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朕死了哪管什麽洪水滔天!
大唐:最狠太子,李二求我別殺了 作者:煙某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思邈此時看著眼前的李世民狀態急忙低頭道:“陛下莫要驚慌。”
李世民則是緩緩的抬頭看著孫思邈!
他居然笑了。
“驚慌?”
“朕為何要驚慌?”
孫思邈此時腦子都蒙了,他內心已經有了斷絕,果然這倆父子就沒有一個正常的。
“那您這是?”
李世民此時緩緩的活動了互動了自己的脖子微笑道:“朕確實之前就恐懼死亡,朕確實寄托希望在丹藥上。”
“可是如今心中平淡如水!”
“第一次真正將朕所有的幻想都刺破,讓朕知道朕錯了的便是朕的兒子李承乾!”
“他一改懦弱遷就的性格。”
“大庭廣眾之下以死明誌。”
“朕那時才悠然明白,這些年做皇帝做的太安慰了。”
“朕已經忘記了自己是那個十七歲起兵的秦王李世民了。”
“第二次便是朕的兒子造反後在府中自焚而死!”
“朕徹底明白了當年父親的苦衷。”
“原來兒子刀兵相向感覺是這樣的。”
“那是朕就想著啊。”
“怕是死了也不會有今日這般痛苦吧。”
“後來更是接二連三的兒子因朕這個父親而死。”
李世民說到這裏的時候眼眶都紅了!
“孫神醫。”
“你知道嗎?”
“原來父皇在我玄武門的那一天就已經死了,活著的不過就是他的軀殼罷了。”
“朕也一樣。”
“青雀自焚的那一天。”
“朕就已經死了。”
“高明說的對,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要好好的想想,到底要留下一個什麽樣的形象給後人,要留下一個什麽樣的江山給後人。”
孫思邈此時臉色都震驚到了極點!
他每次和眼前的父子兩人說話都跟不上節奏。
李世民深唿吸了一口氣道:“朕原本想著高明在外,朕在內可以替他頂住來自暗中的壓力。”
“必要的時候朕可以為他掀開桌子。”
“朕可以替他掃平四方不臣。”
“可是如今既壽不過三五載。”
“那朕就不能再如此了。”
“沒時間了。”
“朕沒耐心和他們玩兒貓抓老鼠的遊戲了。”
此時馬車已經迴到了皇宮!
房玄齡此時已經在等著了。
“拜見陛下!”
李世民擺擺手看著房玄齡道:“房喬,東宮那邊可有關於商稅重新定製的章程?定了多少?”
房玄齡急忙俯首道:“啟稟陛下!”
“太子殿下粗略的計算之後給出的稅準是十稅三。”
“可是微臣以為改製雖大勢所趨。”
“隻是如今剛上來是否應該循序漸進?”
“是否要重新斟酌?”
李世民背著手搖頭道:“不必斟酌了。”
“就按照十稅三的稅來收。”
“另外還要加上一條。”
“商賈世家家財超三千貫者,要重新按照朝廷指定的十稅三的稅率補齊!”
“逾期不交者國法論罪!”
“就是這幾日盡快的拿出來一個章程!”
“明發天下!”
“最先給朕送到京兆杜氏。”
“隨後分批次的送往南方。”
“不得有絲毫延誤怠慢。”
“知道嗎?”
房玄齡此時人都傻了。
他甚至還揉了揉眼睛。
確認了自己麵前的這個男人是李世民不是李承乾。
這才下意識的開口!
“陛下,此舉不亞於火中取栗啊,朝廷才剛剛經曆了北方的變局。”
“江南膏腴之地一招不慎就要陷入戰火中。”
“您要三思啊。”
“如今應當徐徐圖之,應當緩和幾年之後再慢慢的處置南方。”
李世民一臉不屑的開口!
“房喬!”
“徐徐圖之?這個道理你知道,朕也知道,難道南方那些人不知道?”
“北方世家便是他們的例子。”
“這樣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他們還想著朝廷會和他們保持平衡?會還是如以前一樣的和睦相處?”
“若是放在你身上你能相信嗎?”
“就算朕在位的時候平衡了。”
“你會信高明會繼續平衡嗎?”
