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大楚隆興三十年夏六月初五豫州和順縣上嶺村
“臭小子!你給我站住!”
一名身著粗布衣、頭發花白、大約五十多歲年紀的老漢,手持一根樹杈,在自家黃泥茅屋前的籬笆小院子裏,怒氣衝衝地追著一名十歲的少年。
“阿爹!我錯了!您別揍我行嗎?”
那少年亦身穿破舊的粗衣,滿頭滿臉都髒兮兮的,露出一雙明亮的眼睛眨巴眨巴著,此時驚容滿布,連連乞求道。
他的腳步飛快,繞著院子轉圈跑,而老漢步伐完全不及他,還時不時停下來喘口氣,等理順了再繼續追。
“你個臭小子,居然敢去偷你李嬸的雞,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那隻老公雞自己跑到大路上,我便捉來烤了,我哪知道是李嬸的!”
這兩父子一邊追趕,一邊問答,周圍住著的鄰居全跑到門口、籬笆外看熱鬧。
“怎麽迴事兒?怎麽迴事兒?蕭老哥!你這是又發什麽火?”
這時,一位蓄著黑須中年男子匆匆跑來,一把攔住了那老漢,將那樹杈奪將下來,扔在地上。那少年見狀,這才鬆了一口氣,依靠在院子裏的樟樹邊上,遠遠地躲開自己老爹。
那老漢氣喘籲籲地說道:“金……金老弟,你是不知道,這……這個臭小子,居然敢偷李家大嬸養了半年的打鳴公雞,還給吃了!氣得他大嬸,蹲……蹲在雞骨頭旁邊痛哭流涕,我……我今天不教訓他,下次還不知道去禍害誰!”
少年急忙辯解道:“我不是故意的,那公雞自個跑出窩,走在村路上,我當是哪裏的野雞,便直接抓了吃了。”
這姓金的中年男子是這村子的裏正,村民之間若鬧了什麽難以緩和的矛盾,全靠他出麵調解。
老漢怒道:“你還狡辯!那你給老子說說,是那座名山的野雞長得赤冠黃羽,黑亮尾巴,毫無瑕疵的?眼睛沒瞎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家養的!”
說罷,老漢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
那姓金的裏正忙給他順氣:“蕭老哥,你沒事吧?”而後,他轉臉看向少年道:“阿光,你看你把你老爹氣成什麽樣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你阿爹以前打過仗,殺過北蠻子,身上受了傷才迴鄉的,他要動氣,觸裂了舊傷,到時候你都沒地後悔去!”
“這臭小子是想讓老子我,早點見他娘!”老漢滿臉哀容地道。
“阿爹,我沒有……”
那名叫阿光的少年,站了出來急道。
金裏正道:“還不快過來跟你爹認錯!”
阿光這次挪著步到老漢麵前叉手跪道:“阿爹,孩兒向您認錯了,您罰我吧。”
姓蕭老漢一把撿起樹杈,朝阿光背上狠狠地抽了好幾下,直打得阿光呲牙咧嘴,最後哭了出來。
金裏正連忙再次奪下:“孩子還這麽小,打兩下給個就得了,下那麽重的手,打壞了怎麽辦?”
蕭老漢怒氣衝天地道:“老子在軍營裏做錯了事,是要打板子的,抽他幾下怎麽了!”
“老哥你是龍精虎猛,可你兒子才十歲,哪能這麽打……”
金裏正勸了一通,蕭老漢才罷手,裏正見沒事了,才下放心,對著圍觀的街坊鄰居道:“哎呀,沒什麽好看的,大家夥都散了吧。”
村裏正都發話了,又沒了熱鬧,眾人這才一個個地離開,各自迴家。
“迴屋去!”
