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目標:博浪沙
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 作者:破虜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神仙點化?”“刺殺?”“救駕?”
章邯這下真的懷疑主將剛才昏倒之後,得了什麽失心瘋,滿口胡言亂語!
陛下身邊有王賁、王離父子護駕,還有蒙恬在旁,再加上近萬的精銳秦軍,這是何等鼎盛的陣容!
即便有不長眼的毛賊想動手,恐怕沒接近禦駕就會在萬弩齊發之下被射成篩子。
“將軍,我們是後軍,是為陛下東巡收尾的!護衛禦駕的事情自有上將軍統一調度,我們不可擅動!”
章邯是一名頗有才華的將領,與李信配合素來默契,當然也知道他與王家的恩怨糾葛,小心的提醒道:“若是讓上將軍誤會,恐怕不太妙啊!”
“再說,按照我大秦軍律,未得軍令擅離職守,即便是勝了也免不了勞役、遷徙,甚至是肉刑!為了麾下這數千同袍,將軍務必三思!”
章邯自然要履行其職責,苦苦勸說,因為完成了統一大業之後的皇帝陛下尤其不能容忍軍隊出現不安定因素,他自然不希望李信去當這個出頭鳥。
李信卻很清楚,自己意外喪命在東巡途中,也就是說他所熟悉的曆史很可能已經有了細微的變化,若自己不出手,也許秦始皇就會死在這次暗殺之中。
一旦欣賞器重自己的嬴政喪命,那麽再也沒有人能夠護佑自己,而隨伺在嬴政身邊的王賁則順理成章的獲得了擁立之功,不管他擁立的是誰。
自己日後豈不是要仰人鼻息,窩窩囊囊的度過一生?絕對不行!
無論如何也得趕到博浪沙,將曆史維係在原來的軌道上。
隻要他運氣足夠好,能夠賺一個護駕之功,那麽將可能再次得到嬴政的重用,王賁父子也就無可奈何了。
“你莫非不相信本將所說?“
李信凝眉而視,雙目湛然若神,加之他英偉異常,本就比他矮了一個頭的章邯在氣勢上就被死死壓住了!
但是章邯也非尋常人,倒也並不懼怕,朗聲答道:“末將熟讀兵書戰策,決勝負、定成敗要看天時、地利、人和!絕不能憑著虛無縹緲的神仙點化而讓弟兄們陷於生死難明之境地。”
章邯看了一眼李信,想起他剛才嘴裏念叨的王離,繼續勸說道:“卑職知道將軍一直想要在上將軍麵前扳迴一局,但此事的風險太大,還是等待其他機會吧。”
李信聞聽此言,啼笑皆非,原來自己對王賁父子的心結一直未解,倒是讓章邯想歪了。
章邯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將領,若是他執意阻攔,自己難道還能硬闖過去嗎?
大約是看出了他眼神中的意圖,章邯迅速擋在了李信的麵前,說道:“將軍若是執意前往,就從末將的身體上踩過去吧!”
“不僅是末將,這裏的數千將士都不會眼看著將軍去冒險!”
看章邯義正辭嚴的樣子,李信懷疑他就要高喊一聲,召集眾將士將自己包圍起來。
“章邯,我們並肩作戰這些年,你覺得我是一個因私廢公之人嗎?”
“不是!”
“在這數十場大小戰役之中,我是否曾為個人的名利爵位而不顧將士性命?”
“不曾!”
“包括伐楚之戰在內,我有哪一戰指揮失當、輕敵冒進嗎?”
“沒有!”
這是章邯的真心話,也是對於李信戰必克、攻必取的高度認可!
即便是伐楚失敗,也完全是因為昌平君在郢都叛亂,斷了糧道、亂了軍心,而並非戰役指揮的失誤。
李信得到了三個肯定的答複之後並沒有說話,而是看著自己的裨將,意思是說:“老子在重大時刻從不犯錯,你小子還敢攔我的路!”
章邯有智將之稱,當然明白李信的沉默,他沉吟片刻,拱手道:“將軍百戰百勝,自然是英勇無敵,著實令末將欽佩,因此誓死跟隨!”
“隻是此事太過、太過匪夷所思,不由得不讓末將生疑。”
眼前的章邯身材敦實、麵容堅毅,李信知道像這樣的人很難采用強製手段讓其服從,還得跟他講道理。
能夠在企業還僅僅隻有不到百萬收入的時候,便能以十億的估值吸引投資,還引得不少機構打破了頭,李信在這方麵的天賦絕對出類拔萃,遠遠超過原來那個寡言少語的飛將軍。
此時正值秋高氣爽之際,李信用馬鞭一指道旁正在辛勤收割的農夫、成熟的莊稼和掛滿果實的樹林,說道:“天下剛剛一統,百姓從此安居樂業,車同軌、書同文,這是何等的盛況,也是你我浴血奮戰多年的成果。”
“如今六國新附,人心不穩,尤其是那些破落貴族都對大秦、陛下有著刻骨深仇,時刻準備著煽動暴民,伺機作亂,這些苗頭我們都是親眼所見!”
