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二件,同樣的是太白尊,卻感官上卻給人截然相反的感覺。
剛才那件如果說是古樸,充滿歲月氣息的老人家,那這一件完全就是一個秀美怡人的活潑少女,給人一種洗盡鉛華,不惹凡塵的出塵氣息,就好似被詩仙施了法般,將最具氣質的時刻定格住。
眾人盯著這件太白尊,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就連唿吸都變得小心翼翼的,唯恐褻瀆了它的美麗。
這個太白尊的造型十分小巧可愛,輪廓飽滿,線條優美圓潤,器身墨彩漆黑光亮、濃墨沉著,光可鑒影。
半圓的腹部上繪有一黃一紫兩朵繡球花卉,穿插有致,婉約活潑,色彩細膩,明淨晶瑩,花卉團團簇簇,層次豐富多變,動靜相宜。
更有一白色花朵含苞待放,生氣十足,白色純淨明亮,在墨地反襯下更顯嬌嫩,枝葉綠彩清澈若湖水,色彩質地靜穆柔和、珠豔明晰。
整體釉質硬朗瑩潤,發色渾融交錯,迷離迤邐,紋飾與釉色渾然一體,仿佛神物,絕妙而難以形容。
陳鬆喃喃道“墨地三彩繡球花卉太白尊,果然名不虛傳。”
“沒想到古玩還有如此漂亮的東西。”
小寶不由自住地往太白尊靠近一些,身體的傾斜讓她用手托起了腮,就這樣目不轉睛地定定看著。
這件太白尊完全顛覆了她對古玩的看法,原以為古玩都是很老氣,顏色單一,不具備美感的東西,沒想到還有畫工如此精致的彩瓷。
上麵的圖案雖不及照片真實,但那種神韻卻是照片無法比擬的,完全沒有照片的呆板,在器物表麵的光線流轉間,花卉就如同隨風搖曳的活物。
鍾育謹餘光看到小寶單手托腮的神情,心中一顫,原來小寶是那麽漂亮的。
之前內心抗拒小寶,每次看到都是遠遠繞開,就算小寶湊到他麵前,他也是不耐煩,以至都沒認真看過小寶的樣子。
現在小寶略歪著腦袋,手托著腮,身後烏黑濃密的長發往前移動,蓋住部分前臉,長長的睫毛輕微扇動間,那樣子有種說不出的慵懶美感。
他突然發現家裏讓他和小寶結婚也並非是不能接受的事。
陳鬆小心翼翼地將這個墨地三彩繡球花卉太白尊拿起,發現與剛才那個豇豆紅釉暗刻團螭紋太白尊的區別非常大。
首先入手玉質感非常強,一種很明顯的細膩感,就如同握著一塊油性很足的玉,釉質肥厚,釉麵光潤勻淨,似玉非玉卻又勝似玉,上麵繪畫的線條非常細膩流暢,還有就是雙肩更為豐滿,使得造型更加圓潤,增添了更多的意趣。
圈足修整也非常圓潤,胎質晳白堅致,底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書青花款,其款字筆筆有神,字體端莊工整纖細秀麗,每筆都有頓觸,皆見章法。
王會長笑盈盈地問道“這件如何?”
“完美無瑕,絕了!”
陳鬆將墨地三彩繡球花卉太白尊小心地放迴桌麵,道“釉色漆黑光亮,顏色牢固,這釉色、畫工皆無可挑剔,完全是黑地彩瓷的爐火純青之作。”
小寶問道“也是禦窯之物?”
“不是。”
陳鬆搖頭道“這是民窯的。”
“民窯也能如此漂亮?”
