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仿佛被魏征的話點醒:


    “這個魏征,倒是忠心耿耿,隻是太過剛直,絲毫不給朕留情麵。


    但他說的也不無道理,若朕就此罷手,難免讓群臣覺得朕心胸狹隘,不顧國事。


    算了,不要也罷,逆子弄那點錢也不容易。”


    眾臣見李世民迴來,紛紛行禮。


    李世民走上龍椅,坐下後說道:


    “方才朕一時衝動,離席而去,實非明君之舉。


    魏愛卿,你所言之事,朕已仔細思量,田畝核查確是立國之根本,不可拖延。”


    魏征這時候行禮,心裏也對李世民聽勸多了幾分好感。


    “陛下聖明。”


    李世民又想起,剛剛司殿太監告訴自己的。


    群臣以為自己會處罰魏征,因此都不敢說話。


    這完全違背自己當初登基說的話,自己可是納諫的明君,不能當那個聽不進去的諫言的昏君。


    李世民為了挽迴剛剛的局麵,就對魏征說:


    “魏愛卿說的言之有理,你們也要像魏愛卿一樣直言不諱,不要怕朕生氣,隻要是對的,正確的,朕都會納諫。


    為了表揚魏愛卿的直言納諫,魏愛卿,升魏征為,門下省,檢校諫議大夫。”


    所謂檢校,就是兼任的意思。


    其實諫議大夫也是五品,魏征本來就是禦史台,五品的台院中丞。


    但區別在於,門下省比禦史台權力大,那麽門下省的五品肯定比禦史台的五品大。


    一般皇帝說檢校某某官,就是說,你現在官職不變,讓你再多一個官職。


    這樣就屬於你的工資漲了,一個人兩份錢。


    魏征謝過陛下,然後就站迴了自己的位置。


    既然事情決定幹了,那魏征沒話說了、


    “好了,散朝吧,高明,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裴矩,魏征,唐儉留下。”


    除了七人,其餘人也都離開了顯德殿。


    所謂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


    這些人留下,肯定就是為了開小朝會。


    李世民留下幾人,就是為了正式說出自己想打突厥,問問他們意見。


    李世民這會兒也說出了,自己剛剛為什麽不在,給突厥上貢的事情上不說話的原因。


    “朕以為,既然今年朝廷沒錢,幹脆就不給突厥錢了。”


    李世民畢竟是皇帝,說不出口“上貢”這兩個字。


    唐儉先是一怔,正準備開口,杜如晦第一個不答應。


    “臣知道陛下的意思,但臣以為不妥。”


    李世民隻和杜如晦說過要打突厥的想法,所以杜如晦知道,李世民是覺得既然早晚開打,不如不給算了。


    李世民朝著杜如晦點點頭,事宜說下去。


    杜如晦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臣迴去仔細的統計了大唐的兵馬,共有十八萬兵馬,兵力有點少。”


    其實大唐不止這麽點兵馬,但大唐現在走的是精兵路線,想參軍就得自備鎧甲馬匹。


    很多人根本沒有這麽多錢。


    大唐現在的疆域也很大,十八萬分散開就不夠看了。


    所以各地的都督們,手上還有自己組建的地方部隊。


    這些部隊因為是都督從州裏的稅抽調一部分錢養,所以比不上朝廷的正規部隊。


    杜如晦並沒有把這些人算在裏麵,吃大鍋飯畢竟比不上開小灶的好吃。


    但李承乾覺得,十八萬還少啊?


    李承乾不解的問:


    “十八萬很少嗎?又不是十八萬文錢。”


    杜如晦不怪李承乾這麽說,畢竟孩子小,經曆的少。


    “太子殿下,十八萬是不少了,但和突厥開戰,不可能把這十八萬集結到一起,那樣地方上的補給也困難。


    而且兩國的邊境線很長,起碼得分兵三路和突厥打,這樣一路才六萬人而已。


    突厥隻需要集結主力,一路一路的打,那我們肯定打不過。”


    長孫無忌這時候建議:


    “那不如從現在起征兵?”


    裴矩馬上反對:


    “我不同意,征兵需要錢,朝廷沒錢,養兵需要糧,朝廷還是沒錢!”


    長孫無忌反駁裴矩:


    “這不對吧,折衝府不是有屯田嗎?”


    裴矩:


    “屯田也得有人幹啊,百姓不種自己的地,幹嘛去種軍屯田?


    百姓要有多餘的力氣,為什麽不多種點自己的地,或者開荒也好,為什麽非得去種軍屯田?


    哪怕有軍屯田,那也隻是日常所需,打仗了不也還得朝廷出錢囤積糧食?


    打梁師都十萬兵都費勁,還想多招兵,想什麽呢?”


    長孫無忌被懟的沒話說。


    房玄齡又站出來說:


    “陛下,最近大唐百廢待興,很多地方還不夠好,不夠安穩,就拿那百名新刺史來說,他們到地方上,還需要朝廷的支持。


    這次新刺史,尤其是山南道的最多,當地不少土蕃都不是安份之人。”


    李承乾這時說:


    “那不如暫時上貢,不過是付出些許錢財,卻能換來寶貴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裏,我們可以大力發展農業,充實糧倉。


    整頓軍備,打造更精良的武器,加強軍事訓練,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同時,也能進一步鞏固國內的治理,消除潛在的隱患。”


    魏征輕撫胡須,也站出,拱手說道:


    “陛下,太子所言極是。


    當下,我大唐內部看似穩定,但實則暗流湧動。


    各方勢力仍在觀望,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內部動蕩。


    突厥雖為外敵,但隻要我們準備充分,終有戰勝之日。


    可若是內部先亂,那才是真正的危機。”


    長孫無忌隨後也站出來說:


    “我們不妨將上貢視為一種策略,示弱於突厥,使其放鬆警惕。


    待我們國力強盛、兵強馬壯之時,再一舉出擊,必能將其徹底擊敗,永絕後患。”


    唐儉補充道:


    “陛下,在這段備戰時間裏,我們還可以暗中聯絡周邊受突厥壓迫的勢力,形成聯盟。


    屆時,內外夾擊,勝算更大。


    而且,從百姓的角度出發,他們渴望和平已久,讓他們能安心生產生活,才是社稷之本。”


    李世民聽完,微微頷首,目光深邃地思索著。


    他深知,這不僅是戰與和的抉擇,更是關乎大唐千秋基業的關鍵決策。


    大朝會的時候,主戰派的豪情壯誌讓他熱血沸騰。


    但現在小朝會,主和派的謹慎分析也不無道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無敵死了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無敵死了沒並收藏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