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椎合一,其實就是減小生理彎曲,讓人身上的力集中,首先頸椎不能前探,否則脖子沒勁,一身的精神,就領不起來,精力不集中,是練武大忌,隻有精神永遠上領,身體始終輕鬆才行,頸椎放對了,三椎合一才能中正,因為身體平衡,靠重心,協調周身靠腦子,頭部總是前探,人就會有錯覺,會對自身位置,產生錯覺,本來不正,你會感覺已經正了。”
看到李宇泰還是不是很理解,陳鬆繼續道:“頭置於高位且端正,一身的勁才有統領,人正不正,首先看頭,頸椎領的正,頭就正,武術都求中,首領一定要在中間,不能偏,四肢可以曲,但三椎不能折。”
李依問道:“一個人厲不厲害是不是就看他三椎是否合一?”
“沒錯。”
陳鬆點頭道:“常言道,低頭貓腰,技藝不高,這三椎合一,是非常關鍵的,決不能練成凹胸。胸椎處於中段,胸椎捋直了,才談得上開肩胛,勁永遠向上,胸椎不能彎,過度努胸也不對,努胸折腰椎,人在居中而立,既能匡扶拳架,又能變換身法。”
李宇泰問道:“那練的時候,哪個部位是最關鍵的?”
陳鬆指著肋弓位置道:“肋弓,隻有這個地方定住了,胸椎才能有勁,上下就能貫通,窩胸,必然駝背,隆背不是駝背,所以關鍵看胸椎跑位沒有,練拳就是纖毫之差,腰椎不能折,過分前逼,三椎會斷層,勁路不通,發不出勁。”
李宇泰明白地點點頭。
李依感覺眼前一亮,道:“這樣說來,我們隻要把背練好,拳就能厲害。”
“練拳的確得先練背,準確來說是填海!”
陳鬆有些驚訝地看著李依,沒想到她能提出如此關鍵的問題。
外家拳裏麵,拳力的大小,看的就是練背的功夫。
“什麽是填海?”
李依和李宇泰一臉錯愕。
這練背怎麽又冒出個填海。
陳鬆解釋道:“填海,是為了練背,練背部的關鍵技術叫填海,指的是腰窩位置,背部要整,腰椎必須沒有斷層,可以使上下盤完成對接,形成一根自下而上的大杠杆,使周身的勁,會聚於背,從而完成整體打擊,臀部此時也要靠填海與背部相結合,完成力的疏導。”
李宇泰摸了下自己腰窩位置,發現用力後出現有後凸,不由問道:“就是腰窩位置練成全部後凸嗎?”
“當然不是。”
陳鬆一臉嚴肅道:“填海不是腰窩後凸,那樣長時間人就廢了,填海是脊柱固定不動,虛誇順脊柱,下墜骨盆,使脊柱生理彎曲順直,拔背不光是向上領勁,還要向下順勁,脊柱能發力,必須挺直,背部才會修煉形成一個整體。腰椎底下就是骨盆,七扭八拐,骨盆就廢了,腰椎一折,接不上勁,人就是一灘軟泥,胯開得再好,東西也上不來。”
李宇泰發現自己腰窩位置已經練得異常凸起,心中一驚,急忙問道:“那怎樣才算練成?”
“外表看上去光滑無凹槽。”
陳鬆想起當初自己練填海時候的辛苦情形,歎了口氣,道:“背部可不好練,要用身體去感受去找,說起來也就是一個繃字!填海必繃背,拉開胳膊不難,拉開背才是正根兒,什麽時候,背部闊開了,上盤根基就有了,也有了發大力的資本,繃手臂,不叫繃,手臂必須要放鬆,撐不是繃,圓才是繃。”
李宇泰興奮地問道:“古代的人力氣那麽大,是不是就是繃背了。”
“的確如此,古代人力氣普遍大,就是常年累月地負重或者修煉,背部闊開後,連普通人都能輕鬆挑起數百斤的東西,習武之人更是有千斤之力。”
“真有那麽厲害?”
眾人不可置信地看著陳鬆。
要知道現在就算是成人,拎起來一桶桶裝水都費勁。
“真有那麽厲害!”
陳鬆緩緩道:“紂王托梁換柱,項羽力扛千斤鼎,張良與大力氣博浪沙扔六十斤重的大鐵錘砸秦始皇行刺,至於手格猛獸的記載,更是比比皆是。”
李依問道:“這些不都是故意誇大的嗎?”