小寶驚訝不已。
剛才聽王會長說民窯通常隻會流傳在民間,所產的瓷器多數是用來經營售賣,維持生計,使用的圖案隻是一些非常樸實的普通的圖案,不會太過於突出,並不像官窯那樣有著非常華麗的圖案。
而且官窯一般比較精美,民窯一般比較粗糙,這件怎麽看都不像是粗糙之物。
王會長笑道“民窯也有精品的,這其實就是財力的問題,尤其像晚清時候,民間比朝廷有錢,自然民窯做得比官窯還好。”
“這也不對啊,這官窯和民窯的是有嚴格規定的,這件康熙黑地素三彩如果是民窯燒製,為何會有落款呢,不是說有落款是官窯,沒有落款是民窯嗎?”
郭春對此是大為不解。
雖然他不收藏古玩,但對古玩還是多少有些了解的。
古代等級森嚴,為了區分官窯和民窯,官窯都會有紀年款,像大清康熙年製,大清乾隆年製之類,而民窯是沒有紀年款,最多隻有古玩堂的堂號、或某府名號、或燒製的地方窯號之類,所以不是官窯燒的話,是不可能有落紀年款才對。
“不能單純以落款來分區分是官窯還是民窯,有款不一定就是官窯,無款也不見得就不是官窯,款識並不是評價瓷器是否為官窯的唯一標準。”
王會長對這種以款識來區分是官窯還是民窯的事也很無語。
這官窯是我國古代由朝廷直接控製的官辦瓷窯,專燒宮廷,官府用瓷,但在明代以前的官窯器落款的並不多,隻有在明清兩朝曆代官窯器署紀年款才形成慣例,一直到清朝末代的宣統才終止,那怕是這樣,明清時期還是有很多官窯瓷器沒落款的。
官窯瓷器的款識常見有兩種,第一是帝王年號,也是官窯器常見的款識,第二類是帝王的堂名款,比如慎德堂製和大雅齋製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因為特殊原因無款的官窯,像清代祭器和供器往往就不署款,在清宮檔案中也記載,因乾隆皇帝總是精益求精,不惜工本,要求禦窯廠進行再燒窯實驗,直至燒造出滿意的絕佳式樣為止,期間出來的無款器物都是奉旨不加款識的,這類無款器物完全是時代特征明顯的佳品,甚至達到極品。
可如今款識都快成為官窯的身份證了,現在的人在看一件瓷器時,都會潛意識先看一下底部有沒有款識,有款就覺得是好東西,而無款就像個三無藏品似的,姥姥不愛舅舅不疼。
殊不知官窯也可能無款,有款也不一定就是官窯燒的。
郭春問道“這件就是屬於特殊的情況嗎?”
“沒錯。”
王會長點頭道“這一件非常特殊,當時朝廷比民間有錢,但因對祭祀用品是有忌諱的,當時的官窯不能燒製,故隻能委諸民窯了,說起來完全是按照官窯的標準做的,就如同現在外包的代加工廠,有落款也正常。”
康熙墨地素三彩瓷之所以為民窯所產,跟其獨特的時代背景有關。
滿清自入關以後定鼎中原,實施以漢治漢的政策,提出了以仁孝治天下的政治口號,於是以孔孟儒家哲學思想作為工具,“千經萬典,孝義為先”,故而當時社會上對“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
康熙皇帝以“孝”來漢化國人,故此對祭奠儀式,非常講究,隆重到無以複加的程度,如製定“丁憂”禮製,凡在朝廷為官者包括一、二品宰輔封疆大吏在內的王公大臣,隻要父母之中任何一位去世,都要去官職迴家守孝三年,孝滿之後,再迴朝複職。
由於朝廷的禮製,故而對喪事的祭器不得不精益求精,當時操辦喪事都得定燒一批高檔墨地素三彩瓷器以為喪事宴客祭奠之用。
各王公大臣府第,鍾鳴鼎食之家,為了炫耀其門第高貴,相互間迭有攀比,故而不惜重金提供最好的畫本、頂級的畫師、優質的彩料等等,務求產品出類拔萃,甚至高出官窯之上,以達到死者風光,生者榮耀的目的,所以才有了這種陶瓷史上的璀璨明珠。
當時的官窯都由工部派員督窯,如康熙十九年的臧應選、四十四年的郎廷極,他們都是奉欽限或部限燒製,但因對祭祀用品是有忌諱的,當時的官窯不宜燒製,故隻能委諸民窯。
陳鬆點頭道“的確如此,單單康熙本朝就存在大量不落款的瓷器。”
王會長經陳鬆一提醒,也感歎道“康熙是啊,很特殊的朝代。”
鍾育謹好奇地問道“怎麽個特殊法?”
