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中,脈象洪大這一體征,確實與體內陰陽平衡的狀態息息相關。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陰精不足而陽有餘”這一表述。在這裏,“陰精”通常指的是體內的精微物質,如血液、津液等,它們具有滋養、濡潤、寧靜等作用;而“陽”則代表著機體的功能活動,具有溫煦、推動、興奮的特性。
當陰精不足時,意味著體內的滋養物質減少,無法充分製約陽氣的亢進,從而導致陽氣相對有餘,即“陽有餘”。這種情況下,陽氣失去了陰精的製約,便會過度活躍,產生熱邪,進而引發一係列熱病症狀,中醫稱之為“熱中之病”。
脈象洪大,正是這種陰陽失衡在體表的一種反映。洪大脈的特點是脈體寬大,搏動有力,來勢洶湧,如波濤洶湧般洶湧澎湃,這反映出體內陽氣旺盛、氣血充盈的狀態。然而,這種充盈並非健康狀態下的充盈,而是由於陰精不足,陽氣失去製約而過度亢進的結果。
因此,對於脈象洪大的患者,中醫在治療上通常會采用滋陰清熱、調和陰陽的方法,以恢複體內的陰陽平衡,從而緩解熱病症狀,恢複健康。
脈象來時急疾而去時徐緩,這是由於上部實而下部虛,氣逆於上,多好發為癲仆一類的疾病。脈象來時徐緩而去時急疾,這是由於上部虛而下部實,多好發為癘風之病。患這種病的原因,是因為陽氣虛而失去扞衛的功能,所以才感受邪氣而發病。
“有兩手脈均見沉細數的,沉細為腎之脈體,數為熱,故發為少陰之陽厥”。這句話描述的是,當兩手脈象均表現為沉、細、數時,通常意味著腎髒的病理狀態。沉脈表示病邪在裏,細脈則多表示血虛或陰虛,數脈則與熱邪相關。因此,當這三種脈象同時出現時,往往提示著少陰經的陽厥病,即由於腎髒陰陽失衡,陽氣上逆而導致的眩暈、四肢厥冷等症狀。
“如見脈沉細數散,為陰血虧損,多發為陰虛陽亢之虛勞寒熱病”,正是對脈象與病症之間深刻聯係的精準描述。
我們來逐一解析這四種脈象:沉脈,指的是脈象深沉,按之始覺,通常表示病邪在裏,正氣不足;細脈,則是指脈象細如線,應指明顯,多表示血虛或陰虛;數脈,即脈象跳動較快,通常與熱邪相關,也可能表示體內正氣與病邪鬥爭激烈;而散脈,則如同散落的珠子,按之無根,浮散不收,往往預示著正氣耗散,病情危重。
當這四種脈象同時出現時,即脈沉、細、數、散並見,便意味著患者的身體狀況已經相當嚴峻。陰血嚴重虧損,陰虛無法製約陽亢,導致體內陰陽失衡,從而引發一係列虛勞寒熱病症。這些病症通常表現為低熱纏綿、盜汗不止、乏力倦怠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伴有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
這種脈象與病症的對應關係,可能與人體內分泌係統、免疫係統以及神經係統的功能異常有關。陰血虧損、陰虛陽亢,可能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下降,神經係統調節失衡,從而引發一係列複雜的病理變化。
“脈浮而散,好發為眩暈仆倒之病”。這句話描述的是浮散脈與眩暈仆倒病症的關係。浮脈通常表示病邪在表,散脈則表示正氣耗散。當脈浮而散時,往往意味著正氣虛弱,無法固攝氣血,容易出現眩暈、仆倒等症狀。
“凡見浮脈而不躁急,其病在陽分,則出現發熱的症狀,病在足三陰經;如浮而躁急的,則病在手三陽經”。這句話總結了浮脈與病位、病性的關係。當浮脈不躁急時,通常表示病邪在陽分(即體表或髒腑的陽麵),容易出現發熱等症狀,且病位多在足三陰經。而當浮脈躁急時,則表示病邪在手三陽經,病情可能更為嚴重。