“這是無法調和的矛盾。”
“用高明的話來說,他們是沒有出兵,也沒有舉旗造反,但是他們用了另外一種方法,發動了另外一場戰爭!”
“若是天下一鬥米要一兩銀子。”
“一匹布要一兩黃金!”
“一擔鹽要十兩黃金!”
“是否要比五十萬大軍的傷害還要大呢?”
房玄齡此時臉色難看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李世民則是滿臉都是微笑的看著遠處的天空!
“朕不懂這些彎彎繞繞。”
“朕也沒有這方麵縱橫的本事。”
“可是朕的刀子硬。”
“或許高明有,或許高明可以。”
“可是最終的結果就一定是刀兵相見。”
“既然遲早是要刀兵相見!”
“那什麽時候做有什麽所謂呢?”
房玄齡徹底沉默了。
李世民看著他臉色開始變的肅然道:“既然注定了是要不可調和的。”
“那為什麽非要等到人家將刀子駕起來才知道要反抗,才知道要去製定計劃呢?”
“為何不先下手為強?”
“千古罵名?千秋罪名?哈哈哈哈!”
“朕當年玄武門的時候怕什麽千秋罪名了嗎?”
“是那個人說的,是那本書上寫了。”
“皇帝就要守規矩,皇帝就不能無恥?皇帝就不能先動手!”
“就非得守什麽狗屁規矩!”
“朕不僅要收稅,要他們補稅,朕不打高句麗了。”
“朕幹脆就陳兵江南十萬兵!”
“朕倒是要看看是脖子上的腦袋重要,還是手裏的銀子重要!”
“大不了朕就提著京兆杜氏的舉族人頭血洗江南!”
“什麽罵名,什麽罪業,什麽後世風評!”
“朕都已經弑兄殺弟。”
“朕已經逼著父親做了太上皇!”
“朕如今已經死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朕的太子幾次險象環生!”
“朕寵愛的女兒為人不知廉恥已經做了尼姑!”
“如今寺廟就在長安供天下人圍觀!”
“朕還要什麽名聲!”
“朕活著的時候他們不敢來說,朕若是死了之後那管什麽洪水滔天!”
“再說了,那裏有老子讓兒子去冒險,自己在後麵看著的道理!”
“朕幹了!”
李世民則是緩緩的抬頭看著孫思邈!
他居然笑了。
“驚慌?”
“朕為何要驚慌?”
孫思邈此時腦子都蒙了,他內心已經有了斷絕,果然這倆父子就沒有一個正常的。
“那您這是?”
李世民此時緩緩的活動了互動了自己的脖子微笑道:“朕確實之前就恐懼死亡,朕確實寄托希望在丹藥上。”
“可是如今心中平淡如水!”
“第一次真正將朕所有的幻想都刺破,讓朕知道朕錯了的便是朕的兒子李承乾!”
“他一改懦弱遷就的性格。”
“大庭廣眾之下以死明誌。”
“朕那時才悠然明白,這些年做皇帝做的太安慰了。”
“朕已經忘記了自己是那個十七歲起兵的秦王李世民了。”
“第二次便是朕的兒子造反後在府中自焚而死!”
“朕徹底明白了當年父親的苦衷。”
“原來兒子刀兵相向感覺是這樣的。”
“那是朕就想著啊。”
“怕是死了也不會有今日這般痛苦吧。”
“後來更是接二連三的兒子因朕這個父親而死。”
李世民說到這裏的時候眼眶都紅了!
“孫神醫。”
“你知道嗎?”
“原來父皇在我玄武門的那一天就已經死了,活著的不過就是他的軀殼罷了。”
“朕也一樣。”
“青雀自焚的那一天。”
“朕就已經死了。”
“高明說的對,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要好好的想想,到底要留下一個什麽樣的形象給後人,要留下一個什麽樣的江山給後人。”
孫思邈此時臉色都震驚到了極點!
他每次和眼前的父子兩人說話都跟不上節奏。
李世民深唿吸了一口氣道:“朕原本想著高明在外,朕在內可以替他頂住來自暗中的壓力。”
“必要的時候朕可以為他掀開桌子。”
“朕可以替他掃平四方不臣。”
“可是如今既壽不過三五載。”
“那朕就不能再如此了。”
“沒時間了。”
“朕沒耐心和他們玩兒貓抓老鼠的遊戲了。”
此時馬車已經迴到了皇宮!
