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監斬風雲
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 作者:破虜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嬴政沉吟了片刻,說道:“任囂用兵素來謹慎,若真是屠睢出了差錯,相信他能夠挽迴敗局,穩守南越之地。”
“前麵便是博浪沙了!”嬴政與張良相處日久,頗為賞識,因此言語之中也不免有些蕭瑟,“當初就是你這裏擒住張良,如今就由你去處決他吧。”
李信默然無語,這些天他一直在等一個變數,但是始終沒有等到,心中也甚是緊張。
“對了,張良求朕給他一個全屍的恩典,但朕沒有答應他!”嬴政意味深長的說道,“但朕對其也甚為憐惜,到時你就相機處理吧。
從嬴政嘴裏說出如此隱晦的暗示,李信便明白了,當即拱手道:“陛下放心,末將必定體念陛下的心意。”
隻要自己能夠留在張良全屍,憑著徐福、張良的道術,便能金蟬脫殼、死裏逃生!
他一勒韁繩,白馬嘶鳴,四蹄揚起,便向關押張良的囚車奔馳而去。
“此處便是當日刺殺陛下的所在吧?”李信指著不遠處蘆葦叢中的土丘問道。
“對!”張良即便麵臨死亡,似乎也沒有太多恐懼,淡然笑道,“若是沒有你李信將軍,這一錐力破千鈞,嬴政也早就一命嗚唿了!”
此刻所有隨行士兵已經被他留在了遠處,隻留他與張良二人,因此說話也就沒有了顧忌。
“此刻陛下還不能死!”
李信堅定的說道,“天下初定,百姓困苦已久,若是陛下駕崩,必然是烽煙四起,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李信將軍縱橫沙場,殺傷六國將士也不下數十萬吧,怎麽如今變得慈悲起來?”
張良冷冷一笑,反駁道,“嬴政一死,大秦便無人可以控製局麵,六國便能重新複興,也許過不了幾年,百姓又能重享太平了。”
李信聞言,仰天大笑,搖頭道:“韓國的百姓真的比秦國的百姓過的好嗎?徭役更少、官府更清廉,還是韓王更仁慈?”
“天下烏鴉一般黑!坐在那個位置上,哪怕是你張良,也不可能做的比嬴政更好!既然如此,又何必讓天下百姓再遭一次罪呢。”
張良默然無語,因為李信所言都是實情,身為韓相之後,他看的比任何人都清楚!秦國存在的問題,在韓國也無可避免!
不知不覺,兩人已經走到了土丘之上,李信趁機低語道:“陛下雖然有旨讓我監斬,但又說相機行事,張先生明白何意嗎?”
張良目光一閃,微笑著說道:“李信將軍有辦法留我一條命?”
李信說道:“待會我一劍刺你前胸,避開所有重要髒腑,然後你以道門的閉氣假死之功騙過驗屍之人。”
“我就會在此地刨個坑將你埋下,這兒土質鬆軟,能夠透氣,等到幾個時辰之後,你自會蘇醒過來。”
張良並不驚訝,當初他與徐福與李信訂下密約之時,便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問道:“若是我醒來之後,繼續再行博浪沙之事呢?”
“哈哈哈,張先生的才智豈是常人能比,這種事情做一次就夠了!”
就在兩人私語之際,一匹快馬突然衝了過來,馬上之人正是諫議大夫茅朔!
他對於李信與張良之間的關係頗存疑慮,因此便一路跟隨而來。
見李信怒目而視,他朗聲道:“本官有監督、建議之權,避免有人私相授受。”
這下糟了!
茅朔在此,必定是為了監督自己行刑!如果仍然按照原計劃施行,以茅朔的詭詐,多半會繼續刺兩劍,甚至斬首。
如此變化,讓李信、張良都感到有些棘手。
茅朔卻不著急,好整以暇的看著兩人,抽出長劍,悠然道:“這等謀逆之輩,我也十分痛恨!等將軍執刑之後,本官也會來補兩劍的。”
李信握緊了手中之劍,怒火中燒,心想老子現在就先劈了你,又能如何?
