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推測
穿越大明,從靖難之役開始 作者:庚午199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道衍聽聞此言,眼中頓時一亮,說道:“老衲這慶壽寺著實是個不錯的選擇,況且王玨如今就住在慶壽寺,往來極為便利,可省去諸多時間。”
王玨點頭附和道:“我所做的此番嚐試,或許會弄出些動靜,而且危險性頗高。慶壽寺遠離居民區,倒是個頗為合適的地點,隻是擔心會驚擾到寺內僧人的清修罷了。”
道衍擺了擺手,說道:“無妨,隻需事先知會寺裏一聲便可。再者說,你這也不過是初期的嚐試,若是真有了成效,到時候再另尋他處也不遲。”
朱高熾聽後,點頭應道:“那就定在慶壽寺吧。我此刻在城頭脫不開身,還得勞煩大師您前往王府,跟母妃知會一聲,請她幫忙調度城內的婦孺。其他諸多事宜,可就全都仰仗大師您來安排了。”
此時,王玨再次開口說道:“殿下,在下還需要一名可靠之人來協助,還望殿下能夠應允。”
朱高熾毫不猶豫地迴應道:“王玨,你若是需要人手,隻管開口便是,孤這就派人去協助你。”
王玨不禁想起了二狗,城頭的戰況那般慘烈,王玨的父兄已然為了救他而丟了性命,他實在不想再讓二狗也因為這場老朱家的皇位爭奪戰而有什麽閃失,於是說道:“如今城頭戰事吃緊,城中的官兵們皆身負防務在身,實在不便抽調人手。在下有一位自幼便一同長大的發小,名叫劉二狗,此人忠厚老實且果敢堅毅,辦事極為可靠,又與在下頗為相熟,自是能夠信得過的,有他前來相助便足夠了。”
朱高熾頓時恍然大悟,說道:“可是昨日與你在城頭交談的那個壯實少年?現如今人手短缺,也隻能如此了。你且盡快去尋他,隨後一同到慶壽寺便是。”
王玨領命道:“事不宜遲,在下這便去尋二狗,帶他先前往慶壽寺等候。道衍大師稍後可派人先將一部分從城中收集而來的硝石、硫磺、木炭以及糖等物品運往慶壽寺,其他的事情就全拜托道衍大師來操持了。”
由於戰況緊張,朱高熾也不多做叮囑,直接吩咐二人分頭去做準備。王玨在城牆上四處尋覓,終於看到了正在舉起石頭奮力向下砸的二狗,趕忙一把將他拉了過來,說道:“先跟我走!”
二狗冷不丁被人一拉,還以為是南軍登上了城牆,剛要揮拳反擊,待看清是王玨後,這才收起了拳頭,說道:“玨哥,你不是跟著世子殿下呢嗎,來這兒做什麽?敵人進攻的勢頭正猛著呢,我還得守衛城牆,此刻根本脫不開身啊,這兒太危險了,你趕緊離開吧!”
“你先別管那麽多,敵軍雖說來勢洶洶,但也不差你這一人之力。再說了,南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還有攻城器械作為加持,就這般單純守城的話,死傷可就太過慘重了。我倒是有個法子,說不定能派上用場,隻是需要人手來幫忙,我已經跟世子殿下請示過了,讓你來協助我,若是這事兒能成,那可就是大功一件啊!”
王玨也顧不上許多,拉著二狗便匆匆離開了。二狗一聽能夠立下大功,心裏頓時激動萬分,看向王玨的眼神中滿是感激之情,心中暗想著,玨哥可真是個重情義的人呐,昨天才剛剛被世子殿下看中,今天就帶著自己給世子殿下辦事立功來了。
二人腳步匆匆,一路朝著慶壽寺趕去。二狗一邊跟著王玨,一邊忍不住問道:“玨哥,你到底要我幫你做什麽呀?”
