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國京都,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壓抑。陽光艱難地穿透那雕花的窗欞,灑落在金磚地麵,卻似被這壓抑的氛圍吞噬,未能帶來絲毫暖意。


    傳旨官那急促的腳步聲突兀地打破寂靜,他手持八百裏急報,神色匆匆步入朝堂,揚聲高唿:“定北軍大破海盜賊寇,全殲海盜三萬一千人,收複登州城!”


    此消息仿若巨石砸入平湖,朝堂瞬間漣漪激蕩。女帝李芙蓉端坐於龍椅之上,鳳眸中驚喜與欣慰稍縱即逝,旋即恢複威嚴之態,她輕抬玉手,緩聲道:“此乃我大炎之幸事,定北軍英勇非凡,實乃國之柱石。”鎮北大元帥李天銘聞之,麵露振奮之色,昂首挺胸,心中對定北軍的赫赫戰功欽佩不已,暗自思忖若能將這般虎狼之師招致麾下,北疆之安寧便可高枕無憂,其勢力亦能更上一層樓。


    然於這一片歡騰之中,丞相李橓與攝政王李天佑卻麵容陰沉如水,眼神中妒火與不甘交織。李橓眉頭緊鎖,心中暗自計量定北侯此等功績對自身權勢的衝擊,他與李天佑於朝堂之上暗中勾結,互為奧援,妄圖將朝政大權牢牢把控,如今定北侯橫空出世,立下不世之功,無疑是在他們精心編織的權力錦網之上撕開一道裂口。攝政王李天佑目光陰冷如冰,嘴角微微抽搐,雖未發一言,但那緊握的雙拳卻將其內心的憤怒與不安展露無遺。


    女帝李芙蓉輕咳一聲,將眾人的思緒拉迴朝堂之上,她美目掃視群臣,朱唇輕啟:“諸位卿家,定北侯立此大功,當如何封賞?”


    此語一出,朝堂仿若被施了定身咒,瞬間陷入死寂。眾大臣們麵麵相覷,噤若寒蟬,無人敢輕易發聲。皆因他們深知其中利害關係錯綜複雜,仿若置身於荊棘叢中,一步踏錯便會深陷朝堂爭鬥的泥沼,萬劫不複。


    李芙蓉目光如炬,緩緩落在丞相李橓身上,聲冷如冰:“丞相,你且說說。”


    李橓心中一凜,下意識地望向攝政王李天佑,卻見對方視若無睹,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他深知自己此刻已被推至風口浪尖,無論作何迴應,皆會得罪一方。猶豫再三,他硬著頭皮進言:“陛下,定北侯平定登州匪患有功,臣以為可加封定北侯為上柱國。此乃武官之至高殊榮,足以彰顯其豐功偉績。”


    攝政王李天佑聞之,嘴角悄然上揚,心中暗讚李橓老謀深算。此議看似給予定北侯無上榮耀,實則僅為虛名,未予絲毫實權、財富之賞賜。


    女帝李芙蓉亦微微一怔,未料丞相李橓竟出此策。上柱國雖為武官尊銜,然無實際封地與兵權,於手握重兵的定北侯而言,這般賞賜著實敷衍。然她亦明了李橓此舉意在製衡朝堂勢力,且上柱國之名確然尊貴非常,一時之間難以駁斥,隻得頷首道:“既如此,便傳朕旨意,令定北侯進京授勳。”


    旨意傳至登州,傳旨太監麵無表情地宣讀:“定北侯接旨,陛下封您為上柱國,特令您進京授勳。”


    何士來在麵對朝廷封賞時,其心理變化複雜且微妙,經曆了從期待到失望,再到無奈與釋然的過程。


    起初,得知定北軍大捷且朝廷將對自己進行封賞時,何士來內心難免會有期待。他和麾下將士們出生入死,曆經艱難才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自然希望能夠得到朝廷公正且豐厚的嘉獎。這不僅是對他個人功績的認可,更是對定北軍全體將士的肯定,他期待著能借此為將士們謀取更多實際的利益,如充足的軍餉、優良的裝備以及對傷亡將士的妥善撫恤等,也期望自己的努力能進一步鞏固在朝廷中的地位,為日後守護邊疆、保境安民創造更好的條件。


