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需要還是?”
陳鬆若有所思的看著徐良興。
“是我。”
雖然陳鬆沒有直接迴答,但這樣的迴答更能讓徐良興激動。
王澤不解地問道:“徐少,你要提升體能幹嘛?”
徐良興笑道:“為了提升比賽的成績啊!”
“不是天天訓練開車的技術就好了嗎?”
王澤有些錯愕。
賽車手不是動動手和腳,轉動方向盤和踩踩油門就行了嗎,頂多有個掛擋退檔而已,這做體能訓練還能提升比賽成績?
“哪有這麽容易啊!”
徐良興哭笑不得,道:“別看賽車手開車不費勁,其實在比賽上開車是非常累的一件事,需要集中所有注意力,身體必須能承受長時間的激烈駕駛,以及高速度和高加速度,並且身體協調性和判斷力很好才行,這樣高強度的負荷下體力消耗是非常快的,所以我們的訓練不光需要練習開車,也需要像其他運動員那樣做一些體能和力量訓練。”
陳鬆問道:“你以前都是做哪些訓練?”
徐良興迴道:“日常是騎自行車,跑步這些來訓練體能和耐力,有時候也會參加業餘馬拉鬆,為了鍛煉反應力和體能,會左右腳單腳交替跳木凳,就是右腳踏到一木凳上,從所站木凳左側跳到木凳上,再跳到木凳右側下來,然後換左腳,這樣反複練習。”
“嗯。”
陳鬆點點頭。
這些訓練方式無外乎是鍛煉人的體力、耐力和反應。
他上下打量徐良興一番後,問道:“你今年多大?”
“過完中秋節剛好二十五歲。”
“將近二十五歲的話......”
陳鬆快速思索一番後,道:“有是有,不過很折磨人。”
以徐良興剛才所說的情況來看,他目前的訓練方式恐怕是無法讓他快速提升體能才會尋求新的方式。
普通人的黃金年齡是24到32歲之間,身體各方麵都處於最鼎盛的時候,還在他才25不到,不然自己真沒辦法,因為32歲後,人的身體素質會走下坡路。
“我不怕的,還望鬆哥指點。”
徐良興神色激動地看著陳鬆。
之所以問陳鬆如何提升體能,是因為他找人私下調查過陳鬆,得知陳鬆曾經一個人打倒過上百人,將胡四海救下,也在十幾個帶槍的保鏢中生擒羅鏡,這種武力值的人不是說沒有,但發生在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身上,隻能說明陳鬆會武功!
對於武功褒貶不一的說法,向來隻看事實的他都是一笑了之,這次陳鬆的出現,有確鑿的證據反倒讓他對華夏的武功深信不疑,高深莫測的武學必定有能讓人提升體能的辦法。
陳鬆思索了好大一會,問道:“有紙和筆嗎?”
“有,有,有!”
徐良興急忙拉開車上一個櫃子,拿出紙筆遞給陳鬆。
陳鬆快速地寫下一個藥方,遞給他道:“按照上麵所寫藥材,配齊藥,找個大砂鍋,用桑柴火煎熬,武火熬一個時辰,再用文火熬六個時辰,快熬好了喊我,記住一定要在午時之前熬好。”
“好的。”
徐良興如獲至寶的將藥方接過,隨口問道:“這時辰是什麽啊?”
“不是吧,徐大少,這你都不知道?”
王澤一臉怪異地看著徐良興,道:“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這,我這不是常在國外嘛,對於這些老祖宗的東西不是很了解。”
徐良興臉色一紅,有些無力地解釋一聲後,岔開話題道:“那這午時又是什麽時候?”
“就是中午啊......”
