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好一個青天大老爺
被退婚後,我繼承靠山王成絕世強龍 作者:一筆斷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業掃過洞內堆積如山的糧袋,隱隱透出一股寒意。
粗略估算,這糧倉少說也有數十萬擔糧食。
足夠荊州百姓一年之需。
他緩緩轉身,看向臉色慘白的王並,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
“喲,王大人,你倒是荊州百姓的父母官啊。”
“如此體恤民情,竟私藏如此巨量的糧食。”
“不知是何居心?”
王並雙腿顫抖,汗如雨下,早已沒了先前的囂張氣焰。
他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語不成句。
“下官……下官……”
楊業冷笑一聲,不再理會他,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李成和陳誌。
比起楊業這個大洪人,李成和陳誌二人此刻的情緒更加激動。
李成本就是荊州人士,目睹王並如此貪婪,早已怒火中燒。
他本就性情暴烈,此刻再也按捺不住,指著王並破口大罵。
“你個喝兵血的雜碎!”
“百姓食不果腹,你卻囤積如此多的糧食!”
“你就不怕天打雷劈嗎!”
李成的聲音在山洞中迴蕩,震耳欲聾。
他的臉上,滿是憤怒和痛恨。
陳誌雖然沒有像李成那般失態,但臉色也陰沉得可怕。
他畢竟曾是南梁的將軍,深知糧草對於軍隊和百姓的重要性。
如今看到王並如此貪腐,心中也是充滿了憤怒和失望。
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沉聲說道。
“王大人,你身為荊州刺史,理應為百姓謀福祉。”
“如今卻做出這等貪贓枉法之事,有何顏麵麵對荊州百姓?”
王並癱軟在地,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靈魂。
他喃喃自語,聲音低不可聞。
“完了,一切都完了……”
荊州城外,寒風唿嘯,雪花飄零。
天地間一片蒼茫,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楊業負手而立,凝視著遠方,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李成依舊怒不可遏,指著王並的背影破口大罵。
“貪官汙吏,禍國殃民!”
“你這種人,死不足惜!”
陳誌默默地站在一旁,臉色複雜。
他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王並的憤怒,也有對南梁未來的擔憂。
楊業走到李成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平靜。
“李將軍,息怒。”
“如今荊州已定,當務之急是安撫百姓,穩定局勢。”
李成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
他明白楊業的道理,但心中依舊難以釋懷。
“楊將軍,你打算如何處置王並?”
楊業微微一笑,眼神深邃。
“此事,容後再議。”
“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抬頭看向洞外,目光深遠。
“荊州雖然到手,但南梁不會善罷甘休。”
“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陳誌上前一步,拱手說道。
“楊將軍有何吩咐,末將定當竭盡全力。”
楊業讚許地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賞。
“陳將軍忠肝義膽,實乃難得。”
“本將相信,你一定能為荊州百姓做出貢獻。”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如今荊州糧倉充盈,足以支撐一年之需。”
“當務之急,是將這些糧食分發下去,讓百姓們度過這個寒冬。”
李成和陳誌對視一眼,眼中都充滿了敬佩。
這樣的領袖,值得他們追隨。
“楊將軍仁義,末將佩服!”
李成由衷地說道。
陳誌也跟著說道。
“楊將軍高義,末將感激不盡!”
楊業擺了擺手,語氣謙遜。
“兩位將軍言重了。”
“本將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百姓。”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接下來,我們要加強城防,訓練士兵,做好迎戰的準備。”
“南梁的軍隊隨時可能來犯,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李成和陳誌鄭重地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楊業喚來李成和徐武。
“李將軍,徐將軍。”
“你二人即刻組織人手,將糧倉中的糧食分發下去。”
“一半留作軍用,一半賑濟百姓。”
李成和徐武領命而去。
楊業轉身看向陳誌。
“陳將軍,隨本王走一趟。”
陳誌拱手稱是。
兩人並轡而出,朝著城外的一座小山坡行去。
寒風凜冽,戰馬嘶鳴。
雪花飄落,天地蒼茫。
馬蹄踏碎冰雪,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
一路無言,唯有風聲唿嘯。
不多時,兩人抵達山坡之上。
放眼望去,荊州城盡收眼底。
城內炊煙嫋嫋,一片祥和景象。
楊業勒住韁繩,迴首看向陳誌。
“陳將軍,適才似有話要說?”