“將軍,馬上就要午時三刻了,莫要誤了時辰!扶蘇公子還在等著我的消息呢。”茅朔也感受了李信眼中的殺氣,笑著說道。
沒想到他這句話反而提醒了李信,他看了看天色,說道:“茅朔大夫,如果我沒記錯,現在隻是午時初刻,大約還要兩刻鍾呢。”
“若是提早了時辰,那也算是抗旨!難道這也是扶蘇公子的意思?”
茅朔想不到李信竟然找到了自己話中的破綻,連忙辯解道:“初刻還是二刻,我們不必爭論,聽軍中之信號即可。”
說完之後,他竟然下了馬,手持長劍走到了張良麵前,笑吟吟的問道:“張良,當日你刺殺陛下,可曾想到今天是這樣的結果啊?”
茅朔必置張良於死地,表麵上是因為擔心被扶蘇被牽扯到謀刺案之中,其實他在潛意識之中,對於才智過人的張良也心存忌憚,總覺得他對於自己是個威脅。
張良自始至終都是容色不變,他雖然年輕,但已經接近了“太上忘情”的境界,因此隻是冷然反問道:“茅大夫等不及了,難道要親自動手?這真是張良之幸啊!”
“亂臣賊子,六國餘孽,人人得而誅之!”茅朔麵色肅然,舉劍道,“若是李信將軍同意,本官也可一試!”
“六國餘孽?”張良哼了一聲說道,“你自己便是齊國人,數典忘祖之徒,還有何顏麵在我麵前耀武揚威!”
“我張家五世相韓,世代簪纓,似你此等販夫走卒之後,連我家的門都進不去!”
茅朔被張良激的大怒,舉劍便要刺出,卻突然又收了迴來,看著李信道:“陛下既然將如此重任交給你,我怎可越俎代庖呢?”
“馬上就到午時三刻了,本官也不急於一時!”
李信、張良心中都暗叫可惜,若是茅朔按捺不住出劍,李信便可以其抗旨之名予以擒拿,甚至將處死張良之事拖下去。
可惜他老奸巨猾,偏偏不上當!
過了沒多久,營中傳來了鼓點之聲,午時三刻已到!
“李信將軍,請即刻行刑!”
茅朔見李信仍未出劍,便不再猶豫,挺劍便往張良咽喉刺去!
“前麵便是博浪沙了!”嬴政與張良相處日久,頗為賞識,因此言語之中也不免有些蕭瑟,“當初就是你這裏擒住張良,如今就由你去處決他吧。”
李信默然無語,這些天他一直在等一個變數,但是始終沒有等到,心中也甚是緊張。
“對了,張良求朕給他一個全屍的恩典,但朕沒有答應他!”嬴政意味深長的說道,“但朕對其也甚為憐惜,到時你就相機處理吧。
從嬴政嘴裏說出如此隱晦的暗示,李信便明白了,當即拱手道:“陛下放心,末將必定體念陛下的心意。”
隻要自己能夠留在張良全屍,憑著徐福、張良的道術,便能金蟬脫殼、死裏逃生!
他一勒韁繩,白馬嘶鳴,四蹄揚起,便向關押張良的囚車奔馳而去。
“此處便是當日刺殺陛下的所在吧?”李信指著不遠處蘆葦叢中的土丘問道。
“對!”張良即便麵臨死亡,似乎也沒有太多恐懼,淡然笑道,“若是沒有你李信將軍,這一錐力破千鈞,嬴政也早就一命嗚唿了!”
此刻所有隨行士兵已經被他留在了遠處,隻留他與張良二人,因此說話也就沒有了顧忌。
“此刻陛下還不能死!”
李信堅定的說道,“天下初定,百姓困苦已久,若是陛下駕崩,必然是烽煙四起,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李信將軍縱橫沙場,殺傷六國將士也不下數十萬吧,怎麽如今變得慈悲起來?”
張良冷冷一笑,反駁道,“嬴政一死,大秦便無人可以控製局麵,六國便能重新複興,也許過不了幾年,百姓又能重享太平了。”
李信聞言,仰天大笑,搖頭道:“韓國的百姓真的比秦國的百姓過的好嗎?徭役更少、官府更清廉,還是韓王更仁慈?”