“當然不是,你們可以查一下古代的武舉。”
陳鬆緩緩道:“清代的武舉是曆代要求最低的,第一項是拉硬弓,弓分三種,分別是獵弓、戰弓和力弓。考試時候測試拉力弓,分為十二力、十力、八力三號,另備有十二力以上的出號弓,一力大概12公斤,開八力弓需要47公斤的力,開十二力需要70公斤的力,應試者弓號自選,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滿為準,全部拉滿才算合格,但沒有人選低力號弓,最低也要拉十二力的弓。”
“技勇的第二項是舞大刀,刀有80斤、100斤和120斤三種,考試人抓刀先耍一個左右闖刀過頂,再接一個前後胸舞花,必須一次完成。”
“第三項是拿石擔子,考場上有專為考試而備的石塊,長方型,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頭摳住的地方,石塊分200斤、250斤、300斤以及300斤以上的超級石擔子,考試人自選重量,要求將石擔提到胸腹之間的高度,再借助腰腹力量將石擔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獻印,一次完成為合格。”
聽到陳鬆的話,李依身後一個女生仿佛想起了什麽,激動道:“我之前去京城旅遊,還真看到博物館裏麵有這個清代武舉的介紹,和陳鬆哥哥說的是一模一樣啊!”
“估計是古代沒有任何機械代力,均需人工搬動重物,另外還有很多人用石磨、石斧等等重物練武防身,所以古人確實比現代人力氣大吧,現在哪還能找到這種人。”
眾人一臉的感歎之色。
“還有很多的,我就見過不少普通人有這樣的力氣,能將兩三百斤的石頭拋來拋去。”
陳鬆不由想起了格山格海他們,礦區已經戰火紛飛,也不知道他們現在怎樣了。
“這還是普通人?!”
眾人直接被陳鬆的話鎮住了。
“是的,都是一群為了生活的普通人。”
陳鬆有些傷感地歎了口氣。
”這感覺太難了!”
看到陳鬆心情有些不悅,李依急忙岔開話題。
“正常,人習慣了用胳膊,身上發力的地方就少,這是人體的代償效應,一個喜歡搬搬抬抬的人,你忽然讓他去切菜,他就會覺得很別扭,因為不是一個勁。人就是這樣,端著不痛快,挑著痛快,兩個人搭手,你看他放鬆,還讓你加勁,實際上他的背緊崩得鋼板似的,別看打得輕鬆,其實後背雄強得很。”
李依和李宇泰兩人迴想了下,平常用力還真如陳鬆說的這樣,一旦用力養成一種習慣的確一時半會是難以糾正。
李宇泰有些興奮地問道:“既然那麽難練,練成了是不是很厲害?”
“當然,背上有東西的,二三個人都不是對手。”
看到眾人滿臉疑惑地看著自己,陳鬆繼續道:“手和腿快的人,不一定身上就快,武術叫‘掉個兒’,人的敏捷看的是他背部好不好使,也就是轉身的靈敏度,慢的大多是源於背不正,也就是最明顯的破綻,所以有人是專門搶背,功夫沒上背的人都屬於大破綻,不然也不會有端身豎脊大旗立,闊背填海功力雄這個說法了。”
李依有些興奮道:“看來以後要重點練習你說的這個填海了。”
“填海是可以的,很多人專門就練這個,前提是頸椎和胸椎,位置要正確,否則,一旦填海,領不住上麵,必然變成貓腰兒,同樣荒廢了脊柱。”
陳鬆有些感慨道:“填海成功的高手打起來,遠處看就像一條大棍子在揮舞,身形特別正,非常強悍,身法千變萬化,都不離中正。”
一旁的孫雅擰開一瓶水遞給陳鬆,道:“小哥哥,你們練武的真麻煩,還是普通人舒服,沒那麽多講究。”
陳鬆道謝一聲,將水接過,笑道:“其實練不練武,人都要中正,站著要三椎合一,坐著也要三椎合一,這才叫接骨鬥榫,正所謂‘摔破玉籠飛彩鳳,頓開金鎖走蛟龍’。”
“啥意思?”
孫雅一臉懵的看著陳鬆,完全不知道陳鬆這話什麽意思。
李依沒好氣地對孫雅道:“讓你平時多讀點課外書就是不聽。”
孫雅一臉委屈道:“課外書那麽多,哪有多少會用這詩句。”
“誰說沒有,很多好吧。”
李宇泰得意道:“三國演義和金瓶梅裏麵都有,比喻傑出人物擺脫束縛,將大有作為,也有逃出升天的說法。”
“金瓶梅?”
孫雅一臉嫌棄道:“這種書也就你們男生會看。”
說完她就後悔了,因為她看到不少女生竟然也眠著嘴在偷笑,一副看過的模樣。
陳鬆喝了口水,道:“這裏的意思是體內的氣力不受自身的束縛,能隨心所欲控製而已。”
在陳鬆的各種解說下,眾人是大開眼界,感覺比上曆史課有趣多了,暗暗佩服陳鬆對曆史的研究,李依和李宇泰更是受益匪淺
期間想加陳鬆好友的他們,得知陳鬆沒有手機後是大為驚訝,陳鬆倒沒過多解釋,李依想送一個給他,但被陳鬆以不會用拒絕了,也不知道陳鬆說得是真的還是不想加,李依倒也沒再強求。
一直聊到十點鍾,李依等人才戀戀不舍地散去。
新
看到李宇泰還是不是很理解,陳鬆繼續道:“頭置於高位且端正,一身的勁才有統領,人正不正,首先看頭,頸椎領的正,頭就正,武術都求中,首領一定要在中間,不能偏,四肢可以曲,但三椎不能折。”
李依問道:“一個人厲不厲害是不是就看他三椎是否合一?”