房玄齡此時已經在等著了。
“拜見陛下!”
李世民擺擺手看著房玄齡道:“房喬,東宮那邊可有關於商稅重新定製的章程?定了多少?”
房玄齡急忙俯首道:“啟稟陛下!”
“太子殿下粗略的計算之後給出的稅準是十稅三。”
“可是微臣以為改製雖大勢所趨。”
“隻是如今剛上來是否應該循序漸進?”
“是否要重新斟酌?”
李世民背著手搖頭道:“不必斟酌了。”
“就按照十稅三的稅來收。”
“另外還要加上一條。”
“商賈世家家財超三千貫者,要重新按照朝廷指定的十稅三的稅率補齊!”
“逾期不交者國法論罪!”
“就是這幾日盡快的拿出來一個章程!”
“明發天下!”
“最先給朕送到京兆杜氏。”
“隨後分批次的送往南方。”
“不得有絲毫延誤怠慢。”
“知道嗎?”
房玄齡此時人都傻了。
他甚至還揉了揉眼睛。
確認了自己麵前的這個男人是李世民不是李承乾。
這才下意識的開口!
“陛下,此舉不亞於火中取栗啊,朝廷才剛剛經曆了北方的變局。”
“江南膏腴之地一招不慎就要陷入戰火中。”
“您要三思啊。”
“如今應當徐徐圖之,應當緩和幾年之後再慢慢的處置南方。”
李世民一臉不屑的開口!
“房喬!”
“徐徐圖之?這個道理你知道,朕也知道,難道南方那些人不知道?”
“北方世家便是他們的例子。”
“這樣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他們還想著朝廷會和他們保持平衡?會還是如以前一樣的和睦相處?”
“若是放在你身上你能相信嗎?”
“就算朕在位的時候平衡了。”
“你會信高明會繼續平衡嗎?”
“這是無法調和的矛盾。”
“用高明的話來說,他們是沒有出兵,也沒有舉旗造反,但是他們用了另外一種方法,發動了另外一場戰爭!”
“若是天下一鬥米要一兩銀子。”
“一匹布要一兩黃金!”
“一擔鹽要十兩黃金!”
“是否要比五十萬大軍的傷害還要大呢?”
房玄齡此時臉色難看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李世民則是滿臉都是微笑的看著遠處的天空!
“朕不懂這些彎彎繞繞。”
“朕也沒有這方麵縱橫的本事。”
“可是朕的刀子硬。”
“或許高明有,或許高明可以。”
“可是最終的結果就一定是刀兵相見。”
“既然遲早是要刀兵相見!”
“那什麽時候做有什麽所謂呢?”
房玄齡徹底沉默了。
李世民看著他臉色開始變的肅然道:“既然注定了是要不可調和的。”
“那為什麽非要等到人家將刀子駕起來才知道要反抗,才知道要去製定計劃呢?”
“為何不先下手為強?”
“千古罵名?千秋罪名?哈哈哈哈!”
“朕當年玄武門的時候怕什麽千秋罪名了嗎?”
“是那個人說的,是那本書上寫了。”
“皇帝就要守規矩,皇帝就不能無恥?皇帝就不能先動手!”
“就非得守什麽狗屁規矩!”
“朕不僅要收稅,要他們補稅,朕不打高句麗了。”
“朕幹脆就陳兵江南十萬兵!”
“朕倒是要看看是脖子上的腦袋重要,還是手裏的銀子重要!”
“大不了朕就提著京兆杜氏的舉族人頭血洗江南!”
“什麽罵名,什麽罪業,什麽後世風評!”
“朕都已經弑兄殺弟。”
“朕已經逼著父親做了太上皇!”
“朕如今已經死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朕的太子幾次險象環生!”
“朕寵愛的女兒為人不知廉恥已經做了尼姑!”
“如今寺廟就在長安供天下人圍觀!”
“朕還要什麽名聲!”
“朕活著的時候他們不敢來說,朕若是死了之後那管什麽洪水滔天!”
“再說了,那裏有老子讓兒子去冒險,自己在後麵看著的道理!”
“朕幹了!”