“此事說來有些複雜,你先跟著我到慶壽寺去等著人,到時候聽我安排便是了。”
二人趕到慶壽寺後,王玨迴到自己的客房,便開始思索起自己那個想法的可行性來。抬頭間,看見二狗一臉緊張又有些茫然地盯著自己,不禁笑出了聲,說道:“二狗,你這般緊張做什麽?等道衍大師將此事稟告給王妃,再命人去收集物資並運送過來,這還需要一段時間呢。你這也是第一次來慶壽寺吧?不妨先出去逛逛這慶壽寺,順便留意一下大門那邊的動靜,如果送物資的人到了,就帶他們來見我。正好也讓我能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其中的細節。”
二狗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第一次跟著玨哥給世子殿下辦事,你還弄得這般神秘兮兮的,我心裏自然是有些緊張的。那我這就去大門那邊守著,不打擾你了。”
王玨笑了笑,說道:“二狗,平日裏每天都去守城,也沒見你這般緊張害怕呀,怎麽這一下了城牆,反倒變得如此緊張了呢?你就沒想過,那城頭可是個喋血之地,萬一你要是有個什麽閃失,叔叔嬸子他們可怎麽辦呢?”
二狗臉上滿是無奈之色,說道:“玨哥,城牆上每天都要死那麽多人,說不怕那肯定是假話。可是如果我們都不去守城的話,一旦城破,咱們所有人恐怕都得死在南軍的刀下啊!既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那也隻能拚命去守了!我還是先去大門那邊守著吧,可不能耽誤玨哥你思考大事呀!”
看著二狗離開客房,王玨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作為一個有著些許腹黑心思的天蠍座,前世的王玨一直都認為,朱棣所發起的這場靖難之役,說到底其實就是大明文官勢力與武將勳貴之間的一場權謀爭鬥。而且,王玨對於這前前後後所發生的諸多事情,也有著不少帶有陰謀論色彩的看法。
想當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將諸多的武將勳貴誅殺殆盡,並且還通過胡惟庸一案,廢除了宰相這一職位。如此一來,朝中的文官集團自然是想要扶持一位能夠依照他們的理念來治理國家,並且還便於他們掌控的君主。所以,自幼便接受他們教育長大的朱允炆,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繼承帝位的首選之人。
早些年的時候,朱元璋也曾有過遷都的打算,然而卻遭到了文官們的極力反對,後來太子朱標在巡視關中、洛陽的途中不幸病逝,遷都一事便也就此耽擱了下來。曆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朱標究竟是得了什麽病而去世的,而且後來老朱的次子、三子也相繼離世,如此一來,朱棣這才成為了藩王之首。
雖說在古代的時候,醫療條件並不發達,人一旦染病之後,不治身亡的概率確實頗高。但是,王玨卻總覺得,太子朱標的死絕非是偶然事件,很有可能其中就有著這些文官們的影子。他們可不願意離開那溫暖、繁華且太平的南方老家,大老遠地跑到北方那苦寒之地去辦公,而且還要時不時地麵對北元蒙古的威脅。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一位太過有主見的皇帝,而是一位聽話,並且隻聽從他們吩咐的皇帝。
至於朱棣的二哥朱樉,雖說有著不錯的軍事才能,但卻在藩地作惡多端,殘害百姓,最終被三位婦人給毒死了,壓根就用不著別人再去動手。而三哥朱棡則是因為生病,與朱元璋在同一年裏逝去了,具體情況也不太好說。
所以,當朱元璋說出在剩下的兒子當中,朱棣是最像他的,想要讓朱棣繼承皇位的時候,立刻就遭到了文官們的大力抵製,並且他們還極力扶持由他們一手教導長大的朱允炆登上了皇位。王玨甚至還懷疑,朱元璋的死說不定也和這些文臣們脫不了幹係,畢竟在秦朝的時候就已經有過害死皇帝,然後再矯詔登基的先例了。而朱允炆在繼承皇位之後,同樣也受到了這些文官們的影響,開始對藩王們進行削藩,並且還派兵對朱棣進行了嚴密的監視。朱棣雖說早有野心,並且已經蟄伏多年,但也算是被逼無奈,這才起兵發起了靖難之役。
朝廷當中的這些勳貴們,本來就已經所剩無幾了,而且大多數還都與老朱家有著沾親帶故的關係。看著他們叔侄之間這般內鬥,這些勳貴們本來就不好表態,也不好插手其中。若是支持朱棣的話,那可就是有造反、不忠的嫌疑了;若是支持朝廷的話,難道是要幫著朝廷打倒朱棣,然後再跟著朱棣一起去做平民嗎?
