算是前功盡棄了!”


    朱棣聽著道衍的話,看著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認同,心中的那份決心愈發堅定了,他慷慨激昂地說道:“年年用兵,這戰亂何時才能結束?如今定要臨江決一死戰,不再反顧北麵。傳我令,全軍即刻整肅,抓緊籌備糧草,擇日揮師南下,與南軍決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