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主動進攻,優勢在我
被退婚後,我繼承靠山王成絕世強龍 作者:一筆斷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天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張將軍所言,也不無道理。楊業此人,的確是詭計多端,不得不防。”
他抬起頭,目光掃過帳中諸將,沉聲道:“諸位,楊業雖然擊敗了趙將軍,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氣餒。”
“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的失敗,並不代表永遠的失敗。我們還有十三萬大軍,隻要**協力,定能將楊業擊敗,奪迴荊州!”
“大帥英明!”眾將齊聲應道,士氣略有迴升。
秦天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繼續說道:“如今楊業士氣正盛,我們不宜與其硬碰硬。當務之急,是先穩住陣腳,探明楊業的虛實,再做打算。”
他目光轉向趙龍,沉聲道:“趙將軍,你對楊業的兵力部署可有所了解?”
趙龍抱拳道:“迴大帥,末將與楊業交戰之時,並未發現其主力部隊的蹤跡。末將猜測,楊業的主力部隊,應該還隱藏在暗處。”
“隱藏在暗處……”秦天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看來,這楊業是想跟我們玩捉迷藏啊!”
帳中氣氛凝滯,鴉雀無聲,唯有秦天手指敲擊桌案的聲響,一下一下,敲擊在眾將的心頭。
曹安國向前一步,甲胄摩擦的聲響在寂靜的帳中格外清晰,他感受到無數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疑惑,有不屑,甚至還有敵意。
他深吸一口氣,拱手道:“秦帥,老夫鬥膽,我軍不可再被動下去了!”
話音剛落,帳中便響起一陣低低的嗡鳴,如同蜂群躁動。
李豹等人怒目而視,仿佛下一刻就要拔刀相向。曹安國巍然不動,如同礁石般屹立在洶湧的波濤之中。
秦天揉了揉眉心,心中暗歎一聲。
這曹安國,是朝廷派來的老將,說是來助戰,實則處處掣肘,更像是個監軍。
但他畢竟是朝廷欽點,自己也不好太過駁斥。
秦天微微頷首,示意曹安國繼續說下去。
曹安國得到首肯,抖了抖肩上的灰塵,仿佛撣去的是無形的壓力,他環視一周,目光銳利如鷹隼,語氣中帶著一絲說教的意味。
“諸位可知道五十年前大洪大舉進攻我南梁京城?那一次大洪三路大軍齊發,共四十萬大軍,長江防線全線告急!可是諸位可知道,為何我南梁能退敵?”
帳中將領麵麵相覷,有人低頭沉思,有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五十年前的那場大戰,早已成為南梁軍中的傳奇,但具體細節,卻鮮有人知。
“因為我們主動出擊!”曹安國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如同金石碰撞,“當時,朝中也是一片主和之聲,認為我軍實力不足,應該固守待援。”
“可是,先帝力排眾議,禦駕親征,率領我南梁兒郎,主動出擊,與大洪決戰於長江之畔!”
他頓了頓,目光炯炯,仿佛迴到了那段金戈鐵馬的歲月,“那一戰,我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殺得大洪丟盔棄甲,屍橫遍野!最終,大洪被迫求和,割地賠款!”
曹安國說到此處,語氣激昂,慷慨激昂,仿佛身臨其境,親曆了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帳中將領聽得熱血沸騰,一個個握緊了拳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如今,楊業不過區區數萬兵馬,就將我軍逼至如此境地,難道我們還要重蹈覆轍,坐以待斃嗎?”
曹安國厲聲喝道,聲音如同驚雷般在帳中炸響,“我們應該主動出擊,攻其不備,打他個措手不及!”
李豹冷哼一聲,不屑道:“曹老將軍,五十年前是大洪,如今是楊業,豈可同日而語?楊業詭計多端,若是貿然出擊,中了埋伏,豈不是自投羅網?”
“李將軍此言差矣!”曹安國毫不退讓,針鋒相對,“兵者,詭道也!楊業用兵詭譎,我們更要用奇兵製勝!隻要我們計劃周密,出其不意,定能將其一舉殲滅!”
