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貞觀十四年春,又有一位十三歲的小姑娘被禮聘進入後宮,她的到來激起了後宮裏的一陣漣漪,似乎是專門來給宮內百花們解答那個老問題的。
她叫徐惠,湖州人,將作監丞徐孝德的長女,出生5個月就會說話,4歲就能誦讀《論語》、《毛詩》,八歲喜歡寫文章,時人將她比為東漢才女班昭。
李世民聽說後,禮聘她入宮,也立為才人,住在幽蘭閣旁邊的竹香閣。
武才人向她表示了祝賀,然後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這位複製三年前她的經曆的新才人,很想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新才人會不會將她的經曆繼續複製下去。
那徐才人也是一位才貌雙全的小家碧玉,酷愛詩書,手不釋卷,鑒圖取則,聞詩服義,從小把詩書當成苑囿,在其中捃拾菁華,以翰墨為機杼,編織錦繡。
徐才人很快也被召去侍候筆墨,武才人看著她遠去的背影,不禁想起當初自己給李世民唱蒲州梆子的情景,露出無奈的表情。
徐才人到甘露殿的時候,李世民正在禦榻上閉目養神,聽見腳步聲慢慢睜開眼睛,隻見徐才人發盤雲朵髻,髻上插著五鈿和雙蝶銀步搖,身穿青色鈿釵禮衣公服,臉如鵝蛋,唇似櫻桃,不覺精神一振,告知她不必拘禮,招唿她到身邊坐下。
照例寒暄幾句,嘮叨幾句家常,又聊了一會兒江南風光,徐才人聲音細潤甜美,態度拘謹、謙恭。
李世民點點頭,示意她朗讀表疏。這是一份禮部請示科舉考試的上表,徐才人讀來宛轉流麗,氣息平穩。李世民聽完沉思了一會兒,說:“才人自幼誦讀詩書,對科舉考試有什麽看法?”
徐才人對:“妾是女兒身,無緣參加科舉考試,但是能夠侍奉陛下,也心無所憾。自大唐天下初定,陛下偃武修文,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通過考試選拔官吏,打破了五姓七望、關中四姓等士族門閥對朝政的壟斷,使寒門學士和民間賢材也有機會向上層流動,攪活了一潭死水,使國家煥然一新,充滿活力!”
李世民微笑,徐才人又說:“不止於此,陛下還廣施教化,增築學舍至一千二百區,即使是七營飛騎,也設置生員,派遣文學博士授經。四方蠻夷如: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也相繼派遣子弟前來長安入學,多至八千餘人呢!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陛下做到了,所以超凡入聖!”
徐才人娓娓道來、顧盼生輝,李世民笑說:“好,才人高論令朕耳目一新!拿酒來,朕與才人邊飲邊聊。”陳中監出殿宣傳,尚食奉禦端來金酒注和金魚樽,徐才人倒上凝露漿,與皇帝對飲。
李世民痛飲三樽,發出豪言壯語道:“朕解戎衣而開學校,飾賁帛而禮儒生;門羅吐鳳之才,人擅握蛇之價。不論是文苑學士,還是後宮才人,都爭著發言為論,下筆成文啊!所以朝堂上韻諧金奏,詞炳丹青,足以緯俗經邦!”
李世民起身翻出一卷《詩經》,笑說:“女兒身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朕現在就親自考你帖經!”展開卷軸,用紙蓋住兩邊隻露中間一行,再用小方塊帖蓋數字,讓徐才人讀寫出來,類似填空。
徐才人一看,笑說:“這是《詩經?衛風?碩人》裏的一句,帖蓋的這個字是褧,按切韻讀窘。”提筆在百花箋上寫出,並標注是罩衫之意。
李世民又帖蓋左邊一行,徐才人說:“帖蓋的這兩個字是瓠犀,按切韻讀戶西,瓠瓜的子,比喻牙齒潔白整齊。”又在百花箋上寫出。
李世民一看,字跡秀麗工整、古樸典雅、布局嚴謹,有鍾繇的風采,連聲誇讚,又問:“齒如瓠犀和齒如含貝兩個詞哪個形容美人的牙齒更好?”
徐才人莞爾一笑,對:“齒如含貝是形容牙齒的潔白,齒如瓠犀不但形容牙齒的潔白,而且形容了牙齒的整齊,所以齒如瓠犀更好!”
李世民慈祥地看著徐才人說:“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正是眼前人的寫照嗎?”
徐才人低頭給皇帝斟酒,兩人對飲了一樽。李世民說:“惠娘,敢試策論否?”徐才人笑答:“怎麽不敢?陛下請出題!”
