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聞言沒有做聲,轉頭看向道衍,見道衍也沒有開口,便問自己的兩個兒子,想聽聽他們的想法,同時也有幾番考校的意思在裏麵,“你們兩個怎麽看?”


    朱高煦常年跟在朱棣身邊帶兵打仗,搶先開口,“自然是要趁李景隆剛遭大敗,南軍疲憊之際一舉發兵克之,隻要大敗李景隆,受教了他的輜重糧草和俘兵,我燕軍便不會擔心後繼無力,若是給他們時間穩定軍心調換將領休整一番,日後再戰怕是更為艱難。”


    朱高熾這時開口,“二弟所言極是,此時正該一鼓作氣挫敗李景隆。拖下去就是養虎為患,後患無窮。”


    朱棣麵露微笑,“看來大家都覺得應該立即向李景隆出兵,嗬嗬,那李景隆雖是一介庸才,可畢竟也讀過幾年兵法,知道南軍此時軍心渙散,恐難以一戰,所以就寫了封信給我想要休戰,道衍,你看看。”


    馬三寶立即上前接過信件遞給道衍,道衍接過信件打開看了一會兒,也笑道,“嗬嗬,這李景隆也不傻,竟然寫信向燕王請求暫時停戰。”


    “這倒是讓本王有些為難了,若是直接拒絕或者不予理會直接發兵交戰,便有些違背我靖國難、清君側的起兵名義,可若是真給他拖延下去,又給了李景隆和南軍喘息之機。道衍,你看該如何?”


    道衍捋了捋胡子,“李景隆這信是一定要迴的,燕王雖然天命在身,但還需得占據大義,收取民心,主動挑爭端,一味求戰反而於民心有失,隻是這如何迴信確實要好好斟酌一番,既不能落人口舌失了民心大義,也不能讓李景隆有喘息之機......”


    道衍說到這裏頓了一下,轉身看著一直默默站在椅子後眼觀鼻鼻觀心的聽著這些大佬討論的王玨笑道,“王玨,不若你來說說看,咱們要如何做?”


    王玨本來安安心心的看著這幫大佬頭腦風暴,沒想到師父就把焦點位給了自己,王玨小心翼翼餓看了眼朱棣和朱高熾,朱高熾對王玨充滿信心,給了王玨一個鼓勵的眼神,朱棣看出王玨的緊張,笑了笑,“一直聽高熾提起你,說你素有巧思,又立下奇功,昨天王妃談起你也對你讚譽有加,等孤靖難攻城,定會論功行賞!聽道衍這家夥說如今你已經拜入他門下,不如暢所欲言,說說你的想法。”


    王玨見朱棣態度隨和,心裏微微放鬆,立即行禮,“那就請恕在下僭越了,若是有言語不當之處,還請燕王恕罪。”


    王玨斟酌著開口,“我燕軍如今得寧王八萬人馬,有了朵顏三衛的加入,如今又有保定府歸降,還收歸蒙古來的歸降人馬,可謂實力大漲,但比起整個朝廷的兵馬來說暫時還是處於劣勢,所以此時乘勝追擊是一定要的。不管李景隆寫這封信是真的怯戰還是以休戰為名整肅軍隊打算卷土重來,都不能給他機會。在下曾聽師父將年前燕王曾上書朝廷要求治齊泰、黃子澄之罪,但朝廷沒有任何迴應。屬下認為燕王既然以靖國難,清軍測為名起兵,不妨迴信讓李景隆上書朝廷限期懲處齊、黃二人,想來朝廷必然不會同意,如果朝廷真治那二人之罪,燕王也可暫時止戈暗中積蓄力量緩緩圖之。”


    王玨說完就有些心虛的看向自己師父,這時候卻聽到朱棣的笑聲,“善,確為良策,他李景隆用樣陽謀請求休戰以獲得喘息之機,孤便同樣用陽謀逼得他不得不迎戰!道衍,你這徒弟不錯,你還有什麽想法?”


