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如你去審一審
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 作者:破虜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以見得?”嬴政素來隻重實據,並不輕信判斷,當即追問道。
“陛下,微臣雖然沒有審訊過刺客,但在刺客被擒至禦駕之前時,曾經打量過他的身形外貌,與齊人長相大相徑庭。”
他的這句話倒是勾起了嬴政的興趣,嘴角泛起了一絲笑意,追問道:“哦,有何不同?”
“微臣曾領軍討伐齊國,對於齊人形貌頗有了解,大多是臉型寬長、骨節較粗,而且身材魁梧大,齊國宗室的長相也與此完全相符。”
“那名死去的刺客,就是滄海君手下的力士,便是有此形貌。”李信偷眼看了一下嬴政,見他聽的很仔細,便說了下去,“而活著的那名刺客,卻是麵龐瘦削、四肢修長,不像是齊人,倒像是三晉之人。”
所謂三晉,便是趙、魏、韓三國,嬴政迴想起自己所見過各國人物形象,似乎確實有些道理。
“而且,博浪沙一帶本就是韓魏故地,若是其權貴之後在此醞釀謀刺之事,正好有著熟悉地利之便,否則又怎麽能躲得過前鋒營的開道巡邏呢?”
“至於王將軍所言,該名刺客對於齊國宗室之事甚為諳熟,也是情理之中。”李信每次看到王離,總會想起那個害死自己的家夥,所以嘴下也不留情,“六國宗室、公卿之間,約為婚姻之事甚多,滲透來往多年,因而彼此熟悉。”
“六國之中,齊國獨善其身,極少參與抗秦大計,因此所受的戰爭損傷最小,而其餘五國對其的怨恨最深,恐怕也想要借陛下之手掀起興風作浪。”
李信所言正好戳中了嬴政的心思,他本來就並非喜好殺戮的君主,隻是素來治國嚴苛、一絲不苟,也難免有些臣子投其所好,所謂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而跪在地上蒙恬心中頗為感激,不管李信出於什麽目的說這番話,至少大大減輕了他身上所背負的嫌疑和壓力。
“陛下,李信所言,皆為揣測,若無實據,恐難取信於人!”王離也看著這個騎在自己頭上大出風頭的家夥不滿,抗聲辯道。
“趙高,你怎麽看呢?”嬴政既沒有反駁王離,也沒有讚同李信,悠然的問起了竭力想將腦袋縮進脖子裏,祈禱陛下沒有看到自己的趙高。
趙高熟諳秦法,自然知道王離所言乃是正道,李信隻憑著外貌揣測推演,確實有些不足。
但他對於嬴政的心思卻看的更深、更透,尤其是嬴政詢問的語氣分明是在鼓勵李信說下去,證明陛下是希望李信所說屬實的。
但他本是趙國宗室遠支之後,身份也有些尷尬,若是公然站在李信一邊,又擔心陛下的猜忌,因此未能及時迴話,惹來了嬴政的不滿。
嬴政重重的哼了一聲,趙高心中一震,連忙跪倒在地,伏地請罪道:“奴婢一時出神,想起了當年的馮亭,請陛下恕罪!”
“馮亭?”嬴政沉吟道,“你說的是當年將上黨拱手獻於趙國,導致秦趙長平之戰的馮亭?”
“正是!”趙高又磕了一個頭,卻沒有繼續說下去。
但是在場之人都聽得出,他是在提醒嬴政,當年韓人就曾經禍水東引,引起了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
秦趙兩國都沒有充足的準備,倉促的投入了這場國運大戰,若不是武安君白起英明神武,大破四十萬趙軍,恐怕統一之戰還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雖然時移勢易,此刻大秦已經一統天下,但也對於這種鬼蜮伎倆也不可不防。趙高雖然沒有明說,但他話裏的含義很清楚,認為李信所言有理!
