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道:正常人的脈象是怎樣的呢?
岐伯迴答說:在中醫理論中,對於脈象的解讀是一門深奧而又精細的學問。“人一唿脈跳動兩次,一吸脈也跳動兩次,唿吸之餘,是為定息,若一吸勱跳動五次”,涉及到了中醫脈診中的“平人脈象”概念。
我們來理解一下“平人脈象”。在中醫看來,平人脈象是指健康人的脈象,它具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一唿一吸,脈各跳動兩次”,這實際上是描述了一個人在正常唿吸狀態下,脈象與唿吸之間的協調關係。這種協調關係反映了人體內氣血運行的平穩和有序。
然而,“若一吸勱跳動五次”時,這確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在中醫理論中,這通常被解釋為唿吸時間較長,以至於在一次唿吸周期內,脈象的跳動次數有所增加,以“盡脈跳餘數”。這種情況雖然不常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體內的氣血運行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中醫的脈象診斷並不僅僅依賴於脈象的跳動次數,更重要的是通過脈象的形態、力度、節律等多個方麵來綜合判斷。因此,即使出現了“一吸勱跳動五次”的情況,也需要結合其他脈象特征來進行綜合分析。
在中醫理論中,“平人”這一概念,並非簡單地等同於“無病之人”。雖然從字麵上看,平人似乎指的是身體健康、沒有疾病的人,但在中醫的語境下,它更多地是指一種生理狀態的正常與平衡。
當我們說“通常以無病之人的唿吸為標準,來測候病人的唿吸至數及脈跳次數”時,實際上是在強調一種對比和參照。醫生在診脈時,會以自己的(作為健康人的)唿吸為基準,去觀察和計算病人的唿吸頻率和脈搏跳動次數。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準確地判斷病人的身體狀況,因為異常的唿吸和脈搏往往能夠反映出人體內氣血運行的失衡或疾病的存在。
當然,這裏所說的“醫生無病”,並非要求醫生必須是一個完全健康、沒有任何疾病的人。而是強調醫生在診脈時,應該保持一種客觀、冷靜的狀態,以自己的正常生理狀態為參照,去感知和判斷病人的異常情況。
因此,我們可以說,這種“用自己的唿吸來計算病人脈搏的至數”的方法,是中醫診脈法則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它體現了中醫診斷的精細和準確,也要求醫生在診斷過程中保持高度的專注和敏銳。
我們來說說“一唿一吸,脈各跳動三次且急疾”。在正常情況下,人的脈象會隨著唿吸的節奏而有所波動,但一般不會出現如此急促的跳動。當脈象在唿吸間跳動頻繁且急促時,往往提示著體內有熱邪的存在,這種熱邪可能是由外感病邪入裏化熱,也可能是由內傷七情、飲食勞倦等因素所致。
“尺之皮膚發熱”,這裏的“尺”指的是人體下肢的尺澤部位,也就是小腿內側接近腳踝的位置。尺膚發熱,往往與體內熱邪有關,特別是在溫病中,熱邪往往先從下焦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因此,尺膚發熱可以作為溫病的一個重要診斷依據。
然而,如果尺膚不熱,但脈象滑,這則可能是感受風邪而發生的病變。脈象滑,通常表示體內有痰濕或瘀血等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往往是由風邪夾帶而來,阻滯了氣血的運行。因此,脈象滑可以看作是風邪致病的一個重要標誌。
如果脈象澀,這往往是痹證的表現。痹症是指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閉阻,從而引起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等症狀的疾病。脈象澀,表示氣血運行受阻,與痹證的病機相吻合。
脈象作為人體生理病理狀態的重要反映,一直被視為診斷疾病、判斷預後的重要依據。“人一唿一吸脈跳動八次以上是精氣衰奪的死脈;脈氣斷絕不至,亦是死脈;脈來忽遲忽數,為氣血已亂,亦是死脈”,這些都是中醫臨床中對於危重病證的脈象判斷。
“人一唿一吸脈跳動八次以上是精氣衰奪的死脈”。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唿吸與脈象是協調一致的。當唿吸加快或減慢時,脈象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然而,如果在一唿一吸之間,脈象跳動次數過多,超過了正常範圍(一般認為一唿一吸脈跳動四至五次為常),這可能意味著人體的精氣已經嚴重耗損,生命力衰弱,預後往往不佳。
“脈氣斷絕不至,亦是死脈”。脈氣的斷絕,意味著氣血運行的完全停滯,這是人體生命力極度衰竭的表現。在中醫理論中,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血的停滯往往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因此,脈氣的斷絕不至被視為死脈的一種。
“脈來忽遲忽數,為氣血已亂,亦是死脈”。脈象的忽遲忽數,反映了氣血運行的紊亂和不穩定。在中醫理論中,氣血的和諧與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基礎。當氣血運行紊亂時,人體的生理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導致生命的危機。因此,脈來忽遲忽數也被視為死脈的一種。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上述脈象在中醫臨床中被視為危重病證的標誌,但並不能作為判斷生死的唯一依據。在實際診斷中,醫生還需要結合患者的症狀、體征、病史等多方麵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同時,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於危重病證的診斷和治療也有了更為科學和準確的方法。
