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說完後,大廳裏一時間陷入了沉默,王玨聽完師父的話也明白過來現在還不是朱棣直搗黃龍拿下南京的時機,很明顯隻憑借自己對北平之戰中產生的那一丟丟影響根本不足以加快整個靖難之役的進程。而且目前雖然朱棣和朱高熾通過售賣神仙醉向南方派出了不少諜子,但是暫時還沒有收到南邊兒傳來什麽有用的情報,即使現在具備了繞道南下支取南京的時機,沒有足夠的情報支持,帶兵多年的朱棣絕對不會真草率的做出這樣的決策。


    王玨雖然憂心想幫助朱棣和朱高熾早日完成靖難,但自己畢竟不是軍事專業出身,好在王玨前世也看過不少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王玨莫名就想起了前世《亮劍》裏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的劇情,一開始幾次都沒有取得戰國,直到後來形勢越加危急,李雲龍才被逼無奈喊出了那一句“開炮!”,憑借著大炮的威力才拿下了平安縣城,當然也親手送走了自己的結發妻子秀琴。


    王玨知道如果朱棣堅持用火炮攻擊,很快就可以攻下濟南城,但是現在鐵鉉把老朱的牌位刮倒了城頭,朱棣如果真敢繼續開炮攻城,那可就不是造反這麽簡單了,他一定會成為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的存在。


    想到這裏王玨突然挺佩服鐵鉉和盛庸,即使在王玨看來他們的所作所為和方孝孺一樣是實打實的愚忠,但這樣的人在品德方麵的確沒有任何可以指責之處,而且令人敬佩。而且從前線傳迴的戰報上看,兩人不僅率領遭遇連敗時期低迷的南軍堅守濟南,還智計頻出遏製了朱棣的猛烈攻勢,倒是很有軍事才能,隻是領王玨感到可惜的是,這樣的軍士才能,是在不該用在大明王朝的內耗上。王玨對鐵鉉和盛庸二人的結局也不甚清楚,但如果有可能,王玨希望他們能歸附朱棣並得到重用,把自己的才能用到以後五征漠北和南安腳趾上。


    前世王玨對靖難之役的具體過程了解不多,但此時除了一開始的鄭村壩之戰、白溝河之戰和最後的直取南京有些有印象,但也明白現在濟南的情況已經徹底淪為了一場消耗戰,雙方的勝負就看是濟南城的糧草先空虛還是朝廷能先組織起大軍救援濟南,而王玨暫時能想到的那些改良火藥配方,改進火器和雲梯之類的攻城器械的方法都需要話費及大量的人力和資源以及通過大量的實驗測試,在短時間內根本幫不上什麽忙。


    王玨靈機一動,既然短時間內拿不下濟南,這濟南城圍著也是圍著,倒不如試試自己前世那些先烈們在抗日戰爭中經常應用到的經典戰術——圍點打援。


    王玨仔細思考了一番自覺可行,於是試探著開口打破沉默,“世子,師父,咱們能不能試試圍點打援的戰術?”


    朱高熾聞言眼睛一亮,“圍點打援?王玨你詳細說來聽聽!”


    王玨清理了一些有些口感的嗓子,“濟南乃是軍事要地,若是被燕王所得,燕軍便進可攻退可守,朝廷便陷入很被動的局麵。既然我燕軍連日攻城不克,那便不如圍而不打,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費,世子可建議燕王下令燕軍切斷濟南所有糧道,徹底斷掉他們的糧食補給,等到濟南城中糧草耗盡,由不得他們不降!而朝廷這邊見濟南被圍一定不會坐視不管,肯定會派出兵馬馳援濟南。燕王可以向濟南周圍加派斥候,勘測濟南四周地形,提前探知援兵的動向,到時候便可依托有力地形,消滅馳援而來的南軍。”


    朱高熾摩挲著下巴思索良久,“還是不行,朝廷必然知曉我燕軍的兵馬數量,所以來源地兵力定不會少!如果一旦打援不成,父王反而容易陷入裏外夾擊的被動局麵!”


    王玨急忙補充道,“世子,屬下之所以建議燕王在濟南死走加派斥候正是為此,如果來援的南軍兵馬數量、戰力弱於我燕軍,那便可利用燕軍騎兵靈活、機動和戰鬥力強的優勢依托有利地形吃下他們,如果援軍兵力強盛,燕王也沿有利地形可提前退兵,避免陷入到內外夾擊的局麵。”


    朱高熾聞言點了點頭,“倒也不失為一個兩全之策,道衍大師,你怎麽看?”


