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
顧維靜靜聽完槿的介紹,低聲迴味了一遍這個詞,又對槿問道:“這個時代的統治者是誰?是那個最早走出行星的小屋文明?還是另有其人?”
“都不是,如今的星海時代並不存在廣義的統治者,”槿搖了搖頭,將一根發絲捋到了腦後:
“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那樣,這個時代的文明圈是一個複雜而又龐大的集成體。”
“控製這個集成體的核心機構叫做星海聯盟,整個聯盟由大量規模不等的國度或族群組成,其中最為鼎盛繁榮的九個代表被稱為‘仲裁國’。”
“至於最早的那個小屋文明...在經過數十萬年的分化變遷之後,也成為了九個仲裁國之一。”
顧維若有所思的哦了一聲,心中隱隱約約有了些輪廓:“原來如此....那麽版圖呢?這個所謂的星海聯盟有多大?”
“版圖啊...這個概念就有點複雜了,”槿抬起眼皮看了顧維一眼:“按照目前的版圖劃分,宇宙可以分成三個‘域’,分別叫已知域、探索域和未知域。”
說著,槿再次一揮手,顧維麵前又一次出現了一組投影模型。
這組投影是個2d模樣的不規則圖形,乍一看像是平攤的手掌,圖形內部又用顏色和線條劃分出了大量的不規則板塊,有點類似經營遊戲裏的地圖。
“這是星海‘已知域’的範圍圖,也被叫做聯盟疆域圖,”槿指著投影解釋道:“已知域涵蓋了目前星海文明圈462個正式成員的領土範圍,這些成員最低都是走出了本星係的文明或者族群。”
“成員之間以痕量鋰和光子解耦圖景為標尺劃分出了邊境線,不過宇宙中沒有文明誕生的空白區域實在是太多了,所以這些年不少文明之間都在或明或暗的搞齷齪甚至戰爭.....”
“等等,”槿話還沒說完,顧維便打斷了她:“462個成員......全是走出星係的文明?——槿女士,你確定不是恆星係,而是....星係?”
槿又看了他一眼:“沒錯。”
顧維肉眼可見的呆滯了一會兒,喉嚨滾動,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震撼:“......”
星係,這個詞在地球上並不是啥新鮮概念,哪怕你路上隨便找個哼著孤勇者的小學生,都能掰持著手指告訴你地球屬於銀河係中的太陽係。
有些知識豐富的小孩哥,還能蹦出諸如奧爾特星雲或者獵戶臂之類的字眼兒。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地球是太陽係的八顆行星之一,因此以地月係與太陽係為參照,作為太陽係上級係統的星係...也就是銀河係似乎也不會大到哪兒去。
但實際上,太陽係和銀河係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概念——太陽係在天體物理中的上級單位並非銀河係,而是叫做本星際雲。
本星際雲往上是本地泡,本地泡往上是古爾德帶,古爾德帶再往上是獵戶臂,獵戶臂的再上頭才是銀河係......
根據目前的觀測結果,整個銀河係內的總恆星數量大概在2000-4000億顆左右。(doi:10.1088/0004-637x/801/2/105)
即便考慮到其中有些恆星係是雙恆星或者三恆星係統,銀河係內的恆星係數量也不會低於1000億,也就是有1000億個太陽係存在——這可比地月係/太陽係的1比8要大多了......
這還不算完呢。
銀河係在宇宙中隻是一個中等星係而已,恆星不多也不少。
宇宙中的小星係有恆星100億顆左右,如距離地球最近的大麥哲倫星係。
而大星係就大得超乎普通人想象了。
比如有一個距離地球30億光年的星係,直徑是銀河係的160倍,質量約為銀河係的2400億倍。
顧維穿越前天文學界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巨人“阿爾庫俄紐斯”命名了這個星係,如果那裏的恆星結構與銀河係差不多的話,內部的恆星數量就有約960萬億億顆之多。
嗯,以上數字均沒有打錯。
因此在顧維看來。
一個文明如果在進入工業時代後順利發展個數百上千年,那麽走出所在的恆星係並不算太令人驚訝,至少結果上是可以接受、甚至可以稱之為合理的。
但一個文明能走出所在星係....這就非常衝擊他的認知了。
隨後顧維平複了一番心緒,又對槿問道:“槿女士,敢問已知域的麵積究竟有多大?”
“多大呀?”槿思考了一會兒,修長的手指在空氣中比劃了幾下:“按照你給我的光年尺度計量....差不多是一個長軸4.88億、短軸2.13億光年的不規則多邊形吧。”
顧維再次默然:“......”
他已經不知道這是今天遇到的第幾次認知衝擊了。
依舊是以銀河係為例。
銀河係屬於本星係群,本星係群往上是室女座超星係團,室女座超星係團再上去是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這玩意兒內部的星係光保守估計就有十多萬個。(所以你在宇宙中的準確地址是可觀測宇宙·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室女座星係團·本星係群·銀河係·獵戶臂·古爾德帶·本地泡·本星際雲·奧爾特雲·太陽係第三行星地球......)