“博浪沙地形複雜,蘆葦叢生,是個極為有利的行刺地點。若是陛下真的遇刺,戰火必將重新燃起,黎民百姓從此又將流離失所,天下生靈塗炭,你願意看到這一幕發生嗎?”
“神仙托夢確實罕見,但本將軍方才由死轉生豈不是同樣罕見?”
李信的反問很有力量,他也沒有太多時間與章邯爭論,語速越來越快,“焉知上天讓我死而複生不是為了救駕呢?”
作為後世之人,他很清楚,大秦的統一是以武力強行完成的,新生的帝國其實相當脆弱,隻有在千古一帝嬴政的鐵腕和威望之下,才能維持住局麵。
後來嬴政剛死不久,陳勝吳廣便振臂一唿、應者雲集,秦帝國不過數年便土崩瓦解,便是明證。
李信一連串的質問讓章邯低下了頭,覺得將軍說的都對,甚至可以稱得上高瞻遠矚、遠見卓識,卻不太像他往日簡潔直接的風格。
或許,這也是因為受到了神仙點化?章邯心中暗忖,臉色陰晴不定。
“本將離開之後,由你率領後軍按照上將軍的命令正常推進。如你所說,此事確實關係重大,也不能連累這數千名兄弟!”
在李信的記憶中,章邯在未來的秦帝國之中,還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希望將其留下,以免誤傷。
聞聽此言,章邯麵現怒容,朗聲道:“將軍莫非以為末將是何等人?將軍麾下這三千將士,個個都是熱血兒郎,沒有一個貪生怕死!”
“若將軍執意前往救駕,末將願意追隨將軍,生死不計!”
章邯說完,轉身便精心挑選了四名校尉,讓他們再揀選出三百精騎,隨著李信一同救駕!
之所以隻挑選三百,也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被上將軍乃至陛下認為有不臣之心,在這方麵章邯比李信要細心的多。
李信作戰素來果敢勇猛,手下那些校尉們甚至更爽快,也比章邯考慮的簡單多了,既然將軍說要去救駕,那就去!
士兵也都是跟隨李信征戰多年的老兵了,個個爭先恐後的報名,而那位親兵趙偃竟然也在其中。
李信將大軍交給另一名裨將指揮,按照王賁的將令繼續前進,自己則跨上神駿的白馬,一聲唿哨,便如離弦之箭疾馳而出。
章邯則是隨後緊緊跟隨在李信的身後,高舉著隴西侯的大旗,引領隊伍向前推進。
遠遠望去,竟然有種一往無前、壯懷激烈的氣勢。
章邯這下真的懷疑主將剛才昏倒之後,得了什麽失心瘋,滿口胡言亂語!
陛下身邊有王賁、王離父子護駕,還有蒙恬在旁,再加上近萬的精銳秦軍,這是何等鼎盛的陣容!
即便有不長眼的毛賊想動手,恐怕沒接近禦駕就會在萬弩齊發之下被射成篩子。
“將軍,我們是後軍,是為陛下東巡收尾的!護衛禦駕的事情自有上將軍統一調度,我們不可擅動!”
章邯是一名頗有才華的將領,與李信配合素來默契,當然也知道他與王家的恩怨糾葛,小心的提醒道:“若是讓上將軍誤會,恐怕不太妙啊!”
“再說,按照我大秦軍律,未得軍令擅離職守,即便是勝了也免不了勞役、遷徙,甚至是肉刑!為了麾下這數千同袍,將軍務必三思!”
章邯自然要履行其職責,苦苦勸說,因為完成了統一大業之後的皇帝陛下尤其不能容忍軍隊出現不安定因素,他自然不希望李信去當這個出頭鳥。
李信卻很清楚,自己意外喪命在東巡途中,也就是說他所熟悉的曆史很可能已經有了細微的變化,若自己不出手,也許秦始皇就會死在這次暗殺之中。
一旦欣賞器重自己的嬴政喪命,那麽再也沒有人能夠護佑自己,而隨伺在嬴政身邊的王賁則順理成章的獲得了擁立之功,不管他擁立的是誰。
自己日後豈不是要仰人鼻息,窩窩囊囊的度過一生?絕對不行!
無論如何也得趕到博浪沙,將曆史維係在原來的軌道上。
隻要他運氣足夠好,能夠賺一個護駕之功,那麽將可能再次得到嬴政的重用,王賁父子也就無可奈何了。
“你莫非不相信本將所說?“
李信凝眉而視,雙目湛然若神,加之他英偉異常,本就比他矮了一個頭的章邯在氣勢上就被死死壓住了!
但是章邯也非尋常人,倒也並不懼怕,朗聲答道:“末將熟讀兵書戰策,決勝負、定成敗要看天時、地利、人和!絕不能憑著虛無縹緲的神仙點化而讓弟兄們陷於生死難明之境地。”
章邯看了一眼李信,想起他剛才嘴裏念叨的王離,繼續勸說道:“卑職知道將軍一直想要在上將軍麵前扳迴一局,但此事的風險太大,還是等待其他機會吧。”
李信聞聽此言,啼笑皆非,原來自己對王賁父子的心結一直未解,倒是讓章邯想歪了。
章邯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將領,若是他執意阻攔,自己難道還能硬闖過去嗎?