“凡見細脈而沉,其病在陰分,發為骨節疼痛,病在手三陰經;如果脈細沉而靜,其病在足三陰經”,以及“發現數動,而見一次歇止的脈象,是病在陽分,為陽熱鬱滯的脈象,可出現泄利或大便帶膿血的疾病”,這兩段話便是對脈象與病症關係的深刻闡述。
我們來看“細脈而沉”的情況。細脈通常表示血虛或陰虛,沉脈則表示病邪在裏,正氣不足。當兩者同時出現時,往往意味著病邪已經深入陰分,即人體的內部或髒腑的陰麵。此時,如果病邪侵襲到手三陰經(即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就可能出現骨節疼痛等症狀。這是因為手三陰經與上肢、胸脅等部位有密切聯係,病邪侵襲這些經絡時,容易引起相應部位的疼痛。
而如果脈細沉而靜,即脈象除了細沉之外,還表現出一種平靜、無波動的狀態,那麽病位就可能在足三陰經(即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三陰經與下肢、腹部等部位有密切關係,病邪侵襲這些經絡時,可能出現的症狀就更為複雜多樣,但通常與脾、腎、肝等髒腑的功能失調有關。
接下來,我們再看“數動而見一次歇止的脈象”。數脈通常表示熱邪存在或正氣與病邪鬥爭激烈,而脈象中出現一次歇止,則稱為促脈,是陽熱鬱滯、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當這種脈象出現時,往往意味著病邪在陽分,即人體的外部或髒腑的陽麵。此時,如果病邪影響到腸道等消化器官,就可能出現泄利或大便帶膿血等症狀。這是因為陽熱鬱滯、氣血不暢容易影響到腸道的傳導功能,導致腸道炎症、潰瘍等病變的發生。
診察到各種有病的脈象而切按時,如見澀脈是陽氣有餘則多汗而身寒,陰氣陽氣均有餘,則無汗而身寒。按脈浮取不見,沉取則脈沉遲不浮,是病在內而非在外,故知其心腹有積聚病。按脈沉取不顯,浮取則脈浮數不沉,是病在外而不在內,當有深發熱之症。
凡診脈推求於上部,隻見於上部,下部脈弱的,這是上實下虛,故出現腰足清冷之症。凡診脈推求於下部,隻見於下部,而上部脈弱的,這是上虛下實,故出現頭項疼痛之症。若重按至骨,而脈氣少的,是生陽之氣不足,故可以出現腰脊疼痛及身體痹證。
當陰精不足時,意味著體內的滋養物質減少,無法充分製約陽氣的亢進,從而導致陽氣相對有餘,即“陽有餘”。這種情況下,陽氣失去了陰精的製約,便會過度活躍,產生熱邪,進而引發一係列熱病症狀,中醫稱之為“熱中之病”。
脈象洪大,正是這種陰陽失衡在體表的一種反映。洪大脈的特點是脈體寬大,搏動有力,來勢洶湧,如波濤洶湧般洶湧澎湃,這反映出體內陽氣旺盛、氣血充盈的狀態。然而,這種充盈並非健康狀態下的充盈,而是由於陰精不足,陽氣失去製約而過度亢進的結果。
因此,對於脈象洪大的患者,中醫在治療上通常會采用滋陰清熱、調和陰陽的方法,以恢複體內的陰陽平衡,從而緩解熱病症狀,恢複健康。
脈象來時急疾而去時徐緩,這是由於上部實而下部虛,氣逆於上,多好發為癲仆一類的疾病。脈象來時徐緩而去時急疾,這是由於上部虛而下部實,多好發為癘風之病。患這種病的原因,是因為陽氣虛而失去扞衛的功能,所以才感受邪氣而發病。
“有兩手脈均見沉細數的,沉細為腎之脈體,數為熱,故發為少陰之陽厥”。這句話描述的是,當兩手脈象均表現為沉、細、數時,通常意味著腎髒的病理狀態。沉脈表示病邪在裏,細脈則多表示血虛或陰虛,數脈則與熱邪相關。因此,當這三種脈象同時出現時,往往提示著少陰經的陽厥病,即由於腎髒陰陽失衡,陽氣上逆而導致的眩暈、四肢厥冷等症狀。
“如見脈沉細數散,為陰血虧損,多發為陰虛陽亢之虛勞寒熱病”,正是對脈象與病症之間深刻聯係的精準描述。
我們來逐一解析這四種脈象:沉脈,指的是脈象深沉,按之始覺,通常表示病邪在裏,正氣不足;細脈,則是指脈象細如線,應指明顯,多表示血虛或陰虛;數脈,即脈象跳動較快,通常與熱邪相關,也可能表示體內正氣與病邪鬥爭激烈;而散脈,則如同散落的珠子,按之無根,浮散不收,往往預示著正氣耗散,病情危重。