蕭老漢“嘭”地打開房門,顯然他怒氣其實並未完全消減。
“哦。”
阿光乖乖地跟著自己親爹迴到屋子裏。
這名蕭老漢原名蕭進,年輕時被軍隊征辟,成為大楚國涼州軍的一員,他所在的軍隊駐守在幽州的虎口關,經常要抵禦西域民族——西涼人的侵擾。
蕭進作戰時十分勇猛,為人又義氣豪爽,頗有人緣,故而很快就晉升為百夫長,再到後來的千夫長、校尉,最後,在蕭進三十多歲的時候,被提拔為先鋒官,那時的他,可真的是意氣風發,令人稱羨。
可惜好景不長,再一次對敵作戰中,他騎馬率隊衝鋒,遭敵人箭弩暗算,翻身落馬,自己也身中三箭,幸虧被隨行戰鬥的士兵救迴軍營。
雖然撿迴一條命,可中箭之處觸動了舊傷,若再繼續作戰,定會使舊傷複發,危及生命,主將不得不下令,讓他迴鄉養傷,實際上已經將他除去了軍籍,徹底的衣錦還鄉。
蕭進因此甚為失意,迴到村內老家後,成天用軍隊每個月的送來的養傷費到村頭買酒,借此澆愁,喝得醉醺醺的。
金裏正向來很尊敬歸家的舊軍人,不願看他如此沉淪,便自己做媒,將村裏二十多歲的欒家姑娘介紹給蕭進。
蕭進自然是拒絕的,不願這樣年輕的黃花閨女,就這樣一輩子賠在自己身上,但耐不住村裏人的輪番勸說,才將欒家姑娘娶進門。
欒氏溫柔賢惠,又勤儉持家,不僅幫蕭進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幹淨整潔,還幫蕭家開墾種田,織衣縫布,自給自足,有此賢妻,蕭進也改變了許多,他不再酗酒,而是與自己的妻子一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也越來越好,而且在蕭進四十歲的那一年,欒氏給蕭進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就是如今的阿光。
可天有不測風雲,欒氏因為身體嬌弱,又整天幹那麽多的活兒,最終在阿光三歲那一年去世。蕭進在給妻子送葬時,好幾次傷心痛哭地昏厥過去。自此以後,這父子倆便開始了相依為命的生活。
蕭進之後也沒有再續弦,一方麵是深愛著亡妻,始終無法忘懷,另一方麵,是害怕後進門的會對自己和亡妻唯一的骨肉阿光不好,讓他受委屈。於是,如此又過了七年。
二人來到會客的小廳下,蕭進有些疲憊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阿光急忙給他倒上一碗水:“阿爹,先喝口水。”
蕭進順手接過,大口地整碗喝了下去,說道:“阿光,你知道我為什麽要責罰於你?”
阿光站立在自己父親麵前,低下頭道:“是因為我吃了李嬸家的雞。”
“不僅僅是為此,”蕭進輕輕地放下碗,“而是你在做一件事之前,沒有考慮過之後,可能會造成的結果,就盲目行動。”
阿光聽得一頭霧水,沒有明白父親說的意思,他撓了撓頭,不知所措。
蕭進歎了口氣,耐心地解釋道:“這樣跟你說吧,李嬸家的大公雞跑到村路上,正巧被你給撞見了,你嘴饞,以為是野山雞,就把它抓起來給烤了。那你想過沒有,如果它不是野雞,而是你街坊鄰居家的怎麽辦?”
阿光嘟嘟喃喃地道:“我哪兒能想得到這麽多······”
“你不能想不到,這是你必須做出的反應!”
