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廟”指的是皇後、同姓宗室、異姓功臣等得到皇帝批準,死後可以將牌位供奉在太廟,接受後人的祭拜。類似於太廟的建築,早在夏朝就已出現,被稱為“世室”。商朝時改稱“重屋”,周朝時又稱為“明堂”,直到秦漢時期才改稱“太廟”,並一直延續至明清時期。


    太廟最初隻是供奉曆代皇帝的地方,連皇室宗親也不能在死後將牌位擺放於太廟之中,可見太廟作為儀禮場所,具有區別身份地位的重要作用。後來太廟的限製逐漸解除,除了皇帝本人以外,皇後、同姓宗室、異姓功臣如果得到皇帝的批準,也可以在死後將牌位擺放於太廟之中,接受僅次於皇帝本人的祭拜。


    這些得以“配享太廟”的皇後、同姓宗室、異姓功臣的牌位,一般在死後擺放於太廟大殿兩側的配殿之中。按照明清時期的規製,東西配殿各十五間,東側供奉同姓宗室,西側供奉異姓功臣;而大殿居中,供奉曆代皇帝。借以體現皇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和皇帝對同姓宗室、異姓功臣的關照。


    張廷玉最牛的事兒,還得是雍正讓他配享太廟呢!雍正八年六月,雍正下詔給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說他們死後能配享太廟。之前咱說過,太廟是供奉皇室神位的地方,但要是有大功勞的功臣,經過皇帝批準,可以供奉在太廟兩邊的配殿裏。這可是超級大的榮耀,一般功臣可沒這待遇。清朝一代,能配享太廟的臣子一共 26 個,23 個是滿洲人,像多爾袞、費英東、額亦都這些,為清廷開國立下了大功,所以有這待遇。還有像十三爺胤祥、恭王爺奕欣,雖然沒什麽武功,但人家地位高,又是皇室出身,也能配享太廟。再有呢,就是兩個戰功赫赫的蒙古王爺,一個是在額爾德尼召打了大勝仗的策零,另一個是僧格林沁。而張廷玉是配享太廟的唯一一個漢人哦!後來曾國藩李鴻章幹了那麽多事兒,都沒這福利呢!雖說張廷玉配享太廟這事兒,在乾隆年間有點反複,但他在雍正朝,沒什麽大功勞,還能進太廟,也是很厲害啦!


    我之前說過,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其餘時間,張廷玉還是好好的扮演著自己皇帝秘書的角色,絕對不做一點逾越職權的事。到了雍正皇帝登基之後,張廷玉的工作就重了——九子奪嫡中。雍正雖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朝廷當中的大臣很多都是心歸政敵八爺黨,雍正能調動的大臣並不多,遠遠不夠,他執行新政。於是張廷玉就成了雍正皇帝眼中最值得依靠的大臣之一。但在讓他於政壇大放光輝之前,有更重要的任務讓他去做——修康熙皇帝的起居錄。雖然對於後世人來說,經過研究之後發現聖皇帝繼承皇位並沒有什麽爭議。但是九子奪嫡的過程當中,雍正肯定也留下了不少的黑曆史,這個幫雍正皇帝擦屁股的任務就交給了張廷玉。


    張廷玉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一點兒都沒辜負雍正皇帝對他的信任。就像其他正史裏寫的,前太子胤礽小時候脾氣可暴躁啦,有一次還把小時候的雍正給踢暈了呢!不過這麽黑的曆史,張廷玉可聰明了,直接給刪啦!完成這個對雍正超級重要的任務後,張廷玉就慢慢成了雍正皇帝的心腹啦!到了雍正八年,十三爺怡親王,也就是那位常務副皇帝去世了,雍正就把他的工作都交給了張廷玉。張廷玉也幹得特別好,雍正搞的那些新政,可沒有因為雍正的離世就沒啦!為了獎勵張廷玉的功勞,雍正在去世前還專門下旨讓張廷玉配享太廟呢!


    張廷玉的能力非常強,這不用說了啊,這個另外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雍正要刻意平衡滿漢勢力。張廷玉是漢臣中的魁首,鄂爾泰是滿人官僚集團代表,所以雍正想要在充斥著滿人的蜻蜓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就必須抬高張廷玉的身份。


    雍正那可是清朝最重視漢臣的皇帝,沒有之一哦!同時呢,他也是把滿漢分得最清楚的皇帝,同樣沒有之一喲!在雍正之前,他就下旨說啦:“凡是奏章裏稱臣或者稱奴才的,那可都是臣子的用詞,不能有兩種寫法。以後啊,都統一寫臣字。”這就意味著,在奏章裏,不管是滿臣還是漢臣,都得自稱“臣”。不過呢,滿臣為了顯擺自己的優越感,常常不會自稱“臣”,而是按照八旗的主仆關係,自稱為“奴才”。對於這種情況,雍正也沒去糾正,就這麽默認了。時間一長,在皇帝麵前自稱“奴才”,好像就成了滿臣的一項特權呢。為啥呢?因為漢臣沒這個資格呀,不管你是不是旗人,都不許自稱“奴才”,不然會被皇帝罵的喲!


    還有一次,一漢臣為套近乎,在奏折裏自稱“奴才”,雍正看後批閱4字:“稱臣得體。”那這是怎麽迴事呢?此漢臣叫楊宗仁,漢軍正白旗人,康熙朝時出任湖廣慈利知縣等職,任內興利除弊,造福一方,有很高的民望。然而,即便是像楊宗仁這樣一個深受雍正重用的漢臣封疆大吏,還是個旗人,也沒資格在皇帝麵前稱“奴才”。1723年,楊宗仁向雍正上了一個單純的請安折。為了與皇帝套近乎,他在奏折的結尾處自稱“奴才”。雍正看了楊宗仁的請安折後,很認真地用朱筆劃去“奴才”兩個字,在旁邊寫了個“臣”字,並批示了4字:“稱臣得體。”也就是說,楊宗仁一個漢臣,在皇帝麵前自稱“奴才”是不合規矩的,也不配,屬“越禮”,非常不得體。


    滿漢官員之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差異,那可真是給漢族官員的積極性來了個大大的打擊呀,而且還嚴重影響了國家政令的執行,這對朝廷的長治久安可太不利啦!雍正帝發現這個嚴重問題後,馬上就開始大力宣傳“滿漢臣工都是一家人”的口號,還努力提高漢族官員的政治地位呢。在雍正五年的九月,雍正帝還專門對大學士的班次排列方式做出了明確規定:“滿族居首的大學士在前麵走,其他大學士就按照他們補授的時間先後走,別再分什麽滿漢啦,張廷玉就在孫柱前麵走。以後補授大學士的時候,要先請旨確定他的行走班次,這樣皇帝就不用被規矩限製住啦,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隨時調整哦。”這可是關於大學士班次問題的第一個規定呢!這個規定也確定了大學士班次排列的一些具體原則:第一,領班大學士一定要是滿人。第二,其他大學士就不分滿漢啦,主要看補授時間,重點考慮資曆。第三,補授大學士後,要先請旨確定行走班次,這樣皇帝就能靈活調整啦!


    一直以來,鄂爾泰都壓著張廷玉一頭呢,而且他倆在朝為官,還同時上殿議政。可據說這倆十多年都沒說過一句話喲!要是漢族大臣出了啥失誤,那滿族大臣能把漢族大臣臊得沒臉見人。雍正這位君主就在上麵看熱鬧,從不插手調解,任由滿族大臣和漢族大臣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瑞並收藏大清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