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改革傷兵營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 作者:庚午199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玨心裏明白,朱高熾和馬三保之所以如此重視這件事,是因為若能大幅降低傷兵的死亡率,對燕王的威望以及軍心的提升,那絕對是空前的。雖說已經得到了寧王的八萬援軍,但相較於朝廷,燕軍的兵力依舊處於劣勢,所以每一位將士的性命都無比珍貴。若能有效減少燕軍的傷亡,將士們在戰鬥時必然會更加英勇無畏。無論在哪個時代,能降低麾下士兵的死亡率,對帶兵之人而言都極具吸引力。
王玨心中暗自思索:“當下造不出顯微鏡,沒辦法讓他們親眼見到細菌和病毒,我又不是學醫的,也弄不出抗生素,隻能從最基礎的方麵慢慢來,先把相關理念種下,後續就隻能靠專業人才去努力推進了!”
王玨躬身行禮後,說道:“那在下就直說了,世子殿下,要想降低傷兵的死亡率,這傷兵營得進行一些改革,目前隻能從兩個方麵著手,一是采用傷口縫合之法,將傷口縫合能加快愈合速度,降低傷兵因大量失血和傷口感染而喪生的幾率;二是強化衛生和消毒管理,減少細菌滋生,從而降低士兵傷口感染的情況發生。”
見眾人投來好奇的目光,王玨接著說道:“首先,戰場上的士兵大多受的是刀劍傷,對於傷口較大的傷兵,為避免失血過多,可以對其傷口進行縫合。這樣做不僅能加快傷口愈合速度,減少出血量,而且創口縫合後,創麵變小,感染的概率也會大幅降低。”
道衍聽後提出疑問:“縫合之術我倒是聽說過,可若是用尋常絲線縫合傷口,恐怕不太妥當吧?”
王玨點頭稱是,說道:“大師所言極是。在下曾在書上看到過,可以使用羊腸線來縫合,這樣縫合之後無需拆線,能直接被人體吸收。也可用牛的腸下黏膜製線用於縫合,至於具體的製作方法,在下確實不太清楚,世子殿下可以派匠人試著做一下。要是實在做不出來,那也隻能用經過高溫蒸煮的絲線了,不過傷口愈合之後還得將絲線拆除。縫合時,可以讓傷兵服下麻藥昏睡過去,以免在劇烈疼痛下士兵本能掙紮,影響縫合效果。至於具體的縫合手法,在下也不太明白,隻能交由醫者自行去研究了。”
朱高熾聽了,略感奇怪,問道:“你所讀的書裏沒記載羊腸線的製作方法和縫合的手法嗎?”說完,又看向軍醫,“老軍醫,你懂縫合之術嗎?”
老軍醫麵露窘迫之色,迴答道:“迴稟世子殿下,屬下隻懂得一些外傷處置和傷口包紮之法,這縫合之術,小老兒確實聽說過,但確實不會啊!”
道衍見狀,開口說道:“這些醫術手段很多都是靠口口相傳,沒記錄在書中也屬正常,所以未能普及。世子殿下可先派人尋找是否有精通此道的醫者,請來教授縫合之術。再者,燕王不日就要發兵大同,到時兩軍交戰必有死傷,若是沒找到縫合之術,也可用些俘虜的朝廷士卒傷兵來做實驗。貧僧略通醫術,也可在這傷兵營中挑選合適的傷兵試驗一二。”
朱高熾笑了笑,說道:“孤迴王府之後,便派人去尋找擅長此術的醫者到軍中。道衍大師精通儒釋道三教,還兼修醫術,有大師相助,此事定能成功。王玨,縫合之法的事暫且就這麽定下,羊腸線孤也會命人嚐試製作。接下來,再說說這衛生和消毒該怎麽操作呢?”
王玨掃視了一圈傷兵營的環境,說道:“要想傷兵的傷口不被感染,就必須保證傷口及環境的衛生,盡量避免接觸細菌。在下建議,傷兵營要用生石灰進行全麵消毒,並打掃幹淨,而且要長期保持,以後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一次。還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所有的繃帶、紗布以及傷兵的一應物品,每次使用前都必須清理幹淨,放入沸水中浸泡一刻鍾左右,然後放在整潔通風的地方晾幹後再使用。”
王玨繼續補充道:“其實我們的皮膚表麵也存在很多細菌,所以直接接觸傷口的醫者也有可能導致傷兵感染。因此,軍醫每次治療傷病之前,都要將自己清洗幹淨。殿下可以派人用幹淨不含雜質的棉花紡成棉布,製作出來交給軍醫,軍醫每次治療傷病時都必須佩戴口罩和手套,用完之後要立即更換,並蒸煮清洗。”
道衍皺了皺眉,說道:“王玨此法,即便對於疫情防控應該也有一定效果,隻是在行軍作戰之時操作起來有些麻煩,改善傷兵營環境以及準備各類物資,恐怕花費不菲。就目前傷兵營的配置而言,人手恐怕也不夠用啊!”
