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一朝滿漢官員矛盾加劇,皇上呢,就為了調和滿漢官員的關係,有意識的去重用漢官,這些漢官裏邊兒最傑出的人才就是張廷玉。可以講啊,張廷玉是整個清朝曆史當中最受恩寵的漢族大臣之一,他是死後唯一配享太廟的文臣,也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那這張廷玉何許人也?又為什麽這麽得寵。


    張氏父子倆都是宰相,嘿,這可不得了!他家世那叫一個好,他爹張英可是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和禮部尚書呢!還曾經當過太子胤礽和四阿哥,也就是後來雍正皇帝的老師,這人的能力那可是杠杠的!老子這麽厲害,兒子能差到哪兒去?所以後來兒子張廷玉也考上進士啦。張英一看兒子出息了,就跟皇上說要告老還鄉。康熙可體諒這位老臣了,立馬就同意了。張英還鄉前還麵見皇上,除了一番感謝,還想把康熙賞賜給自己的房子還給朝廷。可康熙卻說:“這房子啊,就算是朕賞賜給你倆兒子住的地方啦!我見到你兒子,就跟見到你一樣!”瞧瞧,這張廷玉的背景多硬啊,帝師之子,誰不得禮讓三分?


    張廷玉最後飛黃騰達,絕對不止靠拚爹,除了好家世之外啊,他考中進士之後啊。派到翰林院學習滿文,學習非常刻苦,勤奮,廢寢忘食啊,有人就有疑問了啊,不是說這個滿人入關之後都被漢化了嗎?幹嘛漢人還得學習滿語啊?其實啊,雖然滿洲人漢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漢人呢,為了得到統治者的這個重用啊,積極在文化上靠攏也是常見的。


    所以呀,像張廷玉這樣身份的人,一旦把滿語掌握得溜溜的,那就等於一腳邁進滿洲權貴的圈子啦!到了康熙四十三年,三十三歲的張廷玉被康熙召喚到暢春園,這地方就是圓明園的前身喲。在這兒,皇上不光親切地問候了張廷玉他爹的情況,而且還任命他當南書房行走呢,接著讓他佩戴朝珠,穿上四品官服。這 108 顆朝珠往胸前一掛,後邊再帶個背魚兒背在後邊。要知道,珍珠的朝珠隻有皇上能戴,文武百官呢,有的戴碧璽,有的戴青金石,啥樣的都有。為啥要戴這玩意兒呢?官員見皇上得磕頭呀,磕頭的時候出聲兒幫忙那是最好不過的。一般來說,朝珠碰地就相當於腦袋碰地啦。你這朝珠直徑越大,串兒不就越長嘛,那磕頭的時候就不用低得太厲害,也能碰到地啦。所以呀,能佩戴朝珠扣頭的人,動作幅度就能減小,這也是皇上給的恩典呢!


    此後,不管是皇上下江南巡遊,還是到熱河避暑,張廷玉都一路陪伴在皇上身邊,45歲被提拔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這個官兒呢?按照我們今天的話講,實際上就相當於這個國務院副總理或者叫國務委員啊。外交部,文化部,教育部副部長啊,所以這個時候他就正式開始進入內閣處理政務啊。更加難能可貴。康熙晚年的聖旨大多數都出自於張廷玉之手,但是康熙在自己的最後一年自知自己時日無多,便把張廷玉連降三級,從二品貶為了五品,這就有點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了,但是張廷玉知道,他沒有任何的抱怨,隻是對旁邊的人說,要等新王給你恩典。


    康熙時期最著名的便是九子奪嫡,而此時的張廷玉已經開始物色他的最佳人選,他知道當時康熙比較器重二阿哥,但是他明白四阿哥胤禛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選中胤禛之後,張廷玉便在暗中輔佐他,成為了四哥黨。雖然張廷玉分析了局勢,但是選擇輔佐對象就是一場賭博遊戲,幸運的是他賭對了。正如張廷玉所預料的,四阿哥胤禛成功登基為雍正皇帝。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張廷玉的仕途沒有因為朝廷的更替而沒落。康熙駕崩之後第二天。雍正就提拔他管理翰林院,也就在這個時候,雍正真正感受到了張廷玉的才幹啊。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他能夠完整且明確地寫出雍正皇帝的口諭,準確率非常高。


    在康熙葬禮那陣子,雍正皇帝可得老老實實地跪地守陵呢,不跪的時候也隻能乖乖坐在地上。王公大臣來稟報公事,皇上也隻能臨時口述一下解決辦法。這時候,在一旁的張廷玉就充當起了速記員,跪在地上記錄皇上的口諭。記完後,馬上拿給雍正看:“皇上,您看看這道禦旨這麽說行不行?”一天得有個十幾次呢,而且每次都能把皇上的意思表達得明明白白的。所以啊,他那出色的文字功底,可給雍正皇帝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哥們兒簡直就是朕的複讀機啊,這記性也太好了,立馬就能寫下來給您。因此,皇上的聖旨大多不是自己寫的,而是由這些詞臣們加工潤色後寫出來的。


    在傳統的政治中,伴君如伴虎,做皇帝的近臣,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在專製政治的高層,更是處處陷阱,步步危機。但他卻如履平地,步步高升,走出一波驚人漫長的大牛曲線,成為清代文臣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擁有一套為官之道。首先,對皇帝不能有異心。這是君臣相處過程中你哪個最難得一點,很多做臣子的做得並不好。很多官員在朝中會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最後架空皇帝,但是位高權重的張廷玉卻對此嗤之以鼻。這一點讓生性多疑的雍正也沒有懷疑張廷玉的理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瑞並收藏大清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