王澤發現自己也答不上具體的時間。
陳鬆搖了搖頭,道:“午時就是11時至13時。”
在古時候,人們計算時間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十二時辰已經被算成了二十四小時。
在華夏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就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
也就是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鍾表剛剛傳入華夏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鍾點叫做“小時”,隨著鍾表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剩下“小時”沿用至今。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徐良興推算一番,發現自己需要在前一天的晚上九點開始熬藥,一直不斷火的將藥熬到第二天的中午。
“這武火和文火又是什麽?”他又問道。
陳鬆答道:“就是用於燒煮的文火與武火,文火從容和緩,不疾不徐,指火力小而弱,武火則是熾焰沸騰急速,火力大而猛。”
“那不能直接用一個火嗎?”
徐良興明白不了為什麽熬藥還要分大火小火,這多麻煩啊!
“可以,如果你想藥性減低的話。”
陳鬆看著徐良興,道:“為了不影響藥性,煎藥之法各殊,有宜用猛火者,有宜用緩火者,各有妙義,不可移易。”
陳鬆所說的是清代徐大椿分析了藥物用“猛火”、“緩火”的原因:“煎藥之法各殊……有宜用猛火者,有宜用緩火者。各有妙義,不可移易。今則不論何藥,惟用猛火多煎,將芳香之氣散盡,僅存濃厚之質。如煎燒酒者,將糟久煮,則酒氣全無矣,豈能和營達衛乎?須將古人所定煎法,細細推究,而各當其宜,則取效尤捷。”
主要意思就是含揮發油成分的藥物在大火酒煎的情況下會揮發掉,就如同製造燒酒時如果煎煮的時間過久會使酒精蒸發一樣。
煎藥的火候十分講究,南朝梁陶弘景就指出:“凡煮湯,欲微火,令小沸。”這是自古以來煎藥的基本火候,如果用火過急則會湯液溢出,還可能熬幹湯液,不僅造成藥材浪費,而且可能造成藥物變性而有害於身體。
文火慢煎是對一般湯劑的煎藥要求,其目的是為了使藥物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煎煮出來。王懷隱指出:“凡煮湯……常令文火小沸,令藥味出。”王好古也指出:“病人服藥……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數。用紗濾去渣,取清汁服之,無不效也。”
繆希雍強調指出:“煎時不宜烈火,其湯騰沸耗蝕而速涸,藥性未盡出而氣味不純。人家多有此病,而反責藥不效咎將誰歸?”如果不知道煎藥需用文火的道理,往往采用急火速煎,服用後療效不好,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沒有真正掌握煎藥用火的基本原則造成的。
然而不是所有的煎劑都要采取文火慢煎,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藥物的功效主治的不同,常常采取不同的煎法。沈括就指出:“藥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溫火者。此煮煉之節也。”
明代醫家李梴指出:“如補湯慢火煎熬,汗下及治寒濕藥,緊火煎服。”明代羅周彥《醫宗粹言》雲:“凡煎湯藥,初欲微火令小沸……然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汁。”
明末著名醫僧胡慎柔雲:“古人煎藥,各有法度。表藥以氣勝,武火驟煎;補藥以味勝,文火慢煎。”指出解表藥因以氣勝,故需急火速煎,補益藥因以味勝,故需慢火緩煎。
之所以讓徐良興先用武火一個時辰,再用文火六個時辰,是因為給他的藥方中含有人參,和鹿膠,而且此藥不在於內服,而用於外用。
這兩種藥物需要的火候截然相反,人參不是用文火,而應用武火:“煮藥之法,取味者火宜緩,取氣者火宜速。若人參雖取氣,亦須武火緩煎。”
鹿膠屬於動物類藥物,和膏滋類藥物一樣,宜微火,令小沸,不宜火過大,否則火氣終不能脫,服之不惟無益,反致助火傷陰。
“藥效降低,那怎麽行?!”
徐良興訕笑一聲。
雖然聽得雲裏霧裏,但藥性減低四個字卻牢牢記住了。
他又問道:“鬆哥,桑柴火又是什麽火啊?”