王玨看了一眼朱高熾,他相信這位世子殿下肯定能想出辦法。這家夥監國多年,不僅在財政極為緊張的情況下,支持了朱棣的多次北伐和鄭和下西洋,期間還主持建設了北京城,編撰了《永樂大典》,最關鍵的是,既沒有勞民傷財,還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改良傷兵營環境這點費用,應該難不倒他。
朱高熾麵色嚴肅,說道:“既然大師也覺得王玨此法應該有效,那就能挽救大量我燕軍將士的性命,這些花費是必不可少的。我迴府之後,會立即稟告母妃,請她下令縮減王府開支,省出費用來改善傷兵營的衛生環境。同時,也會稟告父王,此次兵發大同,再有傷兵便按照王玨所說的方法處理,並在傷兵營中加派人手,以觀後效。如果效果顯著,就在我燕軍之中全麵普及,並且推廣到民間。”
眾人見朱高熾如此表態,紛紛行禮道:“世子殿下愛民如子,我等佩服!”
朱高熾擺了擺手,說道:“客氣的話就不用再說了。這人手方麵的問題,我覺得倒是可以從士卒中抽調。王玨,你還有其他什麽想法嗎?”
王玨仔細想了一會兒,開口說道:“在下認為,我燕軍本來兵力就少於朝廷,再從軍中抽調戰力,恐怕多有不便。在下建議,可以征調城中醫館的學徒或者士兵的家眷來負責傷兵營的衛生工作。女子心思細膩,比男子更適合這類工作,不過要嚴明軍紀,保護她們不被士兵騷擾。另外,如果此法有效,在下建議可以在軍中每一營挑選部分士卒,教授他們傷口處理辦法,讓他們擔任醫療兵,戰後便能第一時間就地救治傷兵。”
朱高熾聽了,看了一眼道衍,說道:“征召士卒家眷進軍營,恐怕會對軍心產生影響,而且行軍在外,諸多不便。征召城內醫館學徒,對百姓民生也有影響,也隻能抽調士卒了。王玨你這醫療兵之法,倒是可行,此事等我迴去與父王母妃和道衍大師再行商議。”
王玨想到之前提及的用棉花做口罩和手套,不由得又想起一事,再次向朱高熾行禮道:“在下還有個不情之請,請世子殿下支持!”
朱高熾嗬嗬一笑,說道:“你這麽一說,就是又要向孤要東西了,說吧,孤盡量滿足你的要求!”
王玨麵色略顯窘迫,說道:“世子殿下,除了傷口縫合以及改善傷兵營的衛生環境之外,對傷口的清洗消毒也十分重要。在下想向世子求二十壇酒水、一車上等棉花和一些生石灰,還需要一些特製的陶瓷器皿,我稍後會把外形畫成圖紙,請世子派匠人按照圖紙製作。在下想試著製作一樣東西,若是能成,今後可用此物對傷口進行消毒,日後便可大量製作,分發給各營的醫療兵和傷兵營。在此之前,傷兵的傷口清理萬萬不可再用生水,一定要用煮沸之後冷卻的白開水,而且此法若是能成,說不定還能為世子殿下多出一條生財之道呢!”
朱高熾聽了,眼睛一亮,說道:“雖說燕王蟄伏多年起兵靖難,可無論是兵力還是財政都緊張得要命,好在答應了朵顏三衛事成之後再付報酬,要不然就算掏空家底也不夠啊。你既然這麽說,那這東西我不給你怕是不行了,等你成功了,再加上這改革傷兵營之法確實有效,孤便親自為你向父王請功!”