“蒙恬,你起來吧!”嬴政揮了揮手,說道,“朕素來相信你們蒙家的忠勇勤慎,若真是由你來策劃行刺,想來成功的可能性還大一些。”
蒙恬聽到前半句話的時候還鬆了一口氣,卻被嬴政的後半句話嚇得雙膝一軟,差點又要跪下去。
“不過,王離費盡心機拿到了口供,這是實實在在的證據!可見其確實辦事得力!”嬴政眼下還要仰仗王家坐鎮秦軍,因此對於王離也算得上優容,不時還要誇獎幾句。
“李信,你若是有所懷疑,不如親自去審一審這名刺客!”嬴政突然說道,讓在場之人都有些猝不及防,“如果你能拿出證據,那麽朕自然就會相信。如何?”
嬴政當然知道,這位李信將軍領兵打仗、衝鋒陷陣是一把好手,但卻從未審理過犯人,對於嚴苛精細、多如牛毛的秦法卻並不精通,於是又指了指身邊恭順的趙高。補充道:“趙府令可以協助你!”
李信本來並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跟狡猾多謀的張良打交道,天下就沒有幾個人能全身而退,他對自己沒有這麽多的信心。
但嬴政已經點了將,甚至將輔助之人安排好了,也就由不得他推三阻四了,李信隻得拱手領命道:“微臣有一事請求,請陛下恩準。”
“盡管說來!”
“微臣審訊,自有秘法!若是被人看到,就不靈了!”說到這裏,李信看了看肅然的王離說道,“因此微臣希望單獨審訊刺客,若遇上疑難之事,自會請趙府令予以參酌。”
王離大怒,心想:這刺客就在我前鋒營之中,你竟然想將我排除在外,焉知你不會使用什麽卑鄙手段,讓刺客反咬一口!
他正要反駁,卻聽嬴政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好!朕就答應你這個要求,但若是你五天之內拿不到口供,無法證明自己的說法,朕也是要治罪的。”
既然陛下已經發話了,王離也隻能悻悻不語,蒙恬暫時鬆了一口氣,倒是趙高為他捏了一把汗。
他熟知嬴政的脾性,也知道他對於這次謀刺案的看重程度,若是換了自己,肯定是要拚命推辭,想不到這李信竟然爽快的接了下來。
這個結果若是與王離審訊相同,那自然會遭到陛下的斥責,若是不同,難免又引得王離反擊,還有他身後的王賁。
想來想去,趙高皺著眉總覺得這件事不劃算。
“陛下,微臣雖然沒有審訊過刺客,但在刺客被擒至禦駕之前時,曾經打量過他的身形外貌,與齊人長相大相徑庭。”
他的這句話倒是勾起了嬴政的興趣,嘴角泛起了一絲笑意,追問道:“哦,有何不同?”
“微臣曾領軍討伐齊國,對於齊人形貌頗有了解,大多是臉型寬長、骨節較粗,而且身材魁梧大,齊國宗室的長相也與此完全相符。”
“那名死去的刺客,就是滄海君手下的力士,便是有此形貌。”李信偷眼看了一下嬴政,見他聽的很仔細,便說了下去,“而活著的那名刺客,卻是麵龐瘦削、四肢修長,不像是齊人,倒像是三晉之人。”
所謂三晉,便是趙、魏、韓三國,嬴政迴想起自己所見過各國人物形象,似乎確實有些道理。
“而且,博浪沙一帶本就是韓魏故地,若是其權貴之後在此醞釀謀刺之事,正好有著熟悉地利之便,否則又怎麽能躲得過前鋒營的開道巡邏呢?”