“沒錯。”
陳鬆點頭道:“常言道,低頭貓腰,技藝不高,這三椎合一,是非常關鍵的,決不能練成凹胸。胸椎處於中段,胸椎捋直了,才談得上開肩胛,勁永遠向上,胸椎不能彎,過度努胸也不對,努胸折腰椎,人在居中而立,既能匡扶拳架,又能變換身法。”
李宇泰問道:“那練的時候,哪個部位是最關鍵的?”
陳鬆指著肋弓位置道:“肋弓,隻有這個地方定住了,胸椎才能有勁,上下就能貫通,窩胸,必然駝背,隆背不是駝背,所以關鍵看胸椎跑位沒有,練拳就是纖毫之差,腰椎不能折,過分前逼,三椎會斷層,勁路不通,發不出勁。”
李宇泰明白地點點頭。
李依感覺眼前一亮,道:“這樣說來,我們隻要把背練好,拳就能厲害。”
“練拳的確得先練背,準確來說是填海!”
陳鬆有些驚訝地看著李依,沒想到她能提出如此關鍵的問題。
外家拳裏麵,拳力的大小,看的就是練背的功夫。
“什麽是填海?”
李依和李宇泰一臉錯愕。
這練背怎麽又冒出個填海。
陳鬆解釋道:“填海,是為了練背,練背部的關鍵技術叫填海,指的是腰窩位置,背部要整,腰椎必須沒有斷層,可以使上下盤完成對接,形成一根自下而上的大杠杆,使周身的勁,會聚於背,從而完成整體打擊,臀部此時也要靠填海與背部相結合,完成力的疏導。”
李宇泰摸了下自己腰窩位置,發現用力後出現有後凸,不由問道:“就是腰窩位置練成全部後凸嗎?”
“當然不是。”
陳鬆一臉嚴肅道:“填海不是腰窩後凸,那樣長時間人就廢了,填海是脊柱固定不動,虛誇順脊柱,下墜骨盆,使脊柱生理彎曲順直,拔背不光是向上領勁,還要向下順勁,脊柱能發力,必須挺直,背部才會修煉形成一個整體。腰椎底下就是骨盆,七扭八拐,骨盆就廢了,腰椎一折,接不上勁,人就是一灘軟泥,胯開得再好,東西也上不來。”
李宇泰發現自己腰窩位置已經練得異常凸起,心中一驚,急忙問道:“那怎樣才算練成?”
“外表看上去光滑無凹槽。”
陳鬆想起當初自己練填海時候的辛苦情形,歎了口氣,道:“背部可不好練,要用身體去感受去找,說起來也就是一個繃字!填海必繃背,拉開胳膊不難,拉開背才是正根兒,什麽時候,背部闊開了,上盤根基就有了,也有了發大力的資本,繃手臂,不叫繃,手臂必須要放鬆,撐不是繃,圓才是繃。”
李宇泰興奮地問道:“古代的人力氣那麽大,是不是就是繃背了。”
“的確如此,古代人力氣普遍大,就是常年累月地負重或者修煉,背部闊開後,連普通人都能輕鬆挑起數百斤的東西,習武之人更是有千斤之力。”
“真有那麽厲害?”
眾人不可置信地看著陳鬆。
要知道現在就算是成人,拎起來一桶桶裝水都費勁。
“真有那麽厲害!”
陳鬆緩緩道:“紂王托梁換柱,項羽力扛千斤鼎,張良與大力氣博浪沙扔六十斤重的大鐵錘砸秦始皇行刺,至於手格猛獸的記載,更是比比皆是。”
李依問道:“這些不都是故意誇大的嗎?”
