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迴首又見他
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 作者:破虜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行宮之中,除了嬴政之外,丞相李斯、上將軍王賁,還有禦史大夫馮劫都已經悉數到場,趙高規規矩矩的站在最末,低垂著頭顱。
嬴政看了看自己身邊的這些重臣,問道:“方才扶蘇所言,情真意切,令朕也頗為感動。“
”不過審訊之時,用些手段也是難免的,這也是朕允準的,你也算不上有太多的責任。”嬴政似乎漫不經心的敲了敲禦書案,“這都是他的命數啊,你也起來說話吧。”
扶蘇覷見嬴政麵色凝重,便知李信已經命不久矣,這個時候說些好話就無所謂了,當即站起身來,說道:“李信將軍文武雙全,不僅驍勇善戰,而且智謀深遠,父皇委任其為中尉,實在是再英明不過了。”
“當初我隻是看到其擅離職守之過,確實是犯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毛病,事後反省,懊悔不已。”
“若是他能夠重獲健康,兒臣以為甚至可以委以百越、匈奴等重大戰事,相信其必然能夠勝任。”
聞聽此言,王賁皺了皺眉,心想:扶蘇公子說的有點過頭了,不過李信如今隻比死人多一口氣,也就無需多言了。
“丞相,你認為扶蘇所言是否有理啊?”
被點到名字的李斯並不慌張,躬身說道:“陛下,扶蘇公子能夠慧眼識才,糾正自己當時的錯誤判斷,胸懷寬廣,甚有君子之風,微臣自愧不如。”
“至於隴西侯的能力,已經在統一之戰中得到充分的證明,陛下也曾經多次當眾褒揚,微臣以為無可置疑。”
他說到這裏,極隱秘的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嬴政,忽然又補了一句,“上將軍乃是秦軍之首,大約更有發言權吧。”
這一來王賁被推了上去,不說話也不行了,看到嬴政審視的目光,隻能簡單的應道:“微臣同意扶蘇公子、丞相大人的意見,李信應予以重用。”
馮劫雖是禦史大夫,也曾經作為秦將上過戰場,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對於李信的遭遇甚為痛惜,也附和道:“可惜李信命中有此一劫,否則必能為大秦再度建功立業。”
恭維的話說的差不多了,扶蘇清了清嗓子,鄭重的說起了正題:“父皇,李信的性命在一線之間,即便上天垂憐,恐怕也難以上陣躍馬、開弓射箭了!”
“中尉之職,事關重大,不可空懸!前鋒將軍王離,驍勇善戰,忠心不二,承繼王家之餘烈,足以擔當此任,請父皇恩準!”
事關自己的兒子,王賁不能不有個態度,他跨前一步,躬身道:“犬子的才能算不得出色,秦軍之中人才甚多,實在是不敢當扶蘇公子的溢美之詞。”
李斯、馮劫對視了一眼,立刻就明白這是事先就安排好的,之前對於李信的惋惜之詞無非是為了此刻鋪墊而已。
不過他們兩個手上並沒有能夠勝過王離的人推薦,也不願意同時得罪皇長子、上將軍這兩大勢力,便也隨言附和了兩句。
嬴政嘴角噙著耐人尋味的微笑,說道:“扶蘇,你方才不是說李信才堪大用嗎?那王離與李信相比又如何呢?”
“這個,這個,…”扶蘇倒是一時被問住了,但他比所有人都清楚李信的身體狀況,便故作惋惜道,“自然是李信將軍久經戰陣,略勝一籌!”
眼見眾人對此也無異議,嬴政忽然仰天大笑起來,笑聲悠長,震的殿內嗡嗡作響,也讓扶蘇等人瞠目結舌,不知所措。
唯有將頭縮進脖子裏的趙高,終於露出了狡黠的笑容,因為隻有他猜到了內情,而扶蘇卻不自覺的一步步走進了陷阱之中。
嬴政終於收住笑聲,朗聲大喝道:“李信何在?”
殿外傳來一聲中氣十足的應答之聲,響徹雲霄,似乎在向四方宣告著勝利歸來的訊息:“末將在!”
扶蘇驚愕的抬起頭來,迴首看到殿門口昂首走來一位英武不凡的青年將領,威風凜凜、氣宇軒昂,正是隴西侯、中尉李信!