“至於王將軍所言,該名刺客對於齊國宗室之事甚為諳熟,也是情理之中。”李信每次看到王離,總會想起那個害死自己的家夥,所以嘴下也不留情,“六國宗室、公卿之間,約為婚姻之事甚多,滲透來往多年,因而彼此熟悉。”
“六國之中,齊國獨善其身,極少參與抗秦大計,因此所受的戰爭損傷最小,而其餘五國對其的怨恨最深,恐怕也想要借陛下之手掀起興風作浪。”
李信所言正好戳中了嬴政的心思,他本來就並非喜好殺戮的君主,隻是素來治國嚴苛、一絲不苟,也難免有些臣子投其所好,所謂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而跪在地上蒙恬心中頗為感激,不管李信出於什麽目的說這番話,至少大大減輕了他身上所背負的嫌疑和壓力。
“陛下,李信所言,皆為揣測,若無實據,恐難取信於人!”王離也看著這個騎在自己頭上大出風頭的家夥不滿,抗聲辯道。
“趙高,你怎麽看呢?”嬴政既沒有反駁王離,也沒有讚同李信,悠然的問起了竭力想將腦袋縮進脖子裏,祈禱陛下沒有看到自己的趙高。
趙高熟諳秦法,自然知道王離所言乃是正道,李信隻憑著外貌揣測推演,確實有些不足。
但他對於嬴政的心思卻看的更深、更透,尤其是嬴政詢問的語氣分明是在鼓勵李信說下去,證明陛下是希望李信所說屬實的。
但他本是趙國宗室遠支之後,身份也有些尷尬,若是公然站在李信一邊,又擔心陛下的猜忌,因此未能及時迴話,惹來了嬴政的不滿。
嬴政重重的哼了一聲,趙高心中一震,連忙跪倒在地,伏地請罪道:“奴婢一時出神,想起了當年的馮亭,請陛下恕罪!”
“馮亭?”嬴政沉吟道,“你說的是當年將上黨拱手獻於趙國,導致秦趙長平之戰的馮亭?”
“正是!”趙高又磕了一個頭,卻沒有繼續說下去。
但是在場之人都聽得出,他是在提醒嬴政,當年韓人就曾經禍水東引,引起了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
秦趙兩國都沒有充足的準備,倉促的投入了這場國運大戰,若不是武安君白起英明神武,大破四十萬趙軍,恐怕統一之戰還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雖然時移勢易,此刻大秦已經一統天下,但也對於這種鬼蜮伎倆也不可不防。趙高雖然沒有明說,但他話裏的含義很清楚,認為李信所言有理!
“蒙恬,你起來吧!”嬴政揮了揮手,說道,“朕素來相信你們蒙家的忠勇勤慎,若真是由你來策劃行刺,想來成功的可能性還大一些。”
蒙恬聽到前半句話的時候還鬆了一口氣,卻被嬴政的後半句話嚇得雙膝一軟,差點又要跪下去。
“不過,王離費盡心機拿到了口供,這是實實在在的證據!可見其確實辦事得力!”嬴政眼下還要仰仗王家坐鎮秦軍,因此對於王離也算得上優容,不時還要誇獎幾句。
“李信,你若是有所懷疑,不如親自去審一審這名刺客!”嬴政突然說道,讓在場之人都有些猝不及防,“如果你能拿出證據,那麽朕自然就會相信。如何?”
嬴政當然知道,這位李信將軍領兵打仗、衝鋒陷陣是一把好手,但卻從未審理過犯人,對於嚴苛精細、多如牛毛的秦法卻並不精通,於是又指了指身邊恭順的趙高。補充道:“趙府令可以協助你!”
李信本來並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跟狡猾多謀的張良打交道,天下就沒有幾個人能全身而退,他對自己沒有這麽多的信心。
但嬴政已經點了將,甚至將輔助之人安排好了,也就由不得他推三阻四了,李信隻得拱手領命道:“微臣有一事請求,請陛下恩準。”
“盡管說來!”
“微臣審訊,自有秘法!若是被人看到,就不靈了!”說到這裏,李信看了看肅然的王離說道,“因此微臣希望單獨審訊刺客,若遇上疑難之事,自會請趙府令予以參酌。”
王離大怒,心想:這刺客就在我前鋒營之中,你竟然想將我排除在外,焉知你不會使用什麽卑鄙手段,讓刺客反咬一口!
他正要反駁,卻聽嬴政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好!朕就答應你這個要求,但若是你五天之內拿不到口供,無法證明自己的說法,朕也是要治罪的。”
既然陛下已經發話了,王離也隻能悻悻不語,蒙恬暫時鬆了一口氣,倒是趙高為他捏了一把汗。
他熟知嬴政的脾性,也知道他對於這次謀刺案的看重程度,若是換了自己,肯定是要拚命推辭,想不到這李信竟然爽快的接了下來。
這個結果若是與王離審訊相同,那自然會遭到陛下的斥責,若是不同,難免又引得王離反擊,還有他身後的王賁。
想來想去,趙高皺著眉總覺得這件事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