聽過各種火,就是沒聽過桑柴火,實在不知這桑柴火為何物。
新
陳鬆若有所思的看著徐良興。
“是我。”
雖然陳鬆沒有直接迴答,但這樣的迴答更能讓徐良興激動。
王澤不解地問道:“徐少,你要提升體能幹嘛?”
徐良興笑道:“為了提升比賽的成績啊!”
“不是天天訓練開車的技術就好了嗎?”
王澤有些錯愕。
賽車手不是動動手和腳,轉動方向盤和踩踩油門就行了嗎,頂多有個掛擋退檔而已,這做體能訓練還能提升比賽成績?
“哪有這麽容易啊!”
徐良興哭笑不得,道:“別看賽車手開車不費勁,其實在比賽上開車是非常累的一件事,需要集中所有注意力,身體必須能承受長時間的激烈駕駛,以及高速度和高加速度,並且身體協調性和判斷力很好才行,這樣高強度的負荷下體力消耗是非常快的,所以我們的訓練不光需要練習開車,也需要像其他運動員那樣做一些體能和力量訓練。”
陳鬆問道:“你以前都是做哪些訓練?”
徐良興迴道:“日常是騎自行車,跑步這些來訓練體能和耐力,有時候也會參加業餘馬拉鬆,為了鍛煉反應力和體能,會左右腳單腳交替跳木凳,就是右腳踏到一木凳上,從所站木凳左側跳到木凳上,再跳到木凳右側下來,然後換左腳,這樣反複練習。”
“嗯。”
陳鬆點點頭。
這些訓練方式無外乎是鍛煉人的體力、耐力和反應。
他上下打量徐良興一番後,問道:“你今年多大?”
“過完中秋節剛好二十五歲。”
“將近二十五歲的話......”
陳鬆快速思索一番後,道:“有是有,不過很折磨人。”
以徐良興剛才所說的情況來看,他目前的訓練方式恐怕是無法讓他快速提升體能才會尋求新的方式。
普通人的黃金年齡是24到32歲之間,身體各方麵都處於最鼎盛的時候,還在他才25不到,不然自己真沒辦法,因為32歲後,人的身體素質會走下坡路。
“我不怕的,還望鬆哥指點。”
徐良興神色激動地看著陳鬆。
之所以問陳鬆如何提升體能,是因為他找人私下調查過陳鬆,得知陳鬆曾經一個人打倒過上百人,將胡四海救下,也在十幾個帶槍的保鏢中生擒羅鏡,這種武力值的人不是說沒有,但發生在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身上,隻能說明陳鬆會武功!
對於武功褒貶不一的說法,向來隻看事實的他都是一笑了之,這次陳鬆的出現,有確鑿的證據反倒讓他對華夏的武功深信不疑,高深莫測的武學必定有能讓人提升體能的辦法。
陳鬆思索了好大一會,問道:“有紙和筆嗎?”
“有,有,有!”
徐良興急忙拉開車上一個櫃子,拿出紙筆遞給陳鬆。
陳鬆快速地寫下一個藥方,遞給他道:“按照上麵所寫藥材,配齊藥,找個大砂鍋,用桑柴火煎熬,武火熬一個時辰,再用文火熬六個時辰,快熬好了喊我,記住一定要在午時之前熬好。”
“好的。”
徐良興如獲至寶的將藥方接過,隨口問道:“這時辰是什麽啊?”
“不是吧,徐大少,這你都不知道?”
王澤一臉怪異地看著徐良興,道:“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這,我這不是常在國外嘛,對於這些老祖宗的東西不是很了解。”
徐良興臉色一紅,有些無力地解釋一聲後,岔開話題道:“那這午時又是什麽時候?”
“就是中午啊......”