王玨笑了笑,說道:“那就先謝過世子殿下了,不過酒水之類的東西放在慶壽寺這等佛門清淨之地不合適,世子殿下還是派人送到我家中吧!這幾日在下便在家中製作,順便祭拜父兄。”
道衍本想把王玨留在慶壽寺,但轉念一想,如今王玨雖然聲名不顯,但看其所作所為,也算是牢牢綁在了燕王的戰線上,便沒有開口阻攔。
朱高熾點了點頭,說道:“好,那就這樣定下,離父王發兵還有些時日,我們最好趁此機會把這些事辦妥,正好在這次大同之戰上看看成效。”
王玨心中暗自思索:“當下造不出顯微鏡,沒辦法讓他們親眼見到細菌和病毒,我又不是學醫的,也弄不出抗生素,隻能從最基礎的方麵慢慢來,先把相關理念種下,後續就隻能靠專業人才去努力推進了!”
王玨躬身行禮後,說道:“那在下就直說了,世子殿下,要想降低傷兵的死亡率,這傷兵營得進行一些改革,目前隻能從兩個方麵著手,一是采用傷口縫合之法,將傷口縫合能加快愈合速度,降低傷兵因大量失血和傷口感染而喪生的幾率;二是強化衛生和消毒管理,減少細菌滋生,從而降低士兵傷口感染的情況發生。”
見眾人投來好奇的目光,王玨接著說道:“首先,戰場上的士兵大多受的是刀劍傷,對於傷口較大的傷兵,為避免失血過多,可以對其傷口進行縫合。這樣做不僅能加快傷口愈合速度,減少出血量,而且創口縫合後,創麵變小,感染的概率也會大幅降低。”
道衍聽後提出疑問:“縫合之術我倒是聽說過,可若是用尋常絲線縫合傷口,恐怕不太妥當吧?”
王玨點頭稱是,說道:“大師所言極是。在下曾在書上看到過,可以使用羊腸線來縫合,這樣縫合之後無需拆線,能直接被人體吸收。也可用牛的腸下黏膜製線用於縫合,至於具體的製作方法,在下確實不太清楚,世子殿下可以派匠人試著做一下。要是實在做不出來,那也隻能用經過高溫蒸煮的絲線了,不過傷口愈合之後還得將絲線拆除。縫合時,可以讓傷兵服下麻藥昏睡過去,以免在劇烈疼痛下士兵本能掙紮,影響縫合效果。至於具體的縫合手法,在下也不太明白,隻能交由醫者自行去研究了。”
朱高熾聽了,略感奇怪,問道:“你所讀的書裏沒記載羊腸線的製作方法和縫合的手法嗎?”說完,又看向軍醫,“老軍醫,你懂縫合之術嗎?”
老軍醫麵露窘迫之色,迴答道:“迴稟世子殿下,屬下隻懂得一些外傷處置和傷口包紮之法,這縫合之術,小老兒確實聽說過,但確實不會啊!”
道衍見狀,開口說道:“這些醫術手段很多都是靠口口相傳,沒記錄在書中也屬正常,所以未能普及。世子殿下可先派人尋找是否有精通此道的醫者,請來教授縫合之術。再者,燕王不日就要發兵大同,到時兩軍交戰必有死傷,若是沒找到縫合之術,也可用些俘虜的朝廷士卒傷兵來做實驗。貧僧略通醫術,也可在這傷兵營中挑選合適的傷兵試驗一二。”
朱高熾笑了笑,說道:“孤迴王府之後,便派人去尋找擅長此術的醫者到軍中。道衍大師精通儒釋道三教,還兼修醫術,有大師相助,此事定能成功。王玨,縫合之法的事暫且就這麽定下,羊腸線孤也會命人嚐試製作。接下來,再說說這衛生和消毒該怎麽操作呢?”
王玨掃視了一圈傷兵營的環境,說道:“要想傷兵的傷口不被感染,就必須保證傷口及環境的衛生,盡量避免接觸細菌。在下建議,傷兵營要用生石灰進行全麵消毒,並打掃幹淨,而且要長期保持,以後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一次。還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所有的繃帶、紗布以及傷兵的一應物品,每次使用前都必須清理幹淨,放入沸水中浸泡一刻鍾左右,然後放在整潔通風的地方晾幹後再使用。”
王玨繼續補充道:“其實我們的皮膚表麵也存在很多細菌,所以直接接觸傷口的醫者也有可能導致傷兵感染。因此,軍醫每次治療傷病之前,都要將自己清洗幹淨。殿下可以派人用幹淨不含雜質的棉花紡成棉布,製作出來交給軍醫,軍醫每次治療傷病時都必須佩戴口罩和手套,用完之後要立即更換,並蒸煮清洗。”
道衍皺了皺眉,說道:“王玨此法,即便對於疫情防控應該也有一定效果,隻是在行軍作戰之時操作起來有些麻煩,改善傷兵營環境以及準備各類物資,恐怕花費不菲。就目前傷兵營的配置而言,人手恐怕也不夠用啊!”
