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些東西隻不過是吸引那些看見喜歡就買的外行人,能成一單是一單,賺個水電費而已,指望這些東西買米是不可能的事。”
王會長苦笑一聲,道“因為法律法規,現在的古玩店都是這樣,真正的珍貴文物買賣隻能私下熟客交易,擺設的這些東西隻不過是用來考來購買的人是行家還是棒槌,如果行家,在看真貨時候一般會說一個比較靠譜的價格,如果發現是個棒槌,有些人或許就會漫天喊價。”
眾人明白的點點頭。
郭春笑道“看來這古玩行業的水也好深啊。”
“的確很深,也很渾!現在盜墓,造假,雅賄,洗錢,有權勢和有資本的,有技術和有膽量的,各種力量交織在一起博弈,有時候很多事情變得很無奈。”
王會長很是無奈道“古玩行是一個有糾紛,更有利益的地方,圈子裏的人際關係非常複雜,很多時候隻能不吭聲,明知道有些人做假貨圈錢,卻很少有人願意出來得罪,因為這些人有時候也會放一些好藏品出來。”
陳鬆點點頭,這商人重利,在商界沒有百分百的敵人,也沒有百分百的朋友,可能大家暫時沒有利用價值,但保不準哪天會有合作的地方,自然也就沒多少人願意把同行得罪死。
他心中一動,問道“王會長手上可有尖貨?”
“哦?”
王會長想到剛才陳鬆連上手都不需要,就能看出自己店鋪內成列的‘古董’情況,於是問道“玉尊是準備自己玩?”
陳鬆笑道“有這個想法。”
他可時刻記得要幫老頭子找頂尖古玩一事,現在手頭有點錢,又剛好遇到古玩行業的會長,心中這想法難免活躍起來。
王會長眼前一亮,道“我這還真有幾件不錯的,你先過過眼?”
“好!”
看到陳鬆同意,王會長對小通吩咐一聲,小通在店鋪的角落,翻動起來,不多時,就抱著兩個小錦盒放到茶桌上。
王會長將其中一個鏡盒打開,陳鬆看到裏麵的藏品眼前一亮,欣喜道“豇豆紅的太白尊!”
豇豆紅釉可以說是康熙窯乃至整個清代瓷器史上最傑出的成就之一,它屬於康熙中早期官窯複燒的高溫銅紅釉中的吹紅釉,即臧窯吹紅器,這太白尊為豇豆紅最著名的器型之一。
“玉尊好眼力。”
王會長笑道“豇豆紅創燒於康熙時期,以吹釉方式把銅紅釉分若幹次施於胎麵,燒製難度大,產量少,多為小件文房用具。《飲流齋說瓷》中記豇豆紅,此色亦由祭紅變化而來,以類於豇豆,故以豇豆紅唿之。雖然豇豆紅和郎窯紅同屬銅紅釉,但豇豆紅的含銅量比郎窯紅要高出四倍之多,是康熙晚期才創製出的新釉色品種,這一件能保存如此完好,在傳世品中可不多見。”
說完,他將錦盒往陳鬆麵前一推。
陳鬆並未上手,而且似笑非笑地看著王會長,道“不過手。”
“哈哈,是我疏忽了。”
王會長爽朗的一笑,將豇豆紅的太白尊從錦盒裏拿出,放到茶桌上。
他的確有心考驗下陳鬆是否真懂行,所以故意將整個錦盒都放陳鬆麵前。
待王會長將太白尊放穩鬆手後,陳鬆才小心翼翼地拿起。
“這什麽意思啊?”