再說了,建文帝在登基之後,重用文臣等一係列的操作,說不定原本就已經惹得這些勳貴們心中不滿了。說不定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其實是更加支持有著軍方背景的燕王朱棣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朱棣在發起靖難之役之後,麵對數倍於自己的朝廷軍隊,卻能夠屢次以少勝多,越戰越勇,並且還俘獲了大量投降的將領和士兵,最終導致建文帝到了最後,竟然連可用之兵都沒有了,還需要齊泰和黃子澄外出征兵勤王。
王玨以前也曾覺得,李景隆率領著五十萬大軍,攻打僅有一萬老弱病殘的北平城,卻多日都攻不下,這其中應該是和上述這些情況有些關係的,雙方說不定多少還是有些演的成分在裏麵。可是,這些天來參與守城之後,親眼見到了戰況的慘烈,看到了自己的親人和那麽多的北平軍民都因此而喪命,王玨也就顧不得那麽多了。自己的這些猜測,本來就毫無根據可言,可是皇位的爭奪、官場之上的爾虞我詐、權謀之術,這些和自己這樣一個一無所知的老百姓又有什麽關係呢?王玨現在一心隻想讓北平城少死一些人,至於其他的事情,就算自己的猜測是真的,可一來沒有任何證據,二來事情也已經成了定局,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和地位去左右這些事情。
明朝時期的火器火藥,雖說在當時已經算是比較先進的了,而且應用的程度也頗為廣泛,但是畢竟黑色火藥這東西實在是太不穩定了,所以王玨也能夠理解城中火藥存儲量不多的情況。他現在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製作土製炸藥,通過利用火藥來緩解一些戰場之上的緊張局勢,比如將炸藥做成炸藥包的形式,再利用投石車將其拋射出去,盡可能地去摧毀南軍的工程器械,殺傷南軍的士兵,以此來拖延他們攻城的節奏,也能夠讓北平城少死一些人。雖然這樣做的精準度和射程都不太理想,但是其威力應該是要比單純的實心炮彈要好上一些的。
如今城中儲備的炸藥已經不足了,那就隻能試著自己去製作了。王玨不禁想起了前世在網上流傳的一句話:“一硫二硝三木炭,加上白糖大伊萬。”正值冬季,木炭這種東西在城中的儲量應該是不少的,而硫磺作為藥材以及道士煉丹的主要材料,在北平城裏應該也有一定的存量,硝石的情況應該也差不多,如果實在是不夠的話,還可以想辦法組織人手就地收集提純。
二狗哪兒也沒去,一直在慶壽寺的門口來迴踱步。這可是他第一次跟著王玨在世子殿下這樣的大人物手下辦事,二狗的心裏既緊張又興奮。雖然並不知道王玨到底在搞什麽名堂,但是按照他這麽多年對王玨的了解,王玨是一個讀過書的聰明人,懂得的東西比自己多得多,而且王玨也絕對不是那種信口胡謅的人。所以,自己根本就不用去想那麽多,隻要按照王玨說的去做就可以了。
由於北平的戰事如此緊張,所以二狗哪兒也不敢去,也無心去欣賞慶壽寺的大好風光景色,就隻是在大門那裏不斷地張望,焦急地等待著。忽然,看到一輛馬車在官兵的押送下,由遠及近朝著慶壽寺駛來,二狗頓時麵露大喜之色,轉身朝著王玨的客房飛奔而去,口中大喊道:“玨哥,送東西的官兵來了!”