蕭進的口氣陡然變得嚴厲了起來,嚇得阿光不禁縮了縮脖子。
“一件事,如果你沒有十分的把握就去做,那麽,你就要承擔之後可能會發生的任何事。”蕭進很是嚴肅地道,“將來,若是你做事都是這般隨意、不計後果,必定會吃大虧的。我希望你記住,不要被眼前所呈現的,蒙蔽了自己的判斷,凡事自有因果,隻有溯本追源,才能萬無一失。還有,做錯了事就要承擔,講再多理由,也掩蓋不了事實。”
阿光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向自己的父親叉手躬身道:“我明白了,多謝阿爹教誨。”
至夜,阿光早早地便睡了,可蕭進卻睡不著,他提拎著兩壺酒,來到了金裏正的小院子,果然不出他所料,金裏正也沒有入睡,而是手持蒲扇,在自家的大樹底下乘涼。
“我就知道你會來。”金裏正笑道。
金裏正原名金滿,現年四十五歲,家裏有妻子和一對兒女,早年曾在楚國的京城東都任過大理寺的門吏,後來因為大理寺卿貪汙被查,寺內的人員都遭受牽連,他也不例外,雖然後麵被證實無罪,但金滿已經看清朝堂之暗,遂辭職返鄉,由於他有在京做吏的經曆,故而被村民們舉為裏正。
“孩子老婆都睡了?”蕭進探頭望了望熄燈的屋子問道。
金滿沒有說話,隻是點了點頭。
“喝兩口吧!”
蕭進將那兩壇酒擺在院子裏的石桌上,金滿則去了側廚房,拿來了兩個陶碗和一盤炒黃豆,二人就坐在石凳上,把酒言歡,談天說地。
半晌後,喝得微醺的蕭進重重地歎息道:“唉,阿光這孩子,一直留在我身邊,不好。雖然有私塾授學,但是他的性格太頑皮了,不穩重。這村子裏猴孩子又多,真怕一個不留神,阿光就被他們帶壞了,連書都不讀,成了地痞,那我如何對得起他娘啊。”
“嗐,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哥你今年都五十了,瞎操那個心幹嘛?好好地安度下半輩子不好嗎?”金滿也是喝得有些醉意地說道。
蕭進搖頭道:“不行,阿光絕對不能一直呆在村裏,我必須想辦法,讓他到一個既能學文,又能練武,而且培養的人都是德行皆善的地方。”
“你要是這麽說,我倒是知道一個好去處。”金滿一口喝光碗中酒,眉眼含笑地說道。
“還望金賢弟賜教。”蕭進的口氣帶著許些急切地口吻說道。
金滿說:“不知蕭老哥可曾聽說過星衍宗?”
蕭進點頭道:“那是自然,星衍宗可是當今武林宗派之首,門下弟子皆是傑出之輩,聽說他們不僅武功奧妙高強,而且文學也堪比鴻儒,而且就在我們豫州的紫荊山……金賢弟,你莫不是想說,讓阿光去星衍宗拜師學藝吧?”想到這裏,蕭進不由得內心激動得一顫。
“不錯,”金滿點了點頭,“我聽說三日後,就是星衍宗開門招收弟子之日,老哥你可以帶阿光去看看。”
蕭進擺手道:“不成,我聽說星衍宗收弟子極為嚴格,就我家阿光那樣子,估計沒戲。”
金滿道:“蕭老哥,何必如此妄自菲薄,你要對阿光有信心,再說了,隻是去試試,即使沒能入得星衍宗法眼,也不丟人,大不了迴來再想想其它辦法。”
蕭進聞言,沉默了許久,最後一拍桌子道:“好!我明日就帶著阿光上紫荊山!”
“這才對嘛!”
二人將碗中酒倒滿,相互一碰,大口地喝了起來。
翌日清晨,阿光剛吃完早膳,蕭進便背起早已收拾好的行囊,拉起自己兒子道:“阿光,隨為父走,我帶你去個地方。”
誰知阿光一聽就“噗通”跪下,聲淚俱下地道:“阿爹,我真的知道錯了,您別趕我走成嗎?”