王澤等人是大為不解。
為什麽陳鬆不直接把那太白尊從錦盒裏拿出,而是讓王會長拿出後再拿。
總感覺陳鬆和王會長兩人像打啞謎似的,說的話讓他們聽得是雲裏霧裏。
“這屬於行話,我們玉界也有玉不過手,金不離目,這種做法。”
郭春笑著以玉行業引伸解釋一番。
在玉行業裏得規矩也不比古玩行業的少,這些規矩雖然沒有成文成法,但是所有做玉器生意的人都在嚴格的遵守著這些規矩。
這些古老的規矩一直沿用到今天依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玉器行業裏,懂規矩意味著你是一個懂行的人,懂行的人挨宰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了。
因為內行和外行是很容易區分,往往通過拿玉的手勢就能看出,拿玉起來的手勢需要給貨主心裏一種安定的感覺,拿起來不穩或者有可能一碰就掉的手勢會讓貨主很擔心,雖然貨主看起來漫不經心,也不說什麽,但實際已經被判定為水平不行,貨主就不會給出行價,或者再想看別的貨,也不願意再拿出來,尤其是比較貴重的貨品,所以很多人通過一些標準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水平,能讓交易更為順利。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在華夏人的傳統思維裏,認為把一件東西親自交到別人的手上,是一種尊重,但玉石屬於易碎品,一旦在傳遞中跌落的話,往往無法界定究竟是哪一方的失誤造成了跌落,如果金額較大的話賠償責任往往無法分清,甚至因為賠償的問題而傷了大家的感情。
有時候也是為了用來謹防一些利益熏心的商家,隻能先君子後小人了,隻要“玉不過手”,就能有效避免被人“碰瓷”。
古玩中的“不過手”的意思也是大致相同,因為古玩文玩的價值都很大,且很多都是易碎品,曆經歲月,內部結構早已不穩定,隻要稍微的一磕碰,那十有就懸了。
兩個人或多人以上在場欣賞鑒賞的時候,一個人將手上的物件直接遞給另一個人,假如剛好這件物品在傳遞的時候掉在地上,就說不清楚了,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一致,我以為你接住了,我就放手了,誰想你根本還沒準備好,這樣的情況到底是遞的人沒遞好呢,還是接的人沒接好?
所以在一個人把東西遞給另一個人的時候,不是直接遞給對方,而是放在桌子上或是其他地方,確認物品放好後,雙手離開,再請下一個人自己來拿起來,兩個人之間不接觸,這叫“不過手”。
另外在買賣或者鑒賞中,不要去搶別人的手中物,即便再喜歡,也要忍住,在有桌子的地方,需器不離桌,因為器物在桌子上手滑,磕碰程度一般不大,如果是光線不足想換地方,那也隻能麻煩器物的主人動手。
王澤還是有些不解地問道“那錦盒都放穩了,鬆哥為什麽不直接將那太白尊拿出來?”
“這樣做也是為了避免意外,行內可發生過不少不法商販,借助這漏洞來坑人的的事。”
王會長笑著解釋道“這錦盒不是全軟的,如果藏品本身就是殘缺的,又或者器物本身就很鬆散,一旦拿起時候被錦盒卡住,再往上拿就容易爛掉,就會扯不清了。”
王澤等人頓時明了。
這說來說去,就是怕拿的過程會出問題,而讓貨主將器物拿出放穩,也是為了避免這個責任問題,貨主在拿的時候就算把器物弄壞,也與其他人無關。
陳鬆聽到他們的討論,笑了笑,收斂心神,全神貫注地觀看起手中的太白尊。
他越看越喜歡,越看越發現不簡單。
手上這件太白尊為侈口小巧,外翻如唇,口部留白呈燈草邊,短頸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腹上暗刻三組團螭龍紋,紋飾纖細,線條流暢,蟠螭神態各異,底部淺圈,修足圓潤,外壁施吹紅釉,呈深淺不同之豇豆色,胎質潤白堅致,釉麵緊致明亮、釉色柔美,紅綠相間,有深淺不同之斑點散落其間,其釉色,局部窯變成斑點狀,顏色嬌嬈的綠釉,呈現出桃花春浪般的奇趣,正如清人洪北江詩譽“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
“沒想到還是一件窯變釉。”
陳鬆有些激動地翻看起底部,隻見底施白釉書青花年號款,為“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
“不錯,真不錯!”