“康熙是我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在康熙十年以前因與南明對抗,基本沒有燒製官窯瓷器,哪怕有,也是用明代遺留的瓷胎簡單燒製,在康熙十年之後才真正開始燒製官窯瓷器,康熙十九年朝廷開始派遣督陶官到景德鎮治理陶業,才讓景德鎮製瓷業從此走上頂峰,並且瓷器造型比較多樣,品種也豐富,新創燒品種層出不窮。大器渾厚,小器精巧玲瓏,巧奪天工,不單單官窯瓷器,民窯瓷器也快速發展,青花瓷器與五彩瓷器廣泛流傳,也開始創燒出粉彩與瓷胎畫琺琅的瓷器。”
王會長頓了下,繼續道“另外康熙皇帝怕官窯瓷器打碎會寓意不吉利,會江山不保,因此早期燒製的瓷器都不落款。”
眾人不由心中一樂。
沒想到還有康熙皇帝還那麽講究。
郭春心中一動,問道“那豈不是說看款識就能區分年代,像康熙沒落款的瓷器就是他早期,有落款的就是晚期的?”
“基本這樣,另外從款識的確能區分年代,因為每個時期的工匠不同造成製作出來的器物前後變化大,落款書寫的方式也都有細微的差距和變化,除了特殊器物有詳細的時間記載外,其它的都是按照那個皇帝在位的早、中、晚三個時期來定義瓷器的燒製時間。”
陳鬆將茶桌上的墨地三彩繡球花卉太白尊小心拿起,指著落款道“就拿康熙來說,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則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終,它前期的瓷器幾乎不落款,中期的官窯楷書款,筆劃會粗重,蒼勁挺拔,古拙渾厚,字體間布局也寬大,而晚期的就像這件一樣,字體漸趨清秀,最重要是款中的‘康’字第一筆和第七筆是連成一筆,這中連成一豎的書寫方式,完全是康熙晚期的落款方式。”
眾人湊近一看,發現還真是這樣。
康字的一點和豎鉤這兩個筆畫完全連起來,看起來就是豎鉤。
“再結合每件器物每個時期的製作特征以及老化痕跡,就能確定它的真偽。”
陳鬆迴想了下,道“康熙時期早期用的是明末時候燒好並遺留的素瓷胎作畫,製作的工匠其實還是屬於明代的,所以明代的風格很明顯,到了中期,屬於自己燒製,因為工匠水平和數量都還跟不上,製作出來的器物都略顯粗糙,器物底部也常見沙眼,為掩飾其缺陷,多在底部上一層護胎汁,且大多不見款識,隻有到了晚期,工藝才成熟,器物才達到精致,同時落款也匹配上。”
王會長對陳鬆豎起了大拇指。
與陳鬆的水平相比,他都感覺自己的年紀活到了狗的身上去了。
很難想象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能懂這些,而且比他們這些跟古玩打一輩子交道的古玩商還厲害。
鑒定古玩可不是紙上談兵,讀幾本鑒定書就能理解的,尤其是現代,造假之人就是從鑒定書籍上寫的鑒定內容入手造假。
想要真正不打眼,就需對器物每個時代的器物細節特征了如指掌,還要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工匠製作的技藝,才能準確斷代。
而這些細節性的東西都是需要觀看大量的實物才能得出,單靠別人教而沒有實物是沒用的,他們古玩商就是缺少大量真品的觀摩才會不斷被打眼,一個個都是大量吃藥交學費才有今天這點水平。
想到這,他忍不住對陳鬆問道“你祖輩可是擁有大量真品的行內人?”