蕭進聞言一愣,而後笑道:“傻孩子,誰說要趕你走了?阿爹我隻是帶你去個去處,見識一番。”
“嚇死我了。”
阿心中暗道,鬆了一口氣,旋即便起身,攙扶著自己的老父親,搭上了一位老鄉的牛車,望村外而去。
從上嶺村到紫荊山的路程,說近不近,說遠不遠,要翻過三座大山才能到達紫荊山山腳下。
雖然路途遙遠,但是這一路上的風光還算秀麗,尤其是在走山上的官路時,景色更是一覽無遺,能夠看到壯闊的涇江順川流而東,奔騰直下,傳出振聾發聵的江水咆哮之聲。
左右兩旁雖是高山幽穀,卻時不時有鳥啼蟲鳴,疊彩峰嶺,青樹翠林,蜿蜒小路,斷崖絕壁,倒也是一番奇麗美景。
蕭進父子搭乘的牛車,隻能到離村子最近的山下,之後的路程,二人隻能靠步行,風餐露宿,晝夜兼程,途中輾轉,不過,有幸運之時,還能請得其他路上的車馬捎一段。
就這樣,蕭進父子趕了三天的路程,才到達紫荊山,正好趕上日子。到了目的地後,蕭進才把自己的真實的意圖告訴阿光。
“去星衍宗拜師?”阿光撓了撓頭,“也行,其實我也很想練練武功……不對,這裏該不會是讓我先做吃齋的道士吧?要是沒肉吃我可不幹。”
蕭進聽後,差點氣昏過去,內心直道:人家還不一定要你這臭小子呢!
不過,他嘴上則說:“我聽說,這裏的道士是不戒葷的,你自己好好想想,若不吃肉補身子,如何練武啊?”
“那倒也是哈。”阿光點點頭道。
蕭進隨即帶著阿光上了紫荊山,到了山腰他們才發現,來星衍宗拜師的不止是他們,而是密密麻麻一大群人,有衣著華麗的達官顯貴,有窮酸打扮的儒生,有腰掛寶劍的俠士,有柔弱纖細的女子,還有和阿光一般大的孩童,數之不盡,都他們的目標都是紫荊山山頂上的星衍宗。
上山的人中,還有不少好強爭先者,各自顯擺功夫,以輕功步法超越眾人。
“嘁!臭顯擺!有什麽了不起的!”
不懂武學的人隻能咬牙切齒地幹瞪著。而那些不願過早展露身手的,隻是輕輕訕笑不語。
蕭進雖然身懷武功,但畢竟年紀大了,又負有瘡傷,況且,他也不想與年輕人爭強鬥勝。
大約走了半柱香的工夫,這山路的趨勢才開始變得愈發平緩。又行進了一頓飯的時間,一座道觀樣式的屋子,才映入蕭進和阿光的眼簾。
那道觀看起來與其他山頭的普通道觀並無二樣,隻不過占地稍大些,差不多把整個山的山頭都包下來了,青瓦白牆,大門正對著上山的路口,在門上掛著一副牌匾,上麵寫著“星衍宗”三個蒼勁有力的隸書字體。而門口處,則坐著一個穿著道袍鶴氅的、五官端正、大約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他的麵前還擺著一張桌子,在他的身旁站著個比他年齡還小幾歲少年道士。
隻見,每個上山要進星衍宗者,排著長長的隊伍,猶如魚貫,必須由那年輕道士用一個寫賬目似是本子對他們登記後,方可入內。
“不是說入星衍宗很嚴格嗎?怎麽隻要上山的人都可以進去?”蕭進撓了撓頭,疑惑不解,同時拉著阿光,在後麵排好了隊。
上山的人數實在太多了,蕭進父子二人等了差不多半個刻鍾才輪到他們。
那年輕道士瞥了一眼蕭進,拱手道:“對不起,這位老人家,我們這裏隻招收二十五歲以下的弟子。”
蕭進笑著道:“小道長,你弄錯要入門的不是我,是我的兒子。”他一邊說著,一邊將阿光推到自己麵前。
年輕道士俯身看向阿光,微笑地問道:“這位小友,你叫什麽名字?”
阿光仰起頭,高聲說道:“我叫蕭崇光!”