陳鬆再次確認一番後,才戀戀不舍地將手上的太白尊放迴桌麵。
王會長問道“感覺如何?”
陳鬆讚道“釉色紅豔濃重,與綠色相映成輝,整體製作精美,幽雅嬌嫩,色澤豔麗,釉質瑩潤,觀之令人猶覺淡恬文靜,賞心悅目,不忍釋手,為康熙朝文房用器之佳作。”
“好眼力!”
王會長由衷地對陳鬆豎起了大拇指,問道“可看出出處?”
陳鬆笑道“禦窯,康熙晚期所製的宮廷用品。”
王會長一臉駭然地看著陳鬆,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這件太白尊給過不知道多少人看過,最後才得出屬於禦窯的結論,沒想到陳鬆能說得如此準確!
古代瓷器的燒製,分為禦窯、官窯和民窯三種。
禦窯指專門為皇家燒製瓷器的窯,禦瓷在器型、紋飾上均有嚴格的禮儀規定,等級森嚴。
它是官窯中一種特殊的類型,僅在明朝、清朝中有存在,並設立在景德鎮,專門用來生產禦用瓷器的,禦窯所出的一切物品,都歸皇族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挪用,禦窯的成果代表當時瓷器業的最高水平。
就因如此,禦窯所產的瓷器非常具有獨特性,而且瓷器的樣式,絕對不能任由匠師們天馬行空,一切樣式,都要嚴格按照宮廷內所批示的樣式來生產,因為大內的考核是非常嚴格,有任何瑕疵,皆全數銷毀。
作為皇帝專用的窯子,皇帝的存亡直接影響到窯子的命運,典型的要數在清朝滅亡的時候,連續燃燒五百多年的禦窯,在頃刻間,泯滅。
相對禦窯而言,官窯的含義更加寬泛,包括朝廷專設或官府朝廷中人掌控的瓷窯都叫“官窯”,所產瓷器都稱為“官窯瓷”。
“官窯瓷”則又分為兩大類,狹義的指朝廷壟斷,專窯專燒的,廣義的則是由朝廷官府設定標準,用窯不限,即民窯也可燒造,最後由朝廷派專人按統一標準驗收,合格者統一采辦,也稱官窯瓷。
窯燒製的物件,也多數是按照大內提供的樣式來製造,所以官窯在製瓷材料和工匠方麵,都占絕對優勢,一切優越的原材料都被盡數收攬,大批優秀匠師為其打造物件,也正因如此,官窯所製的瓷器,不管是在質量還是在技術上,都堪稱精美絕妙。
官窯瓷,主要是龐大的官僚群體使用,比起禦窯,要求相對較低,多限於花鳥蟲魚神話等“禮製”之外的題材,有時皇家會作為“趣味”把玩器采購,供官員、富商使用。
這一類瓷器,一般由內務府采辦,設有專門的督陶官,長年燒造,直到清末後停產。
雖然禦窯和官窯兩種瓷器在器型、紋飾上均有嚴格的禮儀規定,等級森嚴,區別也很大,但均由“官家”督造和采辦,在民間,統稱為官窯瓷。
民窯就是民間百姓所經營的窯子,所產的瓷器是用來經營售賣,在各種設備以及技術方麵,遠不不如官窯所製的瓷器。
但也因民窯來自民間,燒製出來的瓷器跟百姓淳樸善良的心境一樣,偏向實用而不追求觀賞,倒也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
而這件太白尊因落款是“大清康熙年製”,並未含有”禦製”二字,以至很多人看了後覺得器物的工藝是達到了禦窯水平,卻又不敢確定是禦窯的,也是找了不知道多少專家,最後才確定是禦窯無誤。
古玩行業,從不缺少好的藏品,怕的就是沒有慧眼識珠之人,陳鬆張口就將這件太白尊的結論準確說出,豈不是說明他的鑒定水平已經達到了頂尖?
要知道陳鬆還不到二十歲啊,這世間真有如此妖逆的天才?
