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陽光熾熱無比,仿佛要將大地烤焦。就在這個酷熱難耐的季節,阿裏汗果然如傳聞所說,率領著整整一萬名精銳士兵氣勢洶洶地前來攻打喀什噶爾城。他們誌在必得,妄圖一舉攻破這座堅固的城池。


    阿裏汗深知城牆的堅固程度,因此決定使用火藥來炸開城門。隨著一聲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城牆被炸出了一個個巨大的缺口,但清軍並沒有被輕易嚇倒。相反,他們迅速做出反應,展開了頑強而激烈的反擊。


    隻見城牆上,清軍們紛紛施展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弓箭如同密集的雨點般射向敵軍,每一支箭都帶著致命的威脅;滑膛槍不斷發出怒吼,噴出的火焰照亮了整個戰場;擲石器則拋出一塊塊巨石,砸向敵人的陣營,造成不小的傷亡;還有威力強大的大炮,每次開火都能掀起一陣煙塵,讓浩罕軍心驚膽戰;更有甚者,直接潑灑下滾燙的火油,瞬間點燃一片火海,將浩罕軍逼退。


    這場戰鬥異常慘烈,雙方都殺紅了眼,猶如兩群兇猛的瘋狗在互相撕咬。喊殺聲、慘叫聲、兵器相交的撞擊聲響徹雲霄,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短短十二天的時間裏,浩罕軍就已經損失了足足一千名英勇的士兵。


    與此同時,身處後方的張格爾一方麵忙著穩定局勢,安撫民心,另一方麵還要牢牢掌控住軍隊。然而,他與前方指揮作戰的阿裏汗之間卻逐漸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兩人對於戰術安排和戰略目標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最終,張格爾心中竟然萌生出了暗殺阿裏汗的念頭,企圖借此奪迴對軍隊的絕對控製權。


    阿裏汗察覺到了身後的暗流湧動,再加上前線戰事不利,腹背受敵的他意識到繼續僵持下去隻會導致全軍覆沒。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當機立斷,下達了撤退的命令。於是,這支曾經威風凜凜的浩罕軍隻得丟盔棄甲,倉皇逃離了喀什噶爾城。


    話說那張格爾啊,絲毫沒有半點客氣的意思,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以及各種手段,竟然成功地策反了足足三千名精銳的騎兵,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加入自己的隊伍。這些騎兵個個都是身經百戰、勇猛無畏之人,使得張格爾的實力瞬間大增。


    隨後,一場驚心動魄的激戰就此展開。雙方你來我往,殺得昏天黑地。然而,盡管清軍拚死抵抗,但無奈兵力懸殊且久戰疲憊,漸漸地開始力不從心起來。終於,在八月底這個令人心碎的時刻,喀什噶爾城終究還是沒能守住,被張格爾率領的叛軍攻破了城門。一時間,城內喊殺聲四起,火光衝天。


    可憐那些英勇的清軍將士們,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已經竭盡全力,但最終仍然無法扭轉敗局。絕大部分清兵慘遭殲滅,而慶祥等將領更是寧死不屈,壯烈犧牲,成為了保家衛國的“烈士”,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


    隨著喀什噶爾城的陷落,周邊的城市也紛紛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這三座城池,仿佛變成了張格爾眼中的獵物一般,一個接一個地被叛軍攻破占領。張格爾的軍隊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不過,當張格爾率軍攻打阿克蘇時,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頑強抵抗。這座城市的軍民齊心協力,眾誌成城,死死地守住了防線,讓張格爾狠狠地踢到了一塊鐵板。盡管如此,南疆西部的大片土地還是落入了張格爾的掌控之中,這裏儼然已經成為了他肆意妄為的樂園,如同他家的後花園一般。


    道光皇帝一聽,這哪行啊!咱清朝的威嚴不能就這麽丟了。於是,他大手一揮,派遣了大量軍隊,翻越那帕米爾高原,跟玩“翻山越嶺大冒險”似的,一路追剿叛軍。張格爾那小子還以為大清朝已經“老掉牙”,沒力氣管新疆了呢,結果卻被清軍給逮了個正著,還被迫“領銜主演”了一場“蘇丹夢斷”的大戲。


