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這家夥,經過之前的小挫折,那是徹底醒悟了。他琢磨著,這李侍堯為啥這麽囂張?不就是仗著皇上的寵愛,還有那一幫“鐵哥們兒”嘛!整個官場都跟串糖葫蘆似的,串在一起,形成了個“利益共同體”,自己想插一腳都難!


    於是,和珅這家夥,那是相當的狡猾,他想出了個“誘敵之計”。自己呢,就裝成個遊山玩水、不務正業的浪蕩公子,見人就笑,跟個彌勒佛似的,讓人一看就覺得:“這家夥,就是皇帝派來走走過場的,沒啥大本事!”可實際上呢,和珅那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早就派了自己的心腹,跟個偵探似的,四處查訪李侍堯的“黑料”。這心腹呢,也是相當的給力,跟個“地下工作者”似的,神不知鬼不覺地就把事兒給辦了。而李侍堯呢,雖然被禁足了,但他的“威力”還在那兒擺著呢。那些官員們,一個個都精明得很,心裏跟明鏡似的,知道李侍堯不是那麽容易被扳倒的。所以,他們都跟看熱鬧似的,一個個都“作壁上觀”,誰也不肯輕易出手。


    整個雲貴官場,那就像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緊緊地綁在一起,形成了個“堅不可摧”的利益共同體。和珅一看,心想:“這簡直就是銅牆鐵壁啊!不過,我和珅可不是吃素的,咱們走著瞧!”這場“官場大戲”,和珅那是越玩越上癮,咱們就拭目以待,看他怎麽把這盤棋給下活吧!和珅這家夥,現在可是愁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眼看著這差事就要砸在自己手裏了,那可咋整?他琢磨著,得再使出點“殺手鐧”。


    於是,和珅又盯上了雲南巡撫孫士毅,這家夥可是個“關鍵人物”。和珅那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跟孫士毅聊得那叫一個“投機”。他說:“孫大人啊,咱倆現在可是一條船上的螞蚱,李侍堯這事兒要是搞不定,咱倆都得倒黴啊!你得幫幫我,給我點‘幹貨’!”


    孫士毅一聽,心裏也犯嘀咕,心想:“這和珅,還真是不好對付。”但他也明白,這事兒自己要是不幫忙,那以後在官場可就不好混了。於是,他琢磨著,得給和珅點“甜頭”,但又不能太“露骨”。於是,孫士毅就給了和珅一條“線索”,讓他去查李侍堯的管家張永。和珅一聽,那叫一個高興,心想:“這下可算找到突破口了!”於是,他立馬派人把張永給“請”來了。可沒想到,這張永也是個“老油條”,見過大世麵,軟硬不吃。和珅那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可張永就是不開口,除了說些廢話,一點有用的信息也沒吐露。


    和珅一看,這叫一個無奈,心想:“這張永,還真是塊‘硬骨頭’!這事兒,看來又得陷入僵局了。”他無奈地搖了搖頭,心裏琢磨著:“接下來,我該咋整呢?和珅這家夥,正愁得跟啥似的,感覺這案子就像走進了迷宮,找不到北了。可俗話說得好,“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好事兒,還真就讓和珅給撞上了!就在和珅快要把頭發愁白的時候,乾隆皇帝的六百裏加急諭旨就像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啪嘰一下砸在了和珅的腦袋上。原來啊,那個張永,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竟然往京城裏悄悄捎了7000兩銀子,結果被官員們給查獲了。


    這筆銀子,那可不是個小數目啊!按照《大清律》,盜銀120兩就是死罪,這張永一個奴仆,哪來的這麽多錢?乾隆皇帝一看,這事兒不對勁啊,趕緊下令讓和珅去刨根問底。和珅一看,這機會來了啊!他就像個餓狼似的,猛地撲了上去。他對張永那是又哄又嚇,跟唱戲的一樣,把張永的心理防線給一點點擊垮了。


    張永這家夥,一開始還嘴硬,可和珅那是何許人也?他三下五除二,就讓張永鬆了口。張永承認,這筆錢是別人行賄給自己的,接著呢,他又把向李侍堯行賄的一眾人等全部給交代清楚了。和珅一看,這叫一個高興啊!他拿著這份供詞,就像拿到了尚方寶劍一樣,信心倍增。他心想:“這下可好了,有了這份供詞,我看你們還往哪兒跑!”於是,和珅就按照名單,一一問詢,那架勢,就跟個“審訊專家”似的。這場“官場大戰”,和珅算是找到了突破口。


    眼瞅著形勢跟變天似的,那些之前還跟李侍堯“穿一條褲子”的哥們兒,現在紛紛“反水”,開始揭發李侍堯的罪行。這速度,比翻書還快!和珅看著這一幕,心裏那叫一個樂嗬,心想:“這幫人,還真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啊!”


    眾人交代完以後,和珅就開始著手提審李侍堯。這李侍堯,之前還硬氣著呢,現在麵對這人贓並獲的局麵,就跟泄了氣的皮球似的,再也蹦躂不起來了。他無奈地認了罪,心裏那個悔啊,就跟吃了蒼蠅似的。


    和珅一看,心想:“這家夥,終於認栽了!”可一算下來,李侍堯前前後後也就收了兩銀子。和珅心裏琢磨:“這點銀子,雖然不多,但也足夠判他死刑的了。”


    不過,和珅這人,辦事那是相當的穩妥。他琢磨著,要是直接判李侍堯斬立決,那以後萬一有啥變故,自己可就沒退路了。於是,他來了個“折中”,判了李侍堯斬監侯。這樣一來,既給了李侍堯一個“教訓”,又給自己留下了迴旋的餘地。


    後來啊,和珅抄了李侍堯的家,那清單報上來一看,銀子是沒多少,可奇珍異寶那是琳琅滿目,看得人眼花繚亂。有啥呢?比如說那“黃金佛”,一座兩座三座,金光閃閃的;還有那“珍珠葡萄”,一串兒一串兒的,跟真葡萄似的,不過這可是珍珠做的;再瞧瞧那“珊瑚樹”,四尺高的就有三株,紅彤彤的,跟火焰似的。這李侍堯,還真是會享受啊!


    乾隆皇帝一看這清單,心裏那叫一個樂嗬。他本來就打算放過李侍堯,查他是要查的,放他也是要放的。為啥呢?因為乾隆皇帝深知“使功不如使過”的道理,查李侍堯是立威,放李侍堯是施恩,這樣一來,恩威並用,這才是帝王之術、馭人之道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瑞並收藏大清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