</p>
大楚隆興三十年夏六月初五豫州和順縣上嶺村
“臭小子!你給我站住!”
一名身著粗布衣、頭發花白、大約五十多歲年紀的老漢,手持一根樹杈,在自家黃泥茅屋前的籬笆小院子裏,怒氣衝衝地追著一名十歲的少年。
“阿爹!我錯了!您別揍我行嗎?”
那少年亦身穿破舊的粗衣,滿頭滿臉都髒兮兮的,露出一雙明亮的眼睛眨巴眨巴著,此時驚容滿布,連連乞求道。
他的腳步飛快,繞著院子轉圈跑,而老漢步伐完全不及他,還時不時停下來喘口氣,等理順了再繼續追。
“你個臭小子,居然敢去偷你李嬸的雞,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那隻老公雞自己跑到大路上,我便捉來烤了,我哪知道是李嬸的!”
這兩父子一邊追趕,一邊問答,周圍住著的鄰居全跑到門口、籬笆外看熱鬧。
“怎麽迴事兒?怎麽迴事兒?蕭老哥!你這是又發什麽火?”
這時,一位蓄著黑須中年男子匆匆跑來,一把攔住了那老漢,將那樹杈奪將下來,扔在地上。那少年見狀,這才鬆了一口氣,依靠在院子裏的樟樹邊上,遠遠地躲開自己老爹。
那老漢氣喘籲籲地說道:“金……金老弟,你是不知道,這……這個臭小子,居然敢偷李家大嬸養了半年的打鳴公雞,還給吃了!氣得他大嬸,蹲……蹲在雞骨頭旁邊痛哭流涕,我……我今天不教訓他,下次還不知道去禍害誰!”
少年急忙辯解道:“我不是故意的,那公雞自個跑出窩,走在村路上,我當是哪裏的野雞,便直接抓了吃了。”
這姓金的中年男子是這村子的裏正,村民之間若鬧了什麽難以緩和的矛盾,全靠他出麵調解。
老漢怒道:“你還狡辯!那你給老子說說,是那座名山的野雞長得赤冠黃羽,黑亮尾巴,毫無瑕疵的?眼睛沒瞎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家養的!”
說罷,老漢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
那姓金的裏正忙給他順氣:“蕭老哥,你沒事吧?”而後,他轉臉看向少年道:“阿光,你看你把你老爹氣成什麽樣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你阿爹以前打過仗,殺過北蠻子,身上受了傷才迴鄉的,他要動氣,觸裂了舊傷,到時候你都沒地後悔去!”
“這臭小子是想讓老子我,早點見他娘!”老漢滿臉哀容地道。
“阿爹,我沒有……”
那名叫阿光的少年,站了出來急道。
金裏正道:“還不快過來跟你爹認錯!”
阿光這次挪著步到老漢麵前叉手跪道:“阿爹,孩兒向您認錯了,您罰我吧。”
姓蕭老漢一把撿起樹杈,朝阿光背上狠狠地抽了好幾下,直打得阿光呲牙咧嘴,最後哭了出來。
金裏正連忙再次奪下:“孩子還這麽小,打兩下給個就得了,下那麽重的手,打壞了怎麽辦?”
蕭老漢怒氣衝天地道:“老子在軍營裏做錯了事,是要打板子的,抽他幾下怎麽了!”
“老哥你是龍精虎猛,可你兒子才十歲,哪能這麽打……”
金裏正勸了一通,蕭老漢才罷手,裏正見沒事了,才下放心,對著圍觀的街坊鄰居道:“哎呀,沒什麽好看的,大家夥都散了吧。”
村裏正都發話了,又沒了熱鬧,眾人這才一個個地離開,各自迴家。
“迴屋去!”