“當然不是,你們可以查一下古代的武舉。”
陳鬆緩緩道:“清代的武舉是曆代要求最低的,第一項是拉硬弓,弓分三種,分別是獵弓、戰弓和力弓。考試時候測試拉力弓,分為十二力、十力、八力三號,另備有十二力以上的出號弓,一力大概12公斤,開八力弓需要47公斤的力,開十二力需要70公斤的力,應試者弓號自選,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滿為準,全部拉滿才算合格,但沒有人選低力號弓,最低也要拉十二力的弓。”
“技勇的第二項是舞大刀,刀有80斤、100斤和120斤三種,考試人抓刀先耍一個左右闖刀過頂,再接一個前後胸舞花,必須一次完成。”
“第三項是拿石擔子,考場上有專為考試而備的石塊,長方型,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頭摳住的地方,石塊分200斤、250斤、300斤以及300斤以上的超級石擔子,考試人自選重量,要求將石擔提到胸腹之間的高度,再借助腰腹力量將石擔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獻印,一次完成為合格。”
聽到陳鬆的話,李依身後一個女生仿佛想起了什麽,激動道:“我之前去京城旅遊,還真看到博物館裏麵有這個清代武舉的介紹,和陳鬆哥哥說的是一模一樣啊!”
“估計是古代沒有任何機械代力,均需人工搬動重物,另外還有很多人用石磨、石斧等等重物練武防身,所以古人確實比現代人力氣大吧,現在哪還能找到這種人。”
眾人一臉的感歎之色。
“還有很多的,我就見過不少普通人有這樣的力氣,能將兩三百斤的石頭拋來拋去。”
陳鬆不由想起了格山格海他們,礦區已經戰火紛飛,也不知道他們現在怎樣了。
“這還是普通人?!”
眾人直接被陳鬆的話鎮住了。
“是的,都是一群為了生活的普通人。”
陳鬆有些傷感地歎了口氣。
”這感覺太難了!”
看到陳鬆心情有些不悅,李依急忙岔開話題。
“正常,人習慣了用胳膊,身上發力的地方就少,這是人體的代償效應,一個喜歡搬搬抬抬的人,你忽然讓他去切菜,他就會覺得很別扭,因為不是一個勁。人就是這樣,端著不痛快,挑著痛快,兩個人搭手,你看他放鬆,還讓你加勁,實際上他的背緊崩得鋼板似的,別看打得輕鬆,其實後背雄強得很。”
李依和李宇泰兩人迴想了下,平常用力還真如陳鬆說的這樣,一旦用力養成一種習慣的確一時半會是難以糾正。
李宇泰有些興奮地問道:“既然那麽難練,練成了是不是很厲害?”
“當然,背上有東西的,二三個人都不是對手。”
看到眾人滿臉疑惑地看著自己,陳鬆繼續道:“手和腿快的人,不一定身上就快,武術叫‘掉個兒’,人的敏捷看的是他背部好不好使,也就是轉身的靈敏度,慢的大多是源於背不正,也就是最明顯的破綻,所以有人是專門搶背,功夫沒上背的人都屬於大破綻,不然也不會有端身豎脊大旗立,闊背填海功力雄這個說法了。”
李依有些興奮道:“看來以後要重點練習你說的這個填海了。”
“填海是可以的,很多人專門就練這個,前提是頸椎和胸椎,位置要正確,否則,一旦填海,領不住上麵,必然變成貓腰兒,同樣荒廢了脊柱。”
陳鬆有些感慨道:“填海成功的高手打起來,遠處看就像一條大棍子在揮舞,身形特別正,非常強悍,身法千變萬化,都不離中正。”
一旁的孫雅擰開一瓶水遞給陳鬆,道:“小哥哥,你們練武的真麻煩,還是普通人舒服,沒那麽多講究。”
陳鬆道謝一聲,將水接過,笑道:“其實練不練武,人都要中正,站著要三椎合一,坐著也要三椎合一,這才叫接骨鬥榫,正所謂‘摔破玉籠飛彩鳳,頓開金鎖走蛟龍’。”
“啥意思?”
孫雅一臉懵的看著陳鬆,完全不知道陳鬆這話什麽意思。
李依沒好氣地對孫雅道:“讓你平時多讀點課外書就是不聽。”
孫雅一臉委屈道:“課外書那麽多,哪有多少會用這詩句。”
“誰說沒有,很多好吧。”
李宇泰得意道:“三國演義和金瓶梅裏麵都有,比喻傑出人物擺脫束縛,將大有作為,也有逃出升天的說法。”
“金瓶梅?”
孫雅一臉嫌棄道:“這種書也就你們男生會看。”
說完她就後悔了,因為她看到不少女生竟然也眠著嘴在偷笑,一副看過的模樣。
陳鬆喝了口水,道:“這裏的意思是體內的氣力不受自身的束縛,能隨心所欲控製而已。”
在陳鬆的各種解說下,眾人是大開眼界,感覺比上曆史課有趣多了,暗暗佩服陳鬆對曆史的研究,李依和李宇泰更是受益匪淺
期間想加陳鬆好友的他們,得知陳鬆沒有手機後是大為驚訝,陳鬆倒沒過多解釋,李依想送一個給他,但被陳鬆以不會用拒絕了,也不知道陳鬆說得是真的還是不想加,李依倒也沒再強求。
一直聊到十點鍾,李依等人才戀戀不舍地散去。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