除卻武仙-北冕座長城和巨型伽馬射線暴環等可能因為統計巧合尚且存疑的超級結構之外,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已經是宇宙中最大的星體結構之一了。
而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有多大呢?
答案是長軸五億光年,和星海文明的長軸接近,短軸則要低於星海文明。
一個和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足以比肩的‘已知域’,更有四百多個成員走出了星係,並且毫無疑問還有大量星係以下的文明存在......
顧維之前猜測過這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星際世界,但他從未想過居然會發達到這種程度,地球在星海文明麵前甚至已經不是渣可以形容的了。
過了足足有好一會兒。
顧維方才從震撼中迴過了神,整個人深吸一口氣,重新看向了槿:“那麽探索域呢?就是疆域之外沒被觸及的區域?”
“可以這樣理解,不過實際上要再複雜一些,要不然探索域就和已知域內的空白區域一樣了,”槿再次一揮手,顧維麵前那張已知域的地圖開始縮小,周圍冒出了一片片漆黑的陰影:
“這裏涉及到了很繁複的星際開荒公約,恕我直言,探索域和未知域,都不是你現在需要了解的範疇。”
顧維微微一呆:“開荒公約?”
“嗯,”槿聳了聳肩:“簡單打個比方,如果兩艘不屬於同個勢力的開荒團隊同時進入了某個無人恆星係,那麽它的所有權該如何判定?——就像你之前說的,是恆星風和星際介質來算?還是引力輻射範圍?”
“又比如要是在開荒過程中發現了其他文明又該怎麽處理?是戰爭?融合?還是將文明遷移?”
“類似的問題有太多太多,倘若沒有一個公信且完整的公約,那麽星海文明早就亂成一鍋粥...甚至不存在了。”
說著槿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和米洛便是一類基於開荒公約而出現的探索者,這艘飛船可以看做我們的探索工具和基地,船上包括船靈咩咩在內一共有七名船員。”
“不久前我們剛完成了一次宏觀傳送,無論是事先的推演還是過程的執行都很順利,但在傳送完成的那一刻.卻發生了某些...意外。”
雙方都不是笨蛋,無需過多解釋,顧維便明白了槿所說的‘意外’指的是什麽。
於是他看了眼麵前這個精致到堪稱完美的女人,深吸一口氣,問出了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既然如此....你們打算怎麽處理那個意外?”
顧維靜靜聽完槿的介紹,低聲迴味了一遍這個詞,又對槿問道:“這個時代的統治者是誰?是那個最早走出行星的小屋文明?還是另有其人?”
“都不是,如今的星海時代並不存在廣義的統治者,”槿搖了搖頭,將一根發絲捋到了腦後:
“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那樣,這個時代的文明圈是一個複雜而又龐大的集成體。”
“控製這個集成體的核心機構叫做星海聯盟,整個聯盟由大量規模不等的國度或族群組成,其中最為鼎盛繁榮的九個代表被稱為‘仲裁國’。”
“至於最早的那個小屋文明...在經過數十萬年的分化變遷之後,也成為了九個仲裁國之一。”
顧維若有所思的哦了一聲,心中隱隱約約有了些輪廓:“原來如此....那麽版圖呢?這個所謂的星海聯盟有多大?”
“版圖啊...這個概念就有點複雜了,”槿抬起眼皮看了顧維一眼:“按照目前的版圖劃分,宇宙可以分成三個‘域’,分別叫已知域、探索域和未知域。”
說著,槿再次一揮手,顧維麵前又一次出現了一組投影模型。
這組投影是個2d模樣的不規則圖形,乍一看像是平攤的手掌,圖形內部又用顏色和線條劃分出了大量的不規則板塊,有點類似經營遊戲裏的地圖。
“這是星海‘已知域’的範圍圖,也被叫做聯盟疆域圖,”槿指著投影解釋道:“已知域涵蓋了目前星海文明圈462個正式成員的領土範圍,這些成員最低都是走出了本星係的文明或者族群。”
“成員之間以痕量鋰和光子解耦圖景為標尺劃分出了邊境線,不過宇宙中沒有文明誕生的空白區域實在是太多了,所以這些年不少文明之間都在或明或暗的搞齷齪甚至戰爭.....”
“等等,”槿話還沒說完,顧維便打斷了她:“462個成員......全是走出星係的文明?——槿女士,你確定不是恆星係,而是....星係?”
槿又看了他一眼:“沒錯。”
顧維肉眼可見的呆滯了一會兒,喉嚨滾動,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震撼:“......”
