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這家夥,機敏又才華橫溢,就像個閃閃發光的金子,很快就吸引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乾隆皇帝一看,嘿,這小夥子不錯,得給他點甜頭嚐嚐!於是呢,紀曉嵐就像坐上了火箭,嗖嗖地升職了,一會兒是山西鄉試的正考官,一會兒又成了會試的同考官,還兼職順天府鄉試的同考官,忙得跟陀螺似的。紀曉嵐呢,也是不負眾望,每次考試都能為大清選拔出一批批優秀的人才,就像是朝廷的“人才獵頭”。乾隆皇帝一看,這紀曉嵐還真有兩下子,心裏頭那個滿意啊,對他的重視程度也是噌噌往上漲。


    到了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一拍大腿,決定給紀曉嵐來個更大的挑戰——任命他為福建省提督學政,讓他去管江南的考務。這職位可不低啊,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長兼考試院院長,可見乾隆皇帝對紀曉嵐的信任和器重。


    說起來,乾隆皇帝為啥這麽寵愛紀曉嵐呢?除了他工作能力強,為朝廷做了不少貢獻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紀曉嵐是個對對子的高手!每次皇帝出個上聯,紀曉嵐都能迅速對出下聯,而且還得體、有趣,經常把乾隆皇帝逗得哈哈大笑,直誇他“有才”!這紀曉嵐啊,簡直就是乾隆皇帝的“開心果”,讓他怎能不寵愛呢?


    在古代那會兒,老百姓的娛樂活動可不像現在這麽五花八門,手機、電視、遊戲機啥的都沒有,那他們咋找樂子呢?嘿,吟詩作對就成了大家的“快樂源泉”!不管是才高八鬥的才子佳人,還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隻要一有空,大家就愛湊一塊兒對對子,找找樂子。這對對子啊,就像現在的腦筋急轉彎,有的簡單得跟白開水似的,有的呢,卻精妙得讓人拍案叫絕,恨不得把它刻石頭上,流傳千古。要說這對對子,可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玩的。你得有文化基礎,還得腦筋轉得快,臨場應變能力強。就像你現在玩個遊戲,不僅要會操作,還得有策略,不然咋能贏呢?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啊,這對子就像是詩詞裏的“雙胞胎”——對偶句。它們得講究個工整、對稱,還得有意義,可不是隨便瞎湊的。所以啊,這對對子的要求,那可是相當嚴格,跟現在的高考作文似的,一不留神就可能“跑偏”了。


    不過呢,這也沒難倒咱們的古人。他們啊,就是愛挑戰,越難越愛玩,把這對對子玩得那叫一個風生水起,樂趣無窮!紀曉嵐這家夥,那可是才華橫溢,博古通今的主兒,他和乾隆皇帝對對子的那些趣事兒,簡直就像相聲段子一樣,讓人聽了還想聽。


    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訪,體察民情,身邊就帶了紀曉嵐和和珅這兩個“智囊團”。這大熱天的,太陽跟火爐似的烤著大地,乾隆皇帝也被熱得有點不耐煩了,心裏頭直嘀咕:“這鬼天氣,真是熱死朕了!”


    為了找點樂子,乾隆皇帝便瞅著天上的太陽,隨口來了個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看你們誰能對得出來。”說完,他還得意地笑了笑,心想:“哼,這次看你們怎麽接招!”這上聯一出,和珅先是一愣,然後就開始苦思冥想,額頭上的汗珠跟下雨似的往下掉。而紀曉嵐呢,他可是個機智鬼,腦子一轉,就有了主意。隻見他嘴角一翹,準備給乾隆皇帝來個“驚喜”。


    這乾隆皇帝出的上聯啊,那可真是有水平!你看,一個“日”字孤零零的是個獨體字,倆“日”字一碰頭,嘿,就成了上下結構的“昌”字;三個“日”字一聚會,又變成了品字結構的“晶”字。這不僅僅是字的變化啊,背後還藏著明亮、昌達的深意呢!


