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不謀而合
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 作者:破虜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聞聽嬴政此言,殿中之人無不色變,心思靈敏的如李斯、茅朔,便已經猜到或許王翦、楊端和奏章所陳之事,便與此有關。
原本已經進殿來控製李信的禁軍,眼見此情景,一時不知所措。趙高微一晃頭,他們便知趣的退了下去。
事情出現了轉機,蒙恬、馮毋擇都麵露喜色,隻要李信推薦一個各方都能認可的將領,他本人以及軍機署也就平安無事了。
誰也沒料到,李信沒有絲毫猶豫,說出了一個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名字:任囂!
王賁、王離的臉色瞬間變黑了!
任囂雖然也曾經是王翦的老部下,但在攻楚之戰中進攻不力,挨過王翦的軍棍,而在其後領軍攻伐百越的戰爭之中,也是大敗而迴。
王賁主持大秦軍務之後,念他畢竟有戰功,年齡也已經五十出頭了,便給他找了一個郡當郡尉,順便養老,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這樣一個人,哪怕當年是一把利劍,現在也早就生鏽了!
更不用說他還曾經是敗軍之將,讓他當主將,估計就連百越那些蠻夷都要笑話我大秦無人!
“陛下,微臣以為,任囂的能力遠遠比不上屠睢,加之年邁老朽,不可擔當如此重任!”王賁終究是軍人,說話斬釘截鐵。
“陛下,末將也以為…”王離正要附和,卻被嬴政攔住了,他意味深長的說道,“不如聽聽李信怎麽說,究竟是何緣由。”
王離心中想的是,若陛下真要換將,自己便可請纓出征!以王家的聲威、自己的能力,必然能夠壓服屠睢,成就征服百越的不世之功。
但是嬴政沒有準許他說下去,便隻好狠狠的瞪著出言無忌的李信,看他還能翻出什麽花樣來。
“末將鬥膽舉薦任囂,並非異想天開,而是有充分的理由。”李信並沒有慌張,而是胸有成竹的說出了自己的分析。
“我大秦虎賁數十萬,乃是攻滅六國的精銳之師,而百越的人口加起來也不過百萬,能戰之士經過前期消耗,大約最多隻剩下不到十萬。”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百越都無法與我大秦相抗衡,之所以能夠維持均勢,無非是仗恃著地利之險,而我軍的後勤補給不足而已。”
“我秦軍最大的風險,其實在於主將!屠睢雖然英勇,但他性情急躁,極易冒進,又不願意放棄已經占據之地,這就陷入了對方的包圍之中。”
“在敵人的腹地長時間相持下去,極為兇險!若是西甌、雒越的聯軍趁其不備,集中全力進攻,我軍便有大敗的風險。”
王離聽到此處,便有些按捺不住,反問道:“屠睢終究是領兵多年的宿將,又與百越周旋了好幾個月,難道不會預作防範?”
“當然會!”李信素來對王離不假辭色,冷然道,“但防守的一方所付出的精力遠大於進攻方,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就如同昔日王翦老將軍大破楚國的項燕,也是在與對方長期相持之後的突然襲擊,令其猝不及防。”
這個家夥動不動就將祖父的戰績搬出來,讓王離很是鬱悶,但卻也無法反駁,隻好沉悶的嗯了一聲。
“而任囂用兵素來謹慎,之前曾經在百越手上吃過虧,必然有了心得。”李信拱手道,“若是讓其領軍,必然會將秦軍從危險的泥淖拔出來,固守待機!”
“我大秦的國力、軍力遠在百越之上,勝利隻是時間問題!但關鍵在於,如何以最小的代價的獲取勝利,避免損耗元氣,這就是末將舉薦任囂的原因。”
嬴政聽完之後,不置可否,轉頭問李斯道:“丞相以為如何?”