。
剛才那件如果說是古樸,充滿歲月氣息的老人家,那這一件完全就是一個秀美怡人的活潑少女,給人一種洗盡鉛華,不惹凡塵的出塵氣息,就好似被詩仙施了法般,將最具氣質的時刻定格住。
眾人盯著這件太白尊,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就連唿吸都變得小心翼翼的,唯恐褻瀆了它的美麗。
這個太白尊的造型十分小巧可愛,輪廓飽滿,線條優美圓潤,器身墨彩漆黑光亮、濃墨沉著,光可鑒影。
半圓的腹部上繪有一黃一紫兩朵繡球花卉,穿插有致,婉約活潑,色彩細膩,明淨晶瑩,花卉團團簇簇,層次豐富多變,動靜相宜。
更有一白色花朵含苞待放,生氣十足,白色純淨明亮,在墨地反襯下更顯嬌嫩,枝葉綠彩清澈若湖水,色彩質地靜穆柔和、珠豔明晰。
整體釉質硬朗瑩潤,發色渾融交錯,迷離迤邐,紋飾與釉色渾然一體,仿佛神物,絕妙而難以形容。
陳鬆喃喃道“墨地三彩繡球花卉太白尊,果然名不虛傳。”
“沒想到古玩還有如此漂亮的東西。”
小寶不由自住地往太白尊靠近一些,身體的傾斜讓她用手托起了腮,就這樣目不轉睛地定定看著。
這件太白尊完全顛覆了她對古玩的看法,原以為古玩都是很老氣,顏色單一,不具備美感的東西,沒想到還有畫工如此精致的彩瓷。
上麵的圖案雖不及照片真實,但那種神韻卻是照片無法比擬的,完全沒有照片的呆板,在器物表麵的光線流轉間,花卉就如同隨風搖曳的活物。
鍾育謹餘光看到小寶單手托腮的神情,心中一顫,原來小寶是那麽漂亮的。
之前內心抗拒小寶,每次看到都是遠遠繞開,就算小寶湊到他麵前,他也是不耐煩,以至都沒認真看過小寶的樣子。
現在小寶略歪著腦袋,手托著腮,身後烏黑濃密的長發往前移動,蓋住部分前臉,長長的睫毛輕微扇動間,那樣子有種說不出的慵懶美感。
他突然發現家裏讓他和小寶結婚也並非是不能接受的事。
陳鬆小心翼翼地將這個墨地三彩繡球花卉太白尊拿起,發現與剛才那個豇豆紅釉暗刻團螭紋太白尊的區別非常大。
首先入手玉質感非常強,一種很明顯的細膩感,就如同握著一塊油性很足的玉,釉質肥厚,釉麵光潤勻淨,似玉非玉卻又勝似玉,上麵繪畫的線條非常細膩流暢,還有就是雙肩更為豐滿,使得造型更加圓潤,增添了更多的意趣。
圈足修整也非常圓潤,胎質晳白堅致,底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書青花款,其款字筆筆有神,字體端莊工整纖細秀麗,每筆都有頓觸,皆見章法。
王會長笑盈盈地問道“這件如何?”
“完美無瑕,絕了!”
陳鬆將墨地三彩繡球花卉太白尊小心地放迴桌麵,道“釉色漆黑光亮,顏色牢固,這釉色、畫工皆無可挑剔,完全是黑地彩瓷的爐火純青之作。”
小寶問道“也是禦窯之物?”
“不是。”
陳鬆搖頭道“這是民窯的。”
“民窯也能如此漂亮?”
小寶驚訝不已。
剛才聽王會長說民窯通常隻會流傳在民間,所產的瓷器多數是用來經營售賣,維持生計,使用的圖案隻是一些非常樸實的普通的圖案,不會太過於突出,並不像官窯那樣有著非常華麗的圖案。
而且官窯一般比較精美,民窯一般比較粗糙,這件怎麽看都不像是粗糙之物。
王會長笑道“民窯也有精品的,這其實就是財力的問題,尤其像晚清時候,民間比朝廷有錢,自然民窯做得比官窯還好。”
“這也不對啊,這官窯和民窯的是有嚴格規定的,這件康熙黑地素三彩如果是民窯燒製,為何會有落款呢,不是說有落款是官窯,沒有落款是民窯嗎?”
