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啊,這家夥可是個正宗的“官二代”。他老爹劉統勳,那官職大得能嚇人,和珅後來的好多職位,都是劉統勳當年玩剩下的。劉統勳在乾隆初中期,那可是權傾一時的大臣,要是拿他和和珅比,那還算有得一拚。可劉墉呢,就沒他老爹那麽威風了。


    劉墉這前半生啊,簡直就像是在地方上“鍍金”的。官職品級不高,就在那兒慢悠悠地熬著,跟熬老湯似的。一直到他57歲那年,才算是熬出了頭,被調入京城,成了個從二品的內閣學士,這才算是踏入了高官的行列。


    雖然他後來也混到了體仁閣大學士、吏部尚書,還加了個太子太保的銜兒,聽起來挺風光的。但他就是沒進過軍機處的大門。你知道嗎,清朝自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之後,就有個說法,大學士不入軍機處,那就不算真宰相。所以啊,劉墉這官職,雖然聽起來挺大,但實際權力跟和珅比起來,那可真是差得遠了。劉墉啊,你這“官二代”當得,可真是有點“憋屈”啊!


    乾隆皇帝任命劉墉為大學士的時候,那話說得可真是“委婉”啊:“劉墉這家夥,向來不肯實心任事,行走頗懶。現在實在是沒人了,才讓他來擔這個體仁閣大學士的位子。”這話聽起來,就像是乾隆在無奈地說:“唉,劉墉啊,你小子平時就愛偷懶,不怎麽幹活。但現在實在是沒人可選了,我就勉為其難地提拔你吧!”


    乾隆這話裏的意思,明擺著就是看不上劉墉嘛。估計在乾隆心目中,十幾個劉墉加起來,也比不上一個和珅來得實用。


    說起來,劉墉這人也是挺圓滑的。曆史上的他啊,可不像電視劇裏演得那樣剛正不阿,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在和珅被抓後,劉墉可是給嘉慶皇帝出了個“好主意”:“皇上啊,和珅這事兒,咱們就別牽連太多人了。穩定政局要緊,隻殺首惡和珅,餘黨就放過他們吧。”這話說得,可真是滴水不漏,既表了自己的態,又給了嘉慶一個台階下。劉墉啊,你這為官之道,可真是“圓滑”到了極點!


    劉墉這家夥,雖然曆史上他挺圓滑的,但不得不說,他還真是個“清流”中的異類。在那和珅權勢熏天的年代,他愣是沒去抱和珅的大腿,算是當時極少數“不隨波逐流”的重臣之一。


    嘉慶皇帝也是看中了他這點,才派他去審理調查和珅的罪證。這劉墉啊,就像是個“清官偵探”,去和珅那兒“搜證”去了。


    說起來也怪,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是個出了名的清官,能為民做主,劉墉自己在地方上當官的時候,也是公正清廉,被老百姓誇得跟包青天似的。這父子倆啊,就像是清朝的“清廉組合”,在民間那可是名聲大噪。


    結果呢,這民間的老百姓啊,就把劉墉審理和珅這事兒給“神話”了,以為是他父子兩代清官聯手鬥倒了和珅。嘿,這誤會可大了去了!劉墉心裏估計也在偷著樂:“我這圓滑的官兒,沒想到還能被當成清官典範,鬥倒和珅的大英雄,這可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


    說起和珅在朝堂上的“最強對手”,那非得是章佳·阿桂莫屬了!這阿桂啊,也是滿洲貴族出身,跟和珅那可是“同門師兄弟”,但人家阿桂,不管是能力、官職,還是乾隆的寵信程度,那都是穩穩地壓和珅一頭。


    阿桂在朝堂上,那就是個“定海神針”,隻要他老人家在世,首席大學士兼領班軍機大臣的位子,那絕對是他的囊中之物。和珅啊,就隻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心裏那個饞啊,就跟小貓看著魚似的。


    等到阿桂一去世,乾隆這才鬆了口氣,心想:“哎呀,阿桂這家夥終於走了,這下子首席大學士兼領班軍機大臣的位子,總該輪到和珅了吧!”於是呢,和珅這才得以“上位”,成了朝堂上的新寵兒。


    不過話說迴來,和珅心裏也明白,自己這“第一”的位子,其實是阿桂“讓”出來的。要是阿桂還在,他啊,就隻能繼續當那個“千年老二”了。這阿桂啊,簡直就是和珅心頭的“一座大山”,讓他既敬畏又無奈,隻能感歎:“既生和,何生桂啊!”


    和珅那權勢最鼎盛的時候啊,就像是個“雙麵膠”,粘著兩個時間段不放——乾隆四十九年到乾隆五十四年,還有嘉慶二年。你瞅瞅這倆時間段,第一個是阿桂在外頭統兵打仗,忙得跟個陀螺似的;第二個呢,是阿桂已經“駕鶴西去”了。這不明擺著嘛,隻要阿桂在朝堂上站著,和珅就得乖乖地往後靠一靠。


    阿桂這家夥,那可是“天生麗質難自棄”,家族出身高得嚇人,能力和戰功也是杠杠的。他老爹阿克敦,那可是康雍乾三朝的老臣,協辦大學士、左都禦史的位子都坐過,厲害得很。阿桂呢,更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官職比老爹當年還要高,簡直就是“官二代”裏的戰鬥機!


    和珅啊,你雖然也挺能耐的,但跟阿桂比起來,那還是得“稍遜風騷”。阿桂在朝堂上,那就是個“大哥大”,和珅啊,你就隻能當個“小弟”,乖乖地跟在後頭。這阿桂啊,簡直就是和珅的“克星”,讓他不得不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瑞並收藏大清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