這是怎麽迴事?他明明中了冰心訣,無論是茅朔,還是隨軍醫士,都已經確認過了。
這輩子就隻能是個廢人,怎麽可能僅僅隔了一夜就恢複如初了!
嚴格來說,李信的臉色還有些蒼白、身形也消瘦了不少,眉心的褶皺更加明顯了,這些時日的折磨給他留下的印記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失。
但是這些都無關緊要,隻要他能夠以這種姿態重迴眾人視野,就說明了一切!
他還是那個英勇無畏、大殺四方的飛將軍!
嬴政笑眯眯的看著邁步近前的李信,這家夥居然能夠恢複的如此神速,實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也就成了嬴政捏在手裏的一張好牌。
扶蘇心中惴惴,因為眼前的李信顯然已經基本恢複,那麽他有沒有將茅朔使用冰心訣的事捅出來?如果捅出來,會不會牽連到自己?
這倒是扶蘇杞人憂天了,李信隻是說以自己家傳的玄陽真氣護住要害,這才能逃過此劫,不僅沒有提冰心訣的事情,甚至沒有隻言片語指斥扶蘇。
嬴政、扶蘇畢竟是父子,所謂疏不間親,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一旦將這件事說出來,難免陷嬴政於進退維穀之境地,就連他自己也未必有好果子吃。
以嬴政的狠辣無情,說不定還會為了維護皇室的體麵,暗中將其處置。
李信向嬴政叩拜之後,便衝著扶蘇深施一禮,說道:“適才在殿外聽聞公子對末將的讚許,甚是感激,請受我一拜!”
隨即便又向幾位大秦的重臣拱手道:“諸位大人的隆情厚誼,末將也將銘記在心!李信擔有一口氣在,必當竭力報效朝廷,以報陛下、公子以及諸位大人!”
他的話說的很漂亮,同時也將在場的重臣堵在了牆角,無論接下來嬴政對李信有何種任命,他們也無法出爾反爾,否則便是自摑耳光。
嬴政從昨夜開始,便與李信斷斷續續的商議了將近兩個時辰,給他安排了新的任務,正好趁著這個機會一並宣布。
嬴政看了看自己身邊的這些重臣,問道:“方才扶蘇所言,情真意切,令朕也頗為感動。“
”不過審訊之時,用些手段也是難免的,這也是朕允準的,你也算不上有太多的責任。”嬴政似乎漫不經心的敲了敲禦書案,“這都是他的命數啊,你也起來說話吧。”
扶蘇覷見嬴政麵色凝重,便知李信已經命不久矣,這個時候說些好話就無所謂了,當即站起身來,說道:“李信將軍文武雙全,不僅驍勇善戰,而且智謀深遠,父皇委任其為中尉,實在是再英明不過了。”
“當初我隻是看到其擅離職守之過,確實是犯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毛病,事後反省,懊悔不已。”
“若是他能夠重獲健康,兒臣以為甚至可以委以百越、匈奴等重大戰事,相信其必然能夠勝任。”
聞聽此言,王賁皺了皺眉,心想:扶蘇公子說的有點過頭了,不過李信如今隻比死人多一口氣,也就無需多言了。
“丞相,你認為扶蘇所言是否有理啊?”
被點到名字的李斯並不慌張,躬身說道:“陛下,扶蘇公子能夠慧眼識才,糾正自己當時的錯誤判斷,胸懷寬廣,甚有君子之風,微臣自愧不如。”
“至於隴西侯的能力,已經在統一之戰中得到充分的證明,陛下也曾經多次當眾褒揚,微臣以為無可置疑。”
他說到這裏,極隱秘的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嬴政,忽然又補了一句,“上將軍乃是秦軍之首,大約更有發言權吧。”
這一來王賁被推了上去,不說話也不行了,看到嬴政審視的目光,隻能簡單的應道:“微臣同意扶蘇公子、丞相大人的意見,李信應予以重用。”
馮劫雖是禦史大夫,也曾經作為秦將上過戰場,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對於李信的遭遇甚為痛惜,也附和道:“可惜李信命中有此一劫,否則必能為大秦再度建功立業。”
恭維的話說的差不多了,扶蘇清了清嗓子,鄭重的說起了正題:“父皇,李信的性命在一線之間,即便上天垂憐,恐怕也難以上陣躍馬、開弓射箭了!”