    然而,當他聽到丞相李橓提議加封自己為上柱國,卻無任何實際的權力、財富或實質性支持時,失望之情油然而生。他意識到這所謂的封賞不過是朝廷內部權力鬥爭的手段,丞相與攝政王等人並不願看到自己因功而獲得真正有價值的獎賞,隻是用一個看似尊貴的虛名來敷衍塞責。這種失望不僅僅是對賞賜本身的不滿,更是對朝廷中這種勾心鬥角、不顧邊疆將士死活和國家長遠利益的政治生態感到心寒。


    在決定拒絕進京授勳後,他的心態逐漸轉為無奈。他明白自己的這一決定可能會得罪丞相和攝政王等朝中勢力,給自己帶來諸多麻煩,但他實在無法接受這種毫無誠意的封賞,也不屑於卷入那複雜而黑暗的朝堂紛爭。他無奈於自己雖在邊疆浴血奮戰,卻仍要麵對朝廷內部的傾軋,同時也為自己和將士們的未來感到擔憂,擔心會遭到朝廷的刁難與報複。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以及經曆一係列事件後,他逐漸走向釋然。他深知自己無法改變朝廷的現狀,唯有堅守本心,將精力放在鞏固登州防務、訓練軍隊和保障百姓生活上。他不再糾結於朝廷是否能給予公正的封賞,而是把對自身價值的認定更多地建立在對邊疆地區的守護和百姓的認可上。他相信,隻要自己堅守正道,無論朝廷如何變幻,都能在這波譎雲詭的局勢中找到立足之地,盡到自己保家衛國的使命。眉頭緊皺,尖聲道:“定北侯,雜家隻能如實向丞相和攝政王複命了。”


    何士來心中暗忖:這朝堂究竟誰主沉浮?竟張口閉口皆為丞相攝政王,真乃咄咄怪事!然他仍強抑不滿,客氣道:“有勞公公了。”


    消息傳迴京都,朝堂之上再起波瀾。丞相李橓率先發難,出列奏道:“陛下,定北侯公然違抗聖意,拒絕進京授勳,此乃大不敬之罪,當嚴懲不貸!”


    鎮北大元帥李天銘聞言,急忙出列反駁:“丞相此言差矣。定北侯於北疆征戰,曆經艱辛,如今登州初定,事務繁多,實難脫身。且其戰功卓著,忠心可鑒,偶有不便,亦當體諒。”


    李天銘話音剛落,兵部侍郎王啟年亦站出來說道:“陛下,臣附議元帥之言。定北侯多年來戍守北疆,風餐露宿,為我大炎抵禦外敵,可謂勞苦功高。此次收複登州,更是解民倒懸。臣以為,當厚賞定北侯,如賜予良田美宅、金銀珠寶,以酬其功,方顯陛下聖恩浩蕩,亦能激勵將士奮勇殺敵。”


    戶部尚書趙豐年也緊接著表態:“陛下,定北侯此次出征,耗費大量軍資,然其戰果斐然,為朝廷節省諸多後續剿匪之費用。臣以為,除了賞賜財物,可減免登州賦稅三年,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也彰顯朝廷對定北侯之功的認可與支持。”


    這幾位大臣一發聲,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大臣,見此情形,也紛紛開始思考定北侯的功績是否真的值得豐厚封賞。


    李橓見勢不妙,冷哼一聲:“諸位大人莫要被表象所迷惑。定北侯手握重兵,若再加以厚賞,其勢力豈不是愈發膨脹?屆時,恐危及朝廷。”


    李天銘據理力爭:“丞相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北疆雖暫得安寧,然局勢仍暗流湧動。定北侯於登州,猶如定海神針,若此時強令其進京,萬一北疆生變,何人可擔此重任?且我大炎以武立國,有功不賞,何以服眾?何以激勵後來者為朝廷效命?”


    攝政王李天佑見二人爭執不下,嘴角噙著一抹冷笑,開口道:“二位卿家莫要激動。定北侯之事,確需從長計議。然其違抗旨意,亦不可輕縱。朕以為,可先派人前往登州,督促其盡快安排軍務,進京述職。”


    女帝李芙蓉微微點頭:“攝政王所言,尚屬合理。便依此辦理。”


    李天銘心中暗憂,他深知李橓與李天佑此舉意在刁難何士來,若不設法阻止,定北侯恐遭不測。於是,他暗中修書一封,遣親信快馬加鞭送往登州,告知何士來朝堂局勢,提醒其早做防備。


    何士來接信後,深知自身處境愈發艱難。他一麵加緊訓練定北軍,一麵積極籌備物資,以防備朝廷可能的刁難。同時,他亦修書迴複李天銘,表達感激之情,並言明自己定當堅守登州,保一方平安。