蕭老漢“嘭”地打開房門,顯然他怒氣其實並未完全消減。
“哦。”
阿光乖乖地跟著自己親爹迴到屋子裏。
這名蕭老漢原名蕭進,年輕時被軍隊征辟,成為大楚國涼州軍的一員,他所在的軍隊駐守在幽州的虎口關,經常要抵禦西域民族——西涼人的侵擾。
蕭進作戰時十分勇猛,為人又義氣豪爽,頗有人緣,故而很快就晉升為百夫長,再到後來的千夫長、校尉,最後,在蕭進三十多歲的時候,被提拔為先鋒官,那時的他,可真的是意氣風發,令人稱羨。
可惜好景不長,再一次對敵作戰中,他騎馬率隊衝鋒,遭敵人箭弩暗算,翻身落馬,自己也身中三箭,幸虧被隨行戰鬥的士兵救迴軍營。
雖然撿迴一條命,可中箭之處觸動了舊傷,若再繼續作戰,定會使舊傷複發,危及生命,主將不得不下令,讓他迴鄉養傷,實際上已經將他除去了軍籍,徹底的衣錦還鄉。
蕭進因此甚為失意,迴到村內老家後,成天用軍隊每個月的送來的養傷費到村頭買酒,借此澆愁,喝得醉醺醺的。
金裏正向來很尊敬歸家的舊軍人,不願看他如此沉淪,便自己做媒,將村裏二十多歲的欒家姑娘介紹給蕭進。
蕭進自然是拒絕的,不願這樣年輕的黃花閨女,就這樣一輩子賠在自己身上,但耐不住村裏人的輪番勸說,才將欒家姑娘娶進門。
欒氏溫柔賢惠,又勤儉持家,不僅幫蕭進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幹淨整潔,還幫蕭家開墾種田,織衣縫布,自給自足,有此賢妻,蕭進也改變了許多,他不再酗酒,而是與自己的妻子一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也越來越好,而且在蕭進四十歲的那一年,欒氏給蕭進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就是如今的阿光。
可天有不測風雲,欒氏因為身體嬌弱,又整天幹那麽多的活兒,最終在阿光三歲那一年去世。蕭進在給妻子送葬時,好幾次傷心痛哭地昏厥過去。自此以後,這父子倆便開始了相依為命的生活。
蕭進之後也沒有再續弦,一方麵是深愛著亡妻,始終無法忘懷,另一方麵,是害怕後進門的會對自己和亡妻唯一的骨肉阿光不好,讓他受委屈。於是,如此又過了七年。
二人來到會客的小廳下,蕭進有些疲憊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阿光急忙給他倒上一碗水:“阿爹,先喝口水。”
蕭進順手接過,大口地整碗喝了下去,說道:“阿光,你知道我為什麽要責罰於你?”
阿光站立在自己父親麵前,低下頭道:“是因為我吃了李嬸家的雞。”
“不僅僅是為此,”蕭進輕輕地放下碗,“而是你在做一件事之前,沒有考慮過之後,可能會造成的結果,就盲目行動。”
阿光聽得一頭霧水,沒有明白父親說的意思,他撓了撓頭,不知所措。
蕭進歎了口氣,耐心地解釋道:“這樣跟你說吧,李嬸家的大公雞跑到村路上,正巧被你給撞見了,你嘴饞,以為是野山雞,就把它抓起來給烤了。那你想過沒有,如果它不是野雞,而是你街坊鄰居家的怎麽辦?”
阿光嘟嘟喃喃地道:“我哪兒能想得到這麽多······”
“你不能想不到,這是你必須做出的反應!”