    權力這東西,對張格爾來說,就像是突然中了個大獎,一下子就把他給“飄”起來了。他開始對底層牧民進行“殘酷剝削大行動”,還打擊異己部落,那手段,簡直比“惡霸總動員”還狠。在他的“暴政”下,南疆統治集團內部那是“分裂得比蛋糕還散”,許多部落一看,這不行啊,還是投靠清朝比較靠譜,於是紛紛“改換門庭”。


    道光皇帝呢,雖然遠在京師,但對南疆的局勢那是“心係萬千”。他心裏想啊,南疆可是咱祖輩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基地,就算現在帝國國力有點“虛”,這南疆也不能出問題啊!於是,他就像是個“遠程操控的大師”,時刻關注著南疆的動靜,生怕出點什麽岔子。


    道光帝一看張格爾在南疆那幹的“好事”,心想:嘿,這小子終於給我逮到機會了,得給他點顏色瞧瞧!於是,他立馬下令,讓伊犁將軍長齡搖身一變成了“揚威將軍”,還拉上陝甘總督楊遇春和山東巡撫武隆阿當參讚大臣,這陣容,簡直就是“清朝夢之隊”啊!


    他們調集了5省的3萬兵力,浩浩蕩蕩地前往新疆,那架勢,就像是要去踢一場“世界杯”。在阿克蘇集結完畢後,清軍就像是一群蓄勢待發的獵豹,朝著張格爾就撲了過去。


    清軍這一路啊,那可是克服了嚴酷的環境和困難的地形,三月初到五月,愣是把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和闐等地都給收複了,殲滅叛軍近3萬人,這戰績,簡直就是“清軍版戰狼”啊!


    張格爾那集團啊,內部種族複雜,相互爭鬥,就像是一盤散沙,哪裏抵擋得住清軍的進攻?最後隻能四散奔逃,張格爾本人更是跑到了中亞山區,躲得跟個老鼠似的。


    長齡一看,這不行啊,得徹底消滅張格爾才行!於是,他在喀什噶爾部署了8000人的駐軍,守得跟鐵桶一樣。然後又把9000名軍隊撤迴內地,估計是想著“家裏也得留點人看門”。


    最後,他還派遣了8000人,穿越克什米爾山區,進行了一場高原上的千裏追擊。這簡直就是“高原版馬拉鬆”啊,清軍士兵們跑得那叫一個快,生怕張格爾跑了似的。這場追擊戰,簡直就是清軍版的“速度與激情”!


    道光帝一看張格爾那小子跑到中亞山區躲起來了,心想:哼,你以為你跑得掉?我非得把你逮迴來不可!於是,他下令向周邊國家發“通緝令”,還宣布了賞金,說誰能捉到張格爾,重重有賞!這賞金一出,估計周邊國家的老百姓都瞪大眼睛,準備隨時“接單”了。


    到了1827年12月,張格爾那小子也是倒黴,被叛徒給出賣了,清軍就像“外賣小哥”一樣,迅速把他給“送達”了。然後,在午門那裏,還搞了個“獻俘儀式”,張格爾就像是個“展品”一樣,被大家圍觀。


    接下來,張格爾的“待遇”可就不怎麽樣了,被處以了寸磔,這懲罰,簡直就是“極刑中的極刑”啊!不過,這場叛亂也算是終於得到了平定。雖然這場戰爭規模不大,但愣是持續了七年,清政府為了這場戰爭,可是消耗了超過一千萬兩白銀,這錢花得,都夠買好多“豪宅”了!


    不過,對於清廷來說,這錢花得也值。不僅平息了山區的騷亂,還讓浩罕的統治者嚇得乖乖聽話,保持穩定。這簡直就是“一箭雙雕”的買賣啊!平定張格爾叛亂,也算是道光執政幾十年來,最能拿出來“炫耀”的政績之一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瑞並收藏大清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