李世民說:“近來吐穀渾慕容諾曷缽派使臣前來迎親,朕尚未應允。朕想使西北邊境長久安寧,到底應該選擇戰爭還是和親呢?”
徐才人默然良久,喝了一口凝露漿,方才作答:“自古邦交無外乎戰和二策,其根本仍在於國家自身強盛與否。但中央大國即使國強民富、兵強馬壯、政通人和、文德昭彰,也因地域遼闊,而有鞭長莫及之時,所以外夷蠻酋時常在四方邊境覬覦窺探!王師一動就逃之夭夭,邊境苦寒風沙之地,又難以屯田固守,王師劬勞無功,徒令國庫虛耗。”
又答:“竊以為戰不如和,這絕無屈辱妥協之意,以陛下雄師百萬,戰和在己,已立於不敗之地,但要撫育黎民,長治久安,必須親睦友鄰,平息幹戈,互結唇齒方為上策!《彖》曰: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如果陛下以文德服遠人,以和親靖夷蠻,就能形成烽燧不驚、華戎同軌的太平局麵,使貞觀之風傳播千秋萬載!”
李世民大喜,說:“惠娘所言與房相公不謀而合呀,沒想到閨閣中的小女子也有如此見識,真令須眉汗顏呐!”
徐才人對:“陛下謬讚了,妾初奉聖躬,就得到大家的垂青,一時興起,妄議時政,還望大家莫怪!”
李世民笑說:“惠娘奉命策論,一語中的,何談妄議?朕怎麽會怪罪你呢?來,咱們繼續考試,這次考詩賦!就以班昭的姑姑班婕妤的身世遭遇為題寫一首詩吧!”
徐才人對:“班婕妤博學多才,擅長詩賦,以文才得寵,可惜漢成帝移愛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她便被冷落了,自怨自哀之餘寫下《自傷賦》。”邊說邊在百花箋上寫下《長門怨》一首:
舊愛柏梁台,新寵昭陽殿。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李世民笑說:“好,此詩寫出了班婕妤的憂怨悲傷之情!腹有詩書氣自華,朕是不會以歌舞而賤詩書的。惠娘啊,你通過了朕的科舉考試,朕會通知禮部錄取你為甲科進士出身!”
“真的?”徐惠驚喜問。“真的!”李世民輕輕抱住徐惠,親吻了她,然後兩人共赴溫柔富貴之鄉!
掖庭宮永巷的才人們見徐惠一夜未歸,那個羨慕嫉妒恨啊,猶如打翻了調料瓶,五味雜陳!
等到徐惠迴來,崔才人、蕭才人、武才人準備了春暴酒、消靈炙、昆侖瓜、佛土菜等美味佳肴,邀請徐惠作客,聊天探底。
徐惠感覺到了姐姐們的一絲醋意,但內心表示理解,見盛情難卻,就前去赴宴,將昨夜之事摘要道出。姐姐們當然少不了一番恭維,談到高興處,武才人拿出一個繡球,與姐妹們玩起擊鼓傳球的遊戲,盡歡而罷。
過了數日,李世民派淮陽王李道明送弘化公主歸於吐穀渾。消息傳來,武才人有一種預感,徐惠很快就會超越自己了,因為徐惠的和親策論引起了李世民的強烈共鳴!
果然,僅僅過了三天,李世民就冊封徐惠為三品婕妤,搬到太極宮紫雲閣居住。妹妹後來居上,才人姐姐們都有些羨慕、嫉妒和失落。
崔才人說:“哎,人生就是吃喝拉撒,應付檢查!特別無聊。”
蕭才人說:“阿姐又在感歎了,咱們沒有選擇的權利,隻有等著被選擇,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等得花兒也謝了!”
武才人說:“哎,在花開的時候卻無人采摘,直等到鮮花凋謝,成為大齡剩女的那一天!多情卻被無情惱!姐妹們還是安心做事,應付檢查吧!”
