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爭自古就有,早到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這基本上還在思想意識層麵,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為主的思想流派,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勢力上也是各領風騷,此消彼長。秦朝以法家統一了天下後,漢初是以道家治天下,都獲得了成功,到後來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讓儒家文化在中國的地位獲得了獨尊,但是其實根本就是老百姓學儒家,皇帝還是法家,而這種意識形態的鬥爭一直延續了下去。
東漢末年,桓靈二帝,接連爆發了鉤黨之獄。東漢中期是外戚專權,末期是宦官勢大,同時又有很多清流階層,所以導致多個勢力相互勾結,又相互攻擊,所以形成了後麵的黨爭。
到了唐代最有名氣的那就屬於牛李黨爭了,這場爭鬥曆經40餘年,從唐憲宗時期一直到唐宣宗時期。以牛僧儒先後跟李逢吉,李宗閔組成了“牛黨”對抗李德裕和鄭覃等人的“李黨”,他們兩派是相互傾軋,爭名逐利,耗盡了大唐王朝的氣數,朝中有人就說,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北宋的黨爭就跟之前不一樣了,大家都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每個人都是一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在內,比如範仲淹的慶曆黨爭,以及後來王安石的司馬光的就是砸缸的那位的新舊黨爭都是這樣,如果要說原因就是當時北宋的權力太過集中以及高度的重文輕武有關。中央集權導致所有的飽學之士知道,隻有當上京官才能實現自己的個人理想,所以朝堂上大家都是對於國計民生爭論的麵紅耳赤。但是重文輕武又是老祖宗趙匡胤留下的,導致了北宋的軍力衰弱,而同時期的西夏,大遼又是虎視眈眈,所以北宋又得維持大量的軍隊,所以變法一直是北宋一直的政治主題。
到了明末的話那就是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爭鬥了,東林黨代表著都是士林階層都是讀書人,而閹黨呢,代表的都是宦官的利益。明朝自打朱元璋開始是定下了對於宦官的紅線的,比如不許他們認字,更不能幹政。但是隨著天下打下來後,一幫淮西勳貴的驕傲跋扈,讓朱元璋又不得不讓一些宦官作為自己的耳目,調查和監視。後來他的兒子搶了孫子的天下,朱棣自己知道他的皇位是來路不正的,所以為了監視官員,設立了東廠,宦官之禍的根源就在於此。東林黨是在明神宗時期,吏部顧憲成退休在家鄉創辦了東林書院他在這邊講學,慢慢的就聚集了一幫文人東林黨就應運而生了。他們主要的階層就是士大夫,書生氣十足,對於一些小事情也是要爭得麵紅耳赤,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小家子氣,錙銖必較的感覺。初期的東林黨是和齊黨,楚黨,浙黨主要是根據老家是哪裏的小圈子定的,後來就和魏忠賢的閹黨開始爭得是你死我活,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後,這夥人一直爭到緬甸去了,結束的標誌是吳三桂絞死了朱由榔,他們才消停。
當然了即使是強如康熙黨爭還是存在的,既然是黨爭那就是兩個黨派,就是明黨和索黨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以兩位黨魁的名字取的。首先介紹下這兩位黨魁,明黨的黨魁是明珠,索黨的黨魁是索額圖,我們先來看看索額圖,他這家夥那可真是家世顯赫啊,他出生於1636年,比明珠小一歲,但是他的家世可比明珠強的多。他是索尼的兒子,索尼就是康熙四大輔政大臣之首的那位,後來幫助康熙親政的那位老臣,當年愛新覺羅為了拉攏他製衡鼇拜,將康熙當了他的孫女婿,後來康熙還立了那位老婆生的孩子為皇太子。康熙老丈人叫噶不喇,這家夥雖然名氣沒有他三弟索額圖大,但是當年也是當過皇帝的侍衛頭領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北京市公安局局長。而且身上還有一等公可以世襲罔替。這是家庭上,而索額圖跟康熙的私人關係也是非常的好,在除鼇拜的時候,索額圖自動辭去了官職,去當了康熙的侍衛。不久鼇拜被拿下,康熙自己掌權的時候,索額圖直接就因為參與擒拿鼇拜有功升任了大學士了,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進入政治局了。
