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瑟瑟,吹的朱棣的披風咧咧作響,滄州之戰,朱棣可謂是兵行險招卻大獲全勝。此前南軍在盛庸、鐵鉉等人的率領下,於德州、定州、滄州等地形成犄角之勢,妄圖圍困北平。朱棣深知若不打破這一局麵,自己的靖難之路將會愈發艱難。 這次奇襲滄州大獲全勝,不僅打破了南軍的犄角之勢,阻止了盛庸北伐的進程,也讓燕軍一掃濟南之戰的陰霾,士氣大振。


    朱棣來到滄州的府衙內,看著被押解進來的一眾俘虜,心中並無多少得意之情。他知道,這隻是自己奪位大業中的一場小勝,真正的艱難還在後麵。他吩咐手下將徐輝等一眾俘虜押送迴北平,隨後便下令召集眾將到中軍大營議事,準備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營帳內,炭火正旺,朱棣盯著輿圖一邊思索一邊等待麾下諸將。少頃,張玉、朱能等將領紛紛到來,他們的臉上還帶著激戰過後的疲憊與興奮。


    張玉率先開口道:“殿下,此次滄州之戰,我軍出其不意,大獲全勝,實在是大快人心。但朝廷軍勢大,想必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我們當如何應對?”


    朱棣微微點頭,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滄州雖下,隻是緩解了南軍對北平的掎角之勢。若要想繼續南下推進,就必須徹底打破南軍的重重圍困。如今盛庸屯兵德州,平安和吳傑駐紮定州,我們需得想個法子,打亂他們的部署。”


    朱能聞言開口道:“殿下,依我之見,我們可趁此勝勢,揮師南下,直搗黃龍,給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朱棣沉思片刻,道:“想不到你竟然和道衍那個小徒弟是一個想法,南下也是個辦法,萬萬不可貿然行事。盛庸、鐵鉉二人頗有謀略,我們需得小心應對。我意先將滄州所獲輜重運往北平,以充實後方。然後,我軍渡河南下,沿途可到德州,先探探盛庸的虛實,如果能招降盛庸兵不血刃南下德州最好,如果不行也不能強攻,零下他發便是。”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稱是,隨著朱棣一道道軍令的下達,燕軍開始行動起來。他們將滄州城內的糧草、兵器等輜重一一清點,裝車運往北平。而朱棣則率領著主力部隊,向著黃河進發。


    一路南下,燕軍將士們士氣高昂,他們剛剛經曆了滄州一戰的勝利,對未來的戰鬥充滿了信心。朱棣騎在馬上,望著前方的道路,心中卻隱隱有些擔憂。他知道,盛庸絕非易與之輩,也並非可以輕易招降,若是與之正麵決戰,勝負之數還未可知。


    燕軍很快就渡過黃河,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向著南方席卷而去。他們經過景州,一路疾馳,於十一月初四抵達德州。


    德州城內, 盛庸在收到朱棣親率燕軍入襲滄州後便下令南軍密切關注著燕軍的動向。當他聽聞朱棣奪下滄州後並未停歇,而是繼續南下,心中便已提高警惕。所以當燕軍兵臨城下時,盛庸早已嚴陣以待。


    朱棣在德州城外紮下營帳,望著那堅固的德州城,心中開始思索著破城之策。他想起章子朱高熾和王玨給他的那些建議,覺得此時的確不是正麵與盛庸對抗最佳時機。雖然知道希望渺茫,朱棣還是按照原計劃派遣使者前往德州城中,試圖招降盛庸。然而,盛庸對燕王的招降絲毫不為所動,並做出一副決心要與朱棣在德州城一決高下的姿態。


    朱棣見招降無果,心中雖有些失望,但也早在意料之中,隻是有些遺憾如何德才兼備之人不能為自己效力。他深知盛庸的忠誠與決心,於是決定不再在德州過多糾纏。朱棣對眾將說道:“盛庸堅守德州,城高池深,強攻絕非良策。我們且繞過德州,繼續南下,擾亂南軍的糧道,斷其根基。”