    紀曉嵐一聽,心裏頭那個透亮啊,立刻就明白了乾隆皇帝的弦外之音:這是在誇咱們康乾盛世,國運昌隆,大清在皇上的治理下那是如日中天,紅紅火火!這上聯看似簡單,其實是個大坑啊!要想對得好,那可得講究對仗工整,還得寓意相同,不然一不小心惹怒了皇上,那可就是丟官掉腦袋的大事兒了!


    乾隆皇帝對自己這觸景生情的上聯那是相當得意,旁邊的大臣們也是紛紛捧場,叫好聲一片,跟唱戲似的。乾隆皇帝一看,心裏頭那個美啊,便讓大臣們輪流說出自己想的下聯。這場景,就像是班級裏老師出了個難題,然後等著看同學們怎麽接招一樣,熱鬧得很!


    大臣們一聽乾隆皇帝的上聯,心想:“這還不簡單嘛,找個類似的象形字組合就行了!”於是,有人大喊:“一火為火,二火為炎,三火為焱!”還有人喊:“一人為人,二人為從,三人為眾!”這答案是一個接一個,跟接力賽似的。可這乾隆皇帝一聽,眉頭就皺起來了,心裏頭那個不滿意啊:“你們這都不對!對對子哪能這麽隨便?得講究對仗工整,還得有新意!”大臣們一聽,心裏頭那個慌啊,紛紛點頭稱是,但就是想不出個更好的下聯來。


    乾隆皇帝看著大臣們那愁眉苦臉的樣子,心裏頭更不滿了:“唉,你們這群人,怎麽連個對聯都對不好?記住了,對對子得講究同字不同聯、同聯不同字,還得有新意!上聯用了一二三這些數字,下聯就不能再用了!”


    大臣們一聽,恍然大悟,然後又低下頭去苦思冥想,跟一群思考者似的。乾隆皇帝環顧四周,突然發現紀曉嵐這家夥正盯著不遠處大運河旁邊的樹林發呆,心裏頭就好奇了:“這紀曉嵐,又在搞啥鬼呢?”於是,乾隆皇帝直接點名紀曉嵐:“紀曉嵐,你來對個下聯聽聽!”紀曉嵐一聽,也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答道:“迴皇上,微臣的下聯是‘單木為木、倆木為林、叄(這裏用‘叄’代替‘三’,以避諱)木為森’。”乾隆皇帝一聽,眼睛一亮,心裏頭那個滿意啊:“紀曉嵐,你這下聯對得妙!既有新意,又對仗工整,還符合朕的要求!”大臣們一聽,也是紛紛點頭稱讚,心裏頭暗想:“這紀曉嵐,還真是有兩把刷子!”


    紀曉嵐這下聯一出,那可是真叫一個絕!你看啊,一個“木”字孤零零地站那兒,是個獨體結構;倆“木”字一牽手,就成了左右結構的“林”字;三個“木”字一聚會,嘿,品字結構的“森”字就出現了!這不僅僅是字的變化,還藏著繁茂、生機勃勃的寓意呢!


    而且啊,紀曉嵐這“單”、“倆”、“叄”用得也是真叫一個妙!這仨字兒混著獨特的京城口音,聽著就有味兒,還都是表示數字和數量的意思,跟上聯對得那叫一個工整!再說這“木”、“林”、“森”,背後都代表著繁榮昌盛,寓意著乾隆皇帝治理下的大清那是生機勃勃,萬世昌隆!


    周圍的大臣們一聽,紛紛拍手叫好,跟看大戲似的,連連稱讚:“紀曉嵐,你這下聯對得真是太妙了!”乾隆皇帝呢,也是心裏頭那個美啊,暗暗地聽出了紀曉嵐話裏的奉承之意,心想:“這紀曉嵐,不僅才華出眾,還懂得拍馬屁,朕真是越來越喜歡他了!”從此啊,乾隆皇帝對紀曉嵐的才華那是更加高看一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瑞並收藏大清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