    朝堂之上,爭鬥仍未停歇。李橓與李天佑又生一計,他們暗中指使禦史彈劾定北侯,羅列諸如“擁兵自重”“擅權專斷”等罪名。朝堂之上,彈劾之聲此起彼伏,仿若洶湧浪潮,欲將何士來徹底淹沒。


    李天銘見狀,挺身而出,為定北侯辯護:“諸位大人,莫要輕信讒言。定北侯於北疆,抵禦外敵,保境安民,其功績卓著,有目共睹。所謂罪名,皆為無稽之談,乃小人蓄意誣陷。”


    李橓冷笑道:“元帥如此維護定北侯,莫不是與他有所勾結?”


    李天銘怒目而視:“丞相莫要血口噴人!我李天銘一心為國,隻論是非,不論私情。”


    女帝李芙蓉見朝堂之上爭吵不休,心中煩悶不已。她深知李橓與李天佑彈劾何士來,意在削弱其勢力,而李天銘維護何士來,亦是為了自身利益與北疆的穩定。她身為女帝,卻被群臣的爭鬥裹挾,難以抉擇。


    此時,一位老臣出列奏道:“陛下,老臣以為,定北侯之功過,不可僅憑一麵之詞論斷。可遣欽差前往登州,實地查探,再作定奪。”


    女帝李芙蓉思索片刻,點頭道:“此議甚善。便著禮部尚書為欽差,前往登州。”


    禮部尚書領命後,不敢有絲毫懈怠,即刻啟程前往登州。而李橓與李天佑暗中買通禮部尚書的隨員,囑咐他們於登州搜集不利於何士來的證據,務必要將其扳倒。


    何士來得知欽差將至,心中明白這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他吩咐下屬,如實準備各項軍務民政資料,以應對欽差的查探。同時,他亦嚴令定北軍將士,不得有絲毫違紀之舉,務必展現出良好的軍容軍紀。


    欽差抵達登州後,何士來率城中官員與將士出城相迎。禮部尚書見何士來軍威整肅,心中暗自詫異。他本以為定北侯會因戰功而驕縱,卻未料其治軍嚴謹,頗具大將風範。


    在查探過程中,禮部尚書發現定北軍訓練有素,登州城治安良好,百姓安居樂業,並未發現如彈劾所言的種種劣跡。然而,隨員們卻暗中向他匯報一些捕風捉影之事,試圖誤導他。


    禮部尚書陷入兩難境地,他深知定北侯功大於過,然若不順從李橓與李天佑之意,恐迴朝後遭受排擠。思索再三,他決定如實上報所見所聞,但亦隱晦提及一些隨員匯報之事,以作交代。


    欽差迴朝後,朝堂之上再度聚首。禮部尚書呈上查探報告,李橓與李天佑搶先翻閱,見報告中並未有確鑿證據證明定北侯有罪,心中不悅。


    李橓質疑道:“禮部尚書,你此去登州,可曾盡心查探?為何這些彈劾之事皆無實證?”


    禮部尚書恭敬迴道:“丞相大人,老臣於登州,確實仔細查探。然所見所聞,皆如報告所言。至於那些彈劾之事,或為誤會,或為小人蓄意捏造,難以查實。”


    李天銘趁機進言:“陛下,如今事實已明。定北侯忠心耿耿,為我大炎立下汗馬功勞,不應再受無端猜忌。當對其加以褒獎,以安軍心民心。”


    女帝李芙蓉心中已有定奪,她沉聲道:“定北侯之功,朕已明晰。雖其拒絕進京授勳有失妥當,但念其鎮守北疆之勞,功過相抵。著令戶部撥發一批物資,犒賞定北軍,以資鼓勵。”


    此令一出,李橓與李天佑雖心有不甘,然亦不敢公然違抗。李天銘則鬆了一口氣,暗自慶幸何士來逃過一劫。


    然這場朝堂爭鬥並未就此終結,隻是暫時偃旗息鼓。李橓與李天佑暗中謀劃,欲待時機成熟,再對何士來發起致命一擊。而何士來亦深知,自己與朝廷中的黑暗勢力已結下深仇,未來之路,必將布滿荊棘。他唯有堅守本心,壯大自身實力,方能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鬥爭中求得一線生機,守護住登州的安寧與百姓的幸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隻手遮天之玩轉朝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珠墨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珠墨語並收藏隻手遮天之玩轉朝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