武才人繼續關注著徐婕妤的動向,仔細分析她得寵的原因和與自己的不同,找出差距奮起直追。經過觀察和分析,武才人決定今後在以下幾方麵進行努力:
1放棄成為李世民皇後的想法,轉而討好適合自己的皇子。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自己不可能改變本性去迎合李世民。既然性格剛烈之男,喜歡溫順柔情之女,那麽性格剛烈之女,必需遇到溫順柔情之男才行啊!誰是溫順柔情的皇子,誰就是自己將來的依托。
2關心時政,圍繞時政查找圖書,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為將來的依托提供有益的借鑒,幫助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他的成功必然帶動自己成功。
3博涉文史,練習書法,內外兼修,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和綜合素質。
別人在失落、迷惘、絕望中沉淪,武才人卻在失落、迷惘、絕望中實現了心靈的崛起。
</p>
貞觀十四年春,又有一位十三歲的小姑娘被禮聘進入後宮,她的到來激起了後宮裏的一陣漣漪,似乎是專門來給宮內百花們解答那個老問題的。
她叫徐惠,湖州人,將作監丞徐孝德的長女,出生5個月就會說話,4歲就能誦讀《論語》、《毛詩》,八歲喜歡寫文章,時人將她比為東漢才女班昭。
李世民聽說後,禮聘她入宮,也立為才人,住在幽蘭閣旁邊的竹香閣。
武才人向她表示了祝賀,然後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這位複製三年前她的經曆的新才人,很想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新才人會不會將她的經曆繼續複製下去。
那徐才人也是一位才貌雙全的小家碧玉,酷愛詩書,手不釋卷,鑒圖取則,聞詩服義,從小把詩書當成苑囿,在其中捃拾菁華,以翰墨為機杼,編織錦繡。
徐才人很快也被召去侍候筆墨,武才人看著她遠去的背影,不禁想起當初自己給李世民唱蒲州梆子的情景,露出無奈的表情。
徐才人到甘露殿的時候,李世民正在禦榻上閉目養神,聽見腳步聲慢慢睜開眼睛,隻見徐才人發盤雲朵髻,髻上插著五鈿和雙蝶銀步搖,身穿青色鈿釵禮衣公服,臉如鵝蛋,唇似櫻桃,不覺精神一振,告知她不必拘禮,招唿她到身邊坐下。
照例寒暄幾句,嘮叨幾句家常,又聊了一會兒江南風光,徐才人聲音細潤甜美,態度拘謹、謙恭。
李世民點點頭,示意她朗讀表疏。這是一份禮部請示科舉考試的上表,徐才人讀來宛轉流麗,氣息平穩。李世民聽完沉思了一會兒,說:“才人自幼誦讀詩書,對科舉考試有什麽看法?”
徐才人對:“妾是女兒身,無緣參加科舉考試,但是能夠侍奉陛下,也心無所憾。自大唐天下初定,陛下偃武修文,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通過考試選拔官吏,打破了五姓七望、關中四姓等士族門閥對朝政的壟斷,使寒門學士和民間賢材也有機會向上層流動,攪活了一潭死水,使國家煥然一新,充滿活力!”
李世民微笑,徐才人又說:“不止於此,陛下還廣施教化,增築學舍至一千二百區,即使是七營飛騎,也設置生員,派遣文學博士授經。四方蠻夷如: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也相繼派遣子弟前來長安入學,多至八千餘人呢!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陛下做到了,所以超凡入聖!”
徐才人娓娓道來、顧盼生輝,李世民笑說:“好,才人高論令朕耳目一新!拿酒來,朕與才人邊飲邊聊。”陳中監出殿宣傳,尚食奉禦端來金酒注和金魚樽,徐才人倒上凝露漿,與皇帝對飲。
李世民痛飲三樽,發出豪言壯語道:“朕解戎衣而開學校,飾賁帛而禮儒生;門羅吐鳳之才,人擅握蛇之價。不論是文苑學士,還是後宮才人,都爭著發言為論,下筆成文啊!所以朝堂上韻諧金奏,詞炳丹青,足以緯俗經邦!”
李世民起身翻出一卷《詩經》,笑說:“女兒身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朕現在就親自考你帖經!”展開卷軸,用紙蓋住兩邊隻露中間一行,再用小方塊帖蓋數字,讓徐才人讀寫出來,類似填空。
徐才人一看,笑說:“這是《詩經?衛風?碩人》裏的一句,帖蓋的這個字是褧,按切韻讀窘。”提筆在百花箋上寫出,並標注是罩衫之意。
李世民又帖蓋左邊一行,徐才人說:“帖蓋的這兩個字是瓠犀,按切韻讀戶西,瓠瓜的子,比喻牙齒潔白整齊。”又在百花箋上寫出。
李世民一看,字跡秀麗工整、古樸典雅、布局嚴謹,有鍾繇的風采,連聲誇讚,又問:“齒如瓠犀和齒如含貝兩個詞哪個形容美人的牙齒更好?”
徐才人莞爾一笑,對:“齒如含貝是形容牙齒的潔白,齒如瓠犀不但形容牙齒的潔白,而且形容了牙齒的整齊,所以齒如瓠犀更好!”
李世民慈祥地看著徐才人說:“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正是眼前人的寫照嗎?”
徐才人低頭給皇帝斟酒,兩人對飲了一樽。李世民說:“惠娘,敢試策論否?”徐才人笑答:“怎麽不敢?陛下請出題!”