蕭進的口氣陡然變得嚴厲了起來,嚇得阿光不禁縮了縮脖子。
“一件事,如果你沒有十分的把握就去做,那麽,你就要承擔之後可能會發生的任何事。”蕭進很是嚴肅地道,“將來,若是你做事都是這般隨意、不計後果,必定會吃大虧的。我希望你記住,不要被眼前所呈現的,蒙蔽了自己的判斷,凡事自有因果,隻有溯本追源,才能萬無一失。還有,做錯了事就要承擔,講再多理由,也掩蓋不了事實。”
阿光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向自己的父親叉手躬身道:“我明白了,多謝阿爹教誨。”
至夜,阿光早早地便睡了,可蕭進卻睡不著,他提拎著兩壺酒,來到了金裏正的小院子,果然不出他所料,金裏正也沒有入睡,而是手持蒲扇,在自家的大樹底下乘涼。
“我就知道你會來。”金裏正笑道。
金裏正原名金滿,現年四十五歲,家裏有妻子和一對兒女,早年曾在楚國的京城東都任過大理寺的門吏,後來因為大理寺卿貪汙被查,寺內的人員都遭受牽連,他也不例外,雖然後麵被證實無罪,但金滿已經看清朝堂之暗,遂辭職返鄉,由於他有在京做吏的經曆,故而被村民們舉為裏正。
“孩子老婆都睡了?”蕭進探頭望了望熄燈的屋子問道。
金滿沒有說話,隻是點了點頭。
“喝兩口吧!”
蕭進將那兩壇酒擺在院子裏的石桌上,金滿則去了側廚房,拿來了兩個陶碗和一盤炒黃豆,二人就坐在石凳上,把酒言歡,談天說地。
半晌後,喝得微醺的蕭進重重地歎息道:“唉,阿光這孩子,一直留在我身邊,不好。雖然有私塾授學,但是他的性格太頑皮了,不穩重。這村子裏猴孩子又多,真怕一個不留神,阿光就被他們帶壞了,連書都不讀,成了地痞,那我如何對得起他娘啊。”
“嗐,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哥你今年都五十了,瞎操那個心幹嘛?好好地安度下半輩子不好嗎?”金滿也是喝得有些醉意地說道。
蕭進搖頭道:“不行,阿光絕對不能一直呆在村裏,我必須想辦法,讓他到一個既能學文,又能練武,而且培養的人都是德行皆善的地方。”
“你要是這麽說,我倒是知道一個好去處。”金滿一口喝光碗中酒,眉眼含笑地說道。
“還望金賢弟賜教。”蕭進的口氣帶著許些急切地口吻說道。
金滿說:“不知蕭老哥可曾聽說過星衍宗?”
蕭進點頭道:“那是自然,星衍宗可是當今武林宗派之首,門下弟子皆是傑出之輩,聽說他們不僅武功奧妙高強,而且文學也堪比鴻儒,而且就在我們豫州的紫荊山……金賢弟,你莫不是想說,讓阿光去星衍宗拜師學藝吧?”想到這裏,蕭進不由得內心激動得一顫。
“不錯,”金滿點了點頭,“我聽說三日後,就是星衍宗開門招收弟子之日,老哥你可以帶阿光去看看。”
蕭進擺手道:“不成,我聽說星衍宗收弟子極為嚴格,就我家阿光那樣子,估計沒戲。”
金滿道:“蕭老哥,何必如此妄自菲薄,你要對阿光有信心,再說了,隻是去試試,即使沒能入得星衍宗法眼,也不丟人,大不了迴來再想想其它辦法。”
蕭進聞言,沉默了許久,最後一拍桌子道:“好!我明日就帶著阿光上紫荊山!”
“這才對嘛!”
二人將碗中酒倒滿,相互一碰,大口地喝了起來。
翌日清晨,阿光剛吃完早膳,蕭進便背起早已收拾好的行囊,拉起自己兒子道:“阿光,隨為父走,我帶你去個地方。”
誰知阿光一聽就“噗通”跪下,聲淚俱下地道:“阿爹,我真的知道錯了,您別趕我走成嗎?”