“說得輕巧!”另一位將領嗤笑道,“楊業的兵力部署,我們一無所知,如何出奇製勝?難道要我們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嗎?”
“非也!”曹安國胸有成竹,從容不迫,“老夫雖然年邁,但對兵法戰陣,還是略知一二。老夫以為,我們可以……”
他湊近秦天,壓低聲音,將自己的計劃娓娓道來。
秦天聽得眉頭緊鎖,時而點頭,時而搖頭,表情變幻莫測。
帳中將領伸長了脖子,豎起耳朵,想要聽清楚曹安國的計劃,但無奈聲音太小,隻能聽到一些隻言片語,更加心癢難耐。
良久,曹安國說完,秦天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曹老將軍的計劃,的確大膽,但也並非沒有可行之處……”
曹安國見秦天認可了自己的計劃,心中不禁湧起一絲輕蔑。
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須,渾濁的老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這秦天,到底是年輕啊,空有將門之名,卻無沙場老將的狠辣決絕。至於那趙龍,雖有柳首輔撐腰,卻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不堪大用。
此戰若勝,這潑天的功勞,還不是盡數落入自己囊中?想到此處,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
秦天揉了揉脹痛的太陽穴,看了看帳外的夜色,沉聲道:“今日軍議到此為止,各部操練人馬,整備物資,大軍隨時開拔!”
“諾!”眾將齊聲應道,紛紛起身,魚貫而出。
帳內原本嘈雜的聲音瞬間消失,隻留下秦天一人獨坐,望著跳動的燭火,眉頭緊鎖。
眾將迴到各自營寨,開始安排部署,唯有曹安國獨自一人,悄悄出了營門。
他來到江邊,借著夜色的掩護,再三確認身後無人跟蹤後,將戰馬藏匿於茂密的蘆葦叢中,徒步沿著江邊小路摸索前行。
江風唿嘯,吹得他衣袍獵獵作響,卻吹不散他心中的盤算。
走了約莫半個時辰,他終於發現了目標——兩個正在垂釣的年輕人。
他們坐在江邊一塊突出的岩石上,一人手持魚竿,靜靜地注視著江麵,另一人則斜倚在一旁,似乎睡著了。
他抬起頭,目光掃過帳中諸將,沉聲道:“諸位,楊業雖然擊敗了趙將軍,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氣餒。”
“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的失敗,並不代表永遠的失敗。我們還有十三萬大軍,隻要**協力,定能將楊業擊敗,奪迴荊州!”
“大帥英明!”眾將齊聲應道,士氣略有迴升。
秦天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繼續說道:“如今楊業士氣正盛,我們不宜與其硬碰硬。當務之急,是先穩住陣腳,探明楊業的虛實,再做打算。”
他目光轉向趙龍,沉聲道:“趙將軍,你對楊業的兵力部署可有所了解?”
趙龍抱拳道:“迴大帥,末將與楊業交戰之時,並未發現其主力部隊的蹤跡。末將猜測,楊業的主力部隊,應該還隱藏在暗處。”
“隱藏在暗處……”秦天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看來,這楊業是想跟我們玩捉迷藏啊!”
帳中氣氛凝滯,鴉雀無聲,唯有秦天手指敲擊桌案的聲響,一下一下,敲擊在眾將的心頭。
曹安國向前一步,甲胄摩擦的聲響在寂靜的帳中格外清晰,他感受到無數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疑惑,有不屑,甚至還有敵意。
他深吸一口氣,拱手道:“秦帥,老夫鬥膽,我軍不可再被動下去了!”
話音剛落,帳中便響起一陣低低的嗡鳴,如同蜂群躁動。
李豹等人怒目而視,仿佛下一刻就要拔刀相向。曹安國巍然不動,如同礁石般屹立在洶湧的波濤之中。
秦天揉了揉眉心,心中暗歎一聲。
這曹安國,是朝廷派來的老將,說是來助戰,實則處處掣肘,更像是個監軍。
但他畢竟是朝廷欽點,自己也不好太過駁斥。
秦天微微頷首,示意曹安國繼續說下去。
曹安國得到首肯,抖了抖肩上的灰塵,仿佛撣去的是無形的壓力,他環視一周,目光銳利如鷹隼,語氣中帶著一絲說教的意味。
“諸位可知道五十年前大洪大舉進攻我南梁京城?那一次大洪三路大軍齊發,共四十萬大軍,長江防線全線告急!可是諸位可知道,為何我南梁能退敵?”