星係,這個詞在地球上並不是啥新鮮概念,哪怕你路上隨便找個哼著孤勇者的小學生,都能掰持著手指告訴你地球屬於銀河係中的太陽係。
有些知識豐富的小孩哥,還能蹦出諸如奧爾特星雲或者獵戶臂之類的字眼兒。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地球是太陽係的八顆行星之一,因此以地月係與太陽係為參照,作為太陽係上級係統的星係...也就是銀河係似乎也不會大到哪兒去。
但實際上,太陽係和銀河係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概念——太陽係在天體物理中的上級單位並非銀河係,而是叫做本星際雲。
本星際雲往上是本地泡,本地泡往上是古爾德帶,古爾德帶再往上是獵戶臂,獵戶臂的再上頭才是銀河係......
根據目前的觀測結果,整個銀河係內的總恆星數量大概在2000-4000億顆左右。(doi:10.1088/0004-637x/801/2/105)
即便考慮到其中有些恆星係是雙恆星或者三恆星係統,銀河係內的恆星係數量也不會低於1000億,也就是有1000億個太陽係存在——這可比地月係/太陽係的1比8要大多了......
這還不算完呢。
銀河係在宇宙中隻是一個中等星係而已,恆星不多也不少。
宇宙中的小星係有恆星100億顆左右,如距離地球最近的大麥哲倫星係。
而大星係就大得超乎普通人想象了。
比如有一個距離地球30億光年的星係,直徑是銀河係的160倍,質量約為銀河係的2400億倍。
顧維穿越前天文學界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巨人“阿爾庫俄紐斯”命名了這個星係,如果那裏的恆星結構與銀河係差不多的話,內部的恆星數量就有約960萬億億顆之多。
嗯,以上數字均沒有打錯。
因此在顧維看來。
一個文明如果在進入工業時代後順利發展個數百上千年,那麽走出所在的恆星係並不算太令人驚訝,至少結果上是可以接受、甚至可以稱之為合理的。
但一個文明能走出所在星係....這就非常衝擊他的認知了。
隨後顧維平複了一番心緒,又對槿問道:“槿女士,敢問已知域的麵積究竟有多大?”
“多大呀?”槿思考了一會兒,修長的手指在空氣中比劃了幾下:“按照你給我的光年尺度計量....差不多是一個長軸4.88億、短軸2.13億光年的不規則多邊形吧。”
顧維再次默然:“......”
他已經不知道這是今天遇到的第幾次認知衝擊了。
依舊是以銀河係為例。
銀河係屬於本星係群,本星係群往上是室女座超星係團,室女座超星係團再上去是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這玩意兒內部的星係光保守估計就有十多萬個。(所以你在宇宙中的準確地址是可觀測宇宙·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室女座星係團·本星係群·銀河係·獵戶臂·古爾德帶·本地泡·本星際雲·奧爾特雲·太陽係第三行星地球......)
除卻武仙-北冕座長城和巨型伽馬射線暴環等可能因為統計巧合尚且存疑的超級結構之外,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已經是宇宙中最大的星體結構之一了。
而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有多大呢?
答案是長軸五億光年,和星海文明的長軸接近,短軸則要低於星海文明。
一個和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足以比肩的‘已知域’,更有四百多個成員走出了星係,並且毫無疑問還有大量星係以下的文明存在......
顧維之前猜測過這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星際世界,但他從未想過居然會發達到這種程度,地球在星海文明麵前甚至已經不是渣可以形容的了。
過了足足有好一會兒。
顧維方才從震撼中迴過了神,整個人深吸一口氣,重新看向了槿:“那麽探索域呢?就是疆域之外沒被觸及的區域?”
“可以這樣理解,不過實際上要再複雜一些,要不然探索域就和已知域內的空白區域一樣了,”槿再次一揮手,顧維麵前那張已知域的地圖開始縮小,周圍冒出了一片片漆黑的陰影:
“這裏涉及到了很繁複的星際開荒公約,恕我直言,探索域和未知域,都不是你現在需要了解的範疇。”
顧維微微一呆:“開荒公約?”
“嗯,”槿聳了聳肩:“簡單打個比方,如果兩艘不屬於同個勢力的開荒團隊同時進入了某個無人恆星係,那麽它的所有權該如何判定?——就像你之前說的,是恆星風和星際介質來算?還是引力輻射範圍?”
“又比如要是在開荒過程中發現了其他文明又該怎麽處理?是戰爭?融合?還是將文明遷移?”
“類似的問題有太多太多,倘若沒有一個公信且完整的公約,那麽星海文明早就亂成一鍋粥...甚至不存在了。”
說著槿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和米洛便是一類基於開荒公約而出現的探索者,這艘飛船可以看做我們的探索工具和基地,船上包括船靈咩咩在內一共有七名船員。”
“不久前我們剛完成了一次宏觀傳送,無論是事先的推演還是過程的執行都很順利,但在傳送完成的那一刻.卻發生了某些...意外。”
雙方都不是笨蛋,無需過多解釋,顧維便明白了槿所說的‘意外’指的是什麽。
於是他看了眼麵前這個精致到堪稱完美的女人,深吸一口氣,問出了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既然如此....你們打算怎麽處理那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