王會長強壓心頭的激動,問道:“何以看出它是屬於禦窯?”
。
王會長苦笑一聲,道“因為法律法規,現在的古玩店都是這樣,真正的珍貴文物買賣隻能私下熟客交易,擺設的這些東西隻不過是用來考來購買的人是行家還是棒槌,如果行家,在看真貨時候一般會說一個比較靠譜的價格,如果發現是個棒槌,有些人或許就會漫天喊價。”
眾人明白的點點頭。
郭春笑道“看來這古玩行業的水也好深啊。”
“的確很深,也很渾!現在盜墓,造假,雅賄,洗錢,有權勢和有資本的,有技術和有膽量的,各種力量交織在一起博弈,有時候很多事情變得很無奈。”
王會長很是無奈道“古玩行是一個有糾紛,更有利益的地方,圈子裏的人際關係非常複雜,很多時候隻能不吭聲,明知道有些人做假貨圈錢,卻很少有人願意出來得罪,因為這些人有時候也會放一些好藏品出來。”
陳鬆點點頭,這商人重利,在商界沒有百分百的敵人,也沒有百分百的朋友,可能大家暫時沒有利用價值,但保不準哪天會有合作的地方,自然也就沒多少人願意把同行得罪死。
他心中一動,問道“王會長手上可有尖貨?”
“哦?”
王會長想到剛才陳鬆連上手都不需要,就能看出自己店鋪內成列的‘古董’情況,於是問道“玉尊是準備自己玩?”
陳鬆笑道“有這個想法。”
他可時刻記得要幫老頭子找頂尖古玩一事,現在手頭有點錢,又剛好遇到古玩行業的會長,心中這想法難免活躍起來。
王會長眼前一亮,道“我這還真有幾件不錯的,你先過過眼?”
“好!”
看到陳鬆同意,王會長對小通吩咐一聲,小通在店鋪的角落,翻動起來,不多時,就抱著兩個小錦盒放到茶桌上。
王會長將其中一個鏡盒打開,陳鬆看到裏麵的藏品眼前一亮,欣喜道“豇豆紅的太白尊!”
豇豆紅釉可以說是康熙窯乃至整個清代瓷器史上最傑出的成就之一,它屬於康熙中早期官窯複燒的高溫銅紅釉中的吹紅釉,即臧窯吹紅器,這太白尊為豇豆紅最著名的器型之一。
“玉尊好眼力。”
王會長笑道“豇豆紅創燒於康熙時期,以吹釉方式把銅紅釉分若幹次施於胎麵,燒製難度大,產量少,多為小件文房用具。《飲流齋說瓷》中記豇豆紅,此色亦由祭紅變化而來,以類於豇豆,故以豇豆紅唿之。雖然豇豆紅和郎窯紅同屬銅紅釉,但豇豆紅的含銅量比郎窯紅要高出四倍之多,是康熙晚期才創製出的新釉色品種,這一件能保存如此完好,在傳世品中可不多見。”
說完,他將錦盒往陳鬆麵前一推。
陳鬆並未上手,而且似笑非笑地看著王會長,道“不過手。”
“哈哈,是我疏忽了。”
王會長爽朗的一笑,將豇豆紅的太白尊從錦盒裏拿出,放到茶桌上。
他的確有心考驗下陳鬆是否真懂行,所以故意將整個錦盒都放陳鬆麵前。
待王會長將太白尊放穩鬆手後,陳鬆才小心翼翼地拿起。
“這什麽意思啊?”