    道衍向朱棣施禮,又滿意的看向王玨,“老僧代弟子謝燕王謬讚,此前王爺既然已經上書要求治那齊泰、黃子澄之罪無果,那朝廷猶處於優勢之時多半不會懲處那二人,多半會在期限內加緊整頓南軍,待期限一直便與我開戰,所以這期限絕不不可太長。但若是朝廷為了安撫燕王假意懲處二人,難辦的就是燕王了,所以我們不妨要求改一改,既要合理又要讓朝廷做不到,燕王不妨直接限期讓李景隆交出齊泰、黃子澄二人由燕王處置。”


    王玨聽完直接咋舌,心道跟自己的師父比起來,自己的這點小心思還是不夠狠。師父這是把建文帝逼到懸崖邊上,嘴裏還說著給你一條退路。


    朱棣聽完點點頭,“那就如此,這李景隆雖是無能之輩但與玉孤也有些情誼,孤便親自迴書一封,要他限期一月交出齊泰、黃子澄方可免去戰事!”


    朱高煦猶豫著開口,“父王,這李景隆既然修書與你,不管真假,可見其有止戰之心,我們何不假借此事使用離間計,讓朝廷以為李景隆起了二心,如今朝中已經無人可用,如果朝廷懷疑李景隆再次臨陣換帥,對南軍的影響也會不小。”


    朱棣哈哈笑道,“你這法子,若是李景隆算個人才倒是不錯,用到李景隆身上可並不合適,李景隆此人無能,難堪大用,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南軍雖然兵力雄厚,也有幾個能征善戰的將軍,但有他這麽個大帥給我燕軍送兵送糧草輜重,我燕軍才有可乘之機。朝中雖然無人可用,但若是再換了如耿炳文一樣的擅守的老將,我燕軍恐怕再難向南踏出一步。”


    朱高煦聞言也反應了過來,自覺有些冒失,麵色訥訥的行禮,“父王教訓的是,是兒子淺薄了。”


    王玨聽了朱棣的話總有種李景隆是不是和朱棣暗中有什麽聯係的感覺,要不然這位大明戰神也不至於憑借幾乎碾壓的兵力最後卻落得個送兵送輜重的結果,更不會開城投降之後沒有被朱棣處置,蘇安然落魄了些,可畢竟也算是落得個一世富貴。仔細想了想王玨覺得還是不太可能,隻能是朱棣對李景隆的無能十分肯定,王玨不禁有些感慨,也許這種青史留名的帝王對識人用人這方麵都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天賦吧!


    想到這裏王玨也不禁心疼起大明王朝,出了一個李景隆還不夠,之後還有個更狠的戰神朱祁鎮,這位朱棣的重孫子土木堡一站就把 自己先祖辛辛苦苦經營的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葬送的一幹二淨,還差點斷送了整個大明王朝。要是朱棣哥朱高煦知道他們的後世子孫創下這等“豐功偉績”也不知道做何感想。


    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煦,給了一個勉勵的眼神沒有說話,比起自己身體肥碩,沉迷經史的嫡長子,朱棣更喜歡驍勇善戰,舉止行為更像自己的二兒子,所以即使朱高煦年紀輕輕,朱棣也經常把他帶在身邊隨軍作戰,兩個兒子雖然同樣優秀,但朱棣也是人,難免對更像自己的偏愛一些。


    朱棣掃視一圈眾人,“一建文帝對齊、黃二人的倚重,朝廷斷不會把齊泰、黃子澄交予孤處置,可畢竟咱們也也給了李景隆一個月的喘息之機,這段時間眾將也不能鬆懈,寧王的軍馬和朵顏三衛、還有收編的蒙古降軍現已都編入我燕軍,當下燕軍組成駁雜,你們幾位要迴去要下令帳下將領好好整頓軍隊、操練士兵,隨時做好發兵南進、迎戰李景隆的準備!一月之後再戰,便是與李景隆大軍的決戰,此戰,必須要勝!世子和道衍繼續據守北平穩固後方,經營好我燕軍根基,保證燕軍糧草和輜重供給,高煦你到時雖孤軍出征!”


    張玉、朱能、丘福和馬三保齊齊領命,朱棣見大事談完便叫幾人各自離去,又叫住道衍和王玨,“你們兩個留下,還有些事情要談。”


    道衍和王玨對視一眼,躬身行禮,“是,王爺!”王玨低頭看著自己腳尖,心中暗想,“看樣子是要聊建酒肆和工坊的事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庚午199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庚午1990並收藏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