“天下烏鴉一般黑!坐在那個位置上,哪怕是你張良,也不可能做的比嬴政更好!既然如此,又何必讓天下百姓再遭一次罪呢。”
張良默然無語,因為李信所言都是實情,身為韓相之後,他看的比任何人都清楚!秦國存在的問題,在韓國也無可避免!
不知不覺,兩人已經走到了土丘之上,李信趁機低語道:“陛下雖然有旨讓我監斬,但又說相機行事,張先生明白何意嗎?”
張良目光一閃,微笑著說道:“李信將軍有辦法留我一條命?”
李信說道:“待會我一劍刺你前胸,避開所有重要髒腑,然後你以道門的閉氣假死之功騙過驗屍之人。”
“我就會在此地刨個坑將你埋下,這兒土質鬆軟,能夠透氣,等到幾個時辰之後,你自會蘇醒過來。”
張良並不驚訝,當初他與徐福與李信訂下密約之時,便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問道:“若是我醒來之後,繼續再行博浪沙之事呢?”
“哈哈哈,張先生的才智豈是常人能比,這種事情做一次就夠了!”
就在兩人私語之際,一匹快馬突然衝了過來,馬上之人正是諫議大夫茅朔!
他對於李信與張良之間的關係頗存疑慮,因此便一路跟隨而來。
見李信怒目而視,他朗聲道:“本官有監督、建議之權,避免有人私相授受。”
這下糟了!
茅朔在此,必定是為了監督自己行刑!如果仍然按照原計劃施行,以茅朔的詭詐,多半會繼續刺兩劍,甚至斬首。
如此變化,讓李信、張良都感到有些棘手。
茅朔卻不著急,好整以暇的看著兩人,抽出長劍,悠然道:“這等謀逆之輩,我也十分痛恨!等將軍執刑之後,本官也會來補兩劍的。”
李信握緊了手中之劍,怒火中燒,心想老子現在就先劈了你,又能如何?
“將軍,馬上就要午時三刻了,莫要誤了時辰!扶蘇公子還在等著我的消息呢。”茅朔也感受了李信眼中的殺氣,笑著說道。
沒想到他這句話反而提醒了李信,他看了看天色,說道:“茅朔大夫,如果我沒記錯,現在隻是午時初刻,大約還要兩刻鍾呢。”
“若是提早了時辰,那也算是抗旨!難道這也是扶蘇公子的意思?”
茅朔想不到李信竟然找到了自己話中的破綻,連忙辯解道:“初刻還是二刻,我們不必爭論,聽軍中之信號即可。”
說完之後,他竟然下了馬,手持長劍走到了張良麵前,笑吟吟的問道:“張良,當日你刺殺陛下,可曾想到今天是這樣的結果啊?”
茅朔必置張良於死地,表麵上是因為擔心被扶蘇被牽扯到謀刺案之中,其實他在潛意識之中,對於才智過人的張良也心存忌憚,總覺得他對於自己是個威脅。
張良自始至終都是容色不變,他雖然年輕,但已經接近了“太上忘情”的境界,因此隻是冷然反問道:“茅大夫等不及了,難道要親自動手?這真是張良之幸啊!”
“亂臣賊子,六國餘孽,人人得而誅之!”茅朔麵色肅然,舉劍道,“若是李信將軍同意,本官也可一試!”
“六國餘孽?”張良哼了一聲說道,“你自己便是齊國人,數典忘祖之徒,還有何顏麵在我麵前耀武揚威!”
“我張家五世相韓,世代簪纓,似你此等販夫走卒之後,連我家的門都進不去!”
茅朔被張良激的大怒,舉劍便要刺出,卻突然又收了迴來,看著李信道:“陛下既然將如此重任交給你,我怎可越俎代庖呢?”
“馬上就到午時三刻了,本官也不急於一時!”
李信、張良心中都暗叫可惜,若是茅朔按捺不住出劍,李信便可以其抗旨之名予以擒拿,甚至將處死張良之事拖下去。
可惜他老奸巨猾,偏偏不上當!
過了沒多久,營中傳來了鼓點之聲,午時三刻已到!
“李信將軍,請即刻行刑!”
茅朔見李信仍未出劍,便不再猶豫,挺劍便往張良咽喉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