王澤等人是大為不解。
為什麽陳鬆不直接把那太白尊從錦盒裏拿出,而是讓王會長拿出後再拿。
總感覺陳鬆和王會長兩人像打啞謎似的,說的話讓他們聽得是雲裏霧裏。
“這屬於行話,我們玉界也有玉不過手,金不離目,這種做法。”
郭春笑著以玉行業引伸解釋一番。
在玉行業裏得規矩也不比古玩行業的少,這些規矩雖然沒有成文成法,但是所有做玉器生意的人都在嚴格的遵守著這些規矩。
這些古老的規矩一直沿用到今天依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玉器行業裏,懂規矩意味著你是一個懂行的人,懂行的人挨宰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了。
因為內行和外行是很容易區分,往往通過拿玉的手勢就能看出,拿玉起來的手勢需要給貨主心裏一種安定的感覺,拿起來不穩或者有可能一碰就掉的手勢會讓貨主很擔心,雖然貨主看起來漫不經心,也不說什麽,但實際已經被判定為水平不行,貨主就不會給出行價,或者再想看別的貨,也不願意再拿出來,尤其是比較貴重的貨品,所以很多人通過一些標準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水平,能讓交易更為順利。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在華夏人的傳統思維裏,認為把一件東西親自交到別人的手上,是一種尊重,但玉石屬於易碎品,一旦在傳遞中跌落的話,往往無法界定究竟是哪一方的失誤造成了跌落,如果金額較大的話賠償責任往往無法分清,甚至因為賠償的問題而傷了大家的感情。
有時候也是為了用來謹防一些利益熏心的商家,隻能先君子後小人了,隻要“玉不過手”,就能有效避免被人“碰瓷”。
古玩中的“不過手”的意思也是大致相同,因為古玩文玩的價值都很大,且很多都是易碎品,曆經歲月,內部結構早已不穩定,隻要稍微的一磕碰,那十有就懸了。
兩個人或多人以上在場欣賞鑒賞的時候,一個人將手上的物件直接遞給另一個人,假如剛好這件物品在傳遞的時候掉在地上,就說不清楚了,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一致,我以為你接住了,我就放手了,誰想你根本還沒準備好,這樣的情況到底是遞的人沒遞好呢,還是接的人沒接好?
所以在一個人把東西遞給另一個人的時候,不是直接遞給對方,而是放在桌子上或是其他地方,確認物品放好後,雙手離開,再請下一個人自己來拿起來,兩個人之間不接觸,這叫“不過手”。
另外在買賣或者鑒賞中,不要去搶別人的手中物,即便再喜歡,也要忍住,在有桌子的地方,需器不離桌,因為器物在桌子上手滑,磕碰程度一般不大,如果是光線不足想換地方,那也隻能麻煩器物的主人動手。
王澤還是有些不解地問道“那錦盒都放穩了,鬆哥為什麽不直接將那太白尊拿出來?”
“這樣做也是為了避免意外,行內可發生過不少不法商販,借助這漏洞來坑人的的事。”
王會長笑著解釋道“這錦盒不是全軟的,如果藏品本身就是殘缺的,又或者器物本身就很鬆散,一旦拿起時候被錦盒卡住,再往上拿就容易爛掉,就會扯不清了。”
王澤等人頓時明了。
這說來說去,就是怕拿的過程會出問題,而讓貨主將器物拿出放穩,也是為了避免這個責任問題,貨主在拿的時候就算把器物弄壞,也與其他人無關。
陳鬆聽到他們的討論,笑了笑,收斂心神,全神貫注地觀看起手中的太白尊。
他越看越喜歡,越看越發現不簡單。
手上這件太白尊為侈口小巧,外翻如唇,口部留白呈燈草邊,短頸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腹上暗刻三組團螭龍紋,紋飾纖細,線條流暢,蟠螭神態各異,底部淺圈,修足圓潤,外壁施吹紅釉,呈深淺不同之豇豆色,胎質潤白堅致,釉麵緊致明亮、釉色柔美,紅綠相間,有深淺不同之斑點散落其間,其釉色,局部窯變成斑點狀,顏色嬌嬈的綠釉,呈現出桃花春浪般的奇趣,正如清人洪北江詩譽“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
“沒想到還是一件窯變釉。”
陳鬆有些激動地翻看起底部,隻見底施白釉書青花年號款,為“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
“不錯,真不錯!”
陳鬆再次確認一番後,才戀戀不舍地將手上的太白尊放迴桌麵。
王會長問道“感覺如何?”