這倒是讓李斯有些為難,李信適才所言確實有道理,作為秦朝的大當家,他比誰都清楚家底,確實經不起太大的折騰。
但他又不能太過支持李信,若是得罪了王賁,日後也是個麻煩事。
“陛下,微臣以為此事乃是軍務,應該多聽聽將軍們的意見,微臣對於任囂並沒有太多接觸,恐怕誤導了陛下。”
李斯反手將問題推給了王賁、王離,以及蒙恬、馮毋擇這些人。
嬴政微微一笑,擺手道:“算了,朕也不想聽你們吵架,就直接告訴你們王翦老將軍與楊端和聯名上奏的內容吧。”
嬴政舉著手中的奏章,一字一句的說道:“奏章中說,百越之戰事關國運,不可輕忽!屠睢為將,過於冒進,頗有隱患!”
說到此處,他銳利的目光一掃王賁、王離父子二人,刻意抬高了聲音:“王翦、楊端和聯名舉薦廬江郡郡尉任囂為主將,前往百越接替屠睢指揮全軍!”
此言一出,便已成定局!
王翦乃是秦軍的一麵大旗,即便他已經退養林泉,但隻要他說一句話,依然具有無可爭議的權威性。
既然他推薦了任囂,嬴政根本就不會有絲毫的猶豫,群臣也不敢有異議。
不過,李信居然能夠與王翦想到一處去,對於戰局的分析和主將的推選不謀而合,倒是嬴政意想不到的收獲。
“李信,若是由你代朕擬旨,又當如何?”
嬴政隱藏了王翦在奏章中所寫的部分內容,他還想再考一考李信對於全局的掌控力。
“廬江郡毗鄰新設立的閩中郡,也就是原東甌、閩越所在,當地還駐留著一支八萬人的秦軍。”
這是李信早就想好的方略,如今一股腦兒傾倒了出來,“如今閩中郡已然安定,可令任囂前往閩中郡,揀選數萬精銳,向南越攻擊前進!”
“令其擇機攻占南越重鎮番禺等地之後,穩固當地局勢,隨後率軍接應屠睢!”
“另外,發一道嚴旨給屠睢,讓其務必盡快向南越方向撤退,盡快與任囂匯合!”
“除此之外,陛下還應征發罪囚、流民、商戶等,隨軍進入南越,使所占之地盡快被我大秦所融合!”
嬴政聞言,沉吟片刻之後,哈哈大笑道:“甚好,甚好!李信所言正與王翦老將軍的謀略暗合!”
原本已經進殿來控製李信的禁軍,眼見此情景,一時不知所措。趙高微一晃頭,他們便知趣的退了下去。
事情出現了轉機,蒙恬、馮毋擇都麵露喜色,隻要李信推薦一個各方都能認可的將領,他本人以及軍機署也就平安無事了。
誰也沒料到,李信沒有絲毫猶豫,說出了一個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名字:任囂!
王賁、王離的臉色瞬間變黑了!
任囂雖然也曾經是王翦的老部下,但在攻楚之戰中進攻不力,挨過王翦的軍棍,而在其後領軍攻伐百越的戰爭之中,也是大敗而迴。
王賁主持大秦軍務之後,念他畢竟有戰功,年齡也已經五十出頭了,便給他找了一個郡當郡尉,順便養老,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這樣一個人,哪怕當年是一把利劍,現在也早就生鏽了!
更不用說他還曾經是敗軍之將,讓他當主將,估計就連百越那些蠻夷都要笑話我大秦無人!
“陛下,微臣以為,任囂的能力遠遠比不上屠睢,加之年邁老朽,不可擔當如此重任!”王賁終究是軍人,說話斬釘截鐵。
“陛下,末將也以為…”王離正要附和,卻被嬴政攔住了,他意味深長的說道,“不如聽聽李信怎麽說,究竟是何緣由。”
王離心中想的是,若陛下真要換將,自己便可請纓出征!以王家的聲威、自己的能力,必然能夠壓服屠睢,成就征服百越的不世之功。
但是嬴政沒有準許他說下去,便隻好狠狠的瞪著出言無忌的李信,看他還能翻出什麽花樣來。
“末將鬥膽舉薦任囂,並非異想天開,而是有充分的理由。”李信並沒有慌張,而是胸有成竹的說出了自己的分析。
“我大秦虎賁數十萬,乃是攻滅六國的精銳之師,而百越的人口加起來也不過百萬,能戰之士經過前期消耗,大約最多隻剩下不到十萬。”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百越都無法與我大秦相抗衡,之所以能夠維持均勢,無非是仗恃著地利之險,而我軍的後勤補給不足而已。”
“我秦軍最大的風險,其實在於主將!屠睢雖然英勇,但他性情急躁,極易冒進,又不願意放棄已經占據之地,這就陷入了對方的包圍之中。”
“在敵人的腹地長時間相持下去,極為兇險!若是西甌、雒越的聯軍趁其不備,集中全力進攻,我軍便有大敗的風險。”
王離聽到此處,便有些按捺不住,反問道:“屠睢終究是領兵多年的宿將,又與百越周旋了好幾個月,難道不會預作防範?”