“中尉之職,事關重大,不可空懸!前鋒將軍王離,驍勇善戰,忠心不二,承繼王家之餘烈,足以擔當此任,請父皇恩準!”
事關自己的兒子,王賁不能不有個態度,他跨前一步,躬身道:“犬子的才能算不得出色,秦軍之中人才甚多,實在是不敢當扶蘇公子的溢美之詞。”
李斯、馮劫對視了一眼,立刻就明白這是事先就安排好的,之前對於李信的惋惜之詞無非是為了此刻鋪墊而已。
不過他們兩個手上並沒有能夠勝過王離的人推薦,也不願意同時得罪皇長子、上將軍這兩大勢力,便也隨言附和了兩句。
嬴政嘴角噙著耐人尋味的微笑,說道:“扶蘇,你方才不是說李信才堪大用嗎?那王離與李信相比又如何呢?”
“這個,這個,…”扶蘇倒是一時被問住了,但他比所有人都清楚李信的身體狀況,便故作惋惜道,“自然是李信將軍久經戰陣,略勝一籌!”
眼見眾人對此也無異議,嬴政忽然仰天大笑起來,笑聲悠長,震的殿內嗡嗡作響,也讓扶蘇等人瞠目結舌,不知所措。
唯有將頭縮進脖子裏的趙高,終於露出了狡黠的笑容,因為隻有他猜到了內情,而扶蘇卻不自覺的一步步走進了陷阱之中。
嬴政終於收住笑聲,朗聲大喝道:“李信何在?”
殿外傳來一聲中氣十足的應答之聲,響徹雲霄,似乎在向四方宣告著勝利歸來的訊息:“末將在!”
扶蘇驚愕的抬起頭來,迴首看到殿門口昂首走來一位英武不凡的青年將領,威風凜凜、氣宇軒昂,正是隴西侯、中尉李信!
這是怎麽迴事?他明明中了冰心訣,無論是茅朔,還是隨軍醫士,都已經確認過了。
這輩子就隻能是個廢人,怎麽可能僅僅隔了一夜就恢複如初了!
嚴格來說,李信的臉色還有些蒼白、身形也消瘦了不少,眉心的褶皺更加明顯了,這些時日的折磨給他留下的印記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失。
但是這些都無關緊要,隻要他能夠以這種姿態重迴眾人視野,就說明了一切!
他還是那個英勇無畏、大殺四方的飛將軍!
嬴政笑眯眯的看著邁步近前的李信,這家夥居然能夠恢複的如此神速,實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也就成了嬴政捏在手裏的一張好牌。
扶蘇心中惴惴,因為眼前的李信顯然已經基本恢複,那麽他有沒有將茅朔使用冰心訣的事捅出來?如果捅出來,會不會牽連到自己?
這倒是扶蘇杞人憂天了,李信隻是說以自己家傳的玄陽真氣護住要害,這才能逃過此劫,不僅沒有提冰心訣的事情,甚至沒有隻言片語指斥扶蘇。
嬴政、扶蘇畢竟是父子,所謂疏不間親,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一旦將這件事說出來,難免陷嬴政於進退維穀之境地,就連他自己也未必有好果子吃。
以嬴政的狠辣無情,說不定還會為了維護皇室的體麵,暗中將其處置。
李信向嬴政叩拜之後,便衝著扶蘇深施一禮,說道:“適才在殿外聽聞公子對末將的讚許,甚是感激,請受我一拜!”
隨即便又向幾位大秦的重臣拱手道:“諸位大人的隆情厚誼,末將也將銘記在心!李信擔有一口氣在,必當竭力報效朝廷,以報陛下、公子以及諸位大人!”
他的話說的很漂亮,同時也將在場的重臣堵在了牆角,無論接下來嬴政對李信有何種任命,他們也無法出爾反爾,否則便是自摑耳光。
嬴政從昨夜開始,便與李信斷斷續續的商議了將近兩個時辰,給他安排了新的任務,正好趁著這個機會一並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