郭春對此是大為不解。
雖然他不收藏古玩,但對古玩還是多少有些了解的。
古代等級森嚴,為了區分官窯和民窯,官窯都會有紀年款,像大清康熙年製,大清乾隆年製之類,而民窯是沒有紀年款,最多隻有古玩堂的堂號、或某府名號、或燒製的地方窯號之類,所以不是官窯燒的話,是不可能有落紀年款才對。
“不能單純以落款來分區分是官窯還是民窯,有款不一定就是官窯,無款也不見得就不是官窯,款識並不是評價瓷器是否為官窯的唯一標準。”
王會長對這種以款識來區分是官窯還是民窯的事也很無語。
這官窯是我國古代由朝廷直接控製的官辦瓷窯,專燒宮廷,官府用瓷,但在明代以前的官窯器落款的並不多,隻有在明清兩朝曆代官窯器署紀年款才形成慣例,一直到清朝末代的宣統才終止,那怕是這樣,明清時期還是有很多官窯瓷器沒落款的。
官窯瓷器的款識常見有兩種,第一是帝王年號,也是官窯器常見的款識,第二類是帝王的堂名款,比如慎德堂製和大雅齋製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因為特殊原因無款的官窯,像清代祭器和供器往往就不署款,在清宮檔案中也記載,因乾隆皇帝總是精益求精,不惜工本,要求禦窯廠進行再燒窯實驗,直至燒造出滿意的絕佳式樣為止,期間出來的無款器物都是奉旨不加款識的,這類無款器物完全是時代特征明顯的佳品,甚至達到極品。
可如今款識都快成為官窯的身份證了,現在的人在看一件瓷器時,都會潛意識先看一下底部有沒有款識,有款就覺得是好東西,而無款就像個三無藏品似的,姥姥不愛舅舅不疼。
殊不知官窯也可能無款,有款也不一定就是官窯燒的。
郭春問道“這件就是屬於特殊的情況嗎?”
“沒錯。”
王會長點頭道“這一件非常特殊,當時朝廷比民間有錢,但因對祭祀用品是有忌諱的,當時的官窯不能燒製,故隻能委諸民窯了,說起來完全是按照官窯的標準做的,就如同現在外包的代加工廠,有落款也正常。”
康熙墨地素三彩瓷之所以為民窯所產,跟其獨特的時代背景有關。
滿清自入關以後定鼎中原,實施以漢治漢的政策,提出了以仁孝治天下的政治口號,於是以孔孟儒家哲學思想作為工具,“千經萬典,孝義為先”,故而當時社會上對“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
康熙皇帝以“孝”來漢化國人,故此對祭奠儀式,非常講究,隆重到無以複加的程度,如製定“丁憂”禮製,凡在朝廷為官者包括一、二品宰輔封疆大吏在內的王公大臣,隻要父母之中任何一位去世,都要去官職迴家守孝三年,孝滿之後,再迴朝複職。
由於朝廷的禮製,故而對喪事的祭器不得不精益求精,當時操辦喪事都得定燒一批高檔墨地素三彩瓷器以為喪事宴客祭奠之用。
各王公大臣府第,鍾鳴鼎食之家,為了炫耀其門第高貴,相互間迭有攀比,故而不惜重金提供最好的畫本、頂級的畫師、優質的彩料等等,務求產品出類拔萃,甚至高出官窯之上,以達到死者風光,生者榮耀的目的,所以才有了這種陶瓷史上的璀璨明珠。
當時的官窯都由工部派員督窯,如康熙十九年的臧應選、四十四年的郎廷極,他們都是奉欽限或部限燒製,但因對祭祀用品是有忌諱的,當時的官窯不宜燒製,故隻能委諸民窯。
陳鬆點頭道“的確如此,單單康熙本朝就存在大量不落款的瓷器。”
王會長經陳鬆一提醒,也感歎道“康熙是啊,很特殊的朝代。”
鍾育謹好奇地問道“怎麽個特殊法?”