王玨點頭附和道:“我所做的此番嚐試,或許會弄出些動靜,而且危險性頗高。慶壽寺遠離居民區,倒是個頗為合適的地點,隻是擔心會驚擾到寺內僧人的清修罷了。”
道衍擺了擺手,說道:“無妨,隻需事先知會寺裏一聲便可。再者說,你這也不過是初期的嚐試,若是真有了成效,到時候再另尋他處也不遲。”
朱高熾聽後,點頭應道:“那就定在慶壽寺吧。我此刻在城頭脫不開身,還得勞煩大師您前往王府,跟母妃知會一聲,請她幫忙調度城內的婦孺。其他諸多事宜,可就全都仰仗大師您來安排了。”
此時,王玨再次開口說道:“殿下,在下還需要一名可靠之人來協助,還望殿下能夠應允。”
朱高熾毫不猶豫地迴應道:“王玨,你若是需要人手,隻管開口便是,孤這就派人去協助你。”
王玨不禁想起了二狗,城頭的戰況那般慘烈,王玨的父兄已然為了救他而丟了性命,他實在不想再讓二狗也因為這場老朱家的皇位爭奪戰而有什麽閃失,於是說道:“如今城頭戰事吃緊,城中的官兵們皆身負防務在身,實在不便抽調人手。在下有一位自幼便一同長大的發小,名叫劉二狗,此人忠厚老實且果敢堅毅,辦事極為可靠,又與在下頗為相熟,自是能夠信得過的,有他前來相助便足夠了。”
朱高熾頓時恍然大悟,說道:“可是昨日與你在城頭交談的那個壯實少年?現如今人手短缺,也隻能如此了。你且盡快去尋他,隨後一同到慶壽寺便是。”
王玨領命道:“事不宜遲,在下這便去尋二狗,帶他先前往慶壽寺等候。道衍大師稍後可派人先將一部分從城中收集而來的硝石、硫磺、木炭以及糖等物品運往慶壽寺,其他的事情就全拜托道衍大師來操持了。”
由於戰況緊張,朱高熾也不多做叮囑,直接吩咐二人分頭去做準備。王玨在城牆上四處尋覓,終於看到了正在舉起石頭奮力向下砸的二狗,趕忙一把將他拉了過來,說道:“先跟我走!”
二狗冷不丁被人一拉,還以為是南軍登上了城牆,剛要揮拳反擊,待看清是王玨後,這才收起了拳頭,說道:“玨哥,你不是跟著世子殿下呢嗎,來這兒做什麽?敵人進攻的勢頭正猛著呢,我還得守衛城牆,此刻根本脫不開身啊,這兒太危險了,你趕緊離開吧!”
“你先別管那麽多,敵軍雖說來勢洶洶,但也不差你這一人之力。再說了,南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還有攻城器械作為加持,就這般單純守城的話,死傷可就太過慘重了。我倒是有個法子,說不定能派上用場,隻是需要人手來幫忙,我已經跟世子殿下請示過了,讓你來協助我,若是這事兒能成,那可就是大功一件啊!”
王玨也顧不上許多,拉著二狗便匆匆離開了。二狗一聽能夠立下大功,心裏頓時激動萬分,看向王玨的眼神中滿是感激之情,心中暗想著,玨哥可真是個重情義的人呐,昨天才剛剛被世子殿下看中,今天就帶著自己給世子殿下辦事立功來了。
二人腳步匆匆,一路朝著慶壽寺趕去。二狗一邊跟著王玨,一邊忍不住問道:“玨哥,你到底要我幫你做什麽呀?”