陳鬆讚道“釉色紅豔濃重,與綠色相映成輝,整體製作精美,幽雅嬌嫩,色澤豔麗,釉質瑩潤,觀之令人猶覺淡恬文靜,賞心悅目,不忍釋手,為康熙朝文房用器之佳作。”
“好眼力!”
王會長由衷地對陳鬆豎起了大拇指,問道“可看出出處?”
陳鬆笑道“禦窯,康熙晚期所製的宮廷用品。”
王會長一臉駭然地看著陳鬆,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這件太白尊給過不知道多少人看過,最後才得出屬於禦窯的結論,沒想到陳鬆能說得如此準確!
古代瓷器的燒製,分為禦窯、官窯和民窯三種。
禦窯指專門為皇家燒製瓷器的窯,禦瓷在器型、紋飾上均有嚴格的禮儀規定,等級森嚴。
它是官窯中一種特殊的類型,僅在明朝、清朝中有存在,並設立在景德鎮,專門用來生產禦用瓷器的,禦窯所出的一切物品,都歸皇族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挪用,禦窯的成果代表當時瓷器業的最高水平。
就因如此,禦窯所產的瓷器非常具有獨特性,而且瓷器的樣式,絕對不能任由匠師們天馬行空,一切樣式,都要嚴格按照宮廷內所批示的樣式來生產,因為大內的考核是非常嚴格,有任何瑕疵,皆全數銷毀。
作為皇帝專用的窯子,皇帝的存亡直接影響到窯子的命運,典型的要數在清朝滅亡的時候,連續燃燒五百多年的禦窯,在頃刻間,泯滅。
相對禦窯而言,官窯的含義更加寬泛,包括朝廷專設或官府朝廷中人掌控的瓷窯都叫“官窯”,所產瓷器都稱為“官窯瓷”。
“官窯瓷”則又分為兩大類,狹義的指朝廷壟斷,專窯專燒的,廣義的則是由朝廷官府設定標準,用窯不限,即民窯也可燒造,最後由朝廷派專人按統一標準驗收,合格者統一采辦,也稱官窯瓷。
窯燒製的物件,也多數是按照大內提供的樣式來製造,所以官窯在製瓷材料和工匠方麵,都占絕對優勢,一切優越的原材料都被盡數收攬,大批優秀匠師為其打造物件,也正因如此,官窯所製的瓷器,不管是在質量還是在技術上,都堪稱精美絕妙。
官窯瓷,主要是龐大的官僚群體使用,比起禦窯,要求相對較低,多限於花鳥蟲魚神話等“禮製”之外的題材,有時皇家會作為“趣味”把玩器采購,供官員、富商使用。
這一類瓷器,一般由內務府采辦,設有專門的督陶官,長年燒造,直到清末後停產。
雖然禦窯和官窯兩種瓷器在器型、紋飾上均有嚴格的禮儀規定,等級森嚴,區別也很大,但均由“官家”督造和采辦,在民間,統稱為官窯瓷。
民窯就是民間百姓所經營的窯子,所產的瓷器是用來經營售賣,在各種設備以及技術方麵,遠不不如官窯所製的瓷器。
但也因民窯來自民間,燒製出來的瓷器跟百姓淳樸善良的心境一樣,偏向實用而不追求觀賞,倒也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
而這件太白尊因落款是“大清康熙年製”,並未含有”禦製”二字,以至很多人看了後覺得器物的工藝是達到了禦窯水平,卻又不敢確定是禦窯的,也是找了不知道多少專家,最後才確定是禦窯無誤。
古玩行業,從不缺少好的藏品,怕的就是沒有慧眼識珠之人,陳鬆張口就將這件太白尊的結論準確說出,豈不是說明他的鑒定水平已經達到了頂尖?
要知道陳鬆還不到二十歲啊,這世間真有如此妖逆的天才?
王會長強壓心頭的激動,問道:“何以看出它是屬於禦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