李世民說:“近來吐穀渾慕容諾曷缽派使臣前來迎親,朕尚未應允。朕想使西北邊境長久安寧,到底應該選擇戰爭還是和親呢?”
徐才人默然良久,喝了一口凝露漿,方才作答:“自古邦交無外乎戰和二策,其根本仍在於國家自身強盛與否。但中央大國即使國強民富、兵強馬壯、政通人和、文德昭彰,也因地域遼闊,而有鞭長莫及之時,所以外夷蠻酋時常在四方邊境覬覦窺探!王師一動就逃之夭夭,邊境苦寒風沙之地,又難以屯田固守,王師劬勞無功,徒令國庫虛耗。”
又答:“竊以為戰不如和,這絕無屈辱妥協之意,以陛下雄師百萬,戰和在己,已立於不敗之地,但要撫育黎民,長治久安,必須親睦友鄰,平息幹戈,互結唇齒方為上策!《彖》曰: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如果陛下以文德服遠人,以和親靖夷蠻,就能形成烽燧不驚、華戎同軌的太平局麵,使貞觀之風傳播千秋萬載!”
李世民大喜,說:“惠娘所言與房相公不謀而合呀,沒想到閨閣中的小女子也有如此見識,真令須眉汗顏呐!”
徐才人對:“陛下謬讚了,妾初奉聖躬,就得到大家的垂青,一時興起,妄議時政,還望大家莫怪!”
李世民笑說:“惠娘奉命策論,一語中的,何談妄議?朕怎麽會怪罪你呢?來,咱們繼續考試,這次考詩賦!就以班昭的姑姑班婕妤的身世遭遇為題寫一首詩吧!”
徐才人對:“班婕妤博學多才,擅長詩賦,以文才得寵,可惜漢成帝移愛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她便被冷落了,自怨自哀之餘寫下《自傷賦》。”邊說邊在百花箋上寫下《長門怨》一首:
舊愛柏梁台,新寵昭陽殿。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李世民笑說:“好,此詩寫出了班婕妤的憂怨悲傷之情!腹有詩書氣自華,朕是不會以歌舞而賤詩書的。惠娘啊,你通過了朕的科舉考試,朕會通知禮部錄取你為甲科進士出身!”
“真的?”徐惠驚喜問。“真的!”李世民輕輕抱住徐惠,親吻了她,然後兩人共赴溫柔富貴之鄉!
掖庭宮永巷的才人們見徐惠一夜未歸,那個羨慕嫉妒恨啊,猶如打翻了調料瓶,五味雜陳!
等到徐惠迴來,崔才人、蕭才人、武才人準備了春暴酒、消靈炙、昆侖瓜、佛土菜等美味佳肴,邀請徐惠作客,聊天探底。
徐惠感覺到了姐姐們的一絲醋意,但內心表示理解,見盛情難卻,就前去赴宴,將昨夜之事摘要道出。姐姐們當然少不了一番恭維,談到高興處,武才人拿出一個繡球,與姐妹們玩起擊鼓傳球的遊戲,盡歡而罷。
過了數日,李世民派淮陽王李道明送弘化公主歸於吐穀渾。消息傳來,武才人有一種預感,徐惠很快就會超越自己了,因為徐惠的和親策論引起了李世民的強烈共鳴!
果然,僅僅過了三天,李世民就冊封徐惠為三品婕妤,搬到太極宮紫雲閣居住。妹妹後來居上,才人姐姐們都有些羨慕、嫉妒和失落。
崔才人說:“哎,人生就是吃喝拉撒,應付檢查!特別無聊。”
蕭才人說:“阿姐又在感歎了,咱們沒有選擇的權利,隻有等著被選擇,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等得花兒也謝了!”
武才人說:“哎,在花開的時候卻無人采摘,直等到鮮花凋謝,成為大齡剩女的那一天!多情卻被無情惱!姐妹們還是安心做事,應付檢查吧!”
武才人繼續關注著徐婕妤的動向,仔細分析她得寵的原因和與自己的不同,找出差距奮起直追。經過觀察和分析,武才人決定今後在以下幾方麵進行努力:
1放棄成為李世民皇後的想法,轉而討好適合自己的皇子。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自己不可能改變本性去迎合李世民。既然性格剛烈之男,喜歡溫順柔情之女,那麽性格剛烈之女,必需遇到溫順柔情之男才行啊!誰是溫順柔情的皇子,誰就是自己將來的依托。
2關心時政,圍繞時政查找圖書,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為將來的依托提供有益的借鑒,幫助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他的成功必然帶動自己成功。
3博涉文史,練習書法,內外兼修,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和綜合素質。
別人在失落、迷惘、絕望中沉淪,武才人卻在失落、迷惘、絕望中實現了心靈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