“此事說來有些複雜,你先跟著我到慶壽寺去等著人,到時候聽我安排便是了。”
二人趕到慶壽寺後,王玨迴到自己的客房,便開始思索起自己那個想法的可行性來。抬頭間,看見二狗一臉緊張又有些茫然地盯著自己,不禁笑出了聲,說道:“二狗,你這般緊張做什麽?等道衍大師將此事稟告給王妃,再命人去收集物資並運送過來,這還需要一段時間呢。你這也是第一次來慶壽寺吧?不妨先出去逛逛這慶壽寺,順便留意一下大門那邊的動靜,如果送物資的人到了,就帶他們來見我。正好也讓我能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其中的細節。”
二狗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第一次跟著玨哥給世子殿下辦事,你還弄得這般神秘兮兮的,我心裏自然是有些緊張的。那我這就去大門那邊守著,不打擾你了。”
王玨笑了笑,說道:“二狗,平日裏每天都去守城,也沒見你這般緊張害怕呀,怎麽這一下了城牆,反倒變得如此緊張了呢?你就沒想過,那城頭可是個喋血之地,萬一你要是有個什麽閃失,叔叔嬸子他們可怎麽辦呢?”
二狗臉上滿是無奈之色,說道:“玨哥,城牆上每天都要死那麽多人,說不怕那肯定是假話。可是如果我們都不去守城的話,一旦城破,咱們所有人恐怕都得死在南軍的刀下啊!既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那也隻能拚命去守了!我還是先去大門那邊守著吧,可不能耽誤玨哥你思考大事呀!”
看著二狗離開客房,王玨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作為一個有著些許腹黑心思的天蠍座,前世的王玨一直都認為,朱棣所發起的這場靖難之役,說到底其實就是大明文官勢力與武將勳貴之間的一場權謀爭鬥。而且,王玨對於這前前後後所發生的諸多事情,也有著不少帶有陰謀論色彩的看法。
想當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將諸多的武將勳貴誅殺殆盡,並且還通過胡惟庸一案,廢除了宰相這一職位。如此一來,朝中的文官集團自然是想要扶持一位能夠依照他們的理念來治理國家,並且還便於他們掌控的君主。所以,自幼便接受他們教育長大的朱允炆,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繼承帝位的首選之人。
早些年的時候,朱元璋也曾有過遷都的打算,然而卻遭到了文官們的極力反對,後來太子朱標在巡視關中、洛陽的途中不幸病逝,遷都一事便也就此耽擱了下來。曆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朱標究竟是得了什麽病而去世的,而且後來老朱的次子、三子也相繼離世,如此一來,朱棣這才成為了藩王之首。
雖說在古代的時候,醫療條件並不發達,人一旦染病之後,不治身亡的概率確實頗高。但是,王玨卻總覺得,太子朱標的死絕非是偶然事件,很有可能其中就有著這些文官們的影子。他們可不願意離開那溫暖、繁華且太平的南方老家,大老遠地跑到北方那苦寒之地去辦公,而且還要時不時地麵對北元蒙古的威脅。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一位太過有主見的皇帝,而是一位聽話,並且隻聽從他們吩咐的皇帝。
至於朱棣的二哥朱樉,雖說有著不錯的軍事才能,但卻在藩地作惡多端,殘害百姓,最終被三位婦人給毒死了,壓根就用不著別人再去動手。而三哥朱棡則是因為生病,與朱元璋在同一年裏逝去了,具體情況也不太好說。
所以,當朱元璋說出在剩下的兒子當中,朱棣是最像他的,想要讓朱棣繼承皇位的時候,立刻就遭到了文官們的大力抵製,並且他們還極力扶持由他們一手教導長大的朱允炆登上了皇位。王玨甚至還懷疑,朱元璋的死說不定也和這些文臣們脫不了幹係,畢竟在秦朝的時候就已經有過害死皇帝,然後再矯詔登基的先例了。而朱允炆在繼承皇位之後,同樣也受到了這些文官們的影響,開始對藩王們進行削藩,並且還派兵對朱棣進行了嚴密的監視。朱棣雖說早有野心,並且已經蟄伏多年,但也算是被逼無奈,這才起兵發起了靖難之役。
朝廷當中的這些勳貴們,本來就已經所剩無幾了,而且大多數還都與老朱家有著沾親帶故的關係。看著他們叔侄之間這般內鬥,這些勳貴們本來就不好表態,也不好插手其中。若是支持朱棣的話,那可就是有造反、不忠的嫌疑了;若是支持朝廷的話,難道是要幫著朝廷打倒朱棣,然後再跟著朱棣一起去做平民嗎?