而明珠呢,他的祖上是跟愛新覺羅對著幹的葉赫那拉,後來努爾哈赤剿滅了葉赫之後,明珠他們就投靠了愛新覺羅了,不過在其他人的眼裏,愛新覺羅跟葉赫那拉是世仇,但是也是一家人。因為他們的太宗皇太極就是葉赫的公主生下的。後來明珠長大之後還當了愛新覺羅的女婿,她娶了阿濟格的女兒,之前我說過阿濟格是多爾袞的大哥,多爾袞倒台之後,順治對他們那個家族基本上都給收拾的差不多了,所以明珠跟康熙他也是親戚。如果按照輩分來說他應該叫明珠姑父,叫索額圖三叔。
但是明珠的晉升之路沒有索額圖那麽順當,他剛開始是康熙內務府總管,等到索額圖進入政治局的時候,明珠也是差不多同一時間進入政治局了,也成了大學士。而真正讓康熙對明珠刮目相看的是三藩的時候。因為明珠自始至終都是支持皇帝裁撤三藩的。三藩被平定之後,明珠這個就是居功至偉,康熙也開始重用這人了。而在此時明珠的權勢可謂是突飛猛進,索額圖由於站隊出現了問題,但是有太子這個靠山,所以基本上跟明珠也是勢均力敵。
當時索額圖和明珠為了自己的勢力,拚命的在朝中是拉幫結派,讓兩黨的人成為了勢不兩立的兩派,達到了水火難容的地步。但是為了製衡朝局康熙對他們是不管不問,縱容他們拉幫結派,也不管他們怎麽在朝廷上折騰。
因為康熙知道,他熟讀史書,黨爭自古就有,你想消除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利用黨爭,索性讓他們去爭去鬧,隻要他可以左右逢源就能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黨爭如果在不能禍亂的基礎上就行了。再說當時的康熙也是需要他們做事的,如果當時就開始收拾他們倆,那沒有人幫他做事了,那就真成了寡人了。
後來因為皇子們參與到了黨爭這裏麵,這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你們怎麽爭我不管但是不能動搖國本,可以想象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大臣互相勾結,大吐髒水,我想康熙當時的心情隻能是痛心了。畢竟自己的骨肉他說什麽也是不希望他們走彎路的。就這樣康熙覺得不能養虎為患了,抓住了明珠手下的人貪贓枉法,命令刑部開始收拾明珠黨羽。由於明珠黨羽的檢舉揭發,又一舉拿下了當時沒有明珠然後權傾朝野的索額圖,一舉安定了朝廷。
所以就像之前說的康熙知道他們有幾斤幾兩,也知道早晚要收拾他們。因為他能忍,知道明知道是好事不到火候不能揭鍋,也明知道是壞事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情況,一時之間當忍還得忍啊,所以當康熙覺得時機到了的時候,一舉拿下了盤踞在朝廷的兩股勢力,不然國家會出亂子,老祖宗的江山可能也會生變。
東漢末年,桓靈二帝,接連爆發了鉤黨之獄。東漢中期是外戚專權,末期是宦官勢大,同時又有很多清流階層,所以導致多個勢力相互勾結,又相互攻擊,所以形成了後麵的黨爭。
到了唐代最有名氣的那就屬於牛李黨爭了,這場爭鬥曆經40餘年,從唐憲宗時期一直到唐宣宗時期。以牛僧儒先後跟李逢吉,李宗閔組成了“牛黨”對抗李德裕和鄭覃等人的“李黨”,他們兩派是相互傾軋,爭名逐利,耗盡了大唐王朝的氣數,朝中有人就說,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北宋的黨爭就跟之前不一樣了,大家都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每個人都是一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在內,比如範仲淹的慶曆黨爭,以及後來王安石的司馬光的就是砸缸的那位的新舊黨爭都是這樣,如果要說原因就是當時北宋的權力太過集中以及高度的重文輕武有關。中央集權導致所有的飽學之士知道,隻有當上京官才能實現自己的個人理想,所以朝堂上大家都是對於國計民生爭論的麵紅耳赤。但是重文輕武又是老祖宗趙匡胤留下的,導致了北宋的軍力衰弱,而同時期的西夏,大遼又是虎視眈眈,所以北宋又得維持大量的軍隊,所以變法一直是北宋一直的政治主題。
到了明末的話那就是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爭鬥了,東林黨代表著都是士林階層都是讀書人,而閹黨呢,代表的都是宦官的利益。明朝自打朱元璋開始是定下了對於宦官的紅線的,比如不許他們認字,更不能幹政。但是隨著天下打下來後,一幫淮西勳貴的驕傲跋扈,讓朱元璋又不得不讓一些宦官作為自己的耳目,調查和監視。後來他的兒子搶了孫子的天下,朱棣自己知道他的皇位是來路不正的,所以為了監視官員,設立了東廠,宦官之禍的根源就在於此。東林黨是在明神宗時期,吏部顧憲成退休在家鄉創辦了東林書院他在這邊講學,慢慢的就聚集了一幫文人東林黨就應運而生了。他們主要的階層就是士大夫,書生氣十足,對於一些小事情也是要爭得麵紅耳赤,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小家子氣,錙銖必較的感覺。初期的東林黨是和齊黨,楚黨,浙黨主要是根據老家是哪裏的小圈子定的,後來就和魏忠賢的閹黨開始爭得是你死我活,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後,這夥人一直爭到緬甸去了,結束的標誌是吳三桂絞死了朱由榔,他們才消停。