帳中將領麵麵相覷,有人低頭沉思,有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五十年前的那場大戰,早已成為南梁軍中的傳奇,但具體細節,卻鮮有人知。
“因為我們主動出擊!”曹安國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如同金石碰撞,“當時,朝中也是一片主和之聲,認為我軍實力不足,應該固守待援。”
“可是,先帝力排眾議,禦駕親征,率領我南梁兒郎,主動出擊,與大洪決戰於長江之畔!”
他頓了頓,目光炯炯,仿佛迴到了那段金戈鐵馬的歲月,“那一戰,我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殺得大洪丟盔棄甲,屍橫遍野!最終,大洪被迫求和,割地賠款!”
曹安國說到此處,語氣激昂,慷慨激昂,仿佛身臨其境,親曆了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帳中將領聽得熱血沸騰,一個個握緊了拳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如今,楊業不過區區數萬兵馬,就將我軍逼至如此境地,難道我們還要重蹈覆轍,坐以待斃嗎?”
曹安國厲聲喝道,聲音如同驚雷般在帳中炸響,“我們應該主動出擊,攻其不備,打他個措手不及!”
李豹冷哼一聲,不屑道:“曹老將軍,五十年前是大洪,如今是楊業,豈可同日而語?楊業詭計多端,若是貿然出擊,中了埋伏,豈不是自投羅網?”
“李將軍此言差矣!”曹安國毫不退讓,針鋒相對,“兵者,詭道也!楊業用兵詭譎,我們更要用奇兵製勝!隻要我們計劃周密,出其不意,定能將其一舉殲滅!”
“說得輕巧!”另一位將領嗤笑道,“楊業的兵力部署,我們一無所知,如何出奇製勝?難道要我們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嗎?”
“非也!”曹安國胸有成竹,從容不迫,“老夫雖然年邁,但對兵法戰陣,還是略知一二。老夫以為,我們可以……”
他湊近秦天,壓低聲音,將自己的計劃娓娓道來。
秦天聽得眉頭緊鎖,時而點頭,時而搖頭,表情變幻莫測。
帳中將領伸長了脖子,豎起耳朵,想要聽清楚曹安國的計劃,但無奈聲音太小,隻能聽到一些隻言片語,更加心癢難耐。
良久,曹安國說完,秦天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曹老將軍的計劃,的確大膽,但也並非沒有可行之處……”
曹安國見秦天認可了自己的計劃,心中不禁湧起一絲輕蔑。
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須,渾濁的老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這秦天,到底是年輕啊,空有將門之名,卻無沙場老將的狠辣決絕。至於那趙龍,雖有柳首輔撐腰,卻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不堪大用。
此戰若勝,這潑天的功勞,還不是盡數落入自己囊中?想到此處,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
秦天揉了揉脹痛的太陽穴,看了看帳外的夜色,沉聲道:“今日軍議到此為止,各部操練人馬,整備物資,大軍隨時開拔!”
“諾!”眾將齊聲應道,紛紛起身,魚貫而出。
帳內原本嘈雜的聲音瞬間消失,隻留下秦天一人獨坐,望著跳動的燭火,眉頭緊鎖。
眾將迴到各自營寨,開始安排部署,唯有曹安國獨自一人,悄悄出了營門。
他來到江邊,借著夜色的掩護,再三確認身後無人跟蹤後,將戰馬藏匿於茂密的蘆葦叢中,徒步沿著江邊小路摸索前行。
江風唿嘯,吹得他衣袍獵獵作響,卻吹不散他心中的盤算。
走了約莫半個時辰,他終於發現了目標——兩個正在垂釣的年輕人。
他們坐在江邊一塊突出的岩石上,一人手持魚竿,靜靜地注視著江麵,另一人則斜倚在一旁,似乎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