再說了,建文帝在登基之後,重用文臣等一係列的操作,說不定原本就已經惹得這些勳貴們心中不滿了。說不定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其實是更加支持有著軍方背景的燕王朱棣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朱棣在發起靖難之役之後,麵對數倍於自己的朝廷軍隊,卻能夠屢次以少勝多,越戰越勇,並且還俘獲了大量投降的將領和士兵,最終導致建文帝到了最後,竟然連可用之兵都沒有了,還需要齊泰和黃子澄外出征兵勤王。
王玨以前也曾覺得,李景隆率領著五十萬大軍,攻打僅有一萬老弱病殘的北平城,卻多日都攻不下,這其中應該是和上述這些情況有些關係的,雙方說不定多少還是有些演的成分在裏麵。可是,這些天來參與守城之後,親眼見到了戰況的慘烈,看到了自己的親人和那麽多的北平軍民都因此而喪命,王玨也就顧不得那麽多了。自己的這些猜測,本來就毫無根據可言,可是皇位的爭奪、官場之上的爾虞我詐、權謀之術,這些和自己這樣一個一無所知的老百姓又有什麽關係呢?王玨現在一心隻想讓北平城少死一些人,至於其他的事情,就算自己的猜測是真的,可一來沒有任何證據,二來事情也已經成了定局,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和地位去左右這些事情。
明朝時期的火器火藥,雖說在當時已經算是比較先進的了,而且應用的程度也頗為廣泛,但是畢竟黑色火藥這東西實在是太不穩定了,所以王玨也能夠理解城中火藥存儲量不多的情況。他現在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製作土製炸藥,通過利用火藥來緩解一些戰場之上的緊張局勢,比如將炸藥做成炸藥包的形式,再利用投石車將其拋射出去,盡可能地去摧毀南軍的工程器械,殺傷南軍的士兵,以此來拖延他們攻城的節奏,也能夠讓北平城少死一些人。雖然這樣做的精準度和射程都不太理想,但是其威力應該是要比單純的實心炮彈要好上一些的。
如今城中儲備的炸藥已經不足了,那就隻能試著自己去製作了。王玨不禁想起了前世在網上流傳的一句話:“一硫二硝三木炭,加上白糖大伊萬。”正值冬季,木炭這種東西在城中的儲量應該是不少的,而硫磺作為藥材以及道士煉丹的主要材料,在北平城裏應該也有一定的存量,硝石的情況應該也差不多,如果實在是不夠的話,還可以想辦法組織人手就地收集提純。
二狗哪兒也沒去,一直在慶壽寺的門口來迴踱步。這可是他第一次跟著王玨在世子殿下這樣的大人物手下辦事,二狗的心裏既緊張又興奮。雖然並不知道王玨到底在搞什麽名堂,但是按照他這麽多年對王玨的了解,王玨是一個讀過書的聰明人,懂得的東西比自己多得多,而且王玨也絕對不是那種信口胡謅的人。所以,自己根本就不用去想那麽多,隻要按照王玨說的去做就可以了。
由於北平的戰事如此緊張,所以二狗哪兒也不敢去,也無心去欣賞慶壽寺的大好風光景色,就隻是在大門那裏不斷地張望,焦急地等待著。忽然,看到一輛馬車在官兵的押送下,由遠及近朝著慶壽寺駛來,二狗頓時麵露大喜之色,轉身朝著王玨的客房飛奔而去,口中大喊道:“玨哥,送東西的官兵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