王澤發現自己也答不上具體的時間。
陳鬆搖了搖頭,道:“午時就是11時至13時。”
在古時候,人們計算時間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十二時辰已經被算成了二十四小時。
在華夏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就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
也就是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鍾表剛剛傳入華夏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鍾點叫做“小時”,隨著鍾表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剩下“小時”沿用至今。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徐良興推算一番,發現自己需要在前一天的晚上九點開始熬藥,一直不斷火的將藥熬到第二天的中午。
“這武火和文火又是什麽?”他又問道。
陳鬆答道:“就是用於燒煮的文火與武火,文火從容和緩,不疾不徐,指火力小而弱,武火則是熾焰沸騰急速,火力大而猛。”
“那不能直接用一個火嗎?”
徐良興明白不了為什麽熬藥還要分大火小火,這多麻煩啊!
“可以,如果你想藥性減低的話。”
陳鬆看著徐良興,道:“為了不影響藥性,煎藥之法各殊,有宜用猛火者,有宜用緩火者,各有妙義,不可移易。”
陳鬆所說的是清代徐大椿分析了藥物用“猛火”、“緩火”的原因:“煎藥之法各殊……有宜用猛火者,有宜用緩火者。各有妙義,不可移易。今則不論何藥,惟用猛火多煎,將芳香之氣散盡,僅存濃厚之質。如煎燒酒者,將糟久煮,則酒氣全無矣,豈能和營達衛乎?須將古人所定煎法,細細推究,而各當其宜,則取效尤捷。”
主要意思就是含揮發油成分的藥物在大火酒煎的情況下會揮發掉,就如同製造燒酒時如果煎煮的時間過久會使酒精蒸發一樣。
煎藥的火候十分講究,南朝梁陶弘景就指出:“凡煮湯,欲微火,令小沸。”這是自古以來煎藥的基本火候,如果用火過急則會湯液溢出,還可能熬幹湯液,不僅造成藥材浪費,而且可能造成藥物變性而有害於身體。
文火慢煎是對一般湯劑的煎藥要求,其目的是為了使藥物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煎煮出來。王懷隱指出:“凡煮湯……常令文火小沸,令藥味出。”王好古也指出:“病人服藥……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數。用紗濾去渣,取清汁服之,無不效也。”
繆希雍強調指出:“煎時不宜烈火,其湯騰沸耗蝕而速涸,藥性未盡出而氣味不純。人家多有此病,而反責藥不效咎將誰歸?”如果不知道煎藥需用文火的道理,往往采用急火速煎,服用後療效不好,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沒有真正掌握煎藥用火的基本原則造成的。
然而不是所有的煎劑都要采取文火慢煎,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藥物的功效主治的不同,常常采取不同的煎法。沈括就指出:“藥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溫火者。此煮煉之節也。”
明代醫家李梴指出:“如補湯慢火煎熬,汗下及治寒濕藥,緊火煎服。”明代羅周彥《醫宗粹言》雲:“凡煎湯藥,初欲微火令小沸……然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汁。”
明末著名醫僧胡慎柔雲:“古人煎藥,各有法度。表藥以氣勝,武火驟煎;補藥以味勝,文火慢煎。”指出解表藥因以氣勝,故需急火速煎,補益藥因以味勝,故需慢火緩煎。
之所以讓徐良興先用武火一個時辰,再用文火六個時辰,是因為給他的藥方中含有人參,和鹿膠,而且此藥不在於內服,而用於外用。
這兩種藥物需要的火候截然相反,人參不是用文火,而應用武火:“煮藥之法,取味者火宜緩,取氣者火宜速。若人參雖取氣,亦須武火緩煎。”
鹿膠屬於動物類藥物,和膏滋類藥物一樣,宜微火,令小沸,不宜火過大,否則火氣終不能脫,服之不惟無益,反致助火傷陰。
“藥效降低,那怎麽行?!”
徐良興訕笑一聲。
雖然聽得雲裏霧裏,但藥性減低四個字卻牢牢記住了。
他又問道:“鬆哥,桑柴火又是什麽火啊?”
聽過各種火,就是沒聽過桑柴火,實在不知這桑柴火為何物。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