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六年在他祖母的幫助下解決了朝中的問題鼇拜,穩定了朝中的局麵,但是這是朝廷內部上層貴族的問題,大清還有其他的問題包括三藩,台灣等,康熙選擇了解決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的三藩。這兩個名字熟悉吧,他們就是當年毛文龍毛大帥的部下,這個耿精忠是耿仲明的兒子。他們給後金帶來了紅衣大炮的技術。原來還有個孔有德的,但是後來孔有德戰死,他的後代是個女兒,所以他這藩王的爵位就被削了,隻剩下了吳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三哥藩王。
為什麽先解決三藩呢,鼇拜治亂是統治階級上層出現的問題這個不會威脅朝廷的統治,但是相比之下三藩的威脅可是比鼇拜嚴重多了,因為他們已經威脅到了朝廷的地位了,隨著三個藩王的逐漸做大,威脅也是越來越大,其中以平西王吳三桂的威脅最大。也是朝廷最早動手的一個藩王。為什麽先動他呢,因為他是三藩裏麵實力最強的,不但統轄了雲南,貴州兩地的軍政大權,而且有人事任免權和司法權力,並且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他處死的,可以說他對大清是有功的,從順治年間跟多爾袞合作打敗李自成到勒死最後一個南明皇帝,吳三桂可以說是大清的一大功臣。
可是吳三桂不知道的事就是帝王心術,帝王是不會允許大臣特別是外姓大臣做大的,其實朝廷早就已經對他不滿了,隻不過是因為他當時所在的西南局勢太複雜沒有他還真不行,所以才會一忍再忍。並且需要他去鎮守,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已經有好多年都不打仗了,那你還養著這麽多兵說實話現在朝廷都有點養不起他們了。於是康熙決定開始著手抑製吳三桂的權力了,其實在康熙二年的時候朝廷就已經收繳了吳三桂的平西大將軍印信,然後又很快的收迴了他的選官特權這樣就相當於革去了他的兵權和人事權力,接著剝奪了他的司法特權,其實這個時候因為雲貴的戰事已經結束了吳三桂也就沒有說什麽,雖然說吳三桂這邊的權力沒有多少了但是雲南和貴州實際上還是他說的算,在抑製吳三桂的同時朝廷也沒忘記打擊其他兩位藩王,因為藩王裏麵吳三桂的勢力最大,吳三桂的都乖乖的交權了其他的就更不敢造次了。康熙一看差不多了就沒有其他的動作了,畢竟當時的朝廷還不穩當,所以雙方一直保持了和平的局麵。
但是一直到平南王尚可喜的一個辭職報告改變了局麵,這位尚老哥呢是三個藩王當中年紀最大的,也是最了解皇上心中怎麽想的,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當戰事沒有的時候,其他的藩王都在加緊練兵這位老哥對操練軍隊根本不上心,那對什麽上心呢?撈錢,他不但壟斷了廣東的鹽業靠著這個收稅每年可以獲得幾百萬兩的白銀,他知道朝廷喜歡他撈錢這樣朝廷有把柄也就不怕你了最後我就安心做個富家翁就行了,因為他也看出來了從他們剛接觸的皇太極開始這清朝的皇帝是遠超明朝的那些文盲皇帝的,與朝廷抗衡隻有死路一條。
於是他多次上詔書請求告老還鄉,詞都差不多什麽我現在年紀大了,幹不動了之類的,從康熙的老爹順治開始到康熙朝這個老哥一共請辭了十多次,但是康熙都以國家正值用人之際少不了他一些托詞留下了他,這老哥也習慣了多次跟皇上一來一迴來這套,其實這哥們是真想不幹了辭職嗎,當然不是他隻是想向皇上表忠心我沒有謀反的意思,當然康熙也知道他的心思。可是在康熙十二年老哥再次遞上辭職報告的時候,沒想到這次康熙皇帝不但同意了他退休的請求並且迴複說:既然老哥你這三番四次想走,在留你也不好意思了算下來你這也有七十多了,那就同意你的要求幹脆把你這個藩就給撤了,你和你的所屬官軍可以滾蛋了。這一下子不僅這個尚可喜懵了,這啥情況我們這一來一迴的劇本不是這麽演的啊,連其他的兩位藩王也懵了,於是他們決定試探一下朝廷。
並且他這次的請辭裏麵還包含了他的兒子,說既然皇上每次都不想讓我走,那就讓我的兒子也就是尚之信來做這個藩王,沒想到這次朝廷連麵子都沒給,意思是說既然你已經決定走了,那就走的利索點,什麽兒子這個那個都給我走。
平西王吳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寫了一個跟尚老哥差不多的奏折也遞交上去了,沒想到耿精忠的迴複很快就下來了,大意跟尚可喜的差不多就是撤藩滾蛋的意思,可是平西王吳三桂的就沒有,因為他勢力最大動他非同小可,這事情可給吳三桂得意壞了,看見沒還是有區別的他們除了獻上了點紅衣大炮其他事情基本沒幹,我可是大清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啊,其他他不知道的是朝廷現在就在加緊開會研究這個事情。
康熙皇帝麵對三藩的勢力日益壯大,感到威脅到自己的統治。為了削弱這些藩王的權力,康熙采取了削藩的政策,即撤銷他們的藩王封號和特權,要求他們交出兵權和地盤。麵對這一政策,三位藩王選擇了辭職的策略,希望通過主動請求退居二線,避免直接對抗康熙的削藩令,同時保留自己的實力和地位。他們認為,既然康熙鐵了心要削藩,那麽通過辭職來避免直接衝突,可能是一種較為體麵的方式來應對這一政治風波,但是他們忘記的是他們麵對的是少年天子,年紀輕輕就拿下了鼇拜一夥的康熙大帝,會如他們的願嗎?