    眾將聽了朱棣的決斷,便隨朱棣率軍繼續向南進發。等燕軍來到臨清後,朱棣果斷下令遣輕騎至大名,焚毀南軍糧船。一時間,大名方向火光衝天,南軍的糧道被燕軍的騎兵擾亂。


    隨後,朱棣率燕軍從館陶渡河,先後到達東阿、東平。朱棣此舉旨在威脅南方,讓南軍摸不清他的真實意圖。一路上,燕軍所到之處,百姓們紛紛躲避,戰爭的陰雲籠罩著這片大地。


    而盛庸在得知燕軍繞過德州,南下擾亂糧道後,心中大怒,“燕王這逆賊,先是聲東擊西,陳徐不備突襲滄州,如今又南下襲擾糧道!”他深知糧道對於軍隊的重要性,當即下令率領大軍緊緊跟在燕軍後麵,伺機而動。他與鐵鉉商議道:“燕王此舉實在是狡猾至極,我們必須要阻止他進一步南下,不能讓他再肆意妄為。”


    鐵鉉點頭道:“將軍所言極是。如今燕軍行蹤不定,我們當小心謹慎。我聽聞燕王已到達東阿、東平一帶,我們可在東昌設下埋伏,等他自投羅網。”


    盛庸聽了鐵鉉的建議,眼睛一亮,道:“好!東昌雖地形較為平坦,但周邊河流湖泊眾多,易守難攻,而且燕王欲南下,東昌乃是必經之路,我們就在那裏與燕王決一死戰。”


    於是盛庸和鐵鉉率領大軍火速趕往東昌,搶先在東昌城內精心布置防禦。為了克製嚴峻的騎兵,他們挑選精銳之師背城而陣,並且在陣前布置了大量的火槍和毒弩,嚴陣以待燕軍的到來。


    朱棣在東阿、東平一帶活動了幾日,從探聽到的南軍動向中也察覺到了盛庸可能在暗中謀劃著什麽。他加派探子四處打探消息,很快便得知盛庸已在東昌設下重兵,等待著他的到來。


    朱棣召集眾將,在營帳內商議對策。他麵色凝重地說道:“諸位,如今盛庸已在東昌布下天羅地網,我們是進是退,當慎重考慮。”


    張玉道:“殿下,我軍一路走來,雖有波折,但滄州一戰後我燕軍士氣高昂。如今既已知道盛庸的埋伏,我們何不將計就計,給他一個迎頭痛擊?”


    朱能也道:“是啊,殿下,我們燕軍可不怕他們的埋伏,大不了就是一場惡戰,東昌並非濟南和德州,我們並非沒有機會。”


    東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朱棣其實很想拿下,但是考慮到朱高熾和道衍師徒之前的建議,一時間有些拿不定主意,這會兒朱棣聽了眾將的話,心中湧起一股豪情。他站起身來,大聲道:“好!既然如此,我們就再去會會盛庸,看看他能在東昌玩出什麽花樣來!”


    燕軍很快便整頓好隊伍,向著東昌進發。一路上,燕軍將士們個個神情嚴肅,他們知道,即將到來的東昌之戰,將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大戰。


    建文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寒風凜冽,燕王朱棣親率燕軍抵達東昌城下。東昌城在冬日的陽光下顯得格外冷峻,城牆上的士兵們如臨大敵,嚴陣以待。


    朱棣騎在戰馬馬上,望著那守備森嚴的東昌城,心中也燃起一股鬥誌,自從一向鮮有敗績的他在濟南落敗而迴,朱棣心裏便一直想找機會大敗一次盛庸和鐵鉉。他依舊決定親自率軍衝鋒,沿用燕軍之前衝擊敵軍左翼的戰術,希望能打亂盛庸的部署。


    燕軍在朱棣的率領下,呐喊著衝向盛庸軍的左翼。然而,盛庸對朱棣和燕軍的戰術十分了解並且早有防備,他部署了精銳步兵在左翼,燕軍的衝擊未能成功,反而被南軍頑強地抵擋了迴來。


    朱棣眼見左翼衝擊無果,眉頭微皺,隨即決定改變戰術,又指揮燕軍衝擊其中堅。盛庸見朱棣衝來,嘴角微微上揚,他故意開陣將朱棣誘入,然後迅速合圍。


    一時間,朱棣被重重包圍在敵軍陣中,周圍都是喊殺聲和揮舞著兵器的敵軍。朱棣揮舞著手中的寶劍奮力拚殺,他心中已然明白中了盛庸的誘敵深入之計,但朱棣目光堅定,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要殺出一條血路突出重圍。


    燕軍將士們見燕王被困,紛紛呐喊著想要衝上前去救援。燕軍大將張玉、朱能和朱高煦更是心急如焚,他們分別引兵來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