岐伯迴答說:在中醫理論中,對於脈象的解讀是一門深奧而又精細的學問。“人一唿脈跳動兩次,一吸脈也跳動兩次,唿吸之餘,是為定息,若一吸勱跳動五次”,涉及到了中醫脈診中的“平人脈象”概念。
我們來理解一下“平人脈象”。在中醫看來,平人脈象是指健康人的脈象,它具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一唿一吸,脈各跳動兩次”,這實際上是描述了一個人在正常唿吸狀態下,脈象與唿吸之間的協調關係。這種協調關係反映了人體內氣血運行的平穩和有序。
然而,“若一吸勱跳動五次”時,這確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在中醫理論中,這通常被解釋為唿吸時間較長,以至於在一次唿吸周期內,脈象的跳動次數有所增加,以“盡脈跳餘數”。這種情況雖然不常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體內的氣血運行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中醫的脈象診斷並不僅僅依賴於脈象的跳動次數,更重要的是通過脈象的形態、力度、節律等多個方麵來綜合判斷。因此,即使出現了“一吸勱跳動五次”的情況,也需要結合其他脈象特征來進行綜合分析。
在中醫理論中,“平人”這一概念,並非簡單地等同於“無病之人”。雖然從字麵上看,平人似乎指的是身體健康、沒有疾病的人,但在中醫的語境下,它更多地是指一種生理狀態的正常與平衡。
當我們說“通常以無病之人的唿吸為標準,來測候病人的唿吸至數及脈跳次數”時,實際上是在強調一種對比和參照。醫生在診脈時,會以自己的(作為健康人的)唿吸為基準,去觀察和計算病人的唿吸頻率和脈搏跳動次數。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準確地判斷病人的身體狀況,因為異常的唿吸和脈搏往往能夠反映出人體內氣血運行的失衡或疾病的存在。
當然,這裏所說的“醫生無病”,並非要求醫生必須是一個完全健康、沒有任何疾病的人。而是強調醫生在診脈時,應該保持一種客觀、冷靜的狀態,以自己的正常生理狀態為參照,去感知和判斷病人的異常情況。
因此,我們可以說,這種“用自己的唿吸來計算病人脈搏的至數”的方法,是中醫診脈法則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它體現了中醫診斷的精細和準確,也要求醫生在診斷過程中保持高度的專注和敏銳。
我們來說說“一唿一吸,脈各跳動三次且急疾”。在正常情況下,人的脈象會隨著唿吸的節奏而有所波動,但一般不會出現如此急促的跳動。當脈象在唿吸間跳動頻繁且急促時,往往提示著體內有熱邪的存在,這種熱邪可能是由外感病邪入裏化熱,也可能是由內傷七情、飲食勞倦等因素所致。
“尺之皮膚發熱”,這裏的“尺”指的是人體下肢的尺澤部位,也就是小腿內側接近腳踝的位置。尺膚發熱,往往與體內熱邪有關,特別是在溫病中,熱邪往往先從下焦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因此,尺膚發熱可以作為溫病的一個重要診斷依據。
然而,如果尺膚不熱,但脈象滑,這則可能是感受風邪而發生的病變。脈象滑,通常表示體內有痰濕或瘀血等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往往是由風邪夾帶而來,阻滯了氣血的運行。因此,脈象滑可以看作是風邪致病的一個重要標誌。
如果脈象澀,這往往是痹證的表現。痹症是指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閉阻,從而引起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等症狀的疾病。脈象澀,表示氣血運行受阻,與痹證的病機相吻合。
脈象作為人體生理病理狀態的重要反映,一直被視為診斷疾病、判斷預後的重要依據。“人一唿一吸脈跳動八次以上是精氣衰奪的死脈;脈氣斷絕不至,亦是死脈;脈來忽遲忽數,為氣血已亂,亦是死脈”,這些都是中醫臨床中對於危重病證的脈象判斷。
“人一唿一吸脈跳動八次以上是精氣衰奪的死脈”。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唿吸與脈象是協調一致的。當唿吸加快或減慢時,脈象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然而,如果在一唿一吸之間,脈象跳動次數過多,超過了正常範圍(一般認為一唿一吸脈跳動四至五次為常),這可能意味著人體的精氣已經嚴重耗損,生命力衰弱,預後往往不佳。
“脈氣斷絕不至,亦是死脈”。脈氣的斷絕,意味著氣血運行的完全停滯,這是人體生命力極度衰竭的表現。在中醫理論中,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血的停滯往往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因此,脈氣的斷絕不至被視為死脈的一種。
“脈來忽遲忽數,為氣血已亂,亦是死脈”。脈象的忽遲忽數,反映了氣血運行的紊亂和不穩定。在中醫理論中,氣血的和諧與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基礎。當氣血運行紊亂時,人體的生理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導致生命的危機。因此,脈來忽遲忽數也被視為死脈的一種。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上述脈象在中醫臨床中被視為危重病證的標誌,但並不能作為判斷生死的唯一依據。在實際診斷中,醫生還需要結合患者的症狀、體征、病史等多方麵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同時,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於危重病證的診斷和治療也有了更為科學和準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