當然了即使是強如康熙黨爭還是存在的,既然是黨爭那就是兩個黨派,就是明黨和索黨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以兩位黨魁的名字取的。首先介紹下這兩位黨魁,明黨的黨魁是明珠,索黨的黨魁是索額圖,我們先來看看索額圖,他這家夥那可真是家世顯赫啊,他出生於1636年,比明珠小一歲,但是他的家世可比明珠強的多。他是索尼的兒子,索尼就是康熙四大輔政大臣之首的那位,後來幫助康熙親政的那位老臣,當年愛新覺羅為了拉攏他製衡鼇拜,將康熙當了他的孫女婿,後來康熙還立了那位老婆生的孩子為皇太子。康熙老丈人叫噶不喇,這家夥雖然名氣沒有他三弟索額圖大,但是當年也是當過皇帝的侍衛頭領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北京市公安局局長。而且身上還有一等公可以世襲罔替。這是家庭上,而索額圖跟康熙的私人關係也是非常的好,在除鼇拜的時候,索額圖自動辭去了官職,去當了康熙的侍衛。不久鼇拜被拿下,康熙自己掌權的時候,索額圖直接就因為參與擒拿鼇拜有功升任了大學士了,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進入政治局了。
而明珠呢,他的祖上是跟愛新覺羅對著幹的葉赫那拉,後來努爾哈赤剿滅了葉赫之後,明珠他們就投靠了愛新覺羅了,不過在其他人的眼裏,愛新覺羅跟葉赫那拉是世仇,但是也是一家人。因為他們的太宗皇太極就是葉赫的公主生下的。後來明珠長大之後還當了愛新覺羅的女婿,她娶了阿濟格的女兒,之前我說過阿濟格是多爾袞的大哥,多爾袞倒台之後,順治對他們那個家族基本上都給收拾的差不多了,所以明珠跟康熙他也是親戚。如果按照輩分來說他應該叫明珠姑父,叫索額圖三叔。
但是明珠的晉升之路沒有索額圖那麽順當,他剛開始是康熙內務府總管,等到索額圖進入政治局的時候,明珠也是差不多同一時間進入政治局了,也成了大學士。而真正讓康熙對明珠刮目相看的是三藩的時候。因為明珠自始至終都是支持皇帝裁撤三藩的。三藩被平定之後,明珠這個就是居功至偉,康熙也開始重用這人了。而在此時明珠的權勢可謂是突飛猛進,索額圖由於站隊出現了問題,但是有太子這個靠山,所以基本上跟明珠也是勢均力敵。
當時索額圖和明珠為了自己的勢力,拚命的在朝中是拉幫結派,讓兩黨的人成為了勢不兩立的兩派,達到了水火難容的地步。但是為了製衡朝局康熙對他們是不管不問,縱容他們拉幫結派,也不管他們怎麽在朝廷上折騰。
因為康熙知道,他熟讀史書,黨爭自古就有,你想消除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利用黨爭,索性讓他們去爭去鬧,隻要他可以左右逢源就能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黨爭如果在不能禍亂的基礎上就行了。再說當時的康熙也是需要他們做事的,如果當時就開始收拾他們倆,那沒有人幫他做事了,那就真成了寡人了。
後來因為皇子們參與到了黨爭這裏麵,這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你們怎麽爭我不管但是不能動搖國本,可以想象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大臣互相勾結,大吐髒水,我想康熙當時的心情隻能是痛心了。畢竟自己的骨肉他說什麽也是不希望他們走彎路的。就這樣康熙覺得不能養虎為患了,抓住了明珠手下的人貪贓枉法,命令刑部開始收拾明珠黨羽。由於明珠黨羽的檢舉揭發,又一舉拿下了當時沒有明珠然後權傾朝野的索額圖,一舉安定了朝廷。
所以就像之前說的康熙知道他們有幾斤幾兩,也知道早晚要收拾他們。因為他能忍,知道明知道是好事不到火候不能揭鍋,也明知道是壞事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情況,一時之間當忍還得忍啊,所以當康熙覺得時機到了的時候,一舉拿下了盤踞在朝廷的兩股勢力,不然國家會出亂子,老祖宗的江山可能也會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