陳誌聞言,神色一凜。
他翻身下馬,單膝跪地。
“王爺明察秋毫,末將確實心中存疑。”
楊業微微一笑,示意陳誌起身。
“陳將軍但說無妨。”
陳誌起身,拱手說道。
“王爺仁義,開倉放糧,賑濟百姓。”
“此舉功德無量,末將欽佩不已。”
“隻是……”
他頓了頓,語氣略帶擔憂。
“荊州城十餘萬張口,那幾十擔糧食,隻怕撐不了太久。”
楊業聞言,朗聲大笑。
“陳將軍也是南梁宿將,竟也如此短視?”
陳誌麵露疑惑。
“王爺此言何意?”
楊業收斂笑容,眼神深邃。
“陳將軍,你也是為本王考慮,本王心領了。”
“不過,本王可以告訴你,南梁很快就會求和。”
“他們不敢再起戰端。”
陳誌更加不解。
“王爺,您可知道南梁的底線?”
“荊州城乃南梁咽喉重鎮,朝廷那群老家夥,絕對不會坐視不管。”
楊業點了點頭。
“陳將軍所言極是。”
“但本王問你,你覺得久居偏安的南梁朝廷,百姓們願不願意打仗?”
陳誌剛要開口說“願意”,卻突然想到了什麽。
他沉默了。
久居偏安的南梁,百姓早已習慣了太平日子。
他們厭倦了戰爭,渴望安穩的生活。
如果朝廷執意要打,隻怕會激起民怨。
到時候,內憂外患,南梁的處境將更加艱難。
想到這裏,陳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他抬頭看向楊業,眼中充滿了敬佩。
楊業淡淡一笑,並未多言。
他眺望遠方,目光深邃。
“陳將軍,南梁的氣數已盡。”
“如今的南梁,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
“隻需輕輕一推,便會轟然倒塌。”
粗略估算,這糧倉少說也有數十萬擔糧食。
足夠荊州百姓一年之需。
他緩緩轉身,看向臉色慘白的王並,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
“喲,王大人,你倒是荊州百姓的父母官啊。”
“如此體恤民情,竟私藏如此巨量的糧食。”
“不知是何居心?”
王並雙腿顫抖,汗如雨下,早已沒了先前的囂張氣焰。
他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語不成句。
“下官……下官……”
楊業冷笑一聲,不再理會他,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李成和陳誌。
比起楊業這個大洪人,李成和陳誌二人此刻的情緒更加激動。
李成本就是荊州人士,目睹王並如此貪婪,早已怒火中燒。
他本就性情暴烈,此刻再也按捺不住,指著王並破口大罵。
“你個喝兵血的雜碎!”
“百姓食不果腹,你卻囤積如此多的糧食!”
“你就不怕天打雷劈嗎!”
李成的聲音在山洞中迴蕩,震耳欲聾。
他的臉上,滿是憤怒和痛恨。
陳誌雖然沒有像李成那般失態,但臉色也陰沉得可怕。
他畢竟曾是南梁的將軍,深知糧草對於軍隊和百姓的重要性。
如今看到王並如此貪腐,心中也是充滿了憤怒和失望。
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沉聲說道。
“王大人,你身為荊州刺史,理應為百姓謀福祉。”
“如今卻做出這等貪贓枉法之事,有何顏麵麵對荊州百姓?”
王並癱軟在地,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靈魂。
他喃喃自語,聲音低不可聞。
“完了,一切都完了……”
荊州城外,寒風唿嘯,雪花飄零。
天地間一片蒼茫,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楊業負手而立,凝視著遠方,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李成依舊怒不可遏,指著王並的背影破口大罵。
“貪官汙吏,禍國殃民!”
“你這種人,死不足惜!”