    道衍笑了笑,“世子所言不錯,既然是兩全之策,世子大可以寫信給燕王,燕王試試倒也無妨,但依老僧看來王玨此計應該收效甚微。自白溝河一戰後,朝廷短時間內恐不可能尋找到合適的將領再組織起大量的軍隊馳援濟,而且周邊的南軍也更清楚,如果他們的兵力不足,即使馳援濟南也是杯水車薪,不論他們是為求自保還是因為懼怕燕軍威勢都會選擇按兵不動。而四周的藩王想必也會選擇作壁上觀,就目前的局麵來看,短期內應該不會有帶的軍隊馳援濟南,唯一可能支援濟南的就是郭英所部,所以王玨這圍點打援,如果有收獲,很可能就是拿下郭英的一部分人馬,但是依老僧來看,世子更應該擔心郭英派兵襲擾我燕軍糧道!”


    道衍捋了捋胡子,“當然既然朝廷短時間內派不出援軍,這濟南還是一定要圍的,隻是目前尚不清楚濟南城中糧草剩餘幾何,能堅持多久。如果城中糧草存量不足,那麽不需多久濟南便可不攻自破,如果他們能撐到朝廷大軍來援,恐怕燕王就要先行撤兵了。”


    朱高熾對導演的話深以為然,他半年前還在帶領著北平的軍民麵對李景隆五十萬大軍的圍困,對道衍的話自然深有感觸,自是如今雙方互換了角色,一時間也覺得頗為怪異。


    朱高熾麵色擔憂,“大師所言不錯,孤正擔心此事,大軍在外時日不短,糧草輜重和軍械消耗巨大,保障大軍的功績便是重中之重,一旦糧道遭襲,大軍糧草好近,父王也不得不退兵。另外,孤也擔心南軍會趁大軍在外直接派出兵馬奇襲北平。”


    道衍聞言撫須笑道,“奇襲北平一事世子倒不必擔心,此前世子麵對李景隆五十萬大軍率萬餘將士堅守北平一月,早已聲名在外,想來不會有哪個人敢再來北平再試試。倒是這這糧道的安危的確需要注意,世子要加派兵力駐守。”


    朱高熾滿臉無奈,“隻是這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如果南軍要偷襲糧道,如此長的距離再加上有心算無心,孤也隻能盡量加派兵馬嚴防南軍襲擾。”


    王玨越聽二人對話越覺得就這麽拖下去局麵十分不利,但心裏也明白現在常規的戰術肯定收不到什麽顯著效果了,畢竟這時代也不能弄出特種兵來,那就隻能用輿論戰和糖衣炮彈來從內部瓦解敵人了。


    想到這裏,王玨再次向朱高熾行禮,“世子,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我大軍圍困濟南多日,城中軍民必然人心惶惶,燕王和世子可許以重利來聘請一些有名望的文人雅士大量書寫文章闡明朝中目前奸佞當道,他們蒙蔽君上、羅織罪名迫害有功之臣和宗室。同時表明燕王起兵靖難實為無奈之舉,是為了清君側,換大明一個朗朗乾坤,同時大肆書寫歌頌燕王功績的文章詩詞,並向濟南城中投射,一旦在城流傳開來或可引起城中民心浮動,引發內亂令濟南城不攻自破。另外世子也可建議燕王派人暗中聯係濟南城中將領,隻要他們肯開城投降,便承諾給予他們高官厚祿、以後封妻蔭子等好處,從內部瓦解濟南城的防禦。”


    朱高熾滿臉讚許的看向王玨,“好一個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此乃上策,稍後孤便會親筆手書父王,同時派人著手此事!”


    道衍眼神深邃的看了眼自己的弟子,隨後向朱高熾開口,“世子,王玨此計非一時之計,世子何不命人講這些文章詩詞印發成冊在各地傳播,也可助燕王獲取民心。”


    朱高熾頓時反應過來,“妙啊!正該如此,正該如此!”


    王玨看著朱高熾的興奮模樣心裏暗笑,在這種等級製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雖然曆代統治者和起義造反的都明白民心所向的重要性,但是他們根本體會不到真正的人民戰爭和發動群眾的力量。


    王玨也有感而發,結合這自己前世的記憶向朱高熾提議,“既然如此,世子不妨也向南方加派探子,一方麵密切關注朝廷發兵的動向和征兵等舉措,另一方麵,暗中售賣朝中大臣和宮中侍衛內侍以掌握朝廷的動向,也方便助燕王做出正確決斷,若果朝中要是兵力短缺、征兵困難,無將可用,到時候或許可能直搗黃龍,拿下南京!


    朱高熾滿眼憧憬,“若真能如此,天下也能早日太平,百姓也少受戰亂之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