為什麽先解決三藩呢,鼇拜治亂是統治階級上層出現的問題這個不會威脅朝廷的統治,但是相比之下三藩的威脅可是比鼇拜嚴重多了,因為他們已經威脅到了朝廷的地位了,隨著三個藩王的逐漸做大,威脅也是越來越大,其中以平西王吳三桂的威脅最大。也是朝廷最早動手的一個藩王。為什麽先動他呢,因為他是三藩裏麵實力最強的,不但統轄了雲南,貴州兩地的軍政大權,而且有人事任免權和司法權力,並且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他處死的,可以說他對大清是有功的,從順治年間跟多爾袞合作打敗李自成到勒死最後一個南明皇帝,吳三桂可以說是大清的一大功臣。
可是吳三桂不知道的事就是帝王心術,帝王是不會允許大臣特別是外姓大臣做大的,其實朝廷早就已經對他不滿了,隻不過是因為他當時所在的西南局勢太複雜沒有他還真不行,所以才會一忍再忍。並且需要他去鎮守,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已經有好多年都不打仗了,那你還養著這麽多兵說實話現在朝廷都有點養不起他們了。於是康熙決定開始著手抑製吳三桂的權力了,其實在康熙二年的時候朝廷就已經收繳了吳三桂的平西大將軍印信,然後又很快的收迴了他的選官特權這樣就相當於革去了他的兵權和人事權力,接著剝奪了他的司法特權,其實這個時候因為雲貴的戰事已經結束了吳三桂也就沒有說什麽,雖然說吳三桂這邊的權力沒有多少了但是雲南和貴州實際上還是他說的算,在抑製吳三桂的同時朝廷也沒忘記打擊其他兩位藩王,因為藩王裏麵吳三桂的勢力最大,吳三桂的都乖乖的交權了其他的就更不敢造次了。康熙一看差不多了就沒有其他的動作了,畢竟當時的朝廷還不穩當,所以雙方一直保持了和平的局麵。
但是一直到平南王尚可喜的一個辭職報告改變了局麵,這位尚老哥呢是三個藩王當中年紀最大的,也是最了解皇上心中怎麽想的,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當戰事沒有的時候,其他的藩王都在加緊練兵這位老哥對操練軍隊根本不上心,那對什麽上心呢?撈錢,他不但壟斷了廣東的鹽業靠著這個收稅每年可以獲得幾百萬兩的白銀,他知道朝廷喜歡他撈錢這樣朝廷有把柄也就不怕你了最後我就安心做個富家翁就行了,因為他也看出來了從他們剛接觸的皇太極開始這清朝的皇帝是遠超明朝的那些文盲皇帝的,與朝廷抗衡隻有死路一條。
於是他多次上詔書請求告老還鄉,詞都差不多什麽我現在年紀大了,幹不動了之類的,從康熙的老爹順治開始到康熙朝這個老哥一共請辭了十多次,但是康熙都以國家正值用人之際少不了他一些托詞留下了他,這老哥也習慣了多次跟皇上一來一迴來這套,其實這哥們是真想不幹了辭職嗎,當然不是他隻是想向皇上表忠心我沒有謀反的意思,當然康熙也知道他的心思。可是在康熙十二年老哥再次遞上辭職報告的時候,沒想到這次康熙皇帝不但同意了他退休的請求並且迴複說:既然老哥你這三番四次想走,在留你也不好意思了算下來你這也有七十多了,那就同意你的要求幹脆把你這個藩就給撤了,你和你的所屬官軍可以滾蛋了。這一下子不僅這個尚可喜懵了,這啥情況我們這一來一迴的劇本不是這麽演的啊,連其他的兩位藩王也懵了,於是他們決定試探一下朝廷。
並且他這次的請辭裏麵還包含了他的兒子,說既然皇上每次都不想讓我走,那就讓我的兒子也就是尚之信來做這個藩王,沒想到這次朝廷連麵子都沒給,意思是說既然你已經決定走了,那就走的利索點,什麽兒子這個那個都給我走。
平西王吳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寫了一個跟尚老哥差不多的奏折也遞交上去了,沒想到耿精忠的迴複很快就下來了,大意跟尚可喜的差不多就是撤藩滾蛋的意思,可是平西王吳三桂的就沒有,因為他勢力最大動他非同小可,這事情可給吳三桂得意壞了,看見沒還是有區別的他們除了獻上了點紅衣大炮其他事情基本沒幹,我可是大清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啊,其他他不知道的是朝廷現在就在加緊開會研究這個事情。
康熙皇帝麵對三藩的勢力日益壯大,感到威脅到自己的統治。為了削弱這些藩王的權力,康熙采取了削藩的政策,即撤銷他們的藩王封號和特權,要求他們交出兵權和地盤。麵對這一政策,三位藩王選擇了辭職的策略,希望通過主動請求退居二線,避免直接對抗康熙的削藩令,同時保留自己的實力和地位。他們認為,既然康熙鐵了心要削藩,那麽通過辭職來避免直接衝突,可能是一種較為體麵的方式來應對這一政治風波,但是他們忘記的是他們麵對的是少年天子,年紀輕輕就拿下了鼇拜一夥的康熙大帝,會如他們的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