陳誌默默地站在一旁,臉色複雜。
他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王並的憤怒,也有對南梁未來的擔憂。
楊業走到李成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平靜。
“李將軍,息怒。”
“如今荊州已定,當務之急是安撫百姓,穩定局勢。”
李成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
他明白楊業的道理,但心中依舊難以釋懷。
“楊將軍,你打算如何處置王並?”
楊業微微一笑,眼神深邃。
“此事,容後再議。”
“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抬頭看向洞外,目光深遠。
“荊州雖然到手,但南梁不會善罷甘休。”
“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陳誌上前一步,拱手說道。
“楊將軍有何吩咐,末將定當竭盡全力。”
楊業讚許地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賞。
“陳將軍忠肝義膽,實乃難得。”
“本將相信,你一定能為荊州百姓做出貢獻。”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如今荊州糧倉充盈,足以支撐一年之需。”
“當務之急,是將這些糧食分發下去,讓百姓們度過這個寒冬。”
李成和陳誌對視一眼,眼中都充滿了敬佩。
這樣的領袖,值得他們追隨。
“楊將軍仁義,末將佩服!”
李成由衷地說道。
陳誌也跟著說道。
“楊將軍高義,末將感激不盡!”
楊業擺了擺手,語氣謙遜。
“兩位將軍言重了。”
“本將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百姓。”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接下來,我們要加強城防,訓練士兵,做好迎戰的準備。”
“南梁的軍隊隨時可能來犯,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李成和陳誌鄭重地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楊業喚來李成和徐武。
“李將軍,徐將軍。”
“你二人即刻組織人手,將糧倉中的糧食分發下去。”
“一半留作軍用,一半賑濟百姓。”
李成和徐武領命而去。
楊業轉身看向陳誌。
“陳將軍,隨本王走一趟。”
陳誌拱手稱是。
兩人並轡而出,朝著城外的一座小山坡行去。
寒風凜冽,戰馬嘶鳴。
雪花飄落,天地蒼茫。
馬蹄踏碎冰雪,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
一路無言,唯有風聲唿嘯。
不多時,兩人抵達山坡之上。
放眼望去,荊州城盡收眼底。
城內炊煙嫋嫋,一片祥和景象。
楊業勒住韁繩,迴首看向陳誌。
“陳將軍,適才似有話要說?”
陳誌聞言,神色一凜。
他翻身下馬,單膝跪地。
“王爺明察秋毫,末將確實心中存疑。”
楊業微微一笑,示意陳誌起身。
“陳將軍但說無妨。”
陳誌起身,拱手說道。
“王爺仁義,開倉放糧,賑濟百姓。”
“此舉功德無量,末將欽佩不已。”
“隻是……”
他頓了頓,語氣略帶擔憂。
“荊州城十餘萬張口,那幾十擔糧食,隻怕撐不了太久。”
楊業聞言,朗聲大笑。
“陳將軍也是南梁宿將,竟也如此短視?”
陳誌麵露疑惑。
“王爺此言何意?”
楊業收斂笑容,眼神深邃。
“陳將軍,你也是為本王考慮,本王心領了。”
“不過,本王可以告訴你,南梁很快就會求和。”
“他們不敢再起戰端。”
陳誌更加不解。
“王爺,您可知道南梁的底線?”
“荊州城乃南梁咽喉重鎮,朝廷那群老家夥,絕對不會坐視不管。”
楊業點了點頭。
“陳將軍所言極是。”
“但本王問你,你覺得久居偏安的南梁朝廷,百姓們願不願意打仗?”
陳誌剛要開口說“願意”,卻突然想到了什麽。
他沉默了。
久居偏安的南梁,百姓早已習慣了太平日子。
他們厭倦了戰爭,渴望安穩的生活。
如果朝廷執意要打,隻怕會激起民怨。
到時候,內憂外患,南梁的處境將更加艱難。
想到這裏,陳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他抬頭看向楊業,眼中充滿了敬佩。
楊業淡淡一笑,並未多言。
他眺望遠方,目光深邃。
“陳將軍,南梁的氣數已盡。”
“如今的南梁,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
“隻需輕輕一推,便會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