蕭進聞言一愣,而後笑道:“傻孩子,誰說要趕你走了?阿爹我隻是帶你去個去處,見識一番。”
“嚇死我了。”
阿心中暗道,鬆了一口氣,旋即便起身,攙扶著自己的老父親,搭上了一位老鄉的牛車,望村外而去。
從上嶺村到紫荊山的路程,說近不近,說遠不遠,要翻過三座大山才能到達紫荊山山腳下。
雖然路途遙遠,但是這一路上的風光還算秀麗,尤其是在走山上的官路時,景色更是一覽無遺,能夠看到壯闊的涇江順川流而東,奔騰直下,傳出振聾發聵的江水咆哮之聲。
左右兩旁雖是高山幽穀,卻時不時有鳥啼蟲鳴,疊彩峰嶺,青樹翠林,蜿蜒小路,斷崖絕壁,倒也是一番奇麗美景。
蕭進父子搭乘的牛車,隻能到離村子最近的山下,之後的路程,二人隻能靠步行,風餐露宿,晝夜兼程,途中輾轉,不過,有幸運之時,還能請得其他路上的車馬捎一段。
就這樣,蕭進父子趕了三天的路程,才到達紫荊山,正好趕上日子。到了目的地後,蕭進才把自己的真實的意圖告訴阿光。
“去星衍宗拜師?”阿光撓了撓頭,“也行,其實我也很想練練武功……不對,這裏該不會是讓我先做吃齋的道士吧?要是沒肉吃我可不幹。”
蕭進聽後,差點氣昏過去,內心直道:人家還不一定要你這臭小子呢!
不過,他嘴上則說:“我聽說,這裏的道士是不戒葷的,你自己好好想想,若不吃肉補身子,如何練武啊?”
“那倒也是哈。”阿光點點頭道。
蕭進隨即帶著阿光上了紫荊山,到了山腰他們才發現,來星衍宗拜師的不止是他們,而是密密麻麻一大群人,有衣著華麗的達官顯貴,有窮酸打扮的儒生,有腰掛寶劍的俠士,有柔弱纖細的女子,還有和阿光一般大的孩童,數之不盡,都他們的目標都是紫荊山山頂上的星衍宗。
上山的人中,還有不少好強爭先者,各自顯擺功夫,以輕功步法超越眾人。
“嘁!臭顯擺!有什麽了不起的!”
不懂武學的人隻能咬牙切齒地幹瞪著。而那些不願過早展露身手的,隻是輕輕訕笑不語。
蕭進雖然身懷武功,但畢竟年紀大了,又負有瘡傷,況且,他也不想與年輕人爭強鬥勝。
大約走了半柱香的工夫,這山路的趨勢才開始變得愈發平緩。又行進了一頓飯的時間,一座道觀樣式的屋子,才映入蕭進和阿光的眼簾。
那道觀看起來與其他山頭的普通道觀並無二樣,隻不過占地稍大些,差不多把整個山的山頭都包下來了,青瓦白牆,大門正對著上山的路口,在門上掛著一副牌匾,上麵寫著“星衍宗”三個蒼勁有力的隸書字體。而門口處,則坐著一個穿著道袍鶴氅的、五官端正、大約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他的麵前還擺著一張桌子,在他的身旁站著個比他年齡還小幾歲少年道士。
隻見,每個上山要進星衍宗者,排著長長的隊伍,猶如魚貫,必須由那年輕道士用一個寫賬目似是本子對他們登記後,方可入內。
“不是說入星衍宗很嚴格嗎?怎麽隻要上山的人都可以進去?”蕭進撓了撓頭,疑惑不解,同時拉著阿光,在後麵排好了隊。
上山的人數實在太多了,蕭進父子二人等了差不多半個刻鍾才輪到他們。
那年輕道士瞥了一眼蕭進,拱手道:“對不起,這位老人家,我們這裏隻招收二十五歲以下的弟子。”
蕭進笑著道:“小道長,你弄錯要入門的不是我,是我的兒子。”他一邊說著,一邊將阿光推到自己麵前。
年輕道士俯身看向阿光,微笑地問道:“這位小友,你叫什麽名字?”
阿光仰起頭,高聲說道:“我叫蕭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