大約是看出了他眼神中的意圖,章邯迅速擋在了李信的麵前,說道:“將軍若是執意前往,就從末將的身體上踩過去吧!”
“不僅是末將,這裏的數千將士都不會眼看著將軍去冒險!”
看章邯義正辭嚴的樣子,李信懷疑他就要高喊一聲,召集眾將士將自己包圍起來。
“章邯,我們並肩作戰這些年,你覺得我是一個因私廢公之人嗎?”
“不是!”
“在這數十場大小戰役之中,我是否曾為個人的名利爵位而不顧將士性命?”
“不曾!”
“包括伐楚之戰在內,我有哪一戰指揮失當、輕敵冒進嗎?”
“沒有!”
這是章邯的真心話,也是對於李信戰必克、攻必取的高度認可!
即便是伐楚失敗,也完全是因為昌平君在郢都叛亂,斷了糧道、亂了軍心,而並非戰役指揮的失誤。
李信得到了三個肯定的答複之後並沒有說話,而是看著自己的裨將,意思是說:“老子在重大時刻從不犯錯,你小子還敢攔我的路!”
章邯有智將之稱,當然明白李信的沉默,他沉吟片刻,拱手道:“將軍百戰百勝,自然是英勇無敵,著實令末將欽佩,因此誓死跟隨!”
“隻是此事太過、太過匪夷所思,不由得不讓末將生疑。”
眼前的章邯身材敦實、麵容堅毅,李信知道像這樣的人很難采用強製手段讓其服從,還得跟他講道理。
能夠在企業還僅僅隻有不到百萬收入的時候,便能以十億的估值吸引投資,還引得不少機構打破了頭,李信在這方麵的天賦絕對出類拔萃,遠遠超過原來那個寡言少語的飛將軍。
此時正值秋高氣爽之際,李信用馬鞭一指道旁正在辛勤收割的農夫、成熟的莊稼和掛滿果實的樹林,說道:“天下剛剛一統,百姓從此安居樂業,車同軌、書同文,這是何等的盛況,也是你我浴血奮戰多年的成果。”
“如今六國新附,人心不穩,尤其是那些破落貴族都對大秦、陛下有著刻骨深仇,時刻準備著煽動暴民,伺機作亂,這些苗頭我們都是親眼所見!”
“博浪沙地形複雜,蘆葦叢生,是個極為有利的行刺地點。若是陛下真的遇刺,戰火必將重新燃起,黎民百姓從此又將流離失所,天下生靈塗炭,你願意看到這一幕發生嗎?”
“神仙托夢確實罕見,但本將軍方才由死轉生豈不是同樣罕見?”
李信的反問很有力量,他也沒有太多時間與章邯爭論,語速越來越快,“焉知上天讓我死而複生不是為了救駕呢?”
作為後世之人,他很清楚,大秦的統一是以武力強行完成的,新生的帝國其實相當脆弱,隻有在千古一帝嬴政的鐵腕和威望之下,才能維持住局麵。
後來嬴政剛死不久,陳勝吳廣便振臂一唿、應者雲集,秦帝國不過數年便土崩瓦解,便是明證。
李信一連串的質問讓章邯低下了頭,覺得將軍說的都對,甚至可以稱得上高瞻遠矚、遠見卓識,卻不太像他往日簡潔直接的風格。
或許,這也是因為受到了神仙點化?章邯心中暗忖,臉色陰晴不定。
“本將離開之後,由你率領後軍按照上將軍的命令正常推進。如你所說,此事確實關係重大,也不能連累這數千名兄弟!”
在李信的記憶中,章邯在未來的秦帝國之中,還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希望將其留下,以免誤傷。
聞聽此言,章邯麵現怒容,朗聲道:“將軍莫非以為末將是何等人?將軍麾下這三千將士,個個都是熱血兒郎,沒有一個貪生怕死!”
“若將軍執意前往救駕,末將願意追隨將軍,生死不計!”
章邯說完,轉身便精心挑選了四名校尉,讓他們再揀選出三百精騎,隨著李信一同救駕!
之所以隻挑選三百,也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被上將軍乃至陛下認為有不臣之心,在這方麵章邯比李信要細心的多。
李信作戰素來果敢勇猛,手下那些校尉們甚至更爽快,也比章邯考慮的簡單多了,既然將軍說要去救駕,那就去!
士兵也都是跟隨李信征戰多年的老兵了,個個爭先恐後的報名,而那位親兵趙偃竟然也在其中。
李信將大軍交給另一名裨將指揮,按照王賁的將令繼續前進,自己則跨上神駿的白馬,一聲唿哨,便如離弦之箭疾馳而出。
章邯則是隨後緊緊跟隨在李信的身後,高舉著隴西侯的大旗,引領隊伍向前推進。
遠遠望去,竟然有種一往無前、壯懷激烈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