當這四種脈象同時出現時,即脈沉、細、數、散並見,便意味著患者的身體狀況已經相當嚴峻。陰血嚴重虧損,陰虛無法製約陽亢,導致體內陰陽失衡,從而引發一係列虛勞寒熱病症。這些病症通常表現為低熱纏綿、盜汗不止、乏力倦怠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伴有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
這種脈象與病症的對應關係,可能與人體內分泌係統、免疫係統以及神經係統的功能異常有關。陰血虧損、陰虛陽亢,可能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下降,神經係統調節失衡,從而引發一係列複雜的病理變化。
“脈浮而散,好發為眩暈仆倒之病”。這句話描述的是浮散脈與眩暈仆倒病症的關係。浮脈通常表示病邪在表,散脈則表示正氣耗散。當脈浮而散時,往往意味著正氣虛弱,無法固攝氣血,容易出現眩暈、仆倒等症狀。
“凡見浮脈而不躁急,其病在陽分,則出現發熱的症狀,病在足三陰經;如浮而躁急的,則病在手三陽經”。這句話總結了浮脈與病位、病性的關係。當浮脈不躁急時,通常表示病邪在陽分(即體表或髒腑的陽麵),容易出現發熱等症狀,且病位多在足三陰經。而當浮脈躁急時,則表示病邪在手三陽經,病情可能更為嚴重。
“凡見細脈而沉,其病在陰分,發為骨節疼痛,病在手三陰經;如果脈細沉而靜,其病在足三陰經”,以及“發現數動,而見一次歇止的脈象,是病在陽分,為陽熱鬱滯的脈象,可出現泄利或大便帶膿血的疾病”,這兩段話便是對脈象與病症關係的深刻闡述。
我們來看“細脈而沉”的情況。細脈通常表示血虛或陰虛,沉脈則表示病邪在裏,正氣不足。當兩者同時出現時,往往意味著病邪已經深入陰分,即人體的內部或髒腑的陰麵。此時,如果病邪侵襲到手三陰經(即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就可能出現骨節疼痛等症狀。這是因為手三陰經與上肢、胸脅等部位有密切聯係,病邪侵襲這些經絡時,容易引起相應部位的疼痛。
而如果脈細沉而靜,即脈象除了細沉之外,還表現出一種平靜、無波動的狀態,那麽病位就可能在足三陰經(即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三陰經與下肢、腹部等部位有密切關係,病邪侵襲這些經絡時,可能出現的症狀就更為複雜多樣,但通常與脾、腎、肝等髒腑的功能失調有關。
接下來,我們再看“數動而見一次歇止的脈象”。數脈通常表示熱邪存在或正氣與病邪鬥爭激烈,而脈象中出現一次歇止,則稱為促脈,是陽熱鬱滯、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當這種脈象出現時,往往意味著病邪在陽分,即人體的外部或髒腑的陽麵。此時,如果病邪影響到腸道等消化器官,就可能出現泄利或大便帶膿血等症狀。這是因為陽熱鬱滯、氣血不暢容易影響到腸道的傳導功能,導致腸道炎症、潰瘍等病變的發生。
診察到各種有病的脈象而切按時,如見澀脈是陽氣有餘則多汗而身寒,陰氣陽氣均有餘,則無汗而身寒。按脈浮取不見,沉取則脈沉遲不浮,是病在內而非在外,故知其心腹有積聚病。按脈沉取不顯,浮取則脈浮數不沉,是病在外而不在內,當有深發熱之症。
凡診脈推求於上部,隻見於上部,下部脈弱的,這是上實下虛,故出現腰足清冷之症。凡診脈推求於下部,隻見於下部,而上部脈弱的,這是上虛下實,故出現頭項疼痛之症。若重按至骨,而脈氣少的,是生陽之氣不足,故可以出現腰脊疼痛及身體痹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