王玨看了一眼朱高熾,他相信這位世子殿下肯定能想出辦法。這家夥監國多年,不僅在財政極為緊張的情況下,支持了朱棣的多次北伐和鄭和下西洋,期間還主持建設了北京城,編撰了《永樂大典》,最關鍵的是,既沒有勞民傷財,還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改良傷兵營環境這點費用,應該難不倒他。
朱高熾麵色嚴肅,說道:“既然大師也覺得王玨此法應該有效,那就能挽救大量我燕軍將士的性命,這些花費是必不可少的。我迴府之後,會立即稟告母妃,請她下令縮減王府開支,省出費用來改善傷兵營的衛生環境。同時,也會稟告父王,此次兵發大同,再有傷兵便按照王玨所說的方法處理,並在傷兵營中加派人手,以觀後效。如果效果顯著,就在我燕軍之中全麵普及,並且推廣到民間。”
眾人見朱高熾如此表態,紛紛行禮道:“世子殿下愛民如子,我等佩服!”
朱高熾擺了擺手,說道:“客氣的話就不用再說了。這人手方麵的問題,我覺得倒是可以從士卒中抽調。王玨,你還有其他什麽想法嗎?”
王玨仔細想了一會兒,開口說道:“在下認為,我燕軍本來兵力就少於朝廷,再從軍中抽調戰力,恐怕多有不便。在下建議,可以征調城中醫館的學徒或者士兵的家眷來負責傷兵營的衛生工作。女子心思細膩,比男子更適合這類工作,不過要嚴明軍紀,保護她們不被士兵騷擾。另外,如果此法有效,在下建議可以在軍中每一營挑選部分士卒,教授他們傷口處理辦法,讓他們擔任醫療兵,戰後便能第一時間就地救治傷兵。”
朱高熾聽了,看了一眼道衍,說道:“征召士卒家眷進軍營,恐怕會對軍心產生影響,而且行軍在外,諸多不便。征召城內醫館學徒,對百姓民生也有影響,也隻能抽調士卒了。王玨你這醫療兵之法,倒是可行,此事等我迴去與父王母妃和道衍大師再行商議。”
王玨想到之前提及的用棉花做口罩和手套,不由得又想起一事,再次向朱高熾行禮道:“在下還有個不情之請,請世子殿下支持!”
朱高熾嗬嗬一笑,說道:“你這麽一說,就是又要向孤要東西了,說吧,孤盡量滿足你的要求!”
王玨麵色略顯窘迫,說道:“世子殿下,除了傷口縫合以及改善傷兵營的衛生環境之外,對傷口的清洗消毒也十分重要。在下想向世子求二十壇酒水、一車上等棉花和一些生石灰,還需要一些特製的陶瓷器皿,我稍後會把外形畫成圖紙,請世子派匠人按照圖紙製作。在下想試著製作一樣東西,若是能成,今後可用此物對傷口進行消毒,日後便可大量製作,分發給各營的醫療兵和傷兵營。在此之前,傷兵的傷口清理萬萬不可再用生水,一定要用煮沸之後冷卻的白開水,而且此法若是能成,說不定還能為世子殿下多出一條生財之道呢!”
朱高熾聽了,眼睛一亮,說道:“雖說燕王蟄伏多年起兵靖難,可無論是兵力還是財政都緊張得要命,好在答應了朵顏三衛事成之後再付報酬,要不然就算掏空家底也不夠啊。你既然這麽說,那這東西我不給你怕是不行了,等你成功了,再加上這改革傷兵營之法確實有效,孤便親自為你向父王請功!”
王玨笑了笑,說道:“那就先謝過世子殿下了,不過酒水之類的東西放在慶壽寺這等佛門清淨之地不合適,世子殿下還是派人送到我家中吧!這幾日在下便在家中製作,順便祭拜父兄。”
道衍本想把王玨留在慶壽寺,但轉念一想,如今王玨雖然聲名不顯,但看其所作所為,也算是牢牢綁在了燕王的戰線上,便沒有開口阻攔。
朱高熾點了點頭,說道:“好,那就這樣定下,離父王發兵還有些時日,我們最好趁此機會把這些事辦妥,正好在這次大同之戰上看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