“當然會!”李信素來對王離不假辭色,冷然道,“但防守的一方所付出的精力遠大於進攻方,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就如同昔日王翦老將軍大破楚國的項燕,也是在與對方長期相持之後的突然襲擊,令其猝不及防。”
這個家夥動不動就將祖父的戰績搬出來,讓王離很是鬱悶,但卻也無法反駁,隻好沉悶的嗯了一聲。
“而任囂用兵素來謹慎,之前曾經在百越手上吃過虧,必然有了心得。”李信拱手道,“若是讓其領軍,必然會將秦軍從危險的泥淖拔出來,固守待機!”
“我大秦的國力、軍力遠在百越之上,勝利隻是時間問題!但關鍵在於,如何以最小的代價的獲取勝利,避免損耗元氣,這就是末將舉薦任囂的原因。”
嬴政聽完之後,不置可否,轉頭問李斯道:“丞相以為如何?”
這倒是讓李斯有些為難,李信適才所言確實有道理,作為秦朝的大當家,他比誰都清楚家底,確實經不起太大的折騰。
但他又不能太過支持李信,若是得罪了王賁,日後也是個麻煩事。
“陛下,微臣以為此事乃是軍務,應該多聽聽將軍們的意見,微臣對於任囂並沒有太多接觸,恐怕誤導了陛下。”
李斯反手將問題推給了王賁、王離,以及蒙恬、馮毋擇這些人。
嬴政微微一笑,擺手道:“算了,朕也不想聽你們吵架,就直接告訴你們王翦老將軍與楊端和聯名上奏的內容吧。”
嬴政舉著手中的奏章,一字一句的說道:“奏章中說,百越之戰事關國運,不可輕忽!屠睢為將,過於冒進,頗有隱患!”
說到此處,他銳利的目光一掃王賁、王離父子二人,刻意抬高了聲音:“王翦、楊端和聯名舉薦廬江郡郡尉任囂為主將,前往百越接替屠睢指揮全軍!”
此言一出,便已成定局!
王翦乃是秦軍的一麵大旗,即便他已經退養林泉,但隻要他說一句話,依然具有無可爭議的權威性。
既然他推薦了任囂,嬴政根本就不會有絲毫的猶豫,群臣也不敢有異議。
不過,李信居然能夠與王翦想到一處去,對於戰局的分析和主將的推選不謀而合,倒是嬴政意想不到的收獲。
“李信,若是由你代朕擬旨,又當如何?”
嬴政隱藏了王翦在奏章中所寫的部分內容,他還想再考一考李信對於全局的掌控力。
“廬江郡毗鄰新設立的閩中郡,也就是原東甌、閩越所在,當地還駐留著一支八萬人的秦軍。”
這是李信早就想好的方略,如今一股腦兒傾倒了出來,“如今閩中郡已然安定,可令任囂前往閩中郡,揀選數萬精銳,向南越攻擊前進!”
“令其擇機攻占南越重鎮番禺等地之後,穩固當地局勢,隨後率軍接應屠睢!”
“另外,發一道嚴旨給屠睢,讓其務必盡快向南越方向撤退,盡快與任囂匯合!”
“除此之外,陛下還應征發罪囚、流民、商戶等,隨軍進入南越,使所占之地盡快被我大秦所融合!”
嬴政聞言,沉吟片刻之後,哈哈大笑道:“甚好,甚好!李信所言正與王翦老將軍的謀略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