“康熙是我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在康熙十年以前因與南明對抗,基本沒有燒製官窯瓷器,哪怕有,也是用明代遺留的瓷胎簡單燒製,在康熙十年之後才真正開始燒製官窯瓷器,康熙十九年朝廷開始派遣督陶官到景德鎮治理陶業,才讓景德鎮製瓷業從此走上頂峰,並且瓷器造型比較多樣,品種也豐富,新創燒品種層出不窮。大器渾厚,小器精巧玲瓏,巧奪天工,不單單官窯瓷器,民窯瓷器也快速發展,青花瓷器與五彩瓷器廣泛流傳,也開始創燒出粉彩與瓷胎畫琺琅的瓷器。”
王會長頓了下,繼續道“另外康熙皇帝怕官窯瓷器打碎會寓意不吉利,會江山不保,因此早期燒製的瓷器都不落款。”
眾人不由心中一樂。
沒想到還有康熙皇帝還那麽講究。
郭春心中一動,問道“那豈不是說看款識就能區分年代,像康熙沒落款的瓷器就是他早期,有落款的就是晚期的?”
“基本這樣,另外從款識的確能區分年代,因為每個時期的工匠不同造成製作出來的器物前後變化大,落款書寫的方式也都有細微的差距和變化,除了特殊器物有詳細的時間記載外,其它的都是按照那個皇帝在位的早、中、晚三個時期來定義瓷器的燒製時間。”
陳鬆將茶桌上的墨地三彩繡球花卉太白尊小心拿起,指著落款道“就拿康熙來說,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則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終,它前期的瓷器幾乎不落款,中期的官窯楷書款,筆劃會粗重,蒼勁挺拔,古拙渾厚,字體間布局也寬大,而晚期的就像這件一樣,字體漸趨清秀,最重要是款中的‘康’字第一筆和第七筆是連成一筆,這中連成一豎的書寫方式,完全是康熙晚期的落款方式。”
眾人湊近一看,發現還真是這樣。
康字的一點和豎鉤這兩個筆畫完全連起來,看起來就是豎鉤。
“再結合每件器物每個時期的製作特征以及老化痕跡,就能確定它的真偽。”
陳鬆迴想了下,道“康熙時期早期用的是明末時候燒好並遺留的素瓷胎作畫,製作的工匠其實還是屬於明代的,所以明代的風格很明顯,到了中期,屬於自己燒製,因為工匠水平和數量都還跟不上,製作出來的器物都略顯粗糙,器物底部也常見沙眼,為掩飾其缺陷,多在底部上一層護胎汁,且大多不見款識,隻有到了晚期,工藝才成熟,器物才達到精致,同時落款也匹配上。”
王會長對陳鬆豎起了大拇指。
與陳鬆的水平相比,他都感覺自己的年紀活到了狗的身上去了。
很難想象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能懂這些,而且比他們這些跟古玩打一輩子交道的古玩商還厲害。
鑒定古玩可不是紙上談兵,讀幾本鑒定書就能理解的,尤其是現代,造假之人就是從鑒定書籍上寫的鑒定內容入手造假。
想要真正不打眼,就需對器物每個時代的器物細節特征了如指掌,還要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工匠製作的技藝,才能準確斷代。
而這些細節性的東西都是需要觀看大量的實物才能得出,單靠別人教而沒有實物是沒用的,他們古玩商就是缺少大量真品的觀摩才會不斷被打眼,一個個都是大量吃藥交學費才有今天這點水平。
想到這,他忍